我把石头与盐粒,统统还给你(节选)
——对方石英诗歌的阅读印象
作者:伤水
方石英作品对个我生存状态和背后心灵境况的揭示,正是写照一代人灵魂。方石英是80后,他的诗歌至少是为这一代人画像。当然,方石英诗歌的价值不仅仅在此。
我一直认为,方石英诗作是“正派”诗歌手法的延续者和集大成者,每读他作品,我经常感到诗歌正道传统得以延续的欣慰。和其他80年代出生的名气诗人喜好标新立异不同,方石英诗歌恰如一块不求显眼的石头,自有其品质;他诗歌不造作不颠狂,不放纵不断裂;真切,悲戚,内敛,凝蓄,硬朗,纯净,典雅。方石英的诗确有一种勃莱式的道德力量,一种精神性,一种关切命运的生存体验。对生存状态极端关注,从自身出发,又不限于自身,本质上是对生命体验诗学的积极提倡。方石英的诗歌中洋溢着人性的光芒,充斥着真切的当代人的呼吸——准确地说,我读到的是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典型象征形象。
方石英的诗歌作品属于人性的领域,形而上和形而下相揉,广辽坚实,自由澄净;按勃莱的话,那是“生命的二重性和二种意识的溶合”。由此,方石英的诗歌就掌握了诗歌生命核心的部分,诗心低沉,诗意辽远。
糅合不是“中庸”。在这消费文化和极端物质的社会,对一代人生存的概括和把握,是需要眼光和能力的。首先是选择问题,是对时俗万象的外部作时尚性选择,还是遵循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抑或是在两者的交汇中表现最具体验性和引发精神性的部分?其次是不落俗套的技巧问题,是张扬性的人为“断裂”,还是继承性的“拿来”,抑或选择一种自己喜好的诗歌语言方式进行“模仿”,还是努力发现自我天性的艰苦“创造”?方石英年轻的诗歌文本提供的答案令我们惊讶和愉悦。
方石英的诗歌文本,和极端的反叛形象本体不同,和因循守旧的背时者也相异。对内心生活具有“物质感”的发散,对低层生存个体的自在呈现,都是方石英生命的天然之处。方石英和下半身、垃圾派无关,不作高深的“学院”也不是泛滥的“口语”,没有超语义的“废话”,更无功利性的“主旋律”。他致力于对新诗各种优良传统的承继,对纯粹诗艺的锤炼,对各种手法的融会。方石英是“老实”的、“正派”的诗写者,同时是沉默的、弱势的,一如石头。方石英提供的恰恰是有丰富内涵的诗歌肌体,而不是表面的花哨的高嗓门。
——文字转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