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香港:这几年我们住的房子会越来越小

2020-09-21 10:55:14

父母对一个港漂放心,除了在香港买套房子,还有什么高招?想起2012年时拒绝父母在港买房的理由是:当时租金便宜,买了房子,就成了三十年的房奴;毕竟我还没决定是不是要一直待在香港,万一回国、万一出去再读个书怎么办;况且我一单身女孩子,买啥房子,以后让老公买不就好了。


CiCi
说:

短短四年时间里:香港楼市辣招一招又一招了,不是永久居民买房子要交15%的税;更恐怖的是房租,房租从低四位数变成了低五位数,还不如早几年做个房奴;要是能带套房子出嫁多好也啊,至少嫁的有底气啊。总之提起香港这几年的房价就是各种泪。


,可以解答不少香港楼市的问题,拿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本来以为随着2016年香港楼市供应增多及美联储加息,能给小老百姓一个上车的机会,结果英国脱了个欧,钱还是乖乖又回来买房子了,看看中原指数今年的反转。


 

香港公屋流动性低及政府土地政策的滞后性。

 

首先,虽然没有钱在香港住的小,但再穷政府都会提供公屋供合资格人士申请居住,一家三口如果每个月收入不到2.239万港币,就可以申请公屋。




公屋又分为出租永久房屋、资助出售房屋、出租临时房屋数种;截止2013年,居住在各类型公屋的市民占香港人口45.8%。




而香港公屋居住人口比例也是全球最高的。


 

一套350尺(35平米)的私人楼宇平均月租金1.1万,而政府提供的公屋只要1700港币每月。按理说便宜的租金,能留给经济不富裕的家庭更多储蓄,令他们更容易上车、安居乐业。

 

假设说我符合资格,想买一套市值100万港币的居屋,香港政府首先会给我打折,以70%的价格、即70万卖给我;并且政府还会给我提供95%的房贷,我只要拿出3.5万做首付就可以了。

 

可当我想卖房子的时候,必须先跟政府补30%部分的市价差价,就是说我的房子从100万升到200万,那么当初政府给我30万的折扣部分,我就要向政府补地价60万。看看这几年香港房价的走势,自然也能知道,居屋业主的家庭收入肯定没有跑赢土地价值的增速。

 

意味着业主只能享受物业相关资本70%的升值,被香港政府发了个CB:不仅每年要给政府付固定的租金或贷款金额,在我想变现的时候,还要接受政府的高价转股,侵蚀我的利润。公屋本来是到居屋再到私人住宅的房屋接替,现在看来进化的前景渺茫。

 



这就令香港公屋买卖流动性极低,市场未有形成,令无房阶级跑赢通胀成了最遥远的梦想。2008年至2013年,公屋平均按年周转率仅为0.92%。截止2012年,香港32万多个居屋单位业主中,只有22%缴付补价成为真正业主的,仍有78%的业主无法享受像私楼业主相同的物业权益。

 

香港政府的房屋政策实施了这么多年,虽然必有其考虑之道,但一个没有流动性的公务市场,在过去、现在及可预见的将来,对香港社会、整体GDP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一,居屋是要钱的。除了每个月的租金收入外,政府还要资助每套居屋约158元的保养、运作费用;以4%的贴现率计算,如果一套公屋可使用50年,那么政府实际上要为每个单位提供240万港币的资助;一旦楼龄到了60年,房屋需要重建的时候,补地价、重建费用,这么一张大支票还得政府买单。当然这笔钱,是纳税人出的。


第二,正是因为公屋市场的不流动,令纳税人的这笔钱成为了“无谓社会福利损失”。合资格人士享有的是居住价值,后者与资产市价间的差额,是纳税人出的了。但低利率环境中,资产价格上升的那么快,纳税人付出的所有权,比住户享用的居住权更多;考虑到公屋几乎没有买卖市场,基本上纳税人的钱就全部打了水漂。业主无法享受居住流动性(坏处会在下面展开讲)、纳税人及政府提供的租金资助机制也是浪费资源,三方没有任何人受益。

 

这里就要拿新加坡和香港进行对比了。新加坡一步到位的上车虽然难,但政府也有组屋补助。合资格家庭(他们的政策是非常鼓励人们早日结婚生子的)在有效购买日期起后五年,就可以在公开市场出售、出租单位给予合资格的新加坡永久居民,所以新加坡的公屋市场交投非常活跃,大家都挺能接受的。



 

这种差距一两年可能看不出来啥,但是45年下来差距看的人就要哭了。




1965年至2014年间,新加坡的年均GDP较香港增长率高1.35%,如果大家在1965年都有100块,2014年时候,香港人的100块变成了725块,而新加坡人的100块则达到了1370块,比香港多了约80%。这就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差距。

 

如果说自由行黄金十年得利最多的是大地产商,内地资金南下得利最多的将是金融行业;而本土居民则成了资本通胀、贫富差距的最大受害者。如果内地的房地产库存都能神奇的去掉,香港的居屋理应拥有更多的选择。


如果香港政府补贴住房私有化及放宽转售限制,算下来的新增房屋资本约可达3.336万亿,差不多是2013年GDP的156.9%,每个公屋单位的房屋资本会平均增值336万,租置单位每个增加196万,居屋单位每个增加205万。



 

当然,这里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如果大量公屋进入供应市场,会不会令私人楼房的价格下跌,令私楼业主拥有负资产?

 

英国在1980年10月3日,开始实行《英国房屋法》。当时英国的公屋里住了差不多650万家庭,在购买权推出后,英格兰卖了超过190万套公营住宅,占累计存量的三分之一。



 

尽管自住业主总人数和比例出现了上升,更多家庭拥有了房屋单位的完整物业权,但住宅价格并没有下跌。



 

而且如果你们看看2016年香港开发商推出的私楼,性价比简直是没话说(香港的实用面积除以十便是内地常用的平方米),今年港岛最小的一套单位只有16.3平米,跟深圳那个6平米的有的一拼了。虽然居屋不一定有新房住的舒服,但多一个选择也是好事呀。



 

徐子淇虽然是香港人最羡慕的人,但是她老公家今年推出来的楼盘,简直是挑战各种人类极限。最新出了个只有41.8平米的四房单位,其中一间房间只有3..9名米的面积),预计这样的房子尺价还要1.7万(一平米就要17万的),而且还是2018年才能交楼,还不是核心地段哦。



 

这几年香港的新盘劏房之多也是亮瞎了大家的眼,随便看一个厕所兼浴室的长度,成年男子张个胳膊就碰到了。




当然也有李超人在将军澳的楼盘,这厕所上的以为自己在坐飞机。



 

尽管一如预期,香港未来四年每年平均私人住宅落成量是1.8万个单位,比2006-2015年的1.1万高了有六成。




但是同期的楼面面积仅仅上升了30%,比2015年仅仅升了30%;落成量会从2016年的1260万平方尺,减至2019年的1180万平方尺。含泪翻译就说:下面这几年我们住的房子会越来越小。



 

如果说不同年代的楼房就跟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一样,都有不同的特性,再过几十年看回来香港的楼房这几年的品尝特点就是细而小,QAQ~~

 

而同期,香港土地市场的供应也在减少,因为可以直接用来开发的填海或新市镇土地占比在2015年只有50%,更多的土地来源都是要经过城市规划程序去改变土地发展用途的(在讲究民主法治的社会,这样做的bug在于有时候会拉长开发耗时,十年八年也是有可能的)。



 

下图想不到的是,港铁不声不响已经成为香港最大的私楼供应地主了(虽然他们的大股东还是香港政府)。



假设业主现时没有财力上车,那他们能不能买入港铁的股票作为对香港楼价的对冲?毕竟港铁过去十年股价升了1.22倍,同期恒指升35.96%,新鸿基地产升37.96%,恒基地产升54.24%,恒隆地产升6.5%。



 

尽管2000年前后,香港因为经济衰退、楼市低迷,曾经暂停过土地和房屋供应,但直到前几年,政府才重新提出了不少二十年前公布、之后被搁置的大型新发展项目。但这并不能缓解现时香港空间不足的问题。



 

且不说已经有65.5%的自住业主已经还清物业贷款,大家的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




就看2011-2015年的平均初婚、活产婴儿(父母都是永居)、离婚的总数目,是远高于1986-1995年的;只是我们现在的房屋落成量和落成单位都变少了,处于供少于求的阶段。



 

估计以后比找男友更麻烦的,就是在地多人少的香港买房子了(想到香港是中国一线城市中唯一不限购、还是以港币\美元计价的地方,还无房的博主,深深吸了一口气)。



 

比博主不听爸妈话后果更严重的是,一套房子对社会阶层的撕裂影响将更为深远。200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有楼者和无楼者的差距一直在扩大,离婚率上升,下一代成长在破碎的环境中,令跨代流动性低,社会变得更加不公义。

 



香港离婚率全球第三,而离婚的男女主要集中于低收入的公屋家庭,趋势上看最近几年的情况更差。虽然公屋编配准则是有利已婚夫妇尽快上楼,但因为没有对首婚及再婚做出区别;因此近些年变成鼓励婚姻生活不愉快的夫妇或低收入家庭再婚,低收入的离婚父或母,若其有受供养的孩子或者选择再婚,他们再次申请公屋时,会获得优先考虑。

 

在公屋的离婚女士人数增长高于男性,可能因为离婚后女性仍留居在公屋、男性搬出去住;这就会增加对公屋和私楼的需求,但供给又有多少;离婚男性如果再婚时,入息依然符合资格,会再次申请公屋,这就会令越来越多低收入离婚人士住在公屋。

 


比起父母离婚,影响更深远的是成长在破碎家庭的孩子,公屋中单亲家庭的儿童比例,从2001年的44.7%上升至2015年的55.8%。贫穷破碎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下一代,有多少机会打破隔代不平等?怎样保证他们成为低流动性的新一代社会底层?

 

当然没有人否认公屋存在,一定起到他的作用的,比如现任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就是公屋出身的,但通过自身努力爬到社会顶层的例子,只是像陈局长这样的例子,近些年是越来越少。

 

解决方案:补贴置业计划,未缴付的补价锁定于当刻入住的市值,借此增加公屋市场流动性;至于私楼开发端,增加发展密度,释放现有土地资源潜力,加快审批流程,加快土地发展。

 

,心中充满了不安全感,只能好好努力去赚首付钱了!


港女精选文章回顾:


崩盘的特朗普:“野蛮”“互撕”

香港人的处境:20万人蜗居 公营房屋供应无以为继

玻璃之城:我在香港这三年,该走还是留

细数那年香港、日本崩盘泡沫

特朗普并非枭雄 也不可能成为

情色香港——八一八隐藏在时钟酒店中的秘密

爱捡破烂的香港隐形富豪?

特朗普以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打败了自己

精英阶层的人留学香港后是这么想的

香港住不下胖子,新一輪蝸居盤熱潮開演

深諳《甄嬛傳》的朱立倫2020再戰 藍軍能否握住「命運之輪」

歷史新添敗筆:默克爾 她毀滅了整個歐洲



港女假政經—痞但有態度、有深度

gangnvjiazhengjing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