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荐读 | 陈鋆:以书为食 有父作伴(散文)

2020-08-24 07:41:09

换个角度看艺术






以书为食  有父作伴


父亲是一名数学老师。在我18岁以前,我们家一直住在学校的职工宿舍里。职工宿舍非常狭小,自然也就没有单独的书房,但父亲会弄出一个读书角。读书角在我的卧室,小而简单,就是两张旧旧的书桌,旁边放着一个旧旧的书架。所谓的书架,是他一个医生朋友送的摆放药物的木架子。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全是棕褐色的。父亲用铁丝弄几个简单的书立,将那些书籍分类:工具书、文学类、社科类……每一本书,父亲都用牛皮纸认真包装。那些牛皮纸,都是平日里从各种场合收集起来的。

他一直觉得牛皮纸是最适合包书皮的,厚重、素净、耐磨,只有这般才配得上书中的知识。1994年,我上一年级,领回课本,父亲说:“妞,教你包书皮吧。”在我印象中,父亲包书皮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每一次包书皮,父亲都要把手洗干净,把桌子擦干净,再郑重地把牛皮纸铺平。他告诉我,把书放在纸的右边中部,把纸对折,剪中缝……最后用几本厚厚的书压在这本书上放置两三个小时。他一边说着一边包,说得很慢,也包得很慢,用一个老教师的耐心,一遍一遍地说着,同一个动作反复做几次,直到我记住了,也学会了。

直到现在,家里的书都是清一色的牛皮纸。有人说父爱是无色无味的,但在我心里,父亲的爱,应该就是牛皮纸包着书的味道,厚重、素净、深沉,墨香萦绕。

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妞,送你一个礼物。”而他送我最多的礼物,是书。那时候我们住在一个乡镇,买书需要到县城的新华书店。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其实很少有机会出差。也只有到了寒暑假需要进修的时候,他才能出去。

从我记事起,父亲每次出差带回来的都是一本书。也许是一本《边城》,又或者是一本《傲慢与偏见》,每一本书都能让我感觉爱不释手。直到有一个暑假,我最好的朋友,她父亲出差回来给她买了一块漂亮的电子表,在同学们艳羡的目光中,她整个人都变得光彩照人。父亲也回来了,他把拿着书的双手背在后面,说:“妞,送你礼物吧。”然后让我猜猜是什么。按照往常,我应该猜,是一本书。然后父亲就开心地把书放到我手里,说:“爸爸就知道你想要什么。”

但这一次,我声音低低地说:“不会是一块电子表吧?”显然,父亲没有料到我会这样猜,他有点失措地把书放在我手上,说:“爸爸没有买电子表。”我接过书,是一本《儿童文学》,我的眼前浮现出好朋友的那块电子表,我的失落也在父亲的眼中,一闪而过。而我开始细细品读那本书,已渐渐忘记了电子表的事情。

后来,父亲问我:“妞,家里负担重,礼物只能买一个,你要电子表还是书?”对那个年纪的我来说,这真的是个难题,当时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戴上了漂亮的电子表,但最后我对父亲说:“我要书。”没有钱买电子表的父亲,给我定了全年的《儿童文学》杂志。于是,那时候我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看《西游记》、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看《童年》……我以书为食,如饥似渴。甚至一本《作文大全》,我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我依然记得当时看了一篇作文《最难忘的事情》,文中写的是小作者如何在河边采莲蓬,吃莲子。我从没见过莲蓬,自己却痴痴地想象着采莲的情景。直到上大学时在火车站看到有人卖莲蓬,我欣喜地跑过去,买了几个。身边的同学啧啧道,好吃好吃。而我忽然仿佛回到文中小作者采莲蓬的河边,河水荡漾,莲叶田田,芦苇摇摆。

直到现在,当别人问我要什么礼物,我总是脱口而出,买书吧。而我想送朋友礼物时,首先想到的,仍然是一本书。正如父亲所言,书才是最好的礼物。毕竟人生坎坷不平,书中的智慧,可以让你少走弯路。人生也有平淡繁琐,书里的故事让生活妙趣横生。打开一本书,那就是打开一个世界,一个天地。有书陪着抵抗漫长的孤独与寂寞,兴许开出意外的花朵。我没有因为那块电子表在同学眼中光彩照人,却因为父亲送的那些书,让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那个遇事笃定、内心坚强的自己。

父亲不擅长文字,这应该是我们少数民族共同的弱点。父亲自然也很担心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还不会完整地说一句汉语。于是父亲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熟悉有关文字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教导我。

父亲教我的第一个成语故事,是“一见如故”。那是我在新的环境遇到了一个女孩,那天和那个女孩玩得特别起劲,完全没有陌生感。父亲拿着他的那本《成语故事》,指着上面的四个字,说:“你知道吗?你和你那个朋友初次见面就那么要好,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一见如故’。”父亲一向擅长结合实际解释一些难懂的事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父亲又教我一个成语“叶公好龙”。在电闪雷鸣之际,我仿佛看到那条龙从天空飞跃而下,叶公却失魂落魄地仓皇而逃。

于是,我开始爱上《成语故事》,甚至开始看《字典》《词典》《辞海》这些看起来似乎有点枯燥,但蕴藏着很多故事的书。正是因为父亲的陪伴,文字也不再是我的弱点,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写的《依依故乡情》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奖品是一整套的《保卫地球战》。

我刚上二年级时,父亲拿了一本笔记本,他说:“今天爸爸教你写日记。”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日记”二字。学校里安排写日记是在三年级,而当时我已经写了整整一年的日记了,这一写就是二十多年。直到现在,家里已经有四十多本日记本。在我遇到烦恼的时候,我可以对着日记本倾诉,让我更坚强更努力而不是知难而退。当我现在再看小时候的日记,那里有我与小伙伴一起种向日葵的趣事,有我少女时期的暗恋,有我学生时候的努力……那些悄然逝去的往事,在我打开日记本的瞬间,如在昨日。我的童年,我的友情……都那么完好无缺地留在心里。我感谢我的父亲,他教会我坚持一件事情,这是他赠予我最宝贵的财富。

我现在仍然坚持读书,也常常想起父亲陪我读书的那些日子,关上电视,谢绝前来邀他出去玩的朋友。他说:“妞,陪你读书吧。”于是父女俩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我捧着《红楼梦》,。与我共读,那是父亲给我最长情的陪伴。

彼时,院子里的那棵树,青杏满枝,阳光缓缓流过,尘埃毫无归宿地飘荡,云在空中悠悠地游,一缕若有若无的墨香,索在空气里……而我以书为食,有父作伴。那些阳光缓流的日子啊,书香萦绕,在我的日记里,在我的心里,在父亲给我的每一段回忆里。


作者简介:陈鋆,女,哈尼族,1987年生,云南省红河县人,现在泸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爱好文字,喜欢读书,曾在《辽宁青年》《扬子晚报》《幼儿教育》《中国农村金融》《中国金融文化》等发表文章。

主辑 | 王清雅

编辑 | 戴钰恒

图片 | 网络    

换个角度看文化


往期推荐

“阿庐文学”有奖征文 | 贺建新:泸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想家园(诗歌)

“环保世纪行”征文|赵乔红:难忘小河边(诗歌)

笔会 | 方国祥:那招魂的三弦声

“阿庐文学奖”有奖征文 | 张兴泰:东山行

美文|唯有心静,方能从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