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今年將推出同股不同權上市架構,而另一邊廂,A股正推動中國預託證券(CDR),吸引在海外上市的中國新經濟股回歸A股市場。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中港兩地不會構成競爭,且對中國將推出CDR感到高興。
李小加認為,CDR是一大突破,令海外企業有機會回到內地上市,但目前仍要等待公布細節。
他希望CDR可以改變A股市場基礎邏輯,以及改變投資者的看法,令A股市場更開放及更國際化。而李小加認為,中國市場更國際化,香港亦會受惠。
李小加表示,香港對自身優勢應該要有自信,同時亦要謙卑,找出自己不足之處去改變。他形容中港兩地市場猶如兄弟,一起去考試不會希望對方考得比自己差。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為,中國市場更國際化,香港亦會受惠。(路透社)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夥人歐振興表示,CDR的發行法規目前仍未知,也不知道能否作融資、發行量有多少,故是否對港交所構成競爭是言之尚早。他又指,本港在國際市場仍有吸引力,如果港交所在4月底完成諮詢及接受申請,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5月遞表作第二上市,順利的話,仍可在6月掛牌,趕及與CDR的出台時間表。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更直言,CDR對港交所構成的威脅應不大,主要因為CDR的發行量其實有限,觀乎美國上市的ADR正日漸式微,可預期CDR帶來的效果未必太大。他舉例指,港股ADR的發行量,只有正股約5%,所以ADR的成交甚低,近年對港股的參考性也降低了,可謂日漸式微。
買賣成本高 基金興趣不大
至於CDR方面,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已一直盛傳中移動(0941)等大型國企,會以CDR形式回歸A股,但結果只聞樓梯響。譚紹興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很多基金不能持有預託證券(DR)作投資組合,是DR近年式微的主因之一。由於預託證券的發行機制,是需要先找到一家金融機構託管股票,再透過該金融機構發出的DR讓投資者間接持股。若有關機構一旦出事,其所發行的預託證券便會失效,基金是不會冒這個風險的。
由於預託證券託管在金融機構中,有關機構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也使得DR相較正股有一定溢價。他又指,一間金融機構的資本水平有限,託管規模便會受限制,例如騰訊(0700)有約4萬億元的市值,若發行10%作CDR之用,有關機構需託管約4千億元股票,這將對有關機構的資本水平帶來極大壓力。
原文摘自香港01,文匯報
如對環球投資資訊有任何垂詢,歡迎與盈通聯絡,我們會提供專業貼心的顧問服務,盡力協助閣下達至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