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六点做全面分析:
1. 购买成本(境外保险的通病),
2. 保费、理赔金,
3. 保险责任,
4. 免责条款,
5. 理赔(理赔条件,纠纷处理,理赔服务,理赔金),
6.现金价值。
以下分析,为避免误导,诋毁出现,不涉及单一产品,尽量中肯。
一:购买成本:
购买境外保险,那就必然会去境外签字(时间成本,费用成本),其次香港保险要求体检,体检项目比内地多,而且某些项目的检查很多医院都无法做,因此只能选择去香港体检或者在内地的昂贵医院检查。此外,在香港银行开设了账户,要激活银行卡比较麻烦,激活以后往卡里存钱,必须兑换成美元或港元。如果用现金缴纳保费,保险公司一次收取资金有限,超出部分需本人到香港银行缴费。(当然体检并不是全部都有)。去香港,那当然就有旅途费用,比如机票、当地酒店住宿等等额外的费用成本。(劣势)
二:保费、理赔金: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香港保险,大多听说香港保险便宜,这一点,我持认可态度,这也确实是香港保险的优势,但不是绝对优势,国内保险费率上也有非常便宜的产品(同样保障下做对比分析)。
a:香港保单的预定利率(预定利率,就是指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及责任准备金时,预测收益率后所采用的利率,其实质是寿险经营者因使用了客户的资金,而承诺以年复利的方式赋予客户的回报。通俗来说就是保险机构提供给客户的回报率)一般为5%,国内保单一般为2.5%。为了公正,我在强调一点,香港保险预定利率能设计到5%。国内保单设计上限就是3.5%*(1+15%)=4.025%。(优势)
b:香港保险的设计,主要针对香港人群设计,香港人均寿命高于国内人群,疾病发病率等都是低于国内人群,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就不一一说明了。所以保费便宜是相对优势。(因为国内的华夏,天安,弘康等等公司的产品保费有些还会低于香港的友邦或者保诚的产品,所以希望香港保险部分代理人别简单对比国内几家公司的产品就下定结论说香港保险更便宜,误导消费者)。(中立)
c:香港保险投保或者理赔一般都用港元或者美元计价,针对这一点,购买香港保险就要考虑人名币与港元或者美元兑换的汇率问题。如果人名币升值,那么香港保单就没有资产配置的优势,毕竟交钱多,理赔金却会缩水。反之,如果人名币贬值,香港保单就有配置的必要性。其次,如果考虑移民,或者对美元资产有必要需求,购买香港保单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一点不是二选一,仅仅说明有必要)。(汇率,主要还是政策风险,不能风险掌控,中立反而变成了劣势。比如投保时,你保费支出变贵,理赔金兑换成人民币亏损,如果不兑换配置外币当然就不错了,但大部分客户应该会选择兑换。提醒一点,目前人名币贬值风险大)。(中立,政策影响大)
d:香港保险虽然便宜,但是如果抽烟的话,会被加费10%左右,国内一般不分吸烟与不吸烟人群。(劣势)。
对内地人来说,获得理赔金主要为以下两种形式:
(1)保险公司开美金支票寄给客户,客户在大陆银行进行托收,但需要处理时间较长,可能得40天左右。且可能有5w美金外汇额度限制,此时可以用亲戚朋友的额度帮忙换汇;
(2)客户在香港开一个香港账户,理赔金直接汇到香港账户,之后再电汇回内地账户。该方式相对快捷。
三:保险责任(重疾险说明)
很多人说香港保险保障更全面,我觉得不然。
重疾:以前香港保险的疾病种类确实优于国内保险产品,但是目前国内产品,在疾病种类上已经全面超越香港保险,无论在重疾种类,还是轻症种类,都是全面超越的。(超越的不仅仅是量变,也包括质变)。比如天安,华夏,平安,国泰,中意,同方,泰康等等(劣势)。癌症可多次赔付是部分香港保险的相对优势(毕竟一个人得两次癌症的概率太低)。
轻症:香港保险轻症一般赔偿以后就降低重疾保险金额,且理赔金额为保额的20%(劣势)
「原位癌」保障包括于下列任何受保器官群组之原位癌:(a);(b)子宫或子宫颈;(c)卵巢及/或输卵管;(d)阴道或外阴;(e)大肠及直肠;(f);(g);(h)肺;(i)肝;(j)胃及食道;(k)泌尿道或膀胱;或(l)鼻咽。原位癌有限制不包括身体其他组织器官。(劣势)
「早期恶性肿瘤」是指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的早期恶性肿瘤情况:(a)甲状腺肿瘤(TNM评级为T1N0M0级别);(b)前列腺肿瘤(TNM评级为T1a/T1b级别);(c)被分类为RAI级别I或II的早期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或(d)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劣势)
大部分重疾与轻症,香港保险的定义更人性化。
比如:脑中风,良性脑肿瘤,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昏迷,瘫痪,慢性肝病,原发性肺动脉高血压,心肌病,失聪,失明,丧失语言功能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几乎是大优势)
身故理赔金:失踪获得此项理赔(劣势)
国内:
(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香港:规定失踪七年才能宣告死亡。
第四: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的、旨在限制或免除其未来责任的条款,越少越好。)
香港保险免责条款少,一般就三四条,而国内保险免责条款一般都是十几条(优势)
例如:
香港保险免责:
· 一.投保前或保单缮发后90日内已出现徵状或病徵的疾病或因此而引致的手术;
· 二.除自闭症外,任何受保人17岁前已诊断的先天性疾病;
· 三.任何因爱滋病(AIDS)或人体免疫力缺乏病毒(HIV)感染导致受保人罹患的暴发性病毒性肝炎或癌病;及
· 四.自致之伤害。
国内保险免责条款:(一个案例,有些产品免责条款更多)
一、投保人、受益人对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
二、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拒捕、自伤身体;
三、被保险人服用、吸食或注射毒品;
四、被保险人在本合同生效(或复效)之日起二年内;
五、被保险人酒后驾驶、无有效驾驶执照驾驶,或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交通工具;
六、,或因先天性疾病身故;
七、被保险人在本合同生效(或复效)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内患重大疾病、或因疾病而身故或造成身体高度残疾;
八、战争、、;
九、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及由此引起的疾病。
第五:理赔(理赔条件,纠纷处理,理赔服务,理赔金)
香港保险理赔也没有绝对优势。毕竟我们要关注下面两点:
第一:香港医疗险,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大陆居民购买香港保险,若选择在大陆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就要自费。另一方面,由于境内外医疗判断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可能出现赔付困难。香港的医疗保险中区分普通病房,私家病房,半私家病房,且以物理治疗偏多,而国内主要是以药费为主的治疗,分社保用药和非社保用药。
第二:赴港投保,是与当地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此类保单适用海外保险公司营业所在地港澳地区的法律,其权益受香港当地法律的支持,但不受内地法律的保护。 当发生纠纷时,内地投保人可以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申请,如果协调无果,必须在香港找律师打官司,香港地区的律师费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纠纷或诉讼状态,花费可能会比较惊人,需要投保人承担经济费用和时间损失。
总结如下:
理赔条件肯定相对更人性(优势)。
纠纷处理非常繁琐(劣势)。
港险理赔速度快,但是不是绝对优势(国内的保险公司现在的理赔服务也是相当快捷方便),当然如果有理赔纠纷,或者理赔金币种兑换,那么选择港险的理赔就不便捷了。
理赔金,涉及大额,有外汇额度限制。(时效性可能有影响),取得理赔金如果选择兑换成人民币又要担心汇率问题,什么时候兑换变成额外的问题。如同投资房产一样,真遇到急用,亏本也要卖(劣势)
第六:现金价值
国内保单是确定现价,香港保单是两部分组合。(确定的+不确定的)
前期,国内保险有优势。
后期,香港保单有优势(按照目前香港保单十年来的分红收益率来讲,优势明显)
现价的前期,后期分界线为20年。
现价的作用对于客户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保单现价可以算一笔时刻可以周转的流动资金,对于资金流动性要求高的客户,这一点选择香港保险尽量需要三思而行(香港保单前期现价低)。对于选择保障可附带分红的产品,我个人观点:保障是保障,理财是理财,分开购买最好。
全文总结:
通过以上六点,全面分析了香港保险与国内保险各自利弊,我相信部分客户应该通过阅读本文,业能相对清楚自己该如何选择保险。
对于资产要求有全球配置的客户来讲,我是同意部分配置香港保单。但对于仅仅为了保障的客户,我反而是不同意选择香港保单。(当然我也认可香港保险的重疾保障,换句花讲,如果自身资产不错,是可以选择香港保险)
对于重视理财收益的客户来讲,可以选择香港保单(但也一定要考虑国家政策风险)。毕竟遗产税,CRS等等未来如果真的落地实施,那么也就有可能影响您的保单利益。
为什么香港保单会走上风口浪尖?
因为国家对保险的重视,国内客户对香港保险的需求增长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这一点也侧面反应了香港保单最大的风险其实在于国家政策。毕竟一般来讲是大陆影响香港而不是香港影响大陆,所以你选择香港保单更要多考虑未来的大陆政策趋势。
综合考虑自身情况,权衡各方利弊,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值。我相信,您选择的方案就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保险方案。(切记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