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打出科创牌!看“国际脸”香港如何发力大湾区?

2022-02-13 07:20:59


如果说2015年香港创科局的成立,象征着香港创科事业的又一次重启的话,那2017年起,就是香港创科迎来全新的时代。而2017年7月1日、2017年10月18日、2018年5月14日,。


投行研报《三城记》与香港创科局的成立

2015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7年。这年5月13日,中金公司抛出主题研报《变革中的中国系列之一:腾笼换鸟,深圳再领创新大潮》。这份报告开门见山给结论:“深圳以其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前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力量……2016年深圳GDP总量将会超过香港”。

3个月后的8月12日,中金公司抛出另一份重磅级主题策略报告《三城记》。

似要与深圳那份报告呼应,这篇研报一开篇就给答案:


香港制造业空心化、过度依赖服务业是经济发展落后的直接原因;
房地产成为经济命脉的风险;
有雄心、有权威、敢作为的政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中金公司的研报

也许成为香港再次发力创科的一条导火索

反正,我们看到,那年的11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正式成立,并委任花甲之年的杨伟雄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


2015年11月20日,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在行政长官梁振英监誓下宣誓就职。图片来源:香港创科局网站

此前的大半年里,杨伟雄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和行政长官创新及科技顾问”。更早之前,他是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香港理工大学行政副校长,1977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两年后,林郑月娥从梁振英手上接棒。她在发布首份施政报告时,称将亲自主持成立一个“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以最高层次及高效率的方式,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督导跨局跨部门的协作和投入,并确保所需资源能适时到位。

今年4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正式成立。为配合创新办的工作,林郑月娥还宣布,成立行政长官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作为行政长官的高层咨询组织,聚焦香港未来发展和推动创新的策略。


刺眼的数据与香港“再工业化”战略


对比深圳、新加坡,《三城记》里边提到的那些数据甚具“耻感”:


2013年,香港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只剩1%,工业急速空心化,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之都”;
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严重偏低,只占整个GDP的0.7%,而新加坡是2.1%,深圳是3.5%到4%,是新加坡的1.7倍,香港的5倍;
深圳每千人中研发和技术人员就有17个,是新加坡的2倍,香港的6倍……

▲数据显示,2015年和2016年的香港,研发力量还是不够。南都制图 张许君

这些数据,两年后还被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教授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拿来说事,也被现任特首林郑月娥援引。


2016年初,香港举行“香港再工业化──转变与机遇”主题研讨会。会上,杨伟雄表示,港府已决心推动“再工业化”,并定下目标要在两三年内,扭转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例的下降趋势。


但香港“再工业化”的目的,并不是要将土地和劳动密集的旧生产模式重新带回香港,而是港府创科政策的重要一环,是希望利用创新科技──例如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及智能生产工序──打破固有的限制,提升传统行业的运作效率,创造新商机,同时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不过,相较于金融、贸易、地产方面的成功,香港在科技以及互联网领域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想当初,一河之隔的深圳华为,最初不过是香港一家交换机公司的代理商。


有人说,起步更早的香港资本,从来就没有科技创新的梦想。“High Tech揩嘢,Low Tech捞嘢”,从这句在香港市民中流传着的俗语或可见一斑。“搞高科技就会失败,搞科技含量低的就能赚到钱”,其实反映的正是香港这些年来低迷的科技创新生态。


港府的雄心与发展创科的“银弹”政策


但如今,杨伟雄可大声地告诉香港市民:

“现在“hi-tech可以捞嘢,不是揩嘢。”

不过,面对行政长官,杨伟雄的建议重点或许会不一样。在他走马上任创科局局长那天,据时任香港特首的梁振英介绍说:他就香港如何用好“一国”及“两制”的双重优势,以及如何强化“官产学研”的结合,向我和特区政府就科技的策略提供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

如何强化“官产学研”的结合,发展创新科技,《三城记》作了客观的分析。特别是在“官”这块,《三城记》虽然并无诟病港府的“不干预”“不规划”,但在三城的比较中,已客观而含蓄地说明了港府“控制力”的强弱度。

报告认为,作为最早和最成功的经济特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深圳市政府一贯政策,政府的作用毋庸置疑。香港和新加坡更有可比性,像是“极”与“极”的碰撞。香港奉行自由贸易,采用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而强势政府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如在财政政策这块,香港按照《基本法》的要求,谨守“量入为出”的审慎理财原则,而新加坡财政部对自己的使命定位是“We focus on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control 我们的重点是发展而非控制 ”。


报告最后下结论称:

有雄心、有权威、敢作为的政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而观照当下,港府似乎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发表完施政报告后,2017年10月11日下午林郑月娥出席记者会。

2017年10月12日,有香港“铁娘子”之称的林郑月娥,一袭旗袍style,发表她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这份施政报告,让人透过8个方面看到了港府对未来创新及科技、创意产业的重视。

特别是在科研投入方面

林郑月娥给自己立了“靶子”:

在2022年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前,把本地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由0.73%升至1.5%,即每年约450亿港元。
这个目标和深圳一比,显然被甩几条大街。要知道,深圳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4.13%。但要达到“倍升”的目标,显然也不是件易事。

为鼓励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

林郑月娥使出“杀手锏”

推出了高达百分之三百的超级税务优惠,即企业的首200万元合乎资格的研发开支,可获300%扣税,余额则会获得200%扣税,而且扣税额不设上限。此外,林郑月娥还宣布,企业首200万元利润的利得税率将由16.5%降至8.25%。

据消息人士透露,正在全力推动新兴产业的珠三角某地的主政官当天知悉这一税收政策后,有种“很强的危机感”。

香港在税制方面的竞争力,足以让它的营商环境保持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地位。据香港工业总会近期发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八成港企预计会在未来三年增加研发开支,平均增幅达18%。

今年2月底公布的2018至2019年度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对创科的扶持力度更是史无前例。

据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将在去年财政预算案预留100亿港元支援创科发展的基础上,今年预留额外500亿港元。

▲这个扶持力度不是一般的大。南都制图 张许君

今年以来,内地不少城市发起了引才竞争,香港也火速加入,推出为期三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先导计划),并把审批的速度缩短到两周。虽然首个运作年度输入的人才配额最多1000名海外或内地科技人才,而且仅先适用于在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公司)及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数码港),但计划引进的都是从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机械人技术、数据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学的人才。而对于本土人才的培养,政府也配以了数十亿港元的大投入。


除真金实银大手笔支持创科事业的发展外

港府积极进取力求突破的决心也很大

去年9月,林郑月娥在出席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成立一周年暨《跑赢智能时代——香港科技创新创业白皮书》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会检视现存的法律法规,打破一些局限科技发展的条例。“这个课题很大,阻力很大,但我有决心,在这一届政府必须认真做这个事情。”


林郑月娥的务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


在那次发布会上,林郑月娥还透露说,当选行政长官以来,大概5个月,谈得最多的是香港的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学得最多的是科技创新。

近日,她又在公开场合又一组数据表明她对科创的大力支持:


“自去年7月1日上任以来,我先后两次和科技部时任部长万钢讨论内地与香港创科合作事情、、参观了海内外15所科技公司和研发机构、会见了8所国际著名科技公司,并主持两次与超过20所海内外和本地大学及科研机构代表的工作午餐等。出席了22场创科活动,其中不少是与学生和初创企业有关。”

林郑月娥积极拥抱创新科技的背后

是香港欣逢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


2016年,是国家推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三五”规划《港澳专章》中,国家特别表明“支持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以及“支持内地与港澳开展创新及科技合作,支持港澳中小微企业和青年人在内地发展创业”。

彼时,林郑月娥任香港政务司司长。那年的2月29日,林郑月娥与当时的深圳市市长许勤在香港共同主持深港合作会议。当时,林郑月娥就向媒体表示,创新科技是未来一年重点范围,期望创新及科技局令深港合作有所突破。

2017年1月,最后一次由许勤和林郑月娥两人共同主持的深港合作会议在香港召开。那次会议上,深港双方签署了《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这个曾承载着深港合作所有复杂情绪的近1平方公里的飞地,在广东省的支持和推进下,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未来,这个深港合作“加强版”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变身为香港最大的创新科技园!


 2017年12月11日,杨伟雄(前排中)率队访问香港北区,眺望将发展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河套土地。图片来源:香港创科局网站


当河套地区的合作决定尘埃落定之时

2017年2月又传来重磅利好——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顶级战略;

2017年7月1日,,三地签署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10月18日,;

2018年5月14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接踵而来的喜讯

让林郑月娥认为: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而这个历史性时刻,,还有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大可倚仗的广阔腹地。

为了抓住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截至今年3月,林郑月娥自去年7月上任以来,,共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粤港合作事宜。

林郑月娥坦言,,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最大的“人和”。这是今年3月27日她在出席广东省2018年迎春宴会致辞时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她还评价说,,觉得自己跟他很像,都是非常务实的人。

自称务实的林郑月娥

还说过一句非常实在的话:

希望做大个饼

让大家分一杯羹

她希望借这句话,让香港民众能明白,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是希望能借力创新科技,让香港经济得到发展,让青年人亦有更多发展机会。她更希望借这句话,让香港民众能明白,发挥香港所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件利于国家利于香港的好事。

所以我们会看到,林郑月娥上任以来,不断扮演“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多次奔赴珠三角城市,展开考察粤港澳大湾区的行程。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去年底访问东莞,还是上周考察惠州市,林郑月娥都希望能与珠三角城市共同开拓更多合作的产业,共同把握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尤其是创新科技方面的合作。

在考察完惠州后林郑月娥又来到广州访问。图片来源:香港政府网站
对于在创科方面的合作,林郑月娥一直和湾区兄弟城市强调,研发能力、国际化程度、全球金融中心,都是香港的优势。但香港土地资源有限制造业式微,所以大规模的科研成果要靠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互补。她希望自己的考察,能和兄弟城市碰撞出合作的亮点,并写进规划中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很快就要出台。,而香港又会如何携手湾区其他城市,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但不管如何,为了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个目标,显而易见的是——


香港这只曾打过瞌睡的“兔子”

正在不断发力!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南都制图:张许君




文章由前海资讯整理自其它平台

转发请备注以上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