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香港与东盟签订自贸协定,推翻了哪些错误的?|独家

2022-07-13 06:24:18

突破正當時,機遇重把握。香港發展面臨浴火重生。11月12日,菲律賓帕賽市,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AHKFTA)和相關《投資協定》(AHKIA)。這標誌著香港發展的重大突破,與東盟的經貿關係踏入新里程碑。不過,一般巿民或許對某些東盟國家比較陌生,對「自由貿易協定」比較生疏,對香港與東盟這一「奇緣」不那麼熟悉,這一消息似乎沒有引起香港社會、民間和輿論太大關注,特區政府也沒有重力推介。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左六)和其他東盟貿易部長


經歷三年曲折談判,香港與東盟十國達成雙方受益的協定,為香港的貨物、服務貿易和投資保護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和更佳市場准入條件,幫助香港在國際經貿領域上開拓更廣大的空間。


正當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之際,香港卻密鑼緊鼓加入與東盟的自貿區談判簽約的行列。東盟組織是由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老撾、緬甸、越南、柬埔寨及汶萊共十個國家組成,擁有六億多人口,資源豐富,經濟規模大,是有潛力的新興市場,是亞洲經濟增長較快的區域,GDP總量達二萬四千億美元,估算中期經濟增速仍可保持在4%-5%區間。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東盟是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尤其在歐美等傳統市場持續不穩的情况下,東盟市場可成為港商出口業務的新增長點,重要性不言而喻。


香港享受「一國兩制」紅利


時下,「一國兩制」是輿論聚焦話題。香港與東盟簽訂自貿協定,凸顯了「一國兩制」的優勢,特別體現在對外交往上,但很少有輿論涉及這一話題。正如香港時評家凌昆所言,,是「兩制紅利」的一種體現。同時香港作為中國一部分,而國家又承諾香港可享有國家與外地商定的自貿安排優待,令香港在對外交流上可體現「一國」紅利。這便令香港可透過國家借船出海,又可自主造船出海而實行雙軌並進,走上兩種紅利並用的左右逢源路徑。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協定的簽訂是一個重要里程碑,將會為香港帶來新的商業發展機會。林鄭月娥八月初首次以特首身份外訪,選擇新加坡和泰國這兩個東盟主要成員國。如此安排,當然是有目的的選擇,即為香港爭取年內能與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據知,已簽署的這兩份協定,仍有待香港和東盟成員國完成必要程序,有望於2019年1月1日生效。



香港與東盟十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是香港第六份自由貿易協定。這份《自貿協定》談判於2014年7月展開,於2017年9月結束。經三年洽談終於有成。談判過程絕不輕鬆,皆因東盟十國各有不同的國情和經濟特點,要它們與香港在經貿條款上達成共識,殊不容易。更何况,香港原本就是「自由港」,任何國家很多貨品出入(包括東盟十國)都已毋須繳稅,而東盟十國現除了新加坡與香港一樣是「零關稅」外,其餘九國的關稅由2.9%至10.3%不等,那香港有什麼互惠的理由,說服東盟國家自降關稅或「零關稅」容許港貨入口?這需要香港一一作說明和解釋。


這一協定最終簽署,也批駁了在香港流傳多年的一種錯誤輿論:香港作為自由港,由自貿協定帶來的獲益有限。不過,與東盟簽署的這一協定,顯然證明香港還有爭取經貿夥伴擴大開放的很大空間。《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範圍全面,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和技術合作以及爭端解決機制。兩份協定提高了香港企業和服務提供者在東盟的商機。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商業樞紐,目前香港是跨國企業設立亞洲區總部的首選地。香港統計處截至2016年6月的數字顯示,香港有547家東盟企業,其中54家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136家設立地區辦事處,357家設立香港辦事處,佔香港的外國公司總數約6.8%。眾多國際企業的區域總部落戶香港,可形成集群及規模效應,提升對東盟市場的營銷及綜合管理能力。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11月19日的網誌上說,香港一直奉行自由貿易,為什麼仍要與不同地區簽訂貿易協定?這與提升香港競爭力又有什麼關係?香港的人流、物流以至資金均是自由進出,目前只有四類產品,即煙、酒、碳氫油類及甲醇等屬應課稅產品。不過,香港企業的貨品或服務輸出到其他地區時,卻須面對當地市場的進口關稅,令成本相對較高。故此,政府一直致力推動與其他市場落實貿易協定,希望降低相關的稅收和限制(例如准入門檻),以提升競爭力。



香港「軟實力」獲東盟認同


香港與東盟協定簽署,最值得期待的是,這兩份協定能為香港服務業的發展開闢新空間,應利用好東盟市場以及協定提供的便利條件和保障,讓香港成為東盟專業服務業的中心。


就貨物貿易方面,東盟成員國同意對香港原產貨物減免關稅,預料香港從事出口的企業可逐步節省關稅,從而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關稅削減承諾涵蓋不同類型商品,包括珠寶、服裝及衣服配件、鐘表和玩具等。舉例說,汶萊將於三年內為香港原產服裝及衣服配件提供免關稅安排;泰國將於三年內撤銷香港原產鐘表及其配件的關稅;泰國、越南和菲律賓在多個行業,允許香港投資者參股超越五成甚至全資擁有……這些例子顯示香港具備「軟實力」,獲得其他市場的信任與認同。


東盟成員國為香港服務提供者提供不同程度的便利,例如承諾香港商務旅客的一般逗留時間可達九十日,而企業內部調動人員一般可在當地逗留不超過兩年,並容許續期兩年。另外,馬來西亞和越南的承諾均進一步擴展至其他類別,、專家、專業人士和合約服務提供者。


協定的具體內容給香港向東盟出口及投資帶來更大拉引力,十年間對港產品關稅將在更大範圍內減至零,投資限制也有所放寬。由於香港製造業已式微,降低關稅並非最大收益來源,反而投資開放可吸引更多港商前往設點經營,有利香港具有優勢的金融、商貿、工商支援及專業諮詢等各種高增值高端服務出口。


馬來西亞


香港政府透露目前香港已跟38個稅務管轄區簽訂避免雙重課稅的協定,當中12個是香港最主要的貿易夥伴,佔香港2016年貿易總額逾七成,現時香港正與13個稅務管轄區磋商,短中期目標是將簽署協定的總數增加到五十份,特別是希望爭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談判。這將有助外國企業在港設點時,毋須顧慮雙重課稅問題,希望透過不同角度,提升在港營商的吸引力,以應對外圍市場帶來的挑戰。


東盟國家希望因應自身的發展階段,調節其服務行業的開放。個別東盟國家仍願意將尚未在世貿組織多邊協定下承諾開放的行業,向香港率先開放,允許香港企業享有「國民待遇」。例如,馬來西亞會開放城市規劃和園林建築服務和海運(貨物)代理服務,泰國會開放仲裁服務和電郵服務,印尼會開放餐館服務及與能源相關的分析服務,新加坡則開放技術測試和分析服務和成人教育服務。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認為,香港與東盟簽訂自貿協定,關乎香港未來參與「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的角色「戲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必將成為世界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導向,當中的「海上絲路」,主要是由華南經東南亞(特別是馬六甲海峽)海域,西進中東地區和歐洲,東盟多國均位處這條「水路」周圍,而香港則坐落在這條「航線」的中外交匯處,地緣優勢明顯。「一帶一路」要做到「貿易暢通」,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體系便需要建立「自貿」關係,以消除貿易壁壘,追求平等互利。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亞洲週刊》授權零傳媒獨家》微信賬號發布

原文有刪減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