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关于香港的讨论(一)

2020-09-08 07:07:27

OPEN开腔创立以来一直对香港的话题保持关注,2年中我们找了近百位各行业嘉宾,媒体人,KOL对香港的影视,娱乐,旅游,文化,经济,时尚等多个方面话题进行了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给了真知灼见,金句不断,在香港回归20周年期间,我们讲这些节目的精华进行整理并分为八个主题进行推荐:香港音乐/电影/电视/旅游/文字/武侠/港姐/经济。



————————————

第一辑:音乐

时间:2015年12月7日

讨论人:

Yat Yin 一言,前“绿色和平”多媒体制作人;

Trace Wat,粤语电台[午夜霓虹]DJ

邮差@tmca,华语传媒大奖评审召集人、策划人;
李渔,NERD音乐周刊评论人;
烈焰红唇龙,粤语歌爱好者,香港电影发烧友;

越飞,前MONO编辑;现供职于《摩登天空》杂志

主持人:吴一亭


讨论精华:

T:除了陈奕迅,还有什么记得住的歌星?

A:

李渔:才是港乐现在的领军人。“作为clockenflap音乐节的唯一港人,站在前方,为你导航!”发文《怯》阐述自身作为创作者忧心港乐,同时高声疾呼,唤起共鸣——这也正是其领袖气质、大家风范的展现;作为偏小众的歌手,一直默默耕耘,终于在这几年慢慢被接受,这条路一直走得很艰辛,之前的演唱会里她自己说过,也许是因为金牛座的执着,才让她能坚持到今天。

????


A:创作人

邮差@tmca:歌手方面出了有陈奕迅,还有张敬轩、古巨基、李克勤、容祖儿、杨千嬅、谢安琪、麦浚龙等;创作人有:方大同、王菀之、张继聪、林一峰、林二汶、蓝奕邦、农夫、周国贤、黄贯中、胡琳;此外还有一些组合,如: C allStars、乐队Rubberband、Mr.、SupperMoment、DearJane、MyliitleAirport等,但大多都是在走小众路线,希望从各自的领域找到立足的空间。其中MLA在内地知名度较高,好多女生都喜欢阿P。

陈奕迅????



A:新人

邮差@tmca:林欣彤、AGA、李拾壹、黎晓阳、郑俊弘、Yukilovey值得期待,此外,五福星的卷毛岑建勋和刘天兰的女儿、那个声音干净“有点雷光夏感觉(吴一亭)”的岑宁儿,之前给陈奕迅做过和音


吴一亭:出生于广州的司徒嘉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专业级爵士歌手,留英回国后主要在上海驻唱,最近和李婕还有其他几位歌手做了一张《粤语爵士新唱》的专辑,本月还将在上海举行签唱会。司徒嘉伟在粤语歌曲上做了不少尝试,他每一场在Jz Club的演出都一定有粤语歌,包括改编和他自己创作的粤语爵士。

岑宁儿????


A:乐评人

香港著名乐评人陈大文曾评价:“没方向,没新声音,能够勉强走红的还是那些一式一样的情歌格式。”但这更像是整个华语乐坛面临的问题。对此,李渔表示:“老陈也是爱之深痛之切,人才何时何地都有,只是发现的眼睛还未出现”。而邮差@tmca则不以为然,甚至觉得陈大文有点吹毛求疵:“大文是我老朋友,他这人对音乐的要求有点高,甚至比袁智聪还挑剔。个人觉得有点吹毛求疵,譬如对李拾壹这些新人,,这很难兼得”。



T:大众VS小众,地上VS地下?

A:Livehouse

Yat Yin 一言:  香港的live house面临着窘境——地方小、租金贵、观众人群品味复杂,很多都举行acoustic表演,而且还总遭受噪音投诉。但香港的LiveHouse一直仍在活跃,即便是本地地下乐队,像荔枝王和秋红多年一直都活跃在硬核界,MC仁厨房仔这些也一直活跃于嘻哈界。近年如KillerSoap杀手锏、SupperMoment、触执毛等地下乐队也开始为内地所熟知。早几年迷笛在深圳做音乐节,香港地下乐队就过来了不少。

陈乐基及其组合????


邮差@tmca但对比八十年代beyond从“地下”走向“地上”、大红大紫,现在香港的地下乐队,似乎并没有走到“地上”的打算,他们专注做自己的音乐,小众就小众,也许是因为现在所谓的香港地上主流也没怎么红。“kilersoap陈乐基基本就没在香港地上主流红过,我怀疑他们之前903都没去上过几次。”


A:粤语歌的市场

Yat Yin一言本地歌手坚持用粤语创作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发音问题,广东话是比较难填的,新手很多时候都从填普通话开始。但用粤语填有意义,每种语言都自带形象,有些内容是必须用某种形象的语言来承载的。而且香港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文化,只能以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即便是如今向粤语乐坛开炮的崔健也表示:“粤语本身就是一种风格,当语言和音乐之间越来越融洽,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吴一亭:这其实跟粤语语言本身有很大关系,普通话是四声调,粤语是八个声调,听起来音感比较丰富,而且声调尾音大都上扬,所以无论念诗还是唱歌,本身粤语就比较有优势。”

Trace Wat:但如果粤语母语人士都舍难求近放弃粤语创作信达雅的词曲作品,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更是个问题。让有才之人放弃13亿的市场,还是坚持用母语满足700万的市场,也不是一项容易做的选择,毕竟都是吃饭。电视如此、电影如此、音乐也是。”

邮差@tmca:广东6000万、广西2500香港澳门800万,再加上海外华人1-2000万,粤语的整个市场其实在1亿人左右。这个市场已经不会比日语市场,拉丁的西语市场差很多了。关键是在于如何有效挖掘。因为要是就音乐市场本身来提供产出,全华语地区的音乐人都无法通过作品及产品来养活自己,只能靠演出和周边产业。所谓的港乐黄金时期,是以音乐本身为利润核心,而现在音乐早已被边缘化,不只是港乐。

越飞:港乐的传播受限并非粤语的问题,而更多大是受其他诸如音乐载体,听众口味,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香港电视连续剧从七十年代兴起,粤语主题曲顺势而起,再有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加持,九十年代港乐在内地传播度很高,大家都不会粤语,却以唱出一两句粤语歌为荣。但随着“一边是大陆在去香港化,另一边香港自己也在怯魅,去明星化,而互联网时代更加是在去中心化”,。

Trace Wat:宏观上说,语言不过是经济的另外一层表现,曾经粤语代表了一种前沿的文化,就算不理解,年轻人也喜欢这种让自己感觉和时代前进的方式取悦自己。正如今天的韩国歌在内地正当红,又有几人真的因为听得懂。”或许,粤语不粤语并不重要。



T:辉煌时代的遗产

A:Livehouse

烈焰红唇????:随着唱片业的衰亡,老港乐辉煌年代?香港乐坛留下的物质上的遗产必定越来越少,但在精神上为后来者予以启迪的效用或将长久流传下去。像《狮子山下》,《小李飞刀》所代表的力量,很多年轻人都会感受得到。

邮差@tmca:比如黎明-雷颂德组合,在情歌的大背景下,一直坚持用电音做主打,不走寻常路,这不就是在用事实证明,港乐还是得”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避免随波逐流,回归创新……但这一切,可能更需要期待香港音乐人自己内部的传承——“像林忆莲之于吴雨霏,之于、卢凯彤,陈奕迅之于岑宁儿。此外,c allstars他们算是非常注重港乐气质内涵传承的一班年轻人——歌词有情怀,音乐有视野”。

吴一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保存好的文化,面对政府推行的保护粤语的各种行动号召,去糟粕取精华,要相信好的文化一定不会、也不可能被历史淘汰,就像港乐,哪怕它正在衰落,但是好的、经典的作品还是会继续被大家传唱。


Trace Wat:希望粤语音乐从业者能重拾那颗学习的心,“香港音乐黄金时期的好音乐,大多吸收了欧美、日本等先进地区的精华,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不学习了,没办法很虚心地看别人好的东西,满足于自己过去的成绩,慢慢也就成了今天的样子了。”


————————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码观看节目实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