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上海SSIA机械表机心

2020-07-17 11:31:00

01-03 上海17钻手表,使用SSIA型机心,黑盘面
04-05 上海1112中型表,也是早期国产手表中的 女式款,使用了SSIA机心

试制背景

六十年代中期,当时的上海手表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国产手表生产经验,工厂装备有所更新,特别是充实了专业技术人才,几名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计时专业大学生分配到了工厂。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国产手表的技术档次,1964年初开始,由当时的厂长刘思仁,总工程师王维城决定,整顿原有手表生产图纸,改进手表结构,进而实现手表生产“全面改型,分步实施,力争最大程度通用,保证平稳过渡”。拉开了上海手表升级换代的序幕。

1965年,上海手表厂正式成立新型机心设计小组,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设计一只较为先进的手表,取代将要逐步退出市场的A581型机心。新型手表机心定名为SSIA型,主要设计人员有蒋菁、黄寿民、周永久、乐秀威等同志,并由老一代技术人员奚国桢、童勤奋同志担任技术顾问。在完成摆轮组件和擒纵机构设计以后,随后进行了夹板改型,夹板车间主任耿席福,技师高柳官、吴鸿福、曹仲儒、装配车间主任王家德,技术组长倪文义等同志全程参与了夹板改型工作,提出了很多独特而有效的技术建议。

1966年上半年,经过将近一年的设计和改进,上海手表厂完成了首批2000只新型机心批量试生产,诞生了国内第一只独立设计的新型机心,产品正式定名为SSIA型。

上海SSIA型机心首先在国内采用了光摆轮设计,重量比原来螺钉摆产品减轻了40%,整个组件重量减轻了近四分之一,从而减少了摆轮在运行中的摩擦力,手表在处于垂直状态 (立面) 时尤为显著,光摆轮设计使得原动力得以减小,在减薄发条厚度的同时,增加了发条有效工作圈数,也改善了发条力矩落差,减小了摆幅落差和平立差,显著提高了手表走时质量。

在SSIA新型机心设计中,上海手表厂有关技术人员按国际标准重新设计了手表擒纵机构,新设计的擒纵机构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还显著提高了擒纵机构的工作可靠性,与原A581型机心相比,工作效率提高约30%,发条力矩减小26%,从而增加了发条的有效工作圈数,使上海牌手表的延续走时从原35小时延长至42小时。

上海SSIA型机心与原上海581型机心相比,零件总数减少23个,减少工艺127道,走时误差从原来的90秒/日减小到45秒/日,以后经过努力,SSIA型机心日误差更减少到30秒/日,达到了国家一级手表的标准。

1966年秋,国家轻工业部组织部分专家对上海手表厂试制的SSIA型新型机心进行了批试鉴定,鉴定认为:“上海手表厂新型机心结构合理,先进可靠,可以投入生产,这也是我国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自主设计的第一只手表机心”。鉴定组同时“希望上海手表厂为造福人民,赶超瑞士做出更大贡献”。从1966年末开始,上海手表厂SSIA型机心正式投入批量生产。以后国内有多家手表厂先后引进或采用了上海SSIA型手表机心进行了批量或试生产。

主要技术参数

SSIA型手表机心较厚,便于加工,属国产手表的早期机型,用于上海手表厂60年代至70年代的1110半钢和1120、1123全钢手表。1971年5月,上海SSIA-K型振频为21600次/小时的快摆机心试制成功,随后也投入了生产,用于上海牌1524等手表。

上海SSIA型机械机心最大直径26mm、装配直径25.20mm、机心厚度4.95mm、走时精度45秒/日、延续走时45小时、钻数17钻,机心零件数110件,有18000次/小时和21600次/小时两种振频。

机心传动

机心传动系统为中心二轮直接传出、上中心轮式,传动形式及传动结构特点与A581型机心类同,但轴间排列作了调整。



上图:上海SSIA型机心图
下图:中心二轮直接传动、上中心轮式手表机心传动示意图
Z1 条盒轮;Z2 中心齿轴;Z3 中心轮片;Z4 过齿轴;Z5 过轮片;Z6 秒齿轴;
Z7 秒轮片;Z8 擒纵齿轴;Z9 擒纵轮片;Za 分轮;Zb 跨轮片;Zc 跨轮轴;
Zd 时轮;Ze 拨针轮;Zf 离合轮;Zg 立轮;Zh 小钢轮;Zi 大钢轮

08-09 试制的钻石19钻手表表面与后盖
10-11 上海1523表面及后盖
12-13 上海早期SSIA型表面及后盖

结构特点及技术改进(与A581型机心比较)

1) 夹板系统工艺性好。主夹板槽形改成圆弧形,易加工;上夹板将A581型的大三角、大坡面改成凸字形的条状板,厚度薄、刚性好、工艺性好;中、条、叉、摆夹板均作了改进;夹板位钉管取代位钉结构,大大降低了主夹板报废率,提高经济效益。

2) 合理安排使用17钻,提高走时精度,降低成本。例如取消A581型的三轮下托钻和擒纵轮上、下托钻;在受力大的主夹板和中夹板的中心孔上安装上、下中心钻和秒下托钻。

3) 优化擒纵调速器,提高可靠性、等时性和防震性能,减少位差。例如对擒纵调速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计算;摆轮结构改进,取掉14个加重螺钉,用加大轮缘直径来提高摆轮质量;游丝优化设计,提高机心等时性、防磁性、降低位差和温度系数。

4) 设计可调活动外桩先进结构,易于调整,此结构在以后的国产手表设计中得到普遍推广。

5) 放大条盒轮外径,改进外钩结构,减薄发条厚度,增加工作圈数,提高延续走时、等时性和工作可靠性。

6) 改进上条拨针机构结构,解决A581机心上条拨针系统不可靠的问题。

上海SSIA型机心手表累计产量情况以及产品序列排列

上海牌SSIA型机心于1966年上半年完成设计工作,并且进行了首批2000只批量试生产,上海SSIA新型机心手表最初设计商标为光芒闪烁的钻石Logo,表盘和后盖上都打有英文DIAMOND字样。以后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上海手表厂的 (产品) 还是要用上海牌商标”,所以上海SSIA型机械手表在最后定型生产时仍然采用了上海牌商标。同年,上海SSIA型机心进行了第二批10000只试生产。1966年秋季,上海SSIA型新型机心正式通过了国家轻工业部技术鉴定,开始投入了大批量生产。

SSIA型机械手表投产后产量上升较快,1968年,上海手表厂年产量第一次突破100万只,达到了113万只。在上产量的同时,上海手表厂还研制开发了一批新产品,1971年以后,该厂又进一步将SSIA机心改进为SSI-K型快摆手表机心,振荡系统节拍由18000次/小时提高到21600次/小时,进一步提高了手表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走时日差由45秒/日减少到30秒/日。到1974年,SSI型系列机械表累计产量达699万只。

根据中国表收藏人士陈何力先生提供的数据,上海SSIA型机械机心手表 (产品) 生产序列排列情况如下:

1. SSIA试制原型款:手表表面和后盖为钻石Logo,标有英文DIAMOND字样,机心为19钻,产品数量约为2000只。

2. 上海611型机械手表后盖改用款:金上海宝塔字面,在611后盖内侧面向机心面打有钢印SSI。

3. 上海SSIA后盖款:金上海宝塔字面,后盖有宝塔“上海”字形,打有拼音SHANGHAI和SSIA以及中文“防震”字样。

4. 上海1120初期款:金上海宝塔字面,产品后盖有宝塔“上海”字形,打有拼音SHANGHAI以及中文“防震”字样,同时有“1120”标识。

5. 上海1120数字款:产品为白上海宝塔字面,后盖打有中文“上海手表厂”和“防震”字样,有数字1120标识,部分产品同时标有“XXX”三位数字流水号。

同期产品有上海1010 半钢不防震,1020全钢不防震,1110半钢防震等型号,这些产品同为白上海宝塔字面,后盖打有中文“上海手表厂”以及数字1010、1020、1110等字样,一些产品后盖同时打有三位“XXX”数字流水码。

6. 上海1123、1523以及1524 (SSIA-K快摆机心) 产品序列:据厂方人士介绍,上海1523、1524等也包含了壳形以及表面工艺的改变。

7. 上海1112、1512等女式表款未列入上述排序。



14-16 上海1120表面、早期后盖及数字后盖
17-19 上海1512女式手表的两种表面及后盖
20-21 上海1010的两种后盖

表迷评价

自A581机心后,上海牌手表序列中新秀叠出,尤其是SSIA型。此机心全新设计了擒纵调速机构,大力改进夹板造型,成为A581型机心基础上的改进型,走时精度达到国家轻工部颁部的标准一级机械手表的考核要求,也是中国第一只自行设计、大批量生产的手表,到1974年结束使命时,它生产了近千万只,可能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手表。

SSIA机心为60年代赶英超美的产物,所有零部件均仔细打磨,整体质量达到瑞士四类表标准 ( 英纳格或山度士 ) 。SSIA主夹板加盖2位英文字母钢印,第1位字母对应生产年份 ( A表示第一年 ) ,第2位钢印对应生产月份 (A表示一月份 ) 。SSIA投产第一年产量为72万只,市场零售价为120元。



使用SSIA机心的表款:
22-24 上海海狮表面及后盖,后盖处打 处 字,机心有 次 字,为计划经济时期的独特产品。
25-27 上海解放手表表面、后盖及机心,机心标JIEFANG印鉴。
28-29 上海海鸥表面与后盖
30 上海17钻1120型军用表

收藏铭品

上海SSIA型机心正式投产以后,引进生产厂家众多,如苏州,红梅 (无锡钟表厂),长沙,武汉,熊猫 (西安风雷仪表厂),延安 (红旗手表厂),天山,泰山 (山东聊城手表厂),以及井冈山,山城 (重庆手表厂)等,据有关专家回忆,70年代初,国产大小表厂中将近70%左右的企业采用过SSIA型机心试生产过手表。这些品牌手表由于属于试制品或者处于试生产阶段,产量一般比较小,已经成为近年来收藏的热门品种。

上海牌1120型“军用”表

上海牌1120型 (SSIA型机心)“军用”表的具体用途传说纷纭,其生产年代争议颇多,具体生产数量也不详,因为这些诸多存在的不确定性。所以近年来,上海1120型 (SSIA型机心) 军用手表也引起了部分藏家的关注。目前网络上对上海1120“军用”表生产年代的假设,主要有三种:

1979年自卫反击作战用表

此说以蒲亦菲先生为代表,2007年8月刊《钟表》杂志刊登了蒲亦菲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国军表的历史铭品》,因为阐述较早,曾经引起过藏界关注,其中有关上海1120“军用”表的内容如下:“1978年,,型号为1120型,该型号军表就采用了SSI型机心。此表参加了自卫还击战,也是配发到团一级干部,特种作战部队可破例(如侦察部队等)配发至排一级。自卫还击战后,两山(老山、者阴山)保卫战时曾作为奖励战士的奖品。此表1985年停产,前后共生产不到4万块。因战时损耗较大,现在也为收藏家追捧”。此说因为与上海1120型手表停产时间相差太大,目前颇有争议。



使用SSIA机心的表款
30-31 早期熊猫表表面及后盖
32-33 泰山表表面及后盖
34-35 重庆钟表厂山城牌手表表面与后盖
36-37 延安表表盘及后盖,延安表有三种表盘和两种后盖

珍宝岛战役用表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战斗3月2日打响,15日和17日双方再次交火,兵力出动均为营级规模。珍宝岛战役用表因为事件发生时的偶然性以及行为的局部性,生产的可能性也存有疑问。

援越抗美时期的“军用”(或援越)产品

从1965年6月开始至1973年8月,中国先后派出了高炮、工程、铁道、扫雷、后勤等部队,总计32万余人,最高年份达17万余人,在越南北方执行防空、作战、筑路、构筑国防工程、扫雷及后勤保障等任务。在越南抗美救国民族解放战争中,全国先后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数千家科研单位、工厂担负了援越抗美的任务。不管军工产品还是民用产品,只要越南需要,有现成的要供给,没有现成的就立即生产,没生产过的也得上马研制。在当时,越南要求中国援助的所有东西中,有个显著的特点:品种多,数量大,时间紧,要求高。承担任务的单位人员,几乎都是把它当做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加班加点、不折不扣地完成。此说在时间节点上以及赴越人员规模方面,都有可能发生,但是没有掌握任何相关的证据。

附录:上中心轮式结构存在的缺点

中心二轮直接传动式的普通机械手表由于中心轮的轴向位置布局不同,又可分为上中心轮式和下中心轮式两类。前者的中心轮片在条盒轮上方,即靠近后盖面方向;后者的中心轮片在条盒轮下方,即靠近表盘面方向。前者厚度略大,夹板加工较易,是50年代普通机械手表中采用较多的形式,国产手表中北京手表厂的SB5型、广州手表厂的SG3型和上海581、SSIA型等均属于这一形式。早期手表机心采用中心二轮直接传出式,中心轮片在条盒轮上面的结构存在一定的缺点:

⑴ 中夹板影响条盒高度,机心轴向利用率低。

⑵ 摆轮与条盒轮对称排列使主夹板上两孔槽形成180°,且多处透槽,工艺性差,易变形。

⑶ 条轴处夹板薄,孔耐磨性差,影响寿命。

⑷ 中夹板必须过桥,工艺性差。

致谢:

文章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产表收藏人士陈何力先生的大力协助,陈先生热忱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重要图片,得以使本篇成文,在此谨致谢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