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再论香港创新创业优势|发现香港

2018-06-03 04:18:16




导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无数人的激情和梦想都被点燃。香港的创业环境和氛围怎么样?对初创公司来说是否是一片好的土壤?小编呕心沥血,整理了在香港创业的优势以及相关机构、政策,希望能够帮到感兴趣的童鞋——尤其是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城大中文EMBA学员和申请者们。

先来看一看,大家眼里的香港——

无论是千万富翁还是赤手空拳的穷小子,只要向公司注册处缴纳不到2000元并出示身份证,最快6天后,新生意就可以开张;赚来的钱,大部分可以放进自己口袋里,因为除了16.5%的利得税外,这里再没有任何眼花缭乱的税种。不擅应酬?这也并无大碍,与政府官员交往过密,反倒可能引来麻烦。这就是香港的经商环境——对那些踌躇满志的创业者来说,堪称一种享受。
一些时候,政府会躲在市场后面。香港企业平均每年只需要缴纳3次税款,处理税务的平均时间只有80个小时,远远低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平均值215个小时;无论是本地资本还是外来资本,均可平等进入各个行业进行投资而无需获得政府批准;香港商界的行业协会往往是民间发起成立,没有任何政府拨款。
另一些时候,政府则会挡在企业前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香港特区政府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1000亿港元的政府担保计划。计划的核心是,如果银行借款给中小企业出现坏账,特区政府愿意承担80%的亏损。最终,许多中小企业因政府担保拿到了银行贷款,顺利渡过危机。
以上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06-24,《香港的自由市场:做生意很简单 跟官员处好关系没用》
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第多年将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其发表的报告这样写道——“在香港,开设一家企业平均需要11天,大大低于48天的世界平均水平,企业开业手续简便,营商规管简单,劳动力市场灵活,服务业发达。香港还是世界上税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而独立和廉洁的司法体系,令香港成为保护产权的典范。”
, 2007-12-03,《香港如何扶持中小企业》


是的,这里就是——



2008年的金融危机,,“单靠金融业不能养活700多万人”,香港经济需要“过关升级”,并提出香港发展包括文化及创意产业、教育产业、医疗产业、环保产业、创新科技活动,以及检测及认证产业在内的“六大优势产业”。


梁振英上任以来,“发展创新科技”更一直是本届政府施政重点。经多番努力,在2015年成立了创新科技局,同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创新科技。例如,施政报告中提出将设立20亿元的“创科创投基金”、5亿元的“创科生活基金”,并鼓励私人资本以配对形式投资初创企业;政府亦在科技园、数码港等地以极低价格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室、实验室、工作间等,以期在硬件和支援上全力帮助初创企业的研发与拓展。并与广东省在创新、研发、创业交流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为港创业者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正如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所言,现在可以说是香港年轻人“创业的黄金时代”


那么,香港在创新创业方面究竟有什么样的资源与优势?


一、倡导自由贸易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跟小编一起,先弄清楚一组概念。


自由贸易港=自由港

是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的港口。划在一国关税国境(即关境)以外,外国商品除进出港口时免缴关税外,且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只有将货物转移到自由贸易港所在国的国内消费者手中时才需缴纳关税。


自由贸易区
一种是与自由港同义的自由贸易区,但通常只限于港口或城市的某特定地区,可设在内陆或远离港口的地区。另一种则是世界贸易组织法所规定的自由贸易区,。


自1841年开始,香港成为自由贸易港的历史已经超过170年。历经沧桑,演变成为全球公认最自由、最开放也具有最多功能的自由港。坚持自由贸易政策,大力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并且,最为难得的是,香港政府并没有采取划设特定区域和制定特别法令的办法,而是致力于使香港全区发展成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由港市”。


说重点!
有什么福利?
除开酒类、烟草、碳氢油类及甲醇等四类产品,一般进口或出口货物均无须缴付任何关税,也不设任何增值税或一般服务费。
除开管制类的物品,一般货物不受进口配额或其他进口证规定所限。
对货物的进出口经营权不设限制,任何香港机构及个人均有办理进口和出口货物的权利,而该权利亦毋须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或登记。同时,本地厂商出口商品也并不享有任何优惠和特权——换言之,内地企业在香港开设的公司亦享有上述同等权利。
对本地公司及外商一视同仁,实行少干预、无补贴政策,为所有有意在香港营商的公司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
对内地机构、组织或个人在本地投资并不设任何限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亦无制定投资产业政策及相关目录,、电讯、公共运输、;香港也无规定外商投资专项必须要有本地业者参与
税制简单,采用地域来源原则征税。税率低、税种少。并且,还对在内地生产,香港进行销售的企业,给予50%免征所得税优惠。


二、超级金融中心


根据美国学者李德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香港便位列全球“十大国际银行中心”之一。而香港作为亚太金融中心的崛起,始于1970年代末,香港解冻银行牌照,使得外资银行大举涌入。到今天,号称“银行多过米铺”的香港,仍是大中华地区金融业的桥头堡、国内外各大银行的必争之地。


香港拥有全球最为开放的货币市场
香港实行自由汇兑制度,早在1973年、1974年先后取消了外汇管制和黄金管制,完全放开了外汇及黄金市场
1970年实行港元同英镑、美元挂钩浮动,1972年实行自由浮动,1983年实行与美元联系浮动;但无论在何种汇率制度下,本地资金和外地资金均可自由进出,自由流动
香港是世界上银行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由于不设外汇管制,又位于有利时区,外汇市场发展成熟,交投活跃。香港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同业市场。货币市场以金融机构的批发活动最为活跃。香港的股票市场交易产品种类繁多,由普通股票以至期权、认股权证、单位信托基金和债券等,一应俱全。并且,交易者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电脑网络进行外汇交易。
香港对银行提供信贷融资并无订立任何准则,业界通常有自己的内部规则。假若申请贷款的企业是银行现有客户而双方又建立有良好关系,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时可能会豁免一些内部规则。提供企业融资的银行,在评估所涉风险时,会要求企业呈交业务计划,说明该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以及认定和评估风险。银行亦需要了解该企业的背景、其市场和竞争对手、未来计划,以及企业预计可取得的盈利水平和所需时间。大部分银行都设有企业银行服务中心,为企业申请融资提供协助。


试想一下,在金融机构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坐拥金融服务的丰富种类和优秀质素,难道不也是一件享受的事情?


三、丰富的教育资源


香港有八所政府资助的大学。依据伦敦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公司公布的2016亚洲大学排名调查,共有包括香港城市大学在内的四间大学进入到前十强。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为27.3%。因此,香港具有良好的高端劳动力结构。


四、大力提倡再工业化


在许多人的眼中,香港只是一个贸易和金融的中心,似乎与科技创新,产品开发、技术孵化无关。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风起云涌,在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美国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提出、实施的大环境下,香港政府也正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朝高增值转型方向发展,推动产业多元化及带动经济。


香港要踏上“再工业化”之路,并不是要将劳动密集的低技术制造业搬回香港,当中的关键是“应用”,即如何可以善用先进科技,结合香港的实际环境和优势,发展高增值的制造业,真正做到推动产业多元化和带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目前所选择的主要方向为生物医药、材料(包括纳米、纺织等)以及IT业。当中蕴含巨大的前景和机会。


五、高效的行政体系


香港创新科技署(HKITD)

在再工业化以及创新创业推动过程中,香港的政府行政部门扮演重要推动作用。香港创新科技署(HKITD)有点类似于大陆的科技厅,其使命是引领香港成为以知识为本的世界级经济体系,目前该创新科技署下设置的资助项目包括“创新及科技基金”、"应用研究基金”、“专利申请资助基金”、“新科技培训计划”和“投资研发金回赠计划”。并且,2006年4月,政府成立五所研发中心,推动和统筹有关选定重点范畴的应用研发工作,推动研发成果商品化及技术转移。该五所研发中心为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辖下的信息及通讯技术研发中心、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以及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如果说上面的香港创新科技署着眼于对研发初期的帮助和资助,那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则是主要对工业企业的支持,是香港法定的工业支持机构,被业界称为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中心”。在他们的长期帮助下,很多企业从不知名的小厂一路发展壮大成为行业翘楚。这里有28个研发中心、10个实验室、近300位各行业专业顾问,每年为上万中小企业提供涵盖生产科技、信息科技、环境科技及管理系统等范畴的广泛服务。



上世纪60年代,香港本地制造业以家庭经营的小工厂为主,技术落后、效率不高,1967年生产力促进局应运而生,其宗旨就是促进业界提高生产力,有效运用资源。“一直以来,中小企业是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发展新技术及新能力,我们帮他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进而提升竞争力。”2007年,时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的冯永业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生产力促进局都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但他们只开发引进新技术,不大量生产产品。“我们不会涉足生产过程,教中小企业如何赚钱,帮他们成长壮大,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香港贸易发展局

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在全球举办超过340项贸易展览及推广活动、560项交流会或外访团,以及接待约650个访港贸易团,协助香港中小企联系全球业务伙伴。透过遍布全球的44个机构,提供专业而实用的全球营商资讯,以及强大的附加服务

比如说介个... 一站式的合作伙伴配对服务:



还提供免费的一对一商务咨询服务:1)中国商务顾问服务:涵盖投资设厂、市场策略、产品内销、报关实务、经贸法律、税务疑难、商品检验、商标专利等多个范畴,特别是发展内地市场遇到的常见问题。2)中小企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出口信贷管理及融资方法、商贸法律、信用证运作、知识产权保护、报关实务及香港创业资讯等。3)知识产权顾问服务:范围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及登记、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管理、特许经营业务市场推广等等。








难怪有人说...完全可以通过贸发局专业的服务,将市场延伸至全球各地……
六、只投资,不占股的资金支持


香港有两家政府支持的孵化器,分别为香港科技园与香港数码港园区。


1
先看看香港科技园

三个不同的创业培育计划——网动科技创业培育计划、科技创业培育计划及生物科技创业培育计划——分别专为从事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科技、科技及生物科技的新成立公司而设,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相关支持,鼓励并推崇以创意为本的创业者



为了让科技企业能够从天使投资者或者创业基金方面获得资金,香港科技园公司为科学园内超过400间公司提供免费的投资支持服务,令他们有机会接触这些天使投资者、创业基金,或者企业投资者。


这些投资支持服务是免费的,其中包括香港天使投资脉络及香港科技园公司本身的香港科技园创业投资伙伴计划(Hong Kong Science Park Venture Capital Partnership Program)。该计划内的投资机构不乏著名的创业基金公司及合资企业:


2
再来看下香港数码港



2009年,数码港园区成立“数码港创意微信基金(CCMF)”,为香港成立的公司提供启动资金。一次发放的金额是10万港币,需要经过申请和审批的流程。只要是在香港成立的公司,无论是香港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这笔资金并不需要创业公司出让股份。

数码港创意微型基金计划、数码港培育计划和数码港加速器支援计划加在一起,能给一个企业差不多 100 万港币的支持。“对于一些年轻的创业者,我们还会帮助他们认识行业里面的人。”


七、便捷的交通和物流通关措施


香港的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交通网络十分完善,无疑对高管人员往返以及未来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由于篇幅有限,这个话题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小编曾经做了一期内地—香港直达航班的专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账号后回复“航班”进行阅读。


不过,说到这里,小编还想深深吐槽的是,说到香港城市大学的地理位置方便,所有人都只会说又一城(Festival Walk),又一城、又一城……


你可知道,前面提到这些机构的位置....距离香港城市大学,有多近...嘛?!


上图——



为了体恤小编的辛苦劳动,也为了给你的创业梦想插上翅膀,下一次,当你来到九龙塘,不管是上课、还是旅游,除开去又一城血拼、耳濡目染香港繁荣的商业氛围,也可以去一下旁边的生产力促进局、香港科技园,深入了解一下香港创业的环境好嘛!


总结:机会点究竟在哪里?


700万人口封顶
的市场容量?
错!大错!


香港是一个小而美的市场,没错。但许多人在考量香港的创业环境的时候,总是将它这里的人口总数联系起来。不得不说是一种太过简单、粗暴、直接的思维方式。




内地和香港长期以来就有密切的经贸关系,香港一直是内地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和对外的窗口与桥梁。在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副院长、EMBA(中文)课程主任窦文宇教授看来,对于内地高管来说,在香港创业,至少存在两大机会:


第一、以香港为平台,与国际接轨。


第二、挟国外资本、。





城大中文EMBA课程组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别告诉我你是商界精英

如果你连城大中文EMBA都没有关注!


  • 城大中文EMBA课程2016秋季招生正在进行时;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信预申请系统

  • 点击写评论,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与网友共同分享。

  • 拨打课程热线,了解相关讯息:(香港校本部)+852-34426343,+852-34426349;(内地联络处)0755-86581579,0755-8658166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