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香港填词人你只知道林夕黄伟文
那你可以再认识一个林若宁
很会写情歌
在知乎上一个乐迷说:
林若宁,如果不出意外,
有生之年
他必能达到林夕现在的成就!
本名庞健章的他被视为继林夕和黄伟文之后能扛起香港填词人大旗最有希望的年轻词人之一。但他却说:只想过和未来妻子晚饭后散散步的生活。
或许你不是很了解他,但你一定听过他写的歌。他的歌词里写着无数难以名状的情感,其中一部分作品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便是写满一幕幕的青春初恋。
2000年开始写歌,有人说2001年杨千嬅的《悲歌之王》是他写流行歌词的起点,他本人把2006年张敬轩《笑忘书》视为分水岭,此后他的非情歌创作更多,情歌亦不止于情歌。
黄伟文说:
林若宁的词风我觉得倾向婉约,却不失想象力
而且难得在没有老气横秋
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他写给杨千嬅的悲歌之王
《悲歌之王》借《K歌之王》把歌手以前作品串联创作成新作品的写法,不同的是,《K歌之王》很直接现代,《悲歌之王》则婉转隐约。“婉约”是林若宁作词最大的特点!
他说从《笑忘书》之后,觉得写歌词并不是纯为市场去写,而是真的有一些想写的才写,好歌词一要创新,二要对人有启发。
「得到同样快乐 彼此亦有沮丧」
所以《笑忘书》这首歌词,能反映他对创作初心的思考与最终抉择,坚定内心。
创作背景源自于电影《机器人瓦力》中两个机器人相爱的故事,体现了“爱是永恒”这个主题,也很经典的诠释出了电影里的剧情桥段。
“文明能压碎,情怀不衰,无论枯乾山水旧时年月投入垃圾里,你我一起同居。仍然能送你儿时玩具,老地方抱着一起安睡,七百年潮流里建筑统统破碎”
与众多作词人的一个共同点
林若宁也喜欢写一个系列的故事
在港乐X部曲系列中
“初恋三部曲”曾被多次提及
初恋总是日后难以启齿的人,也是日后难以启齿的话题。当初天真以为可以一生一世,便能够越久。但是没想到当初年少简单,而事物变化太快,你我也变化太快。你成为了你,我成为了我。不再是当初追风筝的孩子。
据说这首歌是林若宁看了《秒速五厘米》后写下的。歌词跟动画讲的是同一个伤感故事:
男孩和女孩相识于幼时,彼此都对对方有好感,校园时两人没有足够的勇气相拥,但彼此间约定好了,今后总有一日要在樱花树下成双。
只是命运弄人,男孩随父母搬迁。漫长的时间里,彼此虽抱着信念,但失去的美好也终究难以寻觅。两人长大的唯一一次相遇,都没注意到对方,匆匆的擦肩而过。回转身,那人已再次消失于人海。
关楚耀的《空气公园》比张敬轩的《樱花树下》和《追风筝的人》稍显逊色,但不少人却更喜欢这首被认为词作最普通的《空气公园》。
其实也特别容易理解,很多人听歌都会把自己的情感代入,寻找情感上的共鸣,而这首歌也许是我们自身在外物身上的投射和倒影摆了。
“纸摺飞机散失到半空 肤浅的笑话失去的听众 你背影 在公园欢送 未忘记你那个温馨抱拥 消失了体重”
真正让他成名的是《花落谁家》,一首环保题材的歌曲不但让李克勤获得多项金曲奖项,也让林若宁步入填词事业的高峰。
他用了大量侧面意象去描述现实环境,既有如“铁塔以下清脆山岭,化作了石油站”实在的现实,又有“即使拥吻,怕空气不足够”的假想现实,借物喻人,引发人们对美好自然被破坏殆尽的反思。
《花落谁家》收录在李克勤My Cup Of Tea专辑中
林若宁一向保持低调的作风,直到2009年,他与林夕一起包办李克勤的专辑《Threesome》的歌词,两位填词人被邀拍摄专辑封面,才得以见到林若宁的“庐山真面目”。
正如他自己解读自己是“内敛的人”,他说:“我没有刻意追求婉约,我是个内敛的人,我很少会写一些很直接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我很少说话,别人不问便不会讲。所以我写的东西很难直接。
从《悲歌之王》到《笑忘书》,从《七百年后》再到《花落谁家》,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不敢说他是下一个林夕,但他用实力和自成一派的歌词赢得了认可和掌声,香港乐坛填词人应该有他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