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用72小时,探访了整个麻村菜市,从这5个人口中听到了不一样的“麻村”!

2022-08-04 09:02:59


昨天的麻村菜市小吃货收到了大家的分享,关于麻村菜市,还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说。今天给大家说一说那些在麻村菜市里的他们。


麻村菜市自1990年建立,20多年过去了,他们从开始到现在,互相陪伴。


1


 //  钟阿姨与她的早点摊 // 

换来换去做啥还是在麻村,其实也挺好的”


早点摊的钟阿姨笑起来非常好看,被夸的时候露出一丝不好意思。


钟阿姨在这里卖了十几年东西,从菜市的另一头,搬到了菜市的这一头,从卖鸡爪、鸡翅,到现在卖餐点。麻村菜市记录了她勤勤恳恳的生活。


“零几年的时候我在那边卖鸡爪,,生意还好吧。后来做这个餐点摊的朋友,要去转行干别的,就把这个摊子转给我了。于是我就不卖鸡爪,做这些吃的东西来卖。”


“至于生意好不好嘛,你说吃的东西,能缺人买吗?哈哈哈~”



虽然摊上的东西琳琅满目,但有个都安灰水粽,是钟阿姨强烈推荐的招牌餐点。一层糯米、一层稻香灰、一层绿豆泥加五花肉,用粽叶包裹得结结实实。慢慢剥开,你会闻到一股粽叶的清香和粽子的软糯香甜,咬上一口,料多扎实,满嘴生津,回味无穷。


钟阿姨说,这些粽子都是她做的,早上早早起来做,煮好,再拿过来卖的。


“以前是朋友离开接过来想试试,现在是喜欢上做这些吃的。换来换去做啥都在麻村,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啦,离家也不远。



戴眼镜的阿公,是钟阿姨的老顾客。两个人像大多数老朋友一样,闲聊间不时拌个嘴打趣对方,最后阿公临走前还不忘买两个粽子。


“我在这个菜市买了二十多年的菜啦,这个钟阿姨我跟她买了十多年东西咯,好熟悉了,你们拍她记得要拍好看点喔!”


“哎呀,我老了不上相,能好看到哪里去,你们别听他胡说。”


2


 // 黄姐的裁缝店 // 

“谋生活,当然是做自己喜欢的最好”



黄姐的裁缝店毫不起眼,就在菜市大门左边的一个楼梯下,占着一个小小的角落,如果不是很仔细看,你甚至可能会遗漏掉它。


1982年,黄姐从上林来到了南宁市里。


“南宁这些年变化可大了,我那时候来找工作,才82年哦,哪有现在这么繁华,现在哪里都是高楼大厦。”


一开始黄姐在工厂上班,可惜93年工厂倒闭,不过她也没想离开。她就依着自己的爱好,找了师傅跟着学做裁缝,后来便开了自己的裁缝店,没想到在这里一开就是几十年。


也算是找了门挣钱的手艺。讨生活,当然是做自己喜欢的最好。”


看着穿活力几何针织衫,烫时尚短卷发的黄姐,我就知道黄姐手艺不仅仅是裁裤脚、改裤头这么简单。


黄姐是实实在在的裁缝,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一匹自己喜欢的布料,让黄姐为你量身定做衣服。只要不是太复杂的款式,她都可以帮你做。


不过黄姐说,现在做衣服的人少了,来的也都是老顾客了呢....


“现在日子好了,平时就改改衣服,做做衣服,到五六点没事儿就回家做饭。”


“现在每天来的都是老顾客啦,捏,这位穿蓝色外套的阿姨,就是我的老顾客,她今天来取上次做的衣服。”



黄姐店里还有一台“老旧”的华南牌缝纫机,看起来非常有年代感,但依旧油亮。这是店里最主要的机器,每天结束工作,关门离开之前,黄姐都会仔细清理台面,然后把缝纫机擦拭一遍,像一场郑重的告别仪式。


“你看我的机器都很简单的,老东西用起来比较顺手,这个也是用习惯了,人家卖的那些新机器,我是用不来了。”


3


 //  王叔、黄姨的钟表摊 // 

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乡,孩子也在这成家立业”



偌大的菜市里,和一排排果蔬肉禽摊相比,菜市左侧一角钟表摊显得非常与众不同。经营着钟表摊的是一对来自安徽的老夫妻--王叔和莫姨。


1994年,王叔和莫姨夫妻俩一起从安徽来到南宁,原先是在北湖一带以修钟表为生。到了2007年,王叔开始在麻村立摊修钟表,距今已有十年时间。


“我们来南宁有着二十几年啦,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孩子也在这成家立业,安徽只有每年过年才回去一趟,在这也算有个家了。


“我在这里的十年啊,变化可大了,光是菜市都整改了几次,一下次比一次好,我就在这里定下来了,再也不搬了。”



王叔在修手表的时候,非常认真、仔细、谨慎。浑身散发着一种手艺工匠特有的那种安静又沉稳的气息。看着他工作,仿佛这个菜市的喧嚣与他无关,时间就这么在他双手摆弄间静静悄悄流淌。


“现在戴手表的大多数都是电子表,或者很复杂的名牌表,有的修不来的。现在是老顾客居多,偶尔有别的活儿,比如刻章、换电池这些。哎,不赚钱了。”


不过王叔还是舍不得这手艺,临了还和我说:“现在还能修就继续修下去。”


4


 //  何奶奶的粮油摊 // 

现在啊,这儿的粮油并不好卖”


经营这个粮油摊的,是一位不愿意出镜的何奶奶。提及粮油摊,何奶奶说,其实经营的这些年,这里的粮油并不好卖。


“现在啊,这儿粮油不好卖。大超市多了,大家都喜欢去那些大商场买。也有从老家带米的人。偶尔来这买的,都是几斤几斤地买,卖不到什么好价钱。”



何奶奶说,她家的米几乎来自本地,诸如上林、桂平等,价格也卖得挺便宜,但来买的人,真是不算多,“生意难做啊。”


摊上的收款二维码是孩子帮她弄的。


“这个收款的东西,家里小孩帮弄的,说年轻人都在用这个,放这个方便点。我老人家也不懂,就听他们的得了。”


5


  // 一家老书店 // 


菜市门口右边的这个老书店,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它在这里已经有很久的历史。


据朋友说,在她小学的时候,这间小书店就开了,距今已有将近二十年,而如今它还在继续营业中。



别看这家书店虽小,但是各种日常报刊书籍却不少。经常会有老顾客来买份报纸看看。大吃货好奇地去翻了翻店里的书,居然还翻到了小时候最经常看的《故事会》,一股年代感瞬间扑面而来!


各种充斥着少年时代的言情小书和漫画,都在这里寻到了熟悉的影子。安利小伙伴们去这里淘淘以前看的老书,会有不小的惊喜噢。



.......

每个人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方式,

很多人的二十年在写字楼里

而他们的,在菜市里


南宁圈原创栏目

「 邕城记 

记录这座城的风华 

本文作者:栗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南宁美食攻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