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会议实录丨“香港电影的新语境、新探索、新格局 ——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领导致辞

2020-11-13 14:47:15


“香港电影的新语境、新探索、新格局

——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  领导致辞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

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


会议时间

2017年12月17日


会议地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 三楼何思敬讲堂

 

主持人

于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分党委书记、副院长,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

欢迎大家远道而来。这几天北京到了隆冬最箫瑟的时候,而今天却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非常开心大家能够聚集在一起,很多新朋老友欢聚一堂。欢迎大家来这里参加“香港电影的新语境、新探索、新格局——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我受主办会的委托,来主持今天上午的开幕式。2017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也是十九大圆满召开的重要年份。这二十年间,尽管香港电影遭遇了市场低迷和发展挫折,但是在全新的语境下,凭借香港电影界电影人的倾情努力、,香港电影一方面紧扣本土市场的脉络,另一方面依托广阔的内地电影市场,呈现出可贵的新探索、新格局。

我不是香港电影的研究者,但对我来讲,香港电影是骨子里的一种情结,是成长中的一个符号,是一个新的景观,也是一个青春的记忆。我记得从读中学到大学,在青春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中,知道有一片天空叫做香港电影。我们上中学的时候,中国大陆流行一句话:,晚上听等邓丽君的歌。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那时候我们知道了有香港的青春片、武侠片、都市片,所有的那些热血沸腾、魔幻奇情都是香港电影给我们打开了眼界。

我觉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我会迷恋粤语歌、会喜欢香港电影里面的对白,这应该说也是一种现象,因为香港电影远远大于它叙事的内容,它在整个成长阶段中对文化母体的滋养,应该说在历史上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如果我没有记错,电影传入香港到现在已差不多120年。前一百年香港电影在世界上是一个阵地,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作为华语电影重要的策源地,它已经写下了一段历史。而这二十年,香港电影又呈现什么样的局面和走势?这二十年是全球化的时代,这二十年的电影也在突飞猛进中,华语电影阵地被重新分割,出现新的技术手段和电影新人,呈现出新语境、新探索、新格局。这三个词里,我最喜欢“新格局”。今天无论探讨一个人或者一个文化现象,总会说到有局限性,这就是由于它布局太小,为其自身所限。我从来不认为局限性来自于竞争的对手,而一定来自自身。一个格局其实意味着可能性,我们现在很多的研讨都着眼于它的确定性,但是今天“格局”二字是它的可能性。下围棋的人都知道金角银边草肚皮,重要不在草肚皮的地方;你拍什么题材我做另一个题材,一个子一个子卷羊头赌气是没有出息的,金角银边就是在别人放弃的地方看见边界的可能性,拓展、拓展、再拓展。

今天12月17号,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联合主办这样一个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以香港电影产业美学演变文化表达为切入点,聚焦香港电影的历史与当下的相关议题,主要议题包括香港电影的创作潮流与类型美学、香港电影的产业发展与市场格局、香港电影的文化表达与意识呈现、香港电影历史的新发现与新研究、内地与香港合拍片新发展新探索、。我相信今天的研讨会是带有极大的建设意味的,因为它最后会落实在格局的拓展上探讨香港电影。这四个字说出来,我们都带着饱饱的深情,它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观念拓展?

今天高朋满座,相信大家今天会带来非常精采的碰撞。接下来由我介绍一下与会嘉宾。(嘉宾名单此略)

 

领导致辞一

胡智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

我站着向远道而来的各位老师表示欢迎。今天的会议筹备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记得去年这时候就开始酝酿了,当时周星老师和张燕老师就已经开始准备,最近他们频繁出现在各个学术论坛,实际上也都在为今天这个会做预热。

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为了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以研讨会的形式表达一种致敬、关注、理解以及情怀。刚才分党委书记于丹教授已经代表主办方从我们的标题上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解读。在我看来,关键还是面对今天的主题:香港电影怎么看?香港电影所面临的新的语境、探索和格局会是怎么样?要说到新,自然就离不开它的旧。也就是说,我们要看到过去二十年,甚至再推过去的一百年,香港电影在我们的记忆中是什么样的角色、作用,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独特形象。

第一点,温故而知新,从过去的脉络中找寻今天,关注现实,去探寻未来。这个不仅对于香港电影本身,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电影,甚至对于更广阔的亚洲电影与世界电影都具有非常重要而独特的意义。至少在三个层面,香港电影给我们留下的记忆和贡献应当是非常显性的,一个是在电影艺术本身。在过去若干年间,香港电影毫无疑问以它的独特类型探索(比如功夫片、武打片、警匪片、青春片、古装片等),不仅在中国电影史册上,而且在世界电影史册上都扮演着非常独特的角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的画廊上,香港电影留下的形象大家耳熟能详而且家喻户晓。从电影本身来看,对于这样的历史性遗产,我们今天的开掘也是冰山的一角。

从产业来看,特别是在新中国电影计划经济的传统现实状况下,香港电影毫无疑问已经有了独特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探索。这个市场化和产业化探索不同于大陆的计划经济状态,也不同于日韩,也不同于世界电影的产业和市场的状态,有它非常独特的地方。比如,有中国传统色彩的家族产业出现,但是它产生的效应是相当强大的,留下了一笔财产或遗产。我记得张燕老师就这方面做过多年的研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们还需要再去挖掘,在今天中国电影和香港电影推向世界产业的探讨中,我们该走什么样的路线。香港电影已经走过了产业化类型化的探索,给我们非常深的教义。

除艺术、市场产业以外,在文化上香港电影也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个文化景观包括它的明星、价值观、审美格调和趣味,以及显现出来的气质和风范等。这里面有太多了,比如香港电影里面的影像、音乐、符号化的元素,以及它带出来的非常独特的家国情怀。它的审美选择和取好都是非常特别的一种文化气质,这种文化气质不同于大陆,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港味的,跟其他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文化特点。这是在香港电影文化旗帜气质和诉求上产生的影响和特点。

过去多少年,有多少人模仿香港电影的动作、明星的范以及行头,这不是文化影响是什么?而这种文化影响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老实讲,今天我们探讨的还是冰山一角,今天我们探讨新是离不开旧的,我特别期待各位专家在这个场合可以对香港电影面向未来的探索中回望历史给我们带来的艺术产业和市场文化上的影响。这种影响温故而知新,我们通过对过去的旧的历史脉络的梳理和挖掘,再来去展示未来新的可能性。我想这可能是论坛特别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来做这样的挖掘和探讨。

第二点,香港电影这个关键词。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经常把它作为另类放在一边。同时在世界电影中,大家想到中国特色一定离不开香港电影,但往往将其作为一个作为特别的角色去阐释。在香港回归的这二十周年间,它的大时代环境发生了剧变,这个剧变给它带来的是怎样一种影响?实际上我们中国电影要适应或面对这种回归状态下的香港电影的景观和状态,同时香港电影自己也需要适应以及寻找回归状态下自身发展的理念和路径。这是相互的,不是单独的。

在回归的背景下看香港电影,它就不再是回归之前的状态。作为自由的资本主义经营模式要适应大中国理念,大中国也需要在回归的环境下面对和应对香港电影这样新的独特发展可能性。两者需要在政策、法律、艺术、市场、文化各个方面都相互适应、理解和寻找最恰当的定位。当然,不言而喻,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不需要讳言,过去二十年香港电影给我们产生的艺术影响、市场产业影响和文化影响的确整体上比以前弱了很多,这里面有世界因素,一定也有回归以后特定现实的环境因素。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在新的环境下香港电影和中国大陆电影相互适应和相互寻找最好的定位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学者需要认真地面对现实。这个现实里面的得与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需要探讨和挖掘在回归二十年间相互之间的适应过程中,香港电影作为主体的得与失,以及它的经验或自身的一些问题。

第三点,主题词。于丹老师刚才说的三个“新”——我们面临的新语境、新探索、新格局,其实中国大陆也是一样,我们面临的新语境是共同的。香港也有自己地区特定的语境,大的新语境我觉得就是新全球化,就是媒介融合,就是国家需求。这点香港电影与大陆电影是一致的,即今天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一同面临着中国引领新全球化的特定新语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包括香港电影在内,中国电影毫无疑问需要适应新全球化的需要,这意味着中国要拿出自己的文化贡献、艺术贡献和产业贡献,要以中国电影艺术及产业的新的模式和新的类型,要以自己文化新的导向和新的理念去让世界解读中国,向世界解读世界。所以这样的语境下,世界需要中国的贡献,中国也需要世界的回响。在这样的语境下,香港电影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我觉得需要思考。

媒介融合,即如今电影在传统影院和互联网上的融通。这个语境是共通的,香港电影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主体可能在改变,我们接下来有了新的生产方式,香港电影会怎么样发展?作为在历史上一直在引领创新的香港电影,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它的生产主体、传播主体和营销主体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需要在这样的语境下做新的探索。

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国家需求。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在这样一个语境下,首先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第二是意识形态差异,中国整体的意识形态和西方存在巨大的反差,我们要怎么样调整和适应?第三是价值观的差异。这几个方面都给中国在国家形象和文化上的引领、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接受上制造了巨大的障碍,因此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和走向强国的大国,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国家需求,需要通过文化的力量来让世界知晓和接受自己。电影作为一个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的载体,理应担当起这样一个重大的国家需求,通过电影的方式让世人读懂中国,让世人通过中国的读解获得一个独特的新认知。这一点,我觉得电影应当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这样的语境下,香港电影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特别值得期待。因为过去它在这个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它让世界读懂中国,并通过中国的方式来理解世界,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未来香港电影是不是还扮演这样的角色,或者是否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令人期待。同时在新的探索中,无论是艺术、市场产业还是文化上,香港电影在历史上的贡献都摆在那。未来新语境下会做哪些新的探索和贡献,也令人期待。最后,新格局。香港电影的一举一动,包括其艺术探索、市场产业探索及文化引领,能不能在回归二十年以后再次凝聚力量、释放能量,来对未来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产生格局上的重要影响,这更是令人期待的。

总的说来,今天的论坛恰逢其时。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之际,由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的主任、我们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老院长周星教授牵头,由执行主任张燕教授具体推动和实施,我相信今天的研讨会一定会借着这样非常好的主题,为电影研究、电影行业以及整体电影文化的推进做出贡献。

 

领导致辞二

周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香港电影委员会主任)

在座的研究香港电影的专家,欢迎你们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对胡智锋教授、于丹教授对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中心成立这几年以来,每年的成果还是比较多的,除了和在座的许多老师常常求教研讨,每年我们和上海、江苏、浙江、陕西、福建等多所高校进行学术活动和相互支持,主要是站在亚洲电影华语电影大格局里,每年都可以出一到两个比较好的成果。另外,我也替张燕教授预报一下,我们中心此前已经持续了两年,今年全新的《亚洲电影蓝皮书2017》很快会在2018年初正式出版,那时我们还会召集老师们一起来探讨。

在亚洲华语电影的范围之中,也包括香港电影研究,在许柏林老师领导下的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每年会做香港电影相关的活动。在亚洲电影和华语电影大格局中,面对中国电影新时代的格局,香港电影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包括香港电影自身以及它和内地电影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反过来看,香港电影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单一香港电影,而是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格局以及探索。这个会议酝酿了很长时间,就是因为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有时代的契机。

在亚洲电影和华语电影格局里,我们也希望通过研讨会再出一些标志性的成果,这要仰仗于后续各位专家的论文撰写与此次会议论文集的正式出版。无论如何,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特别希望可以成为国内重要的学术平台,依托我们戏剧影视学科,与大家持续共同探讨包括香港电影在内的亚洲电影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目前中国已经跃升到世界大舞台的中心位置,电影从市场角度还是传播角度都仍有长短处,但它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在这个格局中,如何让香港电影更好地保持自己的特性,不可避免要和内地电影紧密联系,最后还能焕发出生机,同时可以从主流或者侧翼的位置来促使大格局更好地发展。

最后,我代表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再一次感谢于丹教授、胡智锋教授以及在座所有的专家学者们,谢谢大家!

 

领导致辞三

许柏林老师(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

各位同仁好,我很高兴出席今天的会议,首先代表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同时代表上一届会长、现在的荣誉会长张思涛老师。其实这个房间里台港电影研究会的同志还很多,赵卫防研究员、周斌教授是我们台港电影研究会的副会长,周星教授、张燕教授、王海洲教授分别是我们香港电影委员会的主任和副主任,大家一块聚集在北师大。今天这个会规模不大,规格很高,同时时机也很重要,因为我们开这个研讨会表明包括香港和内地的华语电影人、电影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对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深度关切和美好祝愿。我们以这样的研讨会的形式和内涵来昭示这一点,同时要通过我们的研讨会,更加认知香港电影、香港社会和香港文化,更加认知香港电影的过去、今天和明天,更加认知香港电影的特性、品性和规律性,更加认知香港电影在与内地电影融合发展中的机遇、方式和互补性。

我非常赞同刚才于丹教授讲的格局,香港电影从来都可以有两种界定: 一种香港本港的电影,还有一种是溢出和外化的电影形态。香港电影也不完全是香港本土的电影,本来就是人员的交往和文化的交流产生的,无论它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是外来的最新时尚文化,在香港电影里都很集中。

香港电影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它的机制,比如香港以前就是一个乡村渔岛,哪有什么文化,香港从文化机制上创造出的基础和格局是很独特的,也是富有成效的。近些年,特别是2004年以后,我们的华语电影(也包括香港电影、台湾电影),每一个年度里排在前列的既有票房又有口碑的电影基本上都有台港电影同仁、或者是台港电影和大陆电影人的合作。无论是编剧导演或者演员,他们的主导力有的时候还更鲜明一些。之所以可以创造新的业绩,跟香港电影同仁所具有的机制和格局是有关系的,不是到大陆以后重新学习,是带着一身的功夫,有类型格局跟大陆题材结合。这种根基和格局,如果单纯局限在香港和台湾还不好发挥,格局一旦跟大陆结合反倒可以发挥。现在我们很难讲香港电影就是香港本岛的电影,甚至在我们国家各种国家级奖项中获奖的,港台电影人的参与主导分量占的很大,近些年片子有影响的、口碑好的,都有这个特点。这种格局新的变化,促使我们要思考怎么能够由华语电影形成新的格局。所以,我想“新格局”就是新的艺术理念、经营方式和注入新的资源、新的力量,格局有很多可能性,这种新的可能我们现在还估价不太够,还不够自觉,我们还应该继续关注这种新格局带给我们的可读性。

香港电影为什么做得都很扎实,我们的黄建新导演也是中国电影协会家副主席,几次跟我强调他和徐克导演的合作,说他脑子里产生的是颠覆性,电影是什么,怎么做电影,过去他认为我们这些都解决了,跟他一合作,他说把他全颠覆了,他有一种新生再生的感觉。假如发生在我的学生或者研究生身上说这些,我们还觉得很一般,因为在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能会颠覆,在黄建新导演这么表述的时候,可见香港电影的功夫和专业度以及格局,不是徐克导演到了大陆以后重新学习电影,他的格局原来就存在。我们都知道香港在地域和空间上跟我们没法比,为什么会形成?就是香港电影的机制,从市场起步,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很缺课的。北京集中着我们影视绝大部分的垄断性,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北京还是官大于市,体制问题大于市场问题,所以我们要想做得纯粹就很难,你可以说从艺术起步,从技术起步,但我觉得香港经验值得借鉴,从市场起步。这一点我们做得还不够,他们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完成以后,再进行艺术和文化的竞争,文化跟艺术的竞争又催生出好的生产机构和艺术家,之后又在进行价值观的竞争,因为竞争出艺术,竞争出价值观,这种竞争不能是狭隘的,要有一种文化格局和做电影的艺术情怀。所以,香港和内地做电影的这么多人,专业度和艺术追求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再加上它的机制,它所催生出的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也可以说是导师级的艺术家,对电影的影响力是正面的,因为它已经到了文化和价值观的引领。许鞍华和内地合拍的关于作家箫红的电影《黄金时代》,感觉她对这种文化的把握,香港不次于我们,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来学习。当然我们在这种学习和关照中,我们是要担当起华语电影繁荣,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发展到电影强国的一个大使命、更大的格局下,来关照香港电影和我们内地融合的趋势。不可避免,也还会有问题,比如成龙一开始就说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体制性的,有的是观念性的,有的就是市场部对接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弄了很多关于特技的拍摄设置等,到了大陆居然不让用,这让我很奇怪,所以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探讨和研究的。

我们开这个研讨会,对香港电影的过去、香港电影的文化、香港电影今后的发展以及香港电影人给予我们的精神和专业和艺术的一些借鉴,都值得我们探索。我们老会长张思涛昨天晚上给周星教授、张燕教授发来一个贺函,我简要地传达:首先他表示对这次会议的祝贺,讲到我们研究香港电影、台湾电影,促进两岸三地的合作,推动学术发展,是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的重要任务;他也回顾了近些年台港电影研究会做的一些工作,取得的学术成果;他特别强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海峡两岸三地电影界的交流合作融合,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向,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主旋律,其中特别是内地与香港电影的深度融合,香港电影工作者与内地合作拍片,对中国电影创作、包括中国电影市场探索发展起着某种主导型的作用,取得一些新的经验和新的成绩,也发生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解决;所以他特别强调我们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时候,举办这样的研讨会,特别有意义、非常及时,也是有迫切需要的,期待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

最后,我还是要感谢北师大,感谢于丹教授、胡智锋教授,感谢周星教授和张燕教授,为这次会议的筹备召开贡献了精力,也感谢从外地来的嘉宾合所有出席今天会议的专家,以及师大的众多师生,一并表示感谢。以后我们会继续发挥我们的职能,把工作做好,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谢谢大家!

公众号

亚洲电影中心

往期关键词

饶曙光李道新陈山

赵卫防杨远婴彭涛

何威张阿利路海波

刘汉文赵丽瑾陈涛


往期关键词

周星张燕王昌松崔军

黄豆豆支菲娜张侃侃

崔颖黄含曹岩陈亦水

郝延斌陈伟张翾茜

周粟|康宁姜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