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香港保险到底好在哪儿?

2020-08-15 06:30:15


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人群,买香港保险是高净值人群和中产都有,他们买的理由和产品都不一样,那么:


-针对土豪,香港保险优势在哪


-针对中产,香港保险优势在哪


土豪为什么买香港保险?


1.隔离资产,转移法律风险


要离婚了不想分老婆一半财产?打官司了要冻结资产?公司要破产了,自己的钱也要赔进去?遗产不想按照法律要求比例分配?

所有这些场景,都可以通过买保险、指定受益人,来达到改变财产归属权的作用。保险对土豪来说,最大的作用是规避那些会影响到自己财产安全的法律风险,而不是防意外、防生病。土豪还怕生病负担不起?咱们中国的土豪,十个有八九都有过、或者正在经历官司纠纷、家庭重组、财产所属权不清晰,等等,这才是他们的“痛点”。要说安全感,土豪的安全感并不比一般人高,甚至,要低很多。


但是,国内的保险也有这个转移法律风险的功能,那为什么去香港呢?首先,财产放在国内和在国外,安全指数不是一个量级的。同时买港险,还帮你把换汇这个事也解决了。


2.换汇,转移资产出境


大陆人买大额香港保险的(几千万到上亿的都有),大部分是以换汇为目的的。直接刷信用卡买香港保险(美元/港币计价),不限换汇额度!要知道,大笔资金出境,一人一年5万美金换汇额度肯定是不够的,常用的就是找地下钱庄这种风险很高的方法,而刷卡买香港保险有这几个优势:快速、简单、安全、成本低。


以前银联卡可以一笔刷出来,今年初变成单笔上限5000美金,但是不限笔数,于是出现了某些土豪,花一整天时间在保险公司里刷卡的景象。。。今年10月31日,银联突然停止了刷卡买香港保险。可见我dang都明白,买大额香港保险的都是为了什么。现在带有visa, master 卡暂时还是可以刷的,但不知道能撑多久。


你可能会问了,为了换汇,把钱都贡献给保险公司了?这笔账划算吗?当然不。但是,香港的大额保单还能抵押贷款贷出现金来。


3. 投大额保单再抵押贷款


这个仅限于大额万用寿险(百万美元起)。保单可以拿到私人银行抵押贷款,保费的70%都可以贷出来,利息不到2%。而保单每年的分红比银行贷款利息还高。相当于无风险套利。哪怕不是为了转移资产等原因而购买的大额保单,通过这样的金融操作,也可以把保单的杠杆比增加(保额/保费),从金融的角度来说无懈可击。而这里的关键,主要是因为美国现在是低息环境,香港紧跟美国,但是美联储加息后这个贷款利息也会慢慢上去的。

总结一下,土豪看重的是香港保险可以隔离资产、抵押贷款、换汇出境等“高级功能”。其实大家可以自己联想下时间点,香港保险发展最快的这几年,也是我dang反腐反贪最深入的这几年,实体经济压力大,一批企业主和“高危职业”(大家自己联想,呵呵)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中产阶级,为什么也去香港买保险?


因为,中产比土豪更需要保险。


土豪可以自保,但是中产阶级承受意外的能力较差,尤其资产不多但是工资高、工作强度特别大的(创业狗,金融狗,程序猿,等等,欢迎对号入座),一旦患上重病或者意外,对家庭的打击是巨大的,即使不是毁灭性的,但是一定会影响原有的生活。



所以,中产阶级最基本的一个保险,是重疾险。这也是中产阶级去香港买的最多的一个保险。


重疾险大致是这样的:如果你得了癌症、脑溢血等重大疾病或者死亡,保险公司会赔你一笔钱。如果没有得病的话,到老了也可以取出来,并且每年能取出来的价值随着时间增加。这与医疗险的差别是,医疗险如果没有在保险期间内得病,这个钱相当于白交了,无法取出。因此,重疾险兼具一定的储蓄功能。



那么香港的重疾和国内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香港的重疾险和国内相比优点如下:


性价比高:比国内大的保险公司便宜20%左右


全球理赔:基本上全球各地医院(包括内地)的报告都认,发个顺丰就可以理赔了。国内的保险公司一搬只认国内医院的。


免体检额度高:内地保额超过70万人民币就要体检,香港一般50万美元以上才要体检,适合大的保单


条款比较人性化:对很多疾病的定义比国内宽松


币种:香港的保单都是美元/港币等计价的。


自带分红:国内的重大疾病险保险,赔偿金(保额)是不会变的,而香港呢,这个赔偿金(以及现金价值)每年都会涨一点。比如同样100万的保额,香港的保单在几十年可以增值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内地则不变。老了后取出来的钱也一直在增值的,而内地,有些保到比如保80岁,不生病的就可以取出自己交的总保费,完全没有增值。


最重要的就是后面两点。其他的比如理赔、条款等,我自己没有理赔过,无法确定。价差是和国内比较大的几家保险公司比,但国内一些小的保险公司出来的产品,也不会贵多少。


重疾这个产品的兴起,小编感觉和大城市的高级白领人群越来越强的职场压力和健康隐忧是有关的。由于重疾还具有储蓄功能,并且分红还不差,很多中产便觉得,怎么都不亏。除重疾险外,部分中产还会买的港险-储蓄险,主要就是包装在保险“外衣”下的理财类产品,主打的是分红高(年化6%、7%吧),而不是保险保障功能了。



为什么之前国内的保险名声这么差呢?


除了保险业务员本身素质问题,另一个原因其实是比较具有时代性的。


过去二十年经济水平和物价涨得实在太快。比如10年前交1万,10年后领1.5万,但是10年前的1万和现在的1.5万,是一个概念吗?只能说,碰上这么个高速发展、物价和工资都是成倍增长的时代,之前买保险的都买亏了。但是之后几十年是否也是这样呢?牛姐就不清楚了。只是内地的大病险,几乎没有保额随年增长的,连抗通胀都做不到,长期的保障效果比较让人担忧。


买不买保险,大家可以考量下自己对潜在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保险产品的保障力度。如果是出于理财的目的,其实就是权衡:


-机会成本:同样的钱用在其他地方,是不是更有价值或者收益更高?


-流动性:你是否不在乎10年、20年的流动性?


买保险还可以同时买几个不同保险公司的。所谓保险,不就是为了防范各种各样未知的、预期外的风险吗,防御风险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散。当然,额度太小的话,意义就比较小了。


如果是从理财方面考虑问题的,千万不能只看收益,还要衡量下流动性以及自己长期的需求.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