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听说“香港”是你见过最棒的城市规划?(完结篇)——构筑城市的人居理想

2020-11-03 06:29:28

景观 + ,探索无限可能... ...

Landscape + ,Explore Enlimited  Possibilities... ...


(接上篇)

单一的策略:


3

人居理想

—— 新城新生活



把田园城市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是新城建设之初一个很重要的题目。是以新城建设密度/品质与旧有的都市区有意识构造出的差异性品质。这保障了英国新城虽然离母城较远,但那里绿化优美,运动、娱乐设施丰富,对工商企业和高科技公司都构成了长久的吸引力。

香港新城建设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讲,只能算一个差强人意的回应。所有的新城都位于山海之间、河床沿线(围海造田的结果),就其形态而言,我们难以称它为“水泥森林”。因为森林有基本的参差错落——香港都市区就带一点儿这种工业粗野之美。香港的新城建筑完全是模子里铸出来的标准工业制品。

天水围:香港的第三代新城强度最高,地块容积率达到10,建筑高度普遍在30-40层,463人/ha,基本与香港都市区接近。建筑高度一刀切,人工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如拼贴,深具代表性的香港新城面貌。

建筑、环境、基础设施品质大大弥补了这一缺陷。香港新城的建设质量相当优良,即使在社会问题丛生的天水围,它的建筑质量和物业管理恐怕也会让北京的“天通苑”汗颜。公共管理清晰,完全可以比得上私人楼宇。建筑之间的空间被公共设施紧凑利用。地铁站点与购物中心的良好衔接,虽然后者让新城变得强烈商业化,然而也是相对高品质的服务环境。

天水围内专用轻轨环线,沿线为高密度垂直布局的公共职能;住宅楼宇品质优良


新城的强度虽然较高,但是生态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标准极高。

香港房屋署每年都会编撰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2013/14年度报告称:前元朗邨、前凹头及东涌第56区发展项目取得绿建环评1.2版的「暂定铂金」评级,而大本型和启晴邨发展项目则取得绿建环评4/04版的「铂金」评级。此外,启晴邨及前元朗邨发展项目亦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最高(三星)评级。全部13宗设计元素采用「碳排放量估算」方法。多个项目装设接驳电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19]。

上下图分别是 香港与新加坡 新城的典型天际线




新加坡组屋因为整体强度较低,城市空间相对有着更加参差的变化。针对个体建筑来说,早期的建筑比较粗糙,大量的廊式住宅、底层架空、供公共活动使用,形态上非常接近欧洲六十年代的问题住区,也没有强大保安管理;但作为自有性住宅社区,治安效果也很好。

碧山新城某住区(中)/停车楼(左)/服务中心(右)的整体效果

新加坡组屋天际线的截面,从高层住宅/公共空间绿地/低层住宅与停车楼


碧山新城以轨道交通与综合服务为中心(深蓝),西侧为低密度私人住区,东侧为高密度公共住屋


在基本满足住宅需求后,新加坡后期的住宅与公共设施彰显更强的个性


近年来频频出现大量获奖的著名作品,前面提及的达士岭摩天组屋曾获2010 Best Tall Building (Asia and Australasia) award,Pungol新城公园获得2012年WAF世界最佳景观设计奖。即使是图书馆等小型公共建筑,也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些文化的局部标记,对整体社区的识别性(IDENTITY)的构建,显然有着正能量的积极意义。

碧山新城图书馆,馆里坐满了来自习的同学和市民。设计师特意设计了大型公共空间中,可以赋予独立不干扰的“小龛”,孩子们在里面热闹地开着小会



Pungol水道公园,带状公园是HDB'Remaking Our Heartland'计划的一部分,并期待由此将Pungol市镇塑造成一个滨水城市。这一项目也有效地提高了系列房地产用地的价格


4

新血人口

—— 新城的终极目标



90年代后,欧洲的新城建设还在广泛继续,甚至很多中小城市也致力于建设融合服务业岗位的高品质人居新城,它的目标就是吸引青年家庭、创新人才,保障劳动生产率。引入青年中产阶层、创新型人口作为新血,是欧洲都市不遗余力继续创造新城的第二个核心原因。

德国大学城图宾根虽然只有9万人口,却规划建设了著名的实验型新住区Tübingen Süd


新加坡的新城建设还远远没有停止。

《新加坡2030人口白皮书》中计划人口总量提升30%,为此至2030年将提供70万套新公共住宅,通过旧城镇加密与新城镇予以解决。包括TengahNew Town(2016年新建,而仍保持70%的公共住屋比例),利用工业改造建设的科技新区Tengah New Town[20]

这一举措的核心背景是新加坡政府坚持吸引外部人才补充狮城经济活力的长期政策。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新加坡精细的人才策略堪称是教科书式的范本。

新加坡计划新增的人口空间和就业中心[21]





1991-2001年,这十年正是香港发生巨变的阶段:人口增长了约100万总量;至2011年这一数字下降到37万。

香港人口正在老化,而且老化的速度很快。到2041年,香港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将达65岁或以上


同样反映问题的是科技创新人才。根据《GlobalInnovation Index 2016》报告,香港GII总排名由2013年的第7位降至2016年的第14位 。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是一个层级;制造业向内地萎缩,造成香港应用研究缺乏实体经济支撑是第二个层级;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欠缺、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是第三个层级。在这一领域,新加坡成为香港最好的对比,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的综合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助力。

香港、新加坡部分科技创新发展指标对比

中国在早期短暂地向香港学习城市建设策略后(例如深圳罗湖中心区的形态),迅速转向了新加坡。除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有效经验之外,对于人居质量的渴求,并认同高水平人居质量对于外部企业、投资的吸引力,是重要的决策背景




结语:变 还是 不变?


香港研究中,常常出现一个关键词“失去的十年”。 

在过去的15年中,大陆的巨变,似乎未能给主要的融资通道、核心性的国际门户香港带来经济层级/区域影响力的进一步跃升。这引出一个问题:在巨变的区域环境中,香港以静制动的“积极不干预”原则是否还是万应真理。今天,新加坡的经济指标已经全面逼近甚至超过香港。一些重大产业,例如金融、物流、港口、总部驻留都有明显的竞争态势。在这里推荐一本张玉阁的《十字路口的香港经济》,作者对香港和新加坡在各项产业方面的差异,有非常有深度的见解。

在席卷全球的经济转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政府所起的独特作用。

不论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促使贸易伙伴及一部开放市场,还是带动只是经济崛起的科技教育发展,各个城市政府都充当了推动角色。新自由主义经济盛行的欧洲,城市政府也大规模推动新城建设,以行政收入、共有土地构建特定产业与人居的引力平台,可见一斑。

香港一直以来执行的“自由经济”政策一直被认为是其核心价值。

在香港高度开放的经济体里,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如何集中加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香港1998年直接介入股市,击退索罗斯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利伯维尔场”守护者Friedmann愤怒谴责 “香港搞错了”。这一原则似乎也曾合理调节?

香港新一任特首林郑月娥在2017/10的施政报告中提出:香港政府未来不仅要成为监管者和服务的提供者,还要成为香港发展有效的推动者。香港正在主动性拓展与内地对接的系列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以及与国际贸易伙伴的主动性洽谈[23]。

香港未来的规划,想必会成为更好的规划。如果能够兼顾国际性品质与本土诉求;兼顾清晰的准则与合理的弹性;兼顾区域视野代表的长远性利益,与现实性社会症结的有效回应。

如果说也有遗憾,那么香港新城的重大遗憾之一是:在建设过程中,欧洲各都市新城“用巨大投资换来的经验与血泪教训”未曾被引入。通勤率的波动空间、社会人口比例警戒线、卧城的潜在问题与高科技新城的经验,以超过15年的时间差,本来应该是殖民属地香港的现实性视野。如果被关注,香港新城应当能够避免这些问题,而发挥出更大的综合价值。

(连载完结)


(图文来源 意言城(ID:isa-design)感谢原作者辛苦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声明:文章部分来自网络,部分来自原创,

版权归原作者及E景观所有!

Copyright: The article part from the network, 

some from the original,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E landscape all.






在这里,E景观带你纵观前沿设计!

Here, 

E-landscape wil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