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吵架使用手册 | 如果你有一个暴脾气小孩……

2023-05-25 17:04:50

文-节选自《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略有删改)

著 - 黄锦敦  图 - 网络   编 - 叮当


-

 暴脾气

 -

我是在一个孩子团体中遇见的小龙,他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生,个子不高,平时的表情有着这个年纪很少见的严肃,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不过他一旦和大家玩起来,就像一阵风,活泼、天真、搞笑。许多时候,我会静静地看着他,欣赏他的搞笑,也想理解他的严肃。

那是活动的第三天,当时我正在带领一个创作活动,在活动室的某个角落跟一个小组解释进行方式。不久,另一个角落传来激烈的吵架声,我回头一看,小龙正和小绿对峙着,两人的眼神里全是敌意,像是下一秒就会对彼此挥出一拳。

我和助教交换了一下眼神,就一起迅速走过去。我站在两个孩子中间,蹲下来看着两个孩子问:“怎么了?”

小绿不说话,小龙则大叫:“你问她!”然后眼泪就跟着流了下来。

这时,创作活动早就没法进行了,其他孩子都围了过来。大家在一旁七嘴八舌,有的说着自己所看到的经过,有的则开始数落小龙。

“他很容易生气。”

“他上次跟我吵架,这次又跟小绿吵得这么严重。”

小龙的情绪越来越紧绷,大家也都关注着这个事件。虽然是冲突事件,但此时团体的“聚焦度”是很高的。我知道,现在其他活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处理这件事。

我看到两个孩子的对立状态没有恶化,就先邀请大家就地坐下来,说:“你们知道发生了冲突,大家都很关心,让我们每个人来说说自己现在的心情。请不要批评谁对谁错,先不要当法官,先感觉自己,只要当自己的心情天气播报员就好。”

“来,小风,你能说话吗,现在是什么心情?”

“我会紧张,我不喜欢有人吵架。”

“小兰呢?”

“我会害怕。”

“怕什么呢?”

“我怕我们本来可以玩的,现在这样大家都不能玩了。”

“也会有紧张和害怕感觉的人请举手。好,小华,你紧张或害怕什么呢?”

最后,我看着小龙和小绿问:“你们现在可以说了吗?”

身体仍然紧绷的小龙摇摇头,小绿则说她平静了一些。

我让愿意说的孩子都说过自己的心情后,又问大家:“刚刚发生了冲突,我也听到有人觉得冲突是很不好的。我现在想问问大家,以前曾经和人吵架冲突的请举手。”说完,我自己就举起手来。接着,现场有许多孩子也举起手。

“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吵架不好,但几乎每个人都还是吵过架呢?我们要不要来研究看看,吵架除了不好,有没有什么‘用处’?”

小山马上举起手说:“我被欺负的时候,就会骂出来。这样骂出来才爽,不然只会白白被欺负。”

“哦!所以吵架可以帮我们不被欺负。有同样想法的请举手。”

哇!一群孩子都举起手来。

“好,吵架还有别的用处吗?”我继续问。“发泄啊!不然自己闷着会生病的。”“所以吵架可以让我们把情绪发泄出来,对我们比较健康。”

这群从小被教育“不可以吵架的孩子”,看到我这位大人竟然带头讨论吵架的好处,开始乐不可支地大声讨论。

“吵架可以用口水喷对方。”

“吵架可以练习喉咙。”

……

刚刚吵架的紧张气氛,像雪一样融化了。小龙和小绿也早已坐下来一起听着。

在这群孩子玩到失控前,我赶紧把话题继续对焦:既然吵架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大人都说不要吵架呢?”“这还用讲,吵架会破坏感情。”

“吵架会让人心情不好。”

“吵架有害健康,太生气会一直喘,心脏像要爆炸一样。”

“吵架会让人发疯,像我妈妈还会摔东西。”

“还会吵到离婚咧!”

这时候,不用我刻意教导,孩子们已经开始反思吵架所带来的巨大代价。

“所以,吵架有时候是帮忙的,有时候是不好的。所以怎么‘使用吵架’是很重要的。这里我想到曾经玩过的一个游戏,你们知道很多电器都有使用手册吗?”“有啊!我的电子表就有。”

“我家的电视也有。”

我在现场找出麦克风的使用手册,让大家传阅。

然后说:“好啊,待会儿我想邀请大家一起来制作你自己的‘吵架使用说明书’。”

一群孩子就笑了。小风说:“你又要叫我们乱做东西了。”

我也笑着回答说:“对,我们就是来这里乱做重要东西的。”

我邀请孩子讨论使用手册里都写了什么,包括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平时如何保养、故障如何维修等。

那天,我通过这个隐喻,让孩子们制作出了自己的吵架使用说明书,并彼此分享。那一天,两个孩子大吵了一架;但那一天,我们也都更认清吵架这件事了。

一个孩子做的吵架使用说明书


用叙事的语言来说 -

说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发展一些方法,把问题从我们的人生中赶走。但我们与问题的关系,常常不是只有这种“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

在这个故事中,当团体发生冲突时,我通过问题外化的对话,陪孩子们一起探索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吵架的“功能”与“代价”。

接着,我引入“使用说明书”的隐喻,让孩子通过操作与视觉化的活动将问题形象具体化。此时孩子会很自然地与问题(吵架)保持一种可观看的距离,持续探索并与它发展出新关系。

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发现,“使用说明书”带来的隐喻,常能让人用有创意的方式改变人和问题的关系。

首先,在“使用说明书”这样的隐喻里,我们会把自己定位为“使用者”,于是我们就站到了“主人”的位置来思考我们与问题的关系。这样的位置在叙事治疗里是很重要的,因为唯有如此,人才能取回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权。

其次,当我们在问题面前觉知到自己是使用者时,我们的内在就会知道:要使用它,就必须先认识它、熟悉它。这样的位置很自然地改变了我们的内在状态,不再因为“想到问题就生气、就头大”而失去了认识问题的动机。因为许多问题的解答,是来自于我们对问题有所认识后,才得以发展出新的应对方式。

再次,当我们对问题有所认识后,我们接着会思考的就是“如何好好使用它”。这样的思考其实就是“重新与问题建立良好关系”的思考。而“好好使用它”的概念,会让我们同时去看问题的两面性,也就是:它在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以及不当使用会带来什么代价。同时看见问题的正反影响,会改写我们原本对“问题就是不好的”的单一看法。从“排斥问题”到“使用问题”,从“问题是不好的”到“问题拥有两面性”,这样的观点会帮助我们从很底层的地方重新看待问题,并重建我们和问题的关系。

-

结语

-

  • 把问题和人分开,认为“问题”不等于孩子这个“人”,是叙事治疗里关于“问题外化”的重要概念。

  • 拟人化可以让问题有自己的生命,这样孩子就有机会和问题分开,做回自己。

  • 问题外化的操作常通过对问题的命名以及绘画等方式,让问题的形象得以被具体化。如此就可以帮助孩子站在更清晰的位置跟问题对话。

  • 当我们把问题外化后,孩子和我们就可以像侦探一样,把问题的底细好好地摸清楚。我们就有机会好好地“追踪”“监视”问题,并做出“判断”,理解问题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到底在想什么,问题带来的损害有哪些,问题是从什么通道找上门的。当我们对问题的生命越来越清楚时,就可以找到面对问题的方法与力量。

  • 运用问题外化的方式和孩子互动,可以产生两种很好的影响。第一,孩子会在很好的情绪与能量状态下和我们对话。第二,可以创造出孩子和助人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 外化,不仅可以用来探索“问题”,也可以用来探索人们身上所拥有的独特故事,让人们独特的生命经验或资源显得更加清晰而得以辨识。

  • 在“问题外化”的对话里,通过“使用手册”的隐喻,导入一种“以使用者为主”的思考方式,与问题重新建立关系。在这样的关系里,人不会被某种行为或状态所控制,而会去使用与保养这种状态,以取得重要的功能,并减少带来的损害。

  • 行为或状态所控制,而会去使用与保养这种状态,以取得重要的功能,并减少带来的损害。

- END -

本文节选自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黄锦敦著

本书为台湾第一本儿童叙事治疗时间的结晶,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育儿智慧和实践心得。

作者黄锦敦结合自己多年来陪伴孩子的实践经验,创作了大量真实而生动的疗愈故事与案例分析。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读者可以听到孩子美妙的心声,并活学活用,创造属于自己的陪伴故事。


长按二维码,好书入囊中 


点这里,有惊喜~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