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经盛鸿:1997年我在香港发表第一篇南京“”的论文

2022-07-06 13:23:29

         笔者从1997年开始,,并在当年11月,在香港《广角镜》1997年第11期上,:历史未完全揭开的一页》。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南京慰安所问题的论文。至今不觉已经21年了。


          


        接着,我在北京《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2期上,;在日本《战争责任研究》2000年夏季号 (总第28号)上,。

        


         在2002年底、2003年初,我与旅日学者朱弘以及《现代快报》一位女记者一道,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学者和南京广大民众的帮助和支持下,调查和确认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重要历史见证意义,并在2003年11月,与中、日学者一道,在《现代快报》的帮助下,,回到南京旧地,。,是日本史的铁证。

此后,我继续调查与研究南京的“慰安所”;并多年呼吁保护南京“慰安所”遗址。为了更快地推动对“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在2013年底,我和江苏省作家协会的薛冰、《新华日报》社的王宏伟、南京大学的姚远、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朱震昊,以“五位南京市民”的身份,。在这时,各方面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于十年前了,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各级部门,对日本史和历史文物重要性的认识,都大大提高。特别是在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对死难者的公祭,上升为国家层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有力地教育了各级干部和全国人民,尤其在南京社会各界激起强烈的反响。在这样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下,我们的申请很快得到了回应。2014年6月7日,。2014年6月25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与我们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接着,又把它建成了“慰安所历史陈列馆”。

这处浸透血泪历史的民国建筑将会得到永远的保护,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最近,我终于将我对南京“慰安所”21年的调查研究所得,写成约十万字的调查报告,并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写进我即将出版的《南京沦陷史》一书中。该书约160万字,涉及中、日各方面,、军事、经济、文化、新闻、特工、贩毒、细菌武器研制、南京居民与西方侨民、日本居留民等的工作与生活,等等,可以说是南京民国史与看战史的百科全书,“慰安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