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光的本质是什么?

2020-08-06 11:07:59

  太阳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不可见光中处于紫光以外(波长小于0.4微米)的,有紫外线及各种宇宙射线;由于这些射线振荡频率太高,会使原子的电子产生游离,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处于红光以外(波长大于0.75微米)的,有红外线和微波及无线电波。波长0.75~1000微米称为红外线,是一种具有强热效应的射线,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远红外。

现代科学探明,光既具有波动性(电磁波),也具有粒子性(光子),即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概念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至1917年间提出的。当时,被普遍接受的光是电磁波的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等实验现象。爱因斯坦首先提出了光本身就是量子化的,这种物质光量子,被称作光子。这一概念的形成带动了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在多个领域的巨大进展。爱因斯坦用光量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康普顿的散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并验证了,不仅在吸收和发射时,而且在弹性碰撞时光也具有粒子性,是既有能量又有动量的粒子。

  简单的说,光子也是一种物质,也和我们平常吃的东西一样具有同样的特性,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是它是最小的物质,它是光线中携带能量的粒子,被分子吸收时就有电子获得足够的能力。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体,光子携带的能量为4×10ˉ19焦耳。

  阳光中,0.4微米~0.75微米的可见光,作用于视觉神经,影响脑物质的分泌及神经系统传导,对于人体自然治愈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生物效应。远红外线中,8~14微米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光线,因此8~14微米有生命光波之称。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红外线对生物所具有的生物效应,主要来自红外线的非热生物效应,1~7微米红外线可以透射过皮肤到细胞,被蛋白质分子吸收,蛋白质分子能够而且也只能吸收或发射1~3.5微米和5~7微米波长的红外线,蛋白质吸收后能导致其分子中的酸铵键的量子振动,从而可使生物能量顺利的传递,促进生命的生长发育,总之0.4微米~25微米光谱,对人体生命活动过程起到特殊的作用,能给人体生命活动补充特殊的能量,是生命的重要元素。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照到皮肤上时,受到皮肤的反射,反射率平均为0.34,就是说,有34%红外被皮肤反射掉了,剩下的66%进入皮肤,人体皮肤含水量达70%,水是红外的良好吸收体,因此,人体对红外的吸收近似于水的吸收谱线。

  可见光和近红外对人体的穿透深度均为10毫米,而远红外则为0.05~1毫米,远红外的绝大部分能量均被浅层皮肤共振吸收,转化成热量,通过介质传导和血液循环,把热能传到深部组织。而近.中红外,则能穿透更深细胞组织,接触到蛋白质,ATP(高能磷酸键),DNA(脱氧核糖核酸)等生命物质,共振吸收,进行生物光化学反应,有选择地激活单个的分子组织,进行极复杂的生化过程,转化成特殊的生物能量,所以近、中红外的生物效应,比远红外线的生物效应更好,更重要。

  生命钻石补光仪的频谱结构,选择0.75-25微米的红外线作为主要光源,就是充分考虑了阳光中各种光线与人体的关联,选择了阳光中对人体健康最有帮助,而且没有任何伤害的光线进行科学组合而成的,其频谱结构的强弱特征,根据光线对人体的渗透能力进行了有机的组合,达到了给人体有效补充能量的功能。其效果相当明显。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