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节气养生丨夏至

2020-10-23 06:30:58

夏至心静自然凉

晚睡早起午休躺

暑伤津气炎热防

切忌饮食过寒凉

神清气和胸宽畅

户外防晒讲着装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作“夏至”。中国古代将夏至的十五天分为三候,《礼记·月令》曰:“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节 气 特 点

从立夏到夏至,夏天就

走完了一半了。夏至日

是阴气始生而阳气始衰的节点,

所以阳性的鹿角在夏至脱落;夏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喜阴,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半夏」之名,这都是自然界万物更替的结果。

鹿角胶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主要以鹿角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熬制而成。《神农本经》将其列为上品,名"白胶",又名"鹿胶",味甘、平,无毒,入肝、肾经。具有壮元阳、补气血、生精髓、暖筋骨的作用。治疗各种虚损、劳伤,腰膝酸冷。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性味甘,寒,归肺、肝经。能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本草纲目》言其“主疗皆一切风热证”,临床多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代表方剂有《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主治失眠),《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主治梅核气),《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风痰上扰证)等。


夏至三候分别对应了三味经典中药材,体现了物候与中医的密切关系,在药物的采收加工、临床的诊疗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用到这些知识,即所谓“因时制宜”。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


最能反映我国此时气候特点的是南宋人陆咏的《夏至九九歌》,这首歌谣用松烟墨写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全文如下: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吃面夏至吃面是南方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养 生 要 点



01

起居养生

>>晚睡早起合理午休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夏至时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h合理安排午,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另外,夏至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因此,睡觉时不宜久吹风扇、空调;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天。


>>穿衣巧防晒

    夏至时光照强烈,紫外线容易损伤皮肤,因此要格外注意防晒。防晒方法有很多,除了用防晒霜、遮阳伞、遮阳帽外,选择合适的衣服也可遮挡紫外线。

    首先从衣服的颜色上讲,红色衣服防晒效果最佳。因为红色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黑色、藏青色这两种颜色在阻隔紫外线方面作用仅次于红色。我们夏季经常穿的白色衣服,在防晒方面则作用较弱。

    从面料上来说,牛仔布防晒效果最佳,涤纶化纤的衣服防晒效果也不错,在天然纤维中,防晒效果为:亚麻>天麻>棉丝。而我们夏日里经常选用的棉质衣服,虽然穿着舒适,但在防紫外线方面则略逊一畴。不过因棉质衣服在吸汗、舒适度方面存在优势,因此仍是夏季很多人的首选。在选择棉质衣服时,从防紫外线角度考虑,应选择款式宽松的衣服,因为宽松的要比贴身的防晒效果好。


02

饮食养生

>>适当多吃酸味和咸味食物

    夏至时节人体出汗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


>>忌过食寒凉

    夏至时酷暑难耐,有些人为了贪图一时畅快,大量食用寒凉食物。而从阴阳学角度讲,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载:“夏季心旺肾衰,虽天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注意补水

    科学家们已经证明,解暑消渴的最佳饮料是白开水。白开水具有特异生理活性,能促进人体内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高血压患者,由于汗出后血液易浓缩,在睡眠或安静等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即使不感到口渴,也应当补充水分。另外由于汗水带走了体内的盐分,使体内的渗透压失去了平衡,所以大量饮水时,可加入适量盐,如喝些淡盐开水或淡盐茶水。


03

运动养生

    夏至时应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养阳为主。

    在运动方式上,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强度过大。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不利于养阳。

    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


04

情志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如果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对身体不利。稽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


食 谱 推 荐


荷叶茯苓粥 


配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茯苓煎汤去渣,把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冬瓜虾仁


配料:冬瓜500克,虾仁50克,以及精盐、鲜汤、水淀粉、味精等适量。


做法:将冬瓜去皮洗净,削成片,入沸水悼过后捞出备用。虾仁洗净沥干水分,用盐、淀粉抓匀。将冬瓜片、虾仁放在大碗内,加盐、味精、鲜汤,放入锅中蒸熟即可。此菜用蒸法烹制,使得菜肴既能软烂,又能保持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减少其营养成分的流失。


功效:冬瓜清热解毒,生津除烦。虾仁壮阳补虚。此药膳适合于夏天胃口不开,伴有头晕心悸、尿少赤黄者。


荷叶饭


配料:大米500克,植物油75克,鸡蛋2个,叉烧肉、瘦猪肉、虾仁、香菇适量,酱油、盐、糖、香料各少许,鲜荷叶2张。


做法:将大米放饭盒中加500毫升水,25克植物油,用旺火蒸熟,取出晾凉,拨散。将叉烧肉、瘦猪肉和香菇切成细末,加酱油、精盐、糖和香料炒熟。另将鸡蛋炒熟拨散,放到一起拌匀。将拌匀的菜作馅,分两份包上米饭,再分别用洗净的鲜荷叶包好,入笼屉用旺火蒸20分钟即可。


功效:荷叶饭不仅味美可口,且有清热解暑之效。



王平教授简介



二级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先后师从陈如泉、张六通、邱幸凡等全国名老中医,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邱幸凡教授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指导老师,日本信州大学老龄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兼任国家教育部中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获评“湖北中医名师”、“中华中医药科技之星”、“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暨武汉市中青年知名中医”、“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药物专项等科研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2项。


擅长运用中医药经典理论治疗失眠、痴呆、健忘、眩晕、中风后遗症、耳鸣、耳聋、心悸、胸痹等心脑病证;畏寒、咳嗽、便秘、瘙痒等内伤杂病;及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月经失调、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产后气血亏虚、内分泌失调、体质虚弱、亚健康等。


门诊时间:

1)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堂专家门诊部304    每周二下午\周日上午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64号

  • 咨询电话: 027-68889155


2)湖北省中医院凤凰门诊部2楼专家诊室224       每周日下午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20号

  • 咨询电话: 027-88710029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一下


编辑 | 夏婧

声明 | 本文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