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回归20年后的思考:香港如何再腾飞?

2021-01-10 06:20:53

作者:

倪以理(Joe Ngai)

麦肯锡大中华区总裁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纪念日。在庆祝这一特殊时刻之际,我们有必要回顾过去20年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思考未来的前进方向。


就几乎所有主要经济指标而言,香港在全球的表现都令人羡慕。2016年,香港企业的营业额和利润双双创下了新高,失业率则停留在2.5%的低位,GDP增速历年来均稳定在2%至3%。相比其他成熟市场,这样的成绩已是殊为不易。


作为一座人口不过730万的城市,香港在多项国际指标的排名令人刮目相看。据Heritage基金会称,香港的经济自由度为全球第一。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则认为香港的货物、服务和金融的流动性在全球居第二。


香港学生能力也在全球名列前茅。根据经合组织的国际基准——被广泛认可的Pisa评分,香港学生数学和阅读成绩排名第二、科学排名第九。香港拥有多所全球顶尖大学,其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在大多数全球排行榜中都稳居前100。


诚然,香港也面临着紧迫挑战。和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一样,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香港的基尼系数达到0.539,在全世界属于最高水平。


另外,住房成本持续攀升。据香港政府2015年的估计,超过20万人居住在“劏房”(一套普通住宅分割为几间房出租,每间房平均面积约为10平方米)。香港人的一个共同看法是,目前年轻一代向上流动的机会较此前大幅减少。即使中产阶级也倍感艰难,未能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这些都是香港新一届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其团队履新后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建设更多公共住房、增加教育投入、让更多民众受惠于香港的经济发展。


以上措施是否足够?再过20年,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真的能说我们充分发挥了香港优势,实现了最大潜力?还是其实我们痛失了大好良机,未能成长为技术创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全球最佳经济体之一?在盘点过去20年成就的当下,不应该忽视香港所错失的机遇。


以教育为例。虽然PISA获得了高分,我们的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却对香港的学校体系深感不满。我们的教育产出没能打好未来需要的人才基础。难道香港不应该力求引领教育创新、吸引最优秀生源、培养最杰出教师吗?香港绝对是有基础成为亚洲的教育中心和榜样。


在科技方面,香港近年错失了全球数字化增长的巨大机遇。虽然我们创业气氛好转,好像多了孵化器和创业公司,香港还没有全球领先的创新企业和科技企业。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领域——你能说出哪一家香港公司具有突出能力吗?


再说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香港几家医科大学是世界一流的顶尖研究学院。考虑到内地对医疗服务的庞大需求,香港可以力争建设全球下一个创新医疗和生物科技企业中心。


金融服务方面,香港的全球竞争力本应远超新加坡和上海。,没有抓住机会改革和创新。为何金融科技还停留在纸上谈兵开高峰会,从未转化为切实的试点和试验?


香港并不是缺少机会。上述想法各方也讨论了多年。香港没能取得进展的原因是一直都在“吃老本”,不思进取。


直白一点讲,就是香港“太顺了”。当无需努力,机遇纷纷涌向你的时候,何必费心劳力跨出家门?“自由行”每年给香港送来数百万内地观光客。内地企业对资金的渴求和本土金融市场的不成熟使得香港成为全球领先的融资市场。


当毕业生轻易就能在服务业找到月薪1万多港币的工作时,还有什么动力到别处打拼?尤其是在内地,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为了月薪6000元人民币的工作挤破头?


香港企业只要呆在“舒适区”,就能轻松赚到两位数的资本回报,为何要去不那么诱人的其他市场开疆拓土?难怪香港多年来没出现几家一流的跨国公司。不少香港企业对“一带一路”巨大的潜在机遇还在观望。原因就是,这些机会或许不能给它们带来早已习惯的回报。


香港人只是在保护既有的财富,没有打算为未来增长投入。虽然嘴上说这是谨慎行事,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想象力。香港人难以打破“做不到”的思想枷锁。

就上文所述的机遇而言,很多专家能给出香港“做不到”的一打原因:“香港已经应付不来国际需求了” 、“工会不会允许这么做的”、“香港很多大学毕业生已经找不到好工作了” 、,目前实现不了”等等。


好在现在转变还不算晚。相较于许多成熟市场,香港经济仍在增长,且富于活力。过去几年,商业界已经开始有迫切感,体会到香港急需创新。大家普遍意识到,过去香港太内向了,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设想一下,20年后,香港蝶变重生,成为创新城市的耀眼案例,再次担当起新世界秩序的关键角色。那时的香港,在祖国经济繁荣的大环境下,将能释放出国际大都市的全部潜力。


如若不然呢?香港则会沦为一个人口老化、社会鸿沟化加剧的成熟城市,继续投入社会福利和公共住房。香港人只能夸夸其谈如何分配增长停滞的经济蛋糕,而不是如何把蛋糕做大。还有就是为新加坡和上海是不是更强而争论不休。


世界上没有多少城市享受着香港的独特机遇。我们剩下的“行动窗口”不大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加以利用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