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一年硝烟乱战后,中国手机品牌六问:他们的教训能否成为你的学费?

2021-04-03 16:19:36

中国国产手机品牌的教训与经验,绝不仅仅是他们的问题。他们交了学费、他们快速修正、他们探索出一些成功经验……能否令你的品牌少走弯路?


文/本刊记者 康迪


“小米”这条鲶鱼的搅局,让手机成为互联网营销最热闹的领域。经过将近两年的真金白银的探索,对于“互联网思维”的战略思考、战术落地到底哪条是路?“互联网营销”到底如何正解?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交的学费。


第一问:茶叶蛋、校花、偶像剧、大师演讲……就差表演胸口碎大石了——热热闹闹的大型发布会真有用吗?


一场发布会,本身就是经销商的提振、产品的曝光、销量的预定、粉丝的吸引、话题的炒作等诸多目的混杂的盛会。而且,从传播角度,它是创造传播“内容”的引爆点,也为企业节省了不少传统广告的费用。


在手机界,大型发布会起于苹果,在中国被小米发扬光大,锤子手机罗永浩更是一战成名,天下人皆知有个“锤子”。但也是这个品牌,让大家知道,好营销没有好产品、供应链支持,会成笑柄——虽然传统国产手机品牌真的不用太担心这个事情——他们缺的是营销,不缺好产品。


但是,超大型发布会越来越让人“审美疲劳”了,开一场发布会的费用也越来越大。2014年,门口没有黄牛收票的发布会几乎都不成发布会:各种明星出场、动辄几百万的发布会费用、花样繁多的邀请函设计、每人一台新品试用、各种路线的微电影配合、花钱雇的粉丝、领导人台上踱步大屏PPT讲述这个新手机是多么多么唯一、多么多么独特……


但是,最令人无语的是,最热烈欢呼的环节莫过于价格的公布。无论是小米的1999、799还是魅族MX4的1799,现场的观众看到价格后的震惊是难以言表的。正如一个媒体同行的评论: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看完国产手机的发布会,价格成了最深入人心的因素,不少人甚至因为价格原因立即开始预订,而看完国外品牌的手机发布会,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这款手机在产品上的进步,而后开始省吃俭用为了购买更好的手机。


另外,对友商无处不在的讽刺,也在很多品牌的发布会上屡屡出现。但是,所有的热闹都指向一个问题:不以产品品牌为尊,只以价格、性价比、只为引起传播而传播的发布会,都是品牌营销的初级阶段——当然,我们相信,这只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一个初级营销阶段。


《成功营销》点评:有用。“有用”的前提是你产品及定位本身对头。另外,互联网渠道的“去神话”也将降低各个品牌对发布会的热衷程度。期待能用产品与定位本身引起惊喜的国产手机发布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质的改变。


第二问:粉丝,嗯,真的是你的粉丝吗?你产品卖多少钱他们都买吗?换个方式来问,2500元以上的手机,你卖的好吗?


“粉丝营销”被小米所带头宣传(《成功营销》作为最早采访小米副总裁黎万强的媒体之一,也为这股风潮贡献了一点点力量),然后被各个手机品牌的互联网子品牌在各种宣讲中发扬光大,推崇成为热词。


什么是粉丝?买你产品的顾客就是你的粉丝吗?重复购买你产品的就是你的粉丝吗?


既然称之为粉丝,那么,起码应该做到两点:第一,发自内心的为你的品牌、产品做传播、做广告;第二,你卖多少钱他们都买。


(从这两点来说,卖肾的苹果和愤青的锤子,还真是真粉丝。)


有多少品牌的粉丝营销,只是性价比营销?当别人的性价比超过你,你的粉丝立刻会转头而去。


当然,现在又兴起了“情怀”营销,然而“情怀”绝不是小术,绝不是几个社会化营销人或者营销总监们就能搞定的事情,在此之前,需要企业的最高层,能够接受对于品牌的系统化、体系化思维。


《成功营销》点评:我们也欣喜的看到, vivo为代表主打中高端机型,完成了3000元的突破。而作为移动端人数、活跃度全球第一的中国市场,在社会化媒体及移动营销方面,一些国产手机品牌的“小动作”已经遥遥领先。中国手机品牌缺的不是叫卖式的或者价格战式的打法,缺的是西方营销体系那种建立在消费者研究基础上的正统营销战术。


第三问:线上渠道真像传说的那么美好?


也还是小米,靠着互联网渠道异军突起的小米,给了所有传统国产手机品牌重重一击:原来渠道还可以这么“轻”!


自2013年开始,互联网渠道成为传统手机品牌突然醒悟的法宝。之后,中兴、华为、酷派、联想、OPPO、金立等或派出子品牌如努比亚、荣耀、大神、乐檬等,或者投资子品牌例如一加、IUNI等,尝试纯互联网渠道发售产品,注意这个“纯”字。


而最终的探索结果已经出来:除了特别细分定位的小众手机,“纯”互联网渠道显然不是个好主意。线上线下统一成大趋势,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们开始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向《成功营销》记者透露,“如果把互联网看作一个渠道,它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to C的零售渠道,第二是to B的批发渠道,后者比重非常大。”


线上渠道成本激增,其中包括了第三方平台例如京东、天猫等抽成,也包括线上的推广传播成本,据说“已经和线下渠道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特别细分定位、细分人群的手机品牌——其能够在网络精准找到自己的细分人群并卖个几万、十几万台应该不成问题,传统企业更需搞定的还是O2O模式问题。


《成功营销》点评:对于传统品牌(不止手机行业)来说,单纯的互联网品牌、只发售互联网渠道性价比越来越低,考虑怎么做好线上线下O2O相互促进,将互联网渠道作为渠道之一而不是“神话”,才是王道。


第四问:子品牌,还能维持吗?


2013、2014年,子品牌几乎是所有传统手机厂商的杀手锏,是几大传统企业(中华酷联)解决自己“重”问题、能够轻装前进的一个方式。子品牌,让这个品牌的负责人,无论是在管理人员构成、品牌形象、推广方式、渠道上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oppo、vivo出于自己的品牌调性,明智选择没做子品牌。


而金立已经于2015年3月份宣布停止做投入巨大、运作多年的ELIFE子品牌,从2015年开始只做“金立”这一个品牌。也是基于重新做一个子品牌的投放推广费用太大,而后端例如渠道的支持其实很难与主品牌区隔,再加上互联网品牌推广与渠道费用费用不断攀升,一旦销量难以跟上,子品牌将迅速被“灭掉”。


《成功营销》点评:选择子品牌“做”还是“不做”,其实有着非常现实的问题:主品牌与子品牌的差异化与区隔化。


例如,(1)子品牌销量是否能够支持前期新建一个主品牌的巨大投入?(2)在线下,专柜、促销人员等渠道如果不分家,那么子品牌的线下推广就是一纸空文;(3)互联网渠道成本也越来越贵了,互联网子品牌运营成本也再提升。……不想清楚这些问题,就盲目人云亦云设立互联网子品牌,就会在未来听到这样的传统企业内部对话:“你是互联网品牌?”“你才是互联网品牌!”


以下还有很多问题:例如


第五问:差异化、细分、小众市场如何突围?


小米是个成功的例子,锤子是个失败的例子,一加是个还在努力的例子……


第六问:海外市场,你们只有渠道没有品牌?


我们毫不羞愧的说,期待看到的,是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的营销厮杀好戏……


限于文章篇幅(你们能坚持看到这里,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不再多列举了,有兴趣的可以和作者私聊,至于私聊的联系方式,相信有心的你一定能查得到的:)

版权说明: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即可购买《成功营销》杂志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