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香港奢侈品业生死门

2022-08-11 06:39:31


作者:高天佑
出处:信報


內地「十一黃金周」展開,筆者昨午由中環坐的士去尖沙咀,沿途一路暢通,之後在廣東道飲茶、逛街,幾乎不見有拖篋旅客,十分寫意;毋須待將會在幾天後公布的統計數據,已可斷言今年「黃金周」本港旅客消費市道肯定慘淡,奢侈品零售更首當其衝,不排除夾雜中港矛盾及「反自由行」等因素,同時也由於內地豪客購買奢侈品的渠道愈來愈多。國際奢侈品顧問Agility最近發布了兩份與中港奢侈品市場有關的研究,當中可看到本港奢侈品業的衰敗,但亦可看出生機。

第一個研究專門針對本港奢侈品市場最近的走下坡現象,在中港兩地合共訪問了736位富裕消費者,最後得出三大發現:首先,兩地富人對「奢侈」的界定有很大分別,內地豪客最大的奢侈消費項目依次為手錶、珠寶和手袋;本港豪客最大的奢侈消費在於旅遊,其次為買樓和遊艇。這結果符合傳統理論,即新興富戶傾向於購買「着得上身」、可隨街炫耀的奢侈品,待他們的名錶、首飾和包包等「碼頭」一件不缺之後,才會轉到環遊世界、國際豪宅及豪華遊艇等奢侈消費。這顯示內地豪客仍處於收集「碼頭」階段,此為各大奢侈品牌的喜訊。

內地客嗜買「碼頭」

其次,該研究要求兩地受訪者把他們購買奢侈品的十大誘因作出排序,結果令人驚訝,因為兩地豪客的頭五大誘因排序完全一模一樣:依次為設計風格(design styling)、售後服務(after-sales service)、獨特性(exclusivity)、工藝(craftsmanship)及原產地(country of origin)。可見人同此心,大家對於奢侈品的要求有着「普世價值」,這也是名牌之所以為名牌的原因。

最後、亦最富啟發性的,在於兩地豪客的「數碼化」差距甚大。內地有75%豪客在購買奢侈品前會上網收集資訊,同時分別有49%及56%豪客會在本地及海外網站購買奢侈品。反觀本港豪客,只有66%會上網收集資訊,並僅有31%及36%人會在本地及海外網站購買奢侈品。事實上,內地為全球網購最普及的市場,甚至更勝美國,加上去年起在自貿區開放免稅或低稅的海外直購業務,內地人可上網直接購買名牌物品,價格不比香港貴多少,因此不必舟車勞頓來港、並承受被「反」的不愉快購物經驗。




另一份研究則針對全球十大城市的消費者,詢問他們今年下半年的奢侈品購買計劃。結果發現,全球最「豪」的仍是北京和上海居民,分別預算在未來6個月花1448美元(約1.12萬港元)和1395美元(1.08萬港元)購買名錶、珠寶及時裝,遠遠拋離紐約(947美元)、東京(834美元)及倫敦(441美元)等城市,而本港不在調查之列。由此可見,內地市場仍是國際奢侈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儘管「黃金周」期間尖沙咀廣東道和銅鑼灣羅素街市道淡靜,但這主要因為本港業界的競爭力日益削弱所致。

小眾市場有前途

綜上所述,本港奢侈品業可有兩個轉型方向:一是轉向相對「小眾」的市場,由現在主打名牌零售,轉為提供豪華旅遊、國際豪宅及豪華遊艇等服務。儘管內地豪客在這方面的需求仍比收集「碼頭」者少,但內地市場之龐大,若能充分捕捉到這種小眾需求,相信已經「夠食」;而且這正是本港目前奢侈品業領先優勢所在,適宜早作部署。

另一個方向是利用本港的自由港地位,結合內地的自貿區政策,把奢侈品戰場由實體街舖移師到互聯網上,搶食海外名牌直購業務市場。據筆者了解,一些本港企業已在這方面密鑼緊鼓籌備,部分平台相信會比「邊境購物城」更早面世。然而,這方面要跟天貓、唯品會及亞馬遜等科網巨擘競爭,港企須尋找自身優勢。無論如何,大家都很清楚,廣東道和羅素街的風光日子恐已一去不返,本港奢侈品業不轉型便肯定沒有生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