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明天下午16点,中央台、香港台、宝鸡电台将联合直播《华夏圣地魅力宝鸡》,敬请收听!

2020-09-08 12:04:45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宝鸡,“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品之乡”“周秦文化发祥地”,有西凤酒、姑娘手、东湖柳,有嘉陵江、太白山、法门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根深叶茂、山川秀美、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9月21日16:00-17:0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之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和宝鸡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直播《城市新跨越——华夏圣地魅力宝鸡》!请下载央广新闻app、华夏之声香港之声app,或登录央广网(www.cnr.cn)搜索“华夏之声”或“香港之声”收听;宝鸡综合广播FM93.4,宝鸡交通旅游广播FM99.7,西部之声网站(www.bbra.cn)同步音频直播。欢迎收听、收看,请关注“风行港澳”“大秦之声”微信公众号!

  • 央广记者看宝鸡第五站——舌尖上的岐山



岐山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民间艺术之乡”和“陕菜之乡”的美誉,18号上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之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等媒体记者走进岐山县,了解当地的美食文化。


  

当天上午,媒体团一行首先来到了岐山县挂面之乡雍川镇小营村,当记者们走进岐山空心挂面专业合作社采访时,就被面架子上挂着的长长的挂面所吸引,当得知要做出1斤挂面需要经历10多道工序时,记者们惊讶于这小小的挂面竟然这样耗费功夫。


 

央广记者用镜头记录臊子面的制作过程

 

岐山臊子面被誉为“神来之食”,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点享誉华夏。岐山空心挂面独特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小麦的品质,岐山地处“八百里秦川”台原之处,土层深厚,小麦收获期少雨而不易变质,小麦面粉筋度大,不易断条,是空心挂面性能独特的主要原因。


 记者采访岐山臊子面传承人俞红


在岐山民俗村美阳馆采访岐山臊子面传承人俞红时,记者们听说岐山臊子面还有回汤之俗时,非常不理解,俞红解释称,这种“回汤之俗”之中彰显了周文化中的和谐性思维:“吃面在岐山这边是非常隆重的事,家里如果来了亲朋好友,陕西待客的方式就以面为主。吃面的时候一定要回汤,回汤的过程也就是祈福,天下为公、大家是一家人,一个锅里搅和,讲的就是一个“和”。一碗面里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要有、黑白红绿都有,所以一碗面代表着乾坤、八卦,祝福、祈愿都在这碗面里。”


 岐山擀面皮的制作


央广记者体验做擀面皮


 准备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真空包装的擀面皮


除了岐山臊子面,在岐山的美食名吃里,擀面皮绝对占据一席。如今擀面皮产业也搭上了电商平台,据了解,仅去年双11一天,岐山擀面皮在网上就卖出了20多万份,成交额达121万元。当听到这个数字时,记者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想不到一种小吃竟然如此火爆。


记者采访岐山擀面皮传承人邢科


岐山擀面皮传承人邢科介绍,传统手工制作擀面皮需要经过12道工序,费时费力,而如今擀面皮在安全卫生、高效率的要求下,融合了传统的手工生产与现代的机器制作,比以前要省时省力的多。邢科:“一天卖300份面皮,300份面皮要做6个小时,机器的话就是1个半小时,现在洗面都是机器洗面,尽量机械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手工做主要是在锅里ci(三声)面和擀面。”(宝鸡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王宏强、刘轶群)



  • 央广记者看宝鸡第六站——匠心匠蕴西凤酒


9月19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之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等媒体记者,走进“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凤翔县,探秘西凤酒特殊的酿造工艺,近距离感受凤翔泥塑的独特魅力。


采访团成员走进西凤酒厂



西凤酒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进入酒厂大门,一股淡淡的酒香扑鼻而来。采访团成员先后来到制曲车间、酿造车间、包装车间等地,详细了解西凤酒的生产工艺。


荆条编的“酒海”


在存储车间,一个个斑驳蒙尘、用荆条编的“酒海”令大家惊叹不已,一旁的工作人员赵永宏介绍说,“酒海”是用藤条编制而成,用蛋清合成粘合剂,内以白棉布裹糊,再以百层麻纸裱糊,最后用菜油、蜂蜡涂抹表面,风干后而制成的大酒篓用以储酒。赵永宏:“它装水就漏掉了,装酒一滴都不漏,既能让酒里的有害物质挥发出去,同时也能让酒更好地成熟,也就是酒是陈的香。在西凤酒的传承中就出现了装6吨酒的容器,古人认为很神奇,拿海来形容它,就叫酒海。”




  采访团成员了解西凤酒文化


在西凤酒文化馆,通过文字、图片、雕塑及各种酒具的陈列展示,系统记录了西凤酒数千年的辉煌发展史和文化魅力。记者们无不为其深厚的酒文化和特殊的制作储存工艺所叹服。西凤酒业集团董事长秦本平表示,西凤酒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之一,独特的香型风格和口感特征,使其享誉海内外。秦本平:“目前在26个国家和地区,对西凤酒品牌进行了注册,而且在香港、德国、加拿大都有我们的专卖店。西凤酒在丝绸之路沿线、在国际上也是有一定的销量。从销售收入、经济指标来看,增幅也比较理想。”



  凤翔泥塑


凤翔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璨的民间文化,根植于民间的凤翔泥塑、木版年画、皮影、剪纸等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多达上百种,其中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凤翔泥塑,更是走出国门,令世界瞩目。来到素有“中国泥塑第一村”的六营村,一件件造型奇特、色彩浓艳、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平安马”、“富贵羊”、“福寿猪”等泥塑作品,让记者们大开眼界,无一不被精湛的泥塑工艺所倾倒。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新民(右)接受记者采访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新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凤翔泥塑经历上千年发展,有着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和纯朴的民俗特点,威武、雄壮的造型极具美学价值,其用色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笔法涂染,色彩别具一格。凤翔泥塑从旧时的乡村泥耍货变成了尊贵礼品,远销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胡新民:“凤翔泥塑现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凤翔泥塑在国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推动下,这个产业目前具有一定规模,每年能做出10万件左右,产值达到六七百万元。”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胡深接受记者采访


泥塑坐狮


在87岁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胡深家中,老人向记者展示胡家的传家宝——一尊泥塑坐狮,虽因年代久远,底部有些残缺,但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双眼睛为红玛瑙所制,特别耀眼,体表光滑,犹如石雕一般。胡深告诉记者,凤翔泥塑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希望能有更多人喜爱凤翔泥塑,将这门艺术代代传承。胡深:“很早以前,泥塑根本不外传,但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现在传得比较广泛,希望通过努力,把这门艺术代代相传下去。”(宝鸡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王宏强、尚彦辰、罗威)


我们会关注您的每一条留言

FM99.7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