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去他的香港|我们在「回归夜」与5位“脱港者”聊了聊

2020-09-29 15:33:39



今天是香港回归19周年纪念日,很多人已完全遗忘。 

这19年来,香港从回归时GDP占中国两成的举足轻重,到5年前上海GDP已超越香港,明年深圳也极有可能会超越。 

这10年来,香港全球金融风暴后累计的若干问题开始总爆发:


创新动力不足、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九十九死一生”的科技创业……


去年香港的年龄中位数达42.9 岁,而深圳仅为34岁,复苏动力难以为继。 

今年香港第一季度生产总值按季度计算倒退了0.8%,香港经济地位的衰退已成既定事实。 

当香港不再是那个香港时,无数香港本地人、大陆的香港移民、依附香港市场的生意人、“双非儿童”家庭……也在不断书写他们的“出香港记”

坚定的离开,一如当年热切的到来。





今天,《深圳客》与5位不同类型的“脱港者”走心聊了聊,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㊀ “脱港”半年的骨灰级水客

“香港那边的穷人好像比深圳还多。 ”



图片来源 The Nanfang


籍贯:来深圳20年的湖南人
身份:中英街资深“水客”
年纪:2000年开始代购港货


我从2000年开始做深港代购,算比较早做的人了,但今年开始不做了。从去年开始政府管理的非常严格,成立了一个什么管理局,中英街都快被搞死了有时还不分青红皂白打人,还闹出过跳楼事件。 


香港的东西依旧还是受内地欢迎的,只是现在大陆人去香港比以前容易多了了,加上还可以网购,所以生意不好做了。比如,香港万宁买得海飞丝都比国内的好用。 


以前大陆人很向往香港,但现在香港那边的穷人好像比深圳还多。一个打过交道的香港人跟我说过,“你们那边的经济比我们好。”


香港人以前很反感我们去买东西,说占用了他们资源,称我们为水客。但去年他们的看法好像有一些转变。


有一次我提着很多东西坐在地铁,听到两个香港人在议论我说,大陆人来香港买东西也是对香港经济更好的事。反对的人都很没脑,是傻×!如果不是大陆人来买东西你们吃什么,政府哪来的钱救助你们。


我一直都觉得,我们去买东西也是促进香港的消费,如果说这就是占用资源,那香港人去国外买东西,是不是也是占用别人的资源呢? 


这两三年,我感到深圳的经济开始比香港更好了。


以前我去尖沙嘴,中环那些卖包包、手机的店都是很早就要去排队,店员都是出来五个人才会放五个人进去。现在经常空空荡荡的,尤其去年八月十五过去,店里都没什么人了。我还听到香港人说,很多商场都关门,莎莎关了好几家了!


㊁ “脱港”3年的深漂港女
?”




籍贯:香港人

身份:北京互联网公司工作三年,现居深圳

年纪:2011年岭南大学毕业


我从小在香港读书长大,在香港读完大学后去了北京,之后在北京的大学交流学习,还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三年。


2010年在北京大学交流的时候,觉得自己知识面很狭窄,认知也单一。接触了大陆很多学霸,觉得他们很厉害,扎实勤恳。首先是物质上,其次是文化上突然开始明确感到所谓香港人的优越感没有了。


三年后回到香港,发现自己已经不太喜欢香港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一旦你改变了在想重新改回来是很难的,就像白纸写了字要擦干净也还是不一样的。


从大陆回港后有一个事情我印象很深。


那时我在面试香港的一份工作,我与面试官从头到尾都用英文在交谈。从打招呼的hi nice meeting you开始,没有半句中文。期间她问我:你广东话怎么样?我说,我从小在香港读书长大的是native的。之后她竟然又问我:你英文怎样?

我就蒙逼了呀,心想咱们不是一直在用英文交流吗?从大陆回来就要被这么明知故问吗?


我现在主要生活在深圳,你喜欢哪种生活方式就要自己选择。其实脱啊、逃啊、进啊、出啊,我觉得都挺围城的问题。离开某个地方关键的原因可能是还没进入那个城市的中产阶层吧?如果已经进入那个城市的中产或精英阶层,逃离还是和纠结的。


这是个脱港者的访谈啊?现在陆港矛盾这么激烈,哈哈。


㊂ “脱港”5年的“双非”家长

“有时候我在家说香港现在衰落了,

孩子马上会叫‘不准批评我的家乡! ’”




籍贯:深圳人

身份:公司总经理、“双非儿童”父亲

年纪:约40岁

(双非儿童:内地孕妇到香港生的孩子称为"双非"(父母均不是香港人)儿童。)  


孩子马上上一年级,不去香港上学了,准备上深圳的国际学校。


刚开始也尝试去香港上过一个多月,后来孩子不想去,大人也觉得辛苦,就不去了。


因为我们的小朋友性格比较活泼,香港的教育讲究孩子要规矩,我们不希望孩子受限制,对孩子的教育不追求分数高,关键是孩子喜欢,不一定要上最好的学校。 


的确有些家长即便辛苦麻烦,也会坚持送孩子去香港读书,但我们家认为教育是个综合的成长,教育质量只是单方面的因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香港身份对于孩子无所谓,没什么优越性,我们当时去香港生孩子成为双非儿童是因为还未开放二胎政策,只能去香港生。现在生活在深圳,孩子的香港身份反而会带来很多麻烦。 


我是公司在深圳的企业家、纳税人,客观上在为社会在不断做出贡献。,就因为孩子是香港身份,就无法享受到跟国内孩子一样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还额外要交很多税。 


这对于很多港深家庭都是很大的负担,也不能去正常的深圳学校,只能去国际学校,这就又要考虑能否与国内的高考接轨、去哪里买房子、学位怎么办、学费的经济负担……种种涉及孩子未来的问题,对家长来讲都是很大的事 


我认为香港的衰落是自身原因,以前精神上他们有优越感,但现在精神上与实际发展上都失衡了。


孩子当然知道自己是香港人啦,我有时候在家说到香港现在衰落时,他会马上说“你不准批评我的家乡”! 


㊃  “脱港”16年的移民富姐

“我深思熟虑后,

希望让自己的后代不要香港身份。 ”



图片来源 CNN


籍贯:1990年移民香港
身份:大陆公司CEO
年纪:77届同济大学建筑系


我是同济大学建筑系77-78届毕业,1990年移民去到香港。 


那时的香港完全是英国管治,我们算是专业知识分子,工资比较高。工资可以拿到5000多块,大陆的同学当时也就700多。


但香港那些高楼大厦其实都与自己无关,我当时租了一个9平方米的简陋住房,工资付完房租就所剩无几了,那时候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来香港?” 


因为我是香港的身份的问题,让处境变得很尴尬。


一方面,香港身份在中资机构无法成为管理层,晋升通道非常窄。 另一方面,跟香港当地人也不亲近。对于大陆移民,无论是大学知识分子还是底层百姓,香港人统称我们为“北妹”、“表叔”,很看不起 


我好像是融入香港了,但实际上没有,我们的朋友圈依旧是大陆人,生活上买菜都只敢去超市买,因为菜场有很多当地的语法我们都看不懂、听不懂,那时我还特意拿本记过一些语法。 


2000年决定回到大陆发展,那时国内的房地产蓬勃发展,我认为这是个机会。我真的算是脱港者,我身边很多所谓脱港者都是因为香港回归后,看到大陆的机遇。 


商业上我算一个比较成功的脱港者,但现在回头看,如果我当时不去香港,也许发展比现在好。 我当时很多大陆的同学,现在很多都是局长、专家学者。 


我最近还跟朋友谈到,如果现在能拿深圳的身份,我就不要香港的身份了 


香港的身份现在没有任何的优越感与优势,甚至还会遇见很多不便。比如我在大陆开公司,到50岁就不让我买社保了,我去质问说公司的法人是我,为什么就不让买社保了,他们说你没有大陆身份证,又不是干部。我说我从来都不是工人…… 我觉得现在香港唯一的优势也就是过关时比较快。


我儿子虽然在国内出生,但在香港长大,算是土生土长。


现在找了一个女朋友是香港人,我特别反对。因为她很多观念还是特别不一样,而且总会有香港人的那种傲气,但我觉得你香港人现在凭什么傲呢? 


香港人有一个说法叫做“手停口停”,就是一旦不工作就没有饭吃了。香港很多老年人在工作,因为香港的福利其实没有国内好,如果你住政府的廉租房,你就没有退休工资。除非你的生活条件非常差,可以拿到政府的综合援助,但这样又有很多的生活限制,比如不能搭出租、不能坐飞机等待。 


所以你说香港人还有什么优越感? 


所以我深思熟虑后,决定让自己的孩子以后不要香港身份。 


㊄  “脱港”22年的港生精英
“香港正全方位放弃自己。”



图片来源 Newsweek


籍贯:香港人
身份:某投资机构合伙人
年纪:1988年香港中文大学毕业


我的家人仍住在香港,我每周约有三天在香港,但事业上我94年已完全脱港了


香港在七、八十年代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国内比较封闭,所以很多东西都要通过香港进出口,當時香港靠轉口贸易赚钱。 


香港在經濟上其實早就不行了,只是靠國內自由行的政策維持,香港沒有抓緊時間進行經濟結構轉型,估計以後十年的經濟會每況愈下;另一方面,香港的年輕一代,缺乏包容不同文化的能力  


香港快回归20年了,我的感受是国內充满生机,發展快速。香港作为主要轉口的角色不再,金融方面国内也發展得很好,所以商业机会來說,香港已死


香港只和北京有交流,深港兩地的合作不積極,連前海項目的發展,香港也沒有積極參與


創業氛圍上深圳比較踏實,香港就過於保守。深圳生活成本及工資比香港低,年輕人創業的機會成本相对較低;香港運營成本很高,一般創業公司受不了;深圳政府的政策積極,香港政府比較消極; 


这几年针对深港的一个观点是香港正全方位被抛弃我會改為 「香港正全方位放棄自己」 。



在评论区聊一聊


你眼中的香港





【圳长原创 | 欢迎转发 | 未经许可 | 谢绝转载】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