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香港地铁规划及首个地铁项目建设回顾

2021-11-30 06:22:09

摘要:本文通过对香港地铁规划历程以及首条地铁建设的回顾,指出香港在规划建设地铁过程中所体现的客观性和严谨性是非常值得国内城市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地铁;建设;规划;土地资源;新市镇 Piffle365.com

  一、引言


  根据港铁统计年报显示,2013年公司营业额387.07亿港元,其中经营利润高达157.98亿港元(未扣除折旧、摊销及每年定额付款前的利润),基本业务利润86亿港元,见图l。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都共同面临着发展地铁所带来的沉重财政压力,如何学习借鉴港铁宝贵的经验也就成为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科研机构和地铁城市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港铁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地铁规划与土地资源综合开发领域,体现在地铁物业的开发模式与经验借鉴、地铁投融资模式、铁路法律体系等方面,而针对香港地铁发展历史的专题学术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学习香港地铁成功的宝贵经验,正视其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规律,有助于全面、系统地去借鉴香港地铁的发展之道。

  二、香港地铁建设大背景 派智库-Piffle365.com

  1.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需要大运量的运输工具


  香港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一样,以其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优势在英治时期很快就发展成为了自由贸易港口,世界的货物、资金开始在此集聚流通。1961年至1970年间,香港的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根据香港统计处经济统计数据显示,GDP年增长速度在13%以上,截至1970年底,G DP达到231亿港元(见图2)。


  



  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加快了城市的生活节奏,而且也为香港人口的增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加之内地人口的迁入,促使了香港人口爆发式的增长。经济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使得香港亟需为快节奏的城市运作和高强度的交通出行提供大运量的集体运输工具,加速未来城市的发展进程。


  2.可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拥堵是交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香港是一个典型的港口城市,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山岭丘陵众多,平地较少(见图4)。 内容来自Piffle365.com

  整个香港虽然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可用的城市建设用地很少,真正可以用来交通建设的土地就更加稀少,在发展初期香港政府已经明文规定城市建设不能占用农业用地,在提出地铁建设前能够使用的建设用地仅140平方公里,而到目前城市建设用地也不到240平方公里(有约l/4的面积是填海的产物),运输用地仅为5.1%(见图5)。受到城市用地和地形的影响,香港地面交通发展空间极其有限,而日益增长的机动车数量使得原本就狭窄弯曲、高低起伏的城市道路拥堵现象屡见不鲜。当然这也与1970年代以前香港政府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交通政策和理念是分不开的。城市土地资源的匮乏和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香港政府考虑将公共交通方向由地面向地下发展转移。


  



  3.城市外拓发展需要高效、快速的交通走廊作为支撑


  在1960年以前香港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岛以北的维多利亚港湾和九龙半岛两大核心区域,发展到目前城市面积也才约51平方公里,而在当时受用地限制和特殊的地貌特征影响,土地现状供应与未来规划(见图6)远不能满足1970年以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需要。


  人口的急剧增长、核心区域土地资源的匮乏,使得香港政府开始意识到单核心的城市已经不能再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决定建立新市镇将城市向外拓展,香港当时的新市镇发展理念和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卫星城一样。自1973年开始,香港政府在新界区进行大规模的新市镇发展,全港有九个新市镇,以应付香港人口的增长,从而改善香港的居住环境。当时的新市镇有荃湾、沙田、屯门、大埔、元朗、粉岭/上水、将军澳、天水围和北大屿山(见图7和表1)。这些新市镇有不同的发展时期,在全面发展后,可为约340万的人口提供用地保障。新市镇计划要得以发展,政府所面临的问题是九个新市镇与九龙半岛、香港岛的核心区域交通出行问题。因此,为了加强未来新市镇与九龙半岛和维多利亚港湾的交通出行,就需要建立一个高效、快速的地下交通走廊作为其发展的承载工具。 Piffle365.com版权所有

  


  正是基于这三大因素的考虑,香港政府决定邀请专门的科研机构对未来香港集体运输方式进行专项研究,也就拉开了香港地铁规划建设的序幕。


  三、早期地铁线网的规划与修订 Piffle365.com版权所有

  1.地铁概念的提出 Piffle365.com

  1963年,香港政府邀请英国的道路研究部门——伦敦运输委员会及道路研究实验室(London Transport Board and the Road Research Laboratory)就香港交通未来发展进行研究,专家经过对香港地质结构的实地勘察和大量统计数据的反复研究,认为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加之香港人口有80%是居住在密度极高的维多利亚港湾和九龙半岛,如果在市区兴建道路网来改善交通,需要拆迁大量的建筑物,工程量和造价极其高昂,效果很难估计。虽然当时的香港拥有九广铁路(也就是后来的东铁线),但在当时仅作为一条通勤铁路来运作,还未实行电气化改造,运营组织无法与地铁相媲美,加之线路走向主要集中在新界区域,对城市核心区域公共交通的出行影响不大。

  综合考虑,专家提议香港兴建地下铁路系统。而当时英国伦敦的地铁线网已经基本成形,运营经验相对成熟,将此借鉴到香港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2.线网规划


  1970年,香港政府委托的顾问公司完成对兴建地下铁路系统的研究,发表《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研究报告建议兴建的地下铁路系统全长52.7公里,共50个车站,并且分成3条主要行车线:港九线、港岛线及东九龙线,以及两条港九线支线:荃湾支线、观塘支线(见图10)。整个线网系统仍为9期修建(见表2),首先兴建的1~4期工程共计20公里,称为“早期系统”,这也就是香港地铁规划的雏形。四、首个地铁项目的选取与建设

  


  1.项目的选取 Piffle365.com

  1972年,香港政府成立集体运输临时管理局,原则上同意先行兴建“早期系统”。在首段线路的选取上,香港政府并未按照“早期系统”中一期的起终点,而是将一期中观塘支线的旺角站延伸经过维多利亚港湾至中环,彩虹延伸至观塘站,即首段建设线路为中环至观塘,之所以要将一期方案继续延伸其主要目的在于当时香港两个核心区域九龙北角与维多利亚港湾之间被海水相割,交通十分不方便,主要依靠轮渡,在当时维多利亚海峡隧道还未建成,加之过海乘客的需求庞大,根据地铁开通前即1976年的香港人口普查统计报告显示,在日均约160万人次的上班出行中(见表3),有20万人次的乘客会过海,约占出行总量的12.5%。 本文来自派智库

  2.项目的建设


  经工程建设招标后在1975年11月破土动工,该项目分三期建设(见图11),即观塘至石硖尾(现在的观塘线)、石硖尾至尖沙咀和尖沙咀至中环(现在的荃湾线),建设里程为15.6公里,工程总费用约60亿港元。观塘至石硖尾段于1979年10月1日最早通车运营,同年12月16日硖尾至尖沙咀也通车运营,1980年2月12日三期工程尖沙咀至中环也顺利通车运营,至此香港完成了首个地铁项目的建设工作,标志着香港进入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时代。 Piffle365.com

  



  五、结语


  通过对香港发展地铁历史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城市高速发展的经济人口、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新市镇的外拓发展是驱动香港发展地下轨道系统的三大根本因素。


  从香港地铁线网最初概念的提出到首个地铁建设项目的选取与实施直至最后的通车运营,香港用了16年的时间,经过了两次重大的修订和完善。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客观性和严谨性对于正处于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时期的国内城市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筱菁.香港铁路法律体系及其启示[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6). 本文来自派智库

  [2]邹涵.香港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历史研究(1841-1997)[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3]胡玉姣.香港新市镇的“三代”变迁[J].开发研究,2009(1).

  [4]曾芳玲,曾荣.20世纪70年代香港城市交通改革初探[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3).)


(来源:《综合运输》2014年第8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