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华北地区持续雾霾,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指数多次出现爆表,甚至有检测点PM2.5和PM10一度双双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北京、天津等地虽然雾霾严重程度不及石家庄,但当地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中小学停课。而石家庄教育部门却直到20日下午才发出停课通知。这在当地引起质疑。
此次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不仅环保部早有预警,而且恰逢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刚刚印发修订后的《河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新预案进一步强化了职责分工和应急举措。值得一提的是,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将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措施纳入到公众防护措施中,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预案明确提到,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后,接到红色预警且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达到500时,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有条件的学校可采取停课措施。
可见,学校停课有章可循,而且其他城市也有样本可供参考,但为何在雾霾最严重的石家庄,这一应急举措迟迟无法得到落实?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种,要么是提前制定的预案不科学,要么是应急反应机制不到位。更深层面,是地方有关部门执政为民、履职尽责意识强不强的反映。公民健康权必须得到保障。预案规定雾霾来袭学校可有条件停课,这本是政府部门积极作为主动负责的表现,如果置若罔闻无动于衷,使民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健康受到潜在损害,无疑是一种失职。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得怎么样与百姓健康直接相关,也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各地政府部门应严格规范应急机制执行,确保因地制宜科学施政,让百姓生活安心。
关于雾霾的综合分析
首先从根本上来讲,造成雾霾严重的是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想要彻底治理雾霾,就需要采取“减排”措施。
雾霾的成因多种多样,有天气、工业、尾气、气候、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讲,雾霾是一个污染总量超标后的集成结果。造成污染总量超标最主要的原因当数工业。
因为雾霾严重地区之广大,单单依靠一部分人的力量也是不能改变什么的,不少地方并没有真正重视环境污染治理,让经济先发展一会儿而无视环境污染等狭隘的“吃饭思维”,仍然很有市场。
因为有些地方的官员思想比较狭隘,心中所想是我是为了普通民众的饭碗着想,还是发展经济最重要的。然后就是导致各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得很不乐观,离治理目标有相当距离,防治成绩被雾霾指数爆表频频打脸。
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之所以袒护、保护那些落后的产能、甚至污染企业,似乎为了就业,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技术进步并不会减少就业,它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来弥补失去的就业岗位。并且这些更具有技术含量的就业岗位,可以给企业和员工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提出对策
因为有些工业企业之所以污染严重,就是因为技术落后导致的,虽然说这类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保证了工人的岗位和工作,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工业企业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对它们依法关停并转,最终也是将会被市场所冲垮,就业岗位最终也还是保留不住。
地方政府应该关停并转那些缺乏竞争力的污染企业,支持那些有条件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的工业企业,培训拥有更好技术的本地产业工人,实现本地区产业升级,最终创造出更多更有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
虽然我们我们仍处在要经济发展,但是我们并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健康来让工业企业进行发展。
每年都有雾霾,因此从这个现象来讲,各地方政府下定决心,关停并转低于环保要求的污染企业,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兴产业,这一方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一方面也可以吸纳就业,兼顾饭碗和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