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贝聿铭与他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2022-06-08 09:07:29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Bank of china tower)在1985年破土动工,以每4天盖一层楼的速度拔地而起。整座超级建筑结构在16个月内完成。”1988年8月8日,标志着大楼空中进程完工的封顶典礼正式举行。一个楼高70层的标志性建筑物出现在香港的天空底下,高367.4米,这座银光闪闪的摩天大楼,其外形正如贝聿铭所形容,像是雨后春笋——中国传统文化中希望和进步的象征,设计中银大厦的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获美国政府颁发“史密斯松尼安古柏惠特全国设计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杰出成就。

  
1989年杰出工程奖状(Certificate of Engineering Excellence, NYACE);1989年杰出工程大奖(Award for Engineering Excellence, ACEC);1992年大理石建筑奖(Marble Architectural Award);2002年香港建筑环境评估“优秀”评级奖项;1999年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十大最佳建筑等

  一、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设计概述

  ①设计师简介


  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香山饭店,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

  ②艺术风格及风水问题

  大楼地上70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其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以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象徵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其中的含意也不言而喻。其建筑特点是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建筑科技结合起来,由四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另一方面,中银大厦的建筑曾经也引来了许多争议,因为这是在香港主要建筑中唯一没有考虑风水意见就动工的大厦,大厦在刚建成之时曾引发一场风水战,当时香港传指中银大厦的形状像一把刀,而其中一面“刀锋”直指港督府(今香港礼宾府),港督府因而请人化解,最后决定在面朝中银大厦的方向种植柳树以挡杀气。

  中银大厦建成后,在旁兴建的花旗银行大厦则采取了呈书本开页形状的设计,其开口正好与中银大厦的尖角相对应,据说亦是为了阻挡杀气。另一个跟中银大厦风水有关的是其对面的汇丰总行大厦,因为正好也对到中银大厦的“刀锋”,因此据说中银大厦落成后不久,汇丰的业绩受到影响,于是汇丰便在其大楼楼顶加装两座对着中银大厦的炮台装饰,反击中银大厦的杀气,于是汇丰的业绩才又好转。亦有一说指于1999年落成的长江集团中心的外表也是受中银的杀气影响过。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于听过风水师的意见后,也决定将新总部建得较“正正方方”,没有什么非常突出的外表。而原因亦不外乎是挡杀气。

  在这场暗含着两国、两个世界级大师的同城较量中,贝聿铭以完美的建筑造型,节省了1/3的钢材、造价比汇丰银行大厦便宜几亿美元的业绩,占据了上风。

  中银大厦独特外型设计,令它成为唯一一座在电脑游戏模拟城市3000及模拟城市4出现的香港著名建筑物。另外,科幻剧集《星际迷航:航海家号》利用数码技术将中银大厦的正面作修改,使它成为剧中星际舰队的“通讯研究中心”(Communications Research Center)。

  模拟城市3000中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上图)

  模拟城市4中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上图)

  星际迷航中的中银大厦(上二图)

  ③结构设计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

  1.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3.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4.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结构模型(上图)


  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建筑概况

  官方名称:香港中国银行大厦(Bank of China Tower)

  地理坐标:22°16′45″N 114°09′41″E

  建筑高度:367.4米

  使用高度:288.3米

  地上楼层数:70层

  地下楼层数:4层

  停车位数量:370

  电梯数量:45台

  楼面面积:135000㎡

  工程总造价:约10亿港币

  开工日期:1985年

  竣工日期:1988年8月8日

  状态:已建成

  建筑用途:办公室

  世界排名:该建筑高度世界排名第23位

  洲际排名:该建筑高度在亚洲排名第20位

  地区排名:该建筑高度在中国排名第13位

  城市排名:该建筑高度在香港排名第4位

  所有者:中国银行(香港)

  开发商:中国银行

  设计师:贝律铭建筑师事务所

  联合设计:Sherman Kung & Associates Architects

  结构工程师:理雅结构工程咨询(LERA)

  MEP工程师:Jaros Baum & Bolles

  工程经理:新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主要承包商:Kumagai Gumi、香港建设(控股)

  材料提供商:Permasteelisa Group

  其他顾问公司: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Alan G. Davenport Wind Engineering Group BLWTL、道康宁公司

  三、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存在意义

  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

  美国城市学家凯文·林奇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非专业人员根据自己的印象和记忆描画一张城市地图,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街道才会被非专业人员画出。在巴黎的地图上,这座城市只剩下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和几条重要的街道。

  在人们的记忆与印象里留存下来的,就是这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如同故宫之于北京,艾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对于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就是这样的城市地标。

  中银在香港发行的各个版本的港币上,都采用了中银大厦的标志。不少香港发行的邮票、明信片,也常以中银大厦为观景之一。

  中国银行在香港的大厦,一直以来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1951年落成的香港前中国银行大厦,在当时就是新中国在香港的象征。,大厦就张灯结彩,反映着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国庆的装饰也成了当时香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特殊的历史意义,让时年65岁的贝聿铭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给他的建筑作品添加一幢与众不同的摩天大楼的机会,也是来自于一个国家的重托。他所设计的新的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楼必然要象征香港美好的未来前景,从而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贝聿铭说,它应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

  对于贝聿铭而言,他与中国银行的关联是来自于血液中的。他的父亲贝祖诒在1917年就任中国银行香港分号第一任经理,那一年,贝聿铭出生。

  “我还是个孩子时在香港呆过,小的时候,经常去中国银行,。我还记得老的中国银行,我小的时候常去,还有一个印度人拿着大枪站在门前,现在都改了,现在的情况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几十年过去,贝聿铭回忆他在香港时候的生活和那个老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时,还是非常清晰。

  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设计香港中银大厦的贝聿铭而言,更像是一次延续父亲荣耀的机会。贝聿铭也坦承:“我必须说,我感到骄傲,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很难用语言形容贝聿铭在香港中银大厦中倾注了多少感情与心血,这不仅是贝聿铭所有建筑作品中最高的一座,也象征着贝聿铭事业的巅峰。

  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曾说:“地标建筑的意义在于,它是可以与人们心灵共鸣、标注在人们记忆中的建筑。”

  对于贝聿铭而言,他与中国银行的心灵共鸣已经毋庸多言。但在操作中,他却面临种种局限的挑战,在大厦所处的香港港口和小山之间,已经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四五十层高的摩天大楼。贝聿铭要想在如此不利的地皮上建造出引人注目的建筑物,就必须把大楼造得出奇的高。问题是,香港每一街段所拥有的摩天大楼数目已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而在只能纵向发展的前提下,贝聿铭又遇到了气候环境的挑战。由于香港经常受台风袭击,他不能不考虑一座70层高的大厦的稳定性,而1.3亿美元的预算也让他的取材用料显得不那么宽裕,但贝聿铭承诺:“香港中银大厦的西洋派头将不比任何其他建筑物逊色。香港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它有技术也有办法建筑一幢现代大楼。”

  “如果换一位不像贝聿铭那样敢于大胆创新的建筑师,在面临这种额外的负担和预算资金不充足的情况时,也许就满足于建造一幢标准的50层BOX楼。”《贝聿铭传》的作者迈克尔·坎内尔在书中如是说。

  贝聿铭的承诺实现于他的灵感迸发之时,他把一根方形木杆沿纵向切开,做成四个三角扇面柱,再将顶端切成斜面,用橡皮带把柱绑在一起。当贝聿铭滑动这些柱子,让它们互相分离时,在向上达到柱子四分之一高度的地方,一座体积逐渐缩小、带有壁阶的塔状物出现了,在达到一半高度和四分之三高度时又分别出现了第二和第三座塔状物,剩下的那根柱子继续向上升,形成金字塔般的顶点。

  稳固高层建筑物的一个办法是把重量向边缘转移,这样大楼就可以像两腿叉开站立的水手那样经受风暴的袭击。为了强调在结构上可行在美学上同样可行,贝聿铭把每隔13层楼对塔楼进行加固的斜构件和横向桁架用红笔圈出。贝聿铭说:“如果我们不把结构表现出来,这幢楼就不会显得舒适。”

  贝聿铭所运用的是香港能够理解的象征手法。他让他那幢闪闪发光的方形尖塔坐落在3层楼高的花岗岩地基上,那笨重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基座与上面轻巧的塔楼似乎有些笨拙地联结在一起,但它达到了表现尊贵与实力的目的。贝聿铭的父亲曾经告诉他:“银行必须显得很安全。”

  为了香港中银大厦的设计付出了情感与智慧的贝聿铭,把他的作品比作雨后春笋的“节节高升”,代表着茁壮成长的力量,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他说:“中国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谈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希望大楼具有与荷花一样的资质。”

  1988年8月8日,中银大厦举行了平顶典礼。这是精心挑选的日子,被香港人认为是20世纪最吉利的日子。

  迈克尔·坎内尔在书中描述了当时的盛况:“1988年8月8日,标志着大楼空中进程完工的封顶典礼正式举行。200名来宾戴着塑料头盔,乘着缠满铁丝的施工用电梯,来到70层高楼的顶部。那里,粗糙的水泥地板上已放好一根刻有100名工人名字的柱子,富有喜庆色彩的金黄色螺栓把柱子牢牢固定。当人们用缠有红带的铲子掀起一铲铲具有象征意义的水泥时,无数只彩色气球放了出去。”

  随着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香港中银大厦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如今,它不仅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银行跨入世界大银行之列的象征!


  四、香港中国银行的美丽景色

图文来源:网络





大家好!我是建筑邦全媒体公众平台,我这里有很多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和创作文章供大家分享(比建筑邦还要多哦~)快来关注我吧!!

可是~~可是~~大家在关注建筑邦全媒体的同时也不要冷落了小邦哦 ! %>_<%


小编提示:建筑邦全媒体是一个全新的公众平台,和【建筑邦】同属建邦公司,在这里将会有更丰富的内容分享给大家,由于刚刚建立,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微信号:建筑邦全媒体

长按二维码 立即关注

【建筑邦全媒体】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