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张爱玲与香港情缘

2020-11-15 13:00:54

张爱玲与香港情缘


作者︱谢越芳(香港)


     女作家张爱玲成名于上海人人皆知,可她真正的创作黄金期一定是和香港有关。1939年她获得伦敦大学奖学金,准备前往留学,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她中断香港学业回上海,入读圣约翰大学。1952年以续学的理由再次回到香港大学,并定居下来。在香港曾任职“美国新闻处”,并开始她的的文学创作丰收黄金期。有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等等并成为电懋影业公司的主力编剧。香港成就她更大的名气和她生活的全部经济来源。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第2年嫁给65岁的剧作家赖雅。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可丈夫的身体健康败落,为了生活1961年再次来香港寻找机遇。



      香港是她的福地,给了她更多的机会。往后的生活,包括瘫痪在床丈夫的医药费来源,全靠她在香港写作编剧的收入来支撑。作品有:《小儿女》《南北喜欢》翻译小说《老人与海》《爱默森选集》《美国七大小说》等等。



      香港北角有小上海与小福建之称。当年她就曾二度居住在北角渣华道。据说那张传世的招牌照(身穿高领凤仙上衣,二手叉在腰部)就是摄于北角兰心照相馆。那照片主人的眼神透着静观尘世,淡看岁月,眸中荡漾出一抹清浅和骄傲。北角住过不少文人名人,风流诗人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再醮与丈夫也曾居住在北角。张幼仪一定比张爱玲幸福,有一位中医师丈夫,起码是一位健康的可依靠的男人。而张爱玲在丈夫中风又中风情况下,不得不回美国照顾侍候他。二位曾在上海名噪一时的女人,命运都把她们送来香港,并不约而同都在北角渣华道一带居住。俩位民国女子饱经沧桑,历经人生几度磨难转折乃至心碎。张爱玲在香港成就了中国超然女作家的地位。张幼仪在香港找到了第二春,前夫徐志摩一次又一次伤害她的伤口,在此慢慢疗愈。岁月匆匆,繁华落尽,四季轮回依旧,多少沉浮悲情,多少缱绻忧伤,都被时光荡涤而尽……



      魅力女子,年轮冲淡了光环,人比烟花寂。要读懂她的人生情感,只能在她的字里行间。永恒的惆怅和忧伤。



       1995年9月8日一代才女,在美国的住所孤独地躺在地毯上,静静地离世了。这位才气非凡,绝代风华如临水照花般的民国奇女子,谢幕人间。可她写的《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等等作品与世长存。



        香港是一个充满爱和慈悲的地方,更是自由博爱宽容的天地。光阴流逝,70多年沧海桑田,如今北角高搂大厦栉比鳞次,往日的苍凉凄美被喧嚣杂吵热闹取代。在夜色七彩迷离灯光下,仿佛依然可见一代才女张爱玲的倩影。


      人生如果是一场春,夏,秋,冬,无疑香港给了张爱玲人生中最繁华美丽的春天!

      香港刻下了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张爱玲与香港情缘永恒!



作者简介

谢越芳,香港作家、香港作家联会永久会员。

作品:小说集《欲.憨.色——高头巷的故事》、《红粉奇缘》、《红颜》;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云妮》、《燕子的梦》、《落红何价》、《青衣祭》、、《女人如水》、《海娟的幸福梦》、《智慧藏民间》等等作品均刊登在《香港作家》杂志、《香港文学》杂志和香港报刊。


原创投稿作品

转载须注明:“转自:国色天香 Gstx-201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