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漫谈中国的铁锈地带

2020-11-13 08:53:34

漫谈中国铁锈地带

前阵子曾和一个网友漫谈了一下东北的经济困局。其实不只是东北,还应该加上山西才对,这些地带就是我国的铁锈地带。什么是铁锈地带呢?铁锈地带(Rust Belt)意思为某些工业衰退的地区。例如美国五大湖地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德国鲁尔区、伦敦工业区等。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曾经历了老工业基地在经历了重工业化时期的繁荣后走向衰落,大量工厂倒闭,到处是闲置的厂房和被遗弃的锈迹斑斑的设备,因此这些老工业基地如俄罗斯的乌拉尔山、美国的俄亥俄州被形象地统称为“铁锈地带”。本身随着国家完成工业化目标从时间上看,美国1950年、英国1955年、日本1975年、德国1980年先后完成了工业化目标,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就出现了“老工业地区问题”(即“老工业基地”问题),如美国中西部“铁锈地带”地区、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地区和日本北九州地区等。本身随着中国工业化目标的逐步完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铁锈地带的问题必然浮出水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给铁锈地带脱困是一个现实问题。

客观困难客观存在,但真正阻碍东北和山西经济转型的却不是客观因素,而是主观因素。东北地区作为共和国长子,全国多数地方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东北人早已享受起五险一金的保障和福利了。即使是现在东北地区仍然是中国铁路网最密集的地区。所以它的技术储备,知识储备都不是一般地区能够比拟的。东北的大型技术型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各种名牌院校和设计院,都是东北的客观优势。但是拥有这么多客观优势的东北,却是死气沉沉,经济缺乏活力,缺乏投资和创业环境,人口大量外流。

人力资源有优势是一回事,能否转化为红利却是另一回事。以前经常听国企的技术人员吹嘘,自己技术如何牛,自己所在的企业技术储备如何牛。说自己单位跑出只耗子,都比私企的猫大,比如那谁谁,在国企里就是个打下手的,去了私企到成大拿了,都成精了都。话是不错,但是这正是东北存在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优秀的人才都磁吸在体制里。不是企业不愿意在东北投资,它敢投吗?投了资建了厂,别说人才,根本连人都招不到。因为在东北人的概念里,只有公务员,最起码进入国企,进入“体制”的工作才算是“工作”,其它的只能叫“打工”。哪怕你“打工”于世界500强,月薪上万,五险一金,你依然是个“打工”的。而他们“有工作”的是看不起“打工”的。他们愿意出几十万去进编制,哪怕工资只有1500,只要是体制内的工作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反正都比“打工”强。哈尔滨市招聘457个清洁工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3000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他们对“体制”的痴迷,让人难以理解。这样的环境下,根本就没有创业和投资环境,所以才有那句“投资不过山海关”。

没有投资,经济缺乏活力,“体制”又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工作”,东北的人力资源只能外流。过去10年中,每年东北三省净流出人口约180万人,都是青壮年。而这些外流的东北人多数依然不“打工”,他们可以唱二人转,可以搞直播,可以路边卖烧烤,甚至走进夜总会,参加,什么都能干,回东北跟人一说起来,都是在外边做“生意”,反正就是不“打工”。当然不是所有的东北人都这样,但是那些进入工厂,进入私企坐办公室朝九晚五的“打工仔”已经回不去东北了,因为没脸回去,别人家的孩子都进“体制”都当官了,你个打工仔磕碜不。

如果只是这样,企业还是可以尝试改变,毕竟都是老百姓哪有那么多想法和故事。只要收入不错能过上体面的日子,绝多数是愿意配合好好工作的。但是有些事却是企业绝改变不了的不可抗因素。就有企业家表示,东北地区不仅国有经济成分庞大,而且政府抓权的程度让人难以想象。东北某省会城市,该市44个委办局居然有43个有行政处罚权,可见各个政府部门抓权的心思有多重。这是43个委办局吗?这就是43个活爹。和南方一些城市不同的是南方的政府一般办事比较规范,只要是规定的,不用找关系,更不用送礼,就可以办理。即使办事收钱,也是“名码实价”,拿钱办事。在东北就不一样了,你即使送了钱,事也办不成,你催他,他就只有一句办着呢。因为他根本办不了,多个部门相互扯皮谁也管不了谁。43个爹你少孝敬哪个也不行。苛政猛于虎,惹不起还躲不起,你给什么政策人也不敢来呀。

东北塌陷了,但至少还没有被人忘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争论,有人会痛心,时不时国家会拿出各种版本《东北振兴方案》来治病。然而,山西呢?似乎,已被抛弃。任何政策利好,都远离山西。没有他,京津冀协同发展没有他,国家级中心城市更没有他,连“批发版”的自贸区建设也没有他。东北有的毛病,山西一样不落,而更致命的是山西已经深陷资源陷阱无法自拔,成为“资源诅咒”的典型样本。

谁人会想起,就在几年前,山西还富得流油,来自山西的煤老板恨不能把半个北京的房产买下来。可转眼之间,落寞的连续几个月工资都发不出。煤炭深深绑架了山西经济,更加扭曲了山西的经济环境。整个山西实体经济在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虚火下不是迅速繁荣起来,而是迅速的凋零。因为煤炭行业太挣钱了,所有资金都涌向煤炭开采,其他产业没人搞技术,没人搞创新,更没人搞产业品牌。更早的时候山西的工业结构是比较平衡的,轻工业有好几个全国知名品牌,如华杰电子表、海棠洗衣机,春笋牌电视等等,农业方面也比较好,大多数县都有特色农产品后来就全完了。

煤炭行业扭曲污染的不仅仅是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全国少见的“塌方式”腐败,最大的根源就是煤炭行业对于整个山西官场“污染”。整个煤炭业的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成了山西整个吏治不振的十年。

曾经在山西的一句经济名言什么是煤炭行业——不是人力密集型行业,不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更不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而是权利密集型行业。因为煤炭行业是一个严重存在政府管理和审批关系的资源型行业,大煤矿小煤窑的开采、盈利、乃至生存和当地政府有着或公或私、半公半私的关系曾经能源部公务员招考,8000多人报考一个岗位,你就该知道这里面有几个意思。

真正困住山西的不是别人,而是山西自己。不管是曾经富家天下的晋商,还是现在的煤老板,都严重依赖一样东西。几百年来,山西人所有的赚钱的事情都是通过政府“特许经营”的模式进行的比如特许经营盐业,必须特许经营的票号,特许经营开采的煤炭。这种模式致富靠的不是商业竞争力,而是靠垄断,靠的是政商关系。这种局面一方面导致了自古晋官就难当,另一方面导致了山西人离开了这种“庇护”根本不会做生意。煤老板们有钱的时候不是没有想过转型,只是发现习惯于这种模式以后,是干啥啥不行,根本走不出山西去。

直到今天,不少山西人把脱困寄希望于“两靠一等”。等什么?等煤价回升,那山西必然王者归来。靠什么?靠国家给钱救济,靠国家给政策。给了政策继续搞别的“特许经营”。正是这种思维,困死了山西。不管是山西还是东北,也不管是什么样的振兴计划,所有没有从内部唤醒生命主动性的振兴计划都是扯淡,所有不能激发自身求生欲的振兴计划也都是扯淡。外力振兴或许能够续命,换来一段时间的苟延残喘,绝不可能起死回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思维和人心。摆脱国家依赖,摆脱政策依赖,摆脱资源依赖,激发内部的经济活力,这些铁锈地带方能涅槃重生。最后一句,全中国都行,凭什么就你不行,加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