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日本和香港如何介入受隐蔽困扰的青少年?| 隐蔽现象(2)

2020-11-10 10:51:29

前言


为了不让“隐蔽青少年”成为一个新的负面标签,本文及以后的相关文章均以“受隐蔽困扰的青少年”来代替“隐蔽青少年”。这是因为,如果以“隐蔽青少年”为称谓,不管是专业人员还是家人、青少年本人,均会难以摆脱“隐蔽”种种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把青少年自身原有的其他特点、优点掩盖了。

 

当前学界对处于隐蔽状态的青少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退缩为本(primary social withdrawal),主要指青少年隐蔽在家,并非因为个人身体或精神健康问题造成,也并非能力问题,而是个人意愿的选择。第二类是以退缩为次(secondary social withdrawal),指的是因为身体部位的残障或者精神健康问题而导致的。本文所指的主要是第一种情况。



01 日本经验:政府以及非盈利组织双轨介入青少年的隐蔽现象

 

日本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动用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两种资源,应对青少年隐蔽现象的国家。早在20092010年,日本就开始在各个都、道、府、县(四个平行部门,,协助处理各地区受隐蔽困扰的青年人及家庭。截至2013年,日本在全国47个一级行政区域中,共设有39个专门支援受隐蔽困扰的青少年中心。这些中心面向受隐蔽困扰的家庭及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日间照顾服务以及各类培训课程。与此同时,日本民间的非盈利组织,也向这类青少年,提供技能培训课程、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机会,以提升这些青少年日常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重新融入社会的能力。

 

02 香港经验:一站式服务

 

香港社会服务处是香港最早介入受隐蔽困扰青少年的社会服务机构。自2003年开展试验辅导项目至今,社工持续以心理辅导(热线及上门)、课程培训、模拟学校及职场等多种形式,接触、帮助受隐蔽困扰的青少年。从该机构的官方网站服务介绍得知,他们的服务分为横向及纵向两类别。纵向以评估青少年动机、激发其前进动力,循序渐进地回归社会;而横向则以协助青少年突破隐蔽状态、连接社区,建立正面支持网络为导向。

 

具体服务内容

 

A. 家访:社工定期家訪,透过兴趣为本介入法,循序渐进地与受隐蔽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建立互信关系,为日后踏出家门铺路。

 

B. 生涯规划:按青少年的动机和兴趣,向其安排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社交、外出、工作实习、自我认识等,激发青少年的前进动力及连系职业志向发展。

 

C. 建立社交支援网络:举办不同的兴趣活动让青少年参与,让他们有稳定与人接触的机会,体验与人相处的乐趣,从而扩阔其社交网络。

 

D. 家人活动:举行家人聚会,内容包括:沟通技巧训练、认识青少年流行玩意,让家长互相连系及互相支持。



03 服务介入策略

 

A. 生活化介入

 

对于受隐蔽困扰的青少年来讲,起初接触陌生的社工,要面对面谈话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他们会认为社工是家人找来的说客,甚至是帮凶,一起数落他们隐蔽的种种不良后果;另一方面,作为非隐蔽状态的社工,可能未必一下子可以找到共同的话题、兴趣与青少年顺利谈下去。因此,生活化的介入,就是要让介入不露太多功利性的目的。

 

招数一:节日庆祝。据一些隐蔽多年的青少年透露,其实他们在隐蔽的日子里,过得并不开心,只是暂时找不到更好地方式去生活。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节假日的契机,如中秋、春节、青少年生日等特殊日子,在家访时带上一些小小的礼物,让他们可以在孤单的隐蔽生活中,感受到一点外界的温暖和重视,这样可能会降低青少年的防御心理,增加与外界交流的信心。

 

招数二:佛系支持。根据青少年的隐蔽习惯,提供一些潜在的便利支持。相对于隐蔽时间较长的青少年,他们大多数进入低欲望的生活状态,所以要短时间抓住需求比较难,需要等待一些时机。我曾经看到有一个隐蔽多年的青少年个案,每天除了打网络游戏就没有其他的任何诉求。于是社工告知青少年,如果哪一天电脑坏了,可以找社工帮忙修电脑。隔了几个月后,果然青少年主动找了社工。然后社工带了一个电脑维修人员一起上门,一边修电脑一边开始了对话。也许有一些家长会认为,社工这样是妨碍青少年回归社会的做法。其实当一个人选择了不出门的生活方式,他们可以与外界的接触就是网络。如果生硬斩断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更加激烈的悲剧出现。

 

B.活动为本介入


在刚开始接触阶段,社工可以先参与青少年所感兴趣或熟悉的活动,如游戏、听歌、看电影、讨论八卦新闻、吐槽抖音软件等等。之后,可以由社工带一些上门的活动或游戏,如纸牌、心理测验、手工艺、化妆、模型,甚至制作食物等,只要青少年有兴趣,都可以考虑。


这些活动本身就可以有很多的变异功能。如通过玩游戏,了解青少年内心的苦恼或受挫经历;又如,通过玩纸牌,邀请青少年家人一起参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等等

 

C. 兴趣为本介入模式(Interest-Focused Approach


此模式是香港服务处【有网能量】青年导航及发展中心,在黄昌荣教授的指点及启迪下,创立的一个香港本土介入模式(应凤秀,高佩怡,哈伟明,2008)。

 

a. 兴趣为本介入模式的信念

 

  1. 每个人都有个人兴趣,兴趣是没有分贵贱胜败的;

  2. 每个人的兴趣都是个人的资产,珍贵而有价值;

  3. 兴趣使人有内在动力,不会容易因各种处境或情况而消失;

  4. 必须提供良好的空间,让个人兴趣建立成为个人能力。

 

b. 兴趣为本的介入步骤


 

上次写完隐蔽现象一文,出乎意外地收到大家的热烈回应。当天在公众号后台消息留言,就有几位家属或本人告诉我,他们正遭受这个问题的困扰。隔了半个月之后,又有读者留言重提,希望了解更多该问题的实践介入方法。可见,受隐蔽困扰的青少年问题,已经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阶段。

 

因为这个问题对内地来说,暂时没有太多的积累经验,所以我很欢迎相关从业人士或家属、甚至曾经受隐蔽困扰的青少年,也可以一起写下你们的应对经验或故事,启发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


参考资料

Victor Wong (2009) Youth locked in time and space? Defining features of social withdrawal and practice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23:3, 337-352

Victor Wong, (2012) "Social withdrawal as invisible youth disengagement: Government inaction and NGO responses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Vol. 32 Issue: 7/8, pp.415-430

Victor Wong (2014) Social work with youth in social withdrawal: in-home and beyond-home intervention modalities,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7:2, 161-174, DOI: 10.1080/17525098.2014.921211

http://www.hkcs.org/tc/services/hiddenyouth

应凤秀,高佩怡,哈伟明 (2008)隐蔽小百科,香港服务处

郭乃杨,应凤秀 (2012)隐蔽足迹,香港服务处

衛維賡 (2006) 隐蔽背后,香港服务处

黄昌荣(2012)青年与隐蔽现象——迷死与出路,香港浸会大学青年研究实践中心




相关阅读


预防孩子沦为“不上学”、“不工作”、“不社交”的状态,你要知道这些 | 走近隐蔽青年(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