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你好,香港

2020-11-22 09:32:30




最近几年几乎每一年都会在香港做短暂的停留,大部分时间是转机,有时一年会去香港转机两三次。每一年我都能感觉到香港在慢慢变化。那种变化有点像人的容颜,短期看不出具体的改变,有的是些微的感觉,但是几年后的某一刻,你突然觉得,哦,这真是变了。大感觉地变了。



这些年,我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是香港人的变化,以往的繁荣平和在逐渐流失,港人对大陆人的态度也有很大的转变。我不能说每一个香港人都对大陆人的态度变得不友好了,但是能大体感受到这个氛围。我第一次去香港和今年去香港所受到的对待已经大有不同。他们对大陆人不耐烦了。你能感受到确实有很多素质低劣的大陆人,谁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人,香港人也不例外。这是大陆人的不是。久而久之香港人将大陆人整个群体符号化,认为他们的素质都很低。只要是大陆人,他们就会另眼相待,这是港人的不是。对于这一点,我多少有些失望。但是从内心深处讲,我并不怪香港人,也不想谴责大陆人。大陆人与香港人之间有许多误会误解,最后演变成今天这样其中有很多复杂的东西。


改变和理解都需要时间。



中国人因素质低下而被全世界诟病是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被人下意识地贴上“不文明”的标签是对我们的不公平。然而,我的经验告诉我,当你开始说话,开始跟别人接触,沟通,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都会慢慢消除自己的偏见,撕掉下意识的标签,开始把你和你的国籍分割开来看待你。他们会看到站在他们面前的一个单个的个体,不代表任何国家任何族群。如果你自身足够礼貌、谦逊、有修养有意思,你会赢得你本该拥有的尊重。因此,无论你是哪国人,做好自己。你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好坏,一个国家的好坏也并不代表你。每个人都只能自己为自己赢得尊严。



这是我六年前第一次去香港时记录的文字。那时候的所见所闻所感对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多么地真实动人。庆幸我巨细靡遗地用文字记录了那些时间。现在读来颇多感慨。香港在变,我相信这不单单是香港的责任和问题。虽然这些年来香港的萧条和举步维艰让人对香港的未来感到担忧,但是衷心祝愿那个曾令我神往的香港灵魂不衰。

 


 



你 好,

     香 港


文\Julie


1997年,香港回归,我在读小学五年级。为了庆祝,市里组织了一个香港百科知识竞答比赛。同学误传,说第一名奖励免费去香港。那时候,我已经看过许多港片,港片给我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香港太洋气高端简直高不可攀。那时的我颇具局限性,还没有养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于是保守估计:单凭一己之力我有生之年是去不了香港了。年幼的我想借此机会了却我去香港的夙愿,于是死记硬背一月之久,最后得了一等奖,奖励:一本《汉语成语词典》。


这件事我一直放在心上。


然后,十五年过去了。我也培养起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战略眼光。这十五年里发生了许多的变化,香港变化了,大陆也变化了。大陆人民去香港,已经变成了四川人民去北京一样方便的事情。而最重要的是,我已不再是那个痴痴的少年。十五年,我已经学会从对香港遥远的仰望,变成亲切的平视;从只会喜慕繁华的外表,到更愿倾慕朴美的内里;从对历史只言片语的单一解读,到对这个世界有了更丰富的认知。


香港,,但香港,在气质上绝对是一个大度的地方。


2012年9月,我第一次去了香港,在跨越了1500公里的空中距离之后,落在香港机场。站在这块土地上,,朝着维多利亚港的方向,以一派指点江山的姿态,望了望这里的天空。天空其实没有什么异常现象,但香港的天空有它的特别与自由。


香港国际机场确实是配得上它堂皇的名字,与之相比,同样也叫国际机场的机场,简直就只相当于一个大的公共厕所。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偏爱澳门那个——小,人少,流程简洁,方便出入。遥想当年唱了《东方之珠》又唱《七子之歌》,歌里的香港早不是现在的香港,歌里的澳门也早不是现在的澳门,歌里的距离也早不是现在的距离,但歌里的情感依稀还有牵绊。


我在这个庞大的机场走了近半个小时才换了钱买了一张八达通坐上机场快线。这里的快线,是名符其实的快线,从机场出发到终点站中环也就不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


不知道是我天生读图一流,还是香港的地铁系统以及它的标识一流,(估计是后者)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对它的整个地下交通了然于胸了。香港地铁布局合理,高效有序,没有丝毫冗杂之处,实在是对得起它的价钱。


我的好友从大陆的另一个城市赶来,我们约好在旺角地铁朗豪坊出口会见。为了制造复古且煽情的见面效果,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商定坚持不打电话不发短信不飞鸽传书,要像几千年前的古代人一样,约好了在那里等以后,中间就不再联络,就算对方中途死了也还是要在那里等。

好友承诺自己会在11点后的每个整点地毯式搜索一翻旺角地铁站出口。对于他的执着,我也承诺只要我不死在半路,爬也要爬到旺角。


不得不说,我们这个故弄玄虚的会见有着巨大的风险。
 

结果,赖于香港便利的交通,与友人汇合太过顺利,毫无悬念,真是令人失望。我们不禁感叹,人类文明发展至今,诗歌中那种坐三个月的船过长江生死难测终见朋友一面喜极而泣的动人场面已经难以复制了。文明走到这一步,已经难说究竟什么更文明了。


在香港的第一餐饭选择了港式茶餐厅翠华。原则是随机。由于国航只给我吃了一碗稀饭,我已经饥饿难耐。还没下机的时候脑海中就一直盘旋着一群身强力健的牛跑到碗里来的画面,于是果断点了一个图片上有很多牛肉的牛排饭。


饭上来了,实物与图片居然一模一样——整齐地铺着五块硕大无比的牛排以及超大一盘饭,旁边还铺了足以用来当晚饭的沙拉以及两个可以当明天早饭的餐包,以及一碗装满了菜的汤。我顿时不太适应,因为已经习惯“图片仅供参考一切以实物为准”的人生,以往的经验都是:如果图上画了五块大牛排,食物到手的时候一般会自动萎缩一两倍。由于长期被欺骗,终于遇到正常情况的时候,真是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由于那碗饭,我已经失去了吃任何东西的欲望,旺角街头的一切引人犯罪的小吃都没有对我造成威胁,而友人也早已被一盒货真价实的鱼丸撑死,也失去了吃的兴趣。面对诸多美食无福消受。当时对于吃和购物都没有了兴趣的我们,做了一个大陆游客的冷门选择:理发。


朋友的头发短得令设计师无法下手,思索一阵,居然折腾出了一个很不错的发型。这不过是一间十分不起眼的躲在一个街角小巷弯七拐八的小小理发间,招牌与街上诸多大小招牌混杂在一起很容易错过。真是不可思议。


型师告诉我们香港其实没有什么好玩的,无聊。没什么美景,地方也小,就是买东西,但是人真有那么多东西要买么?真是搞不懂这些人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就为了买东西。


香港普通市民其实是非常普通的,跟TVB里面演的差不多,就是没事看看报纸,每天提着菜篮买买菜,辛苦上班,住在狭小而没有什么绿化的拥挤高楼里。只是,他们拥有的私人财产或许不多,也是陈旧的,但是他们拥有的公共设施,他们拥有的,法律保障,以及他们所在的这个社会提供给他们的诸多选择,却令人异常羡慕。


香港只有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人口却有七百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香港感受了一番后,我发现港人几乎将毕生才华都花在了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空间资源上。


香港的一切营生,除了大的商场外,所有的店面都是小而精良精打细算的。无论是面店、甜品店、茶餐厅、书报摊、旅店、还是理发店都是一只只五脏俱全的麻雀。除了公共场所的空间表现出了港人的绅士大度外,普通的私人空间都给人一种紧凑感,紧凑得能听到节奏。但是,他们的陈设用度,没有丝毫的奢华铺张,也没有高科技的锐利酷炫,都给人一种物尽其用,平易近人的踏实感。


香港人的生活,就是普通而正常的生活。谁说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是靠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促使人们不停地换掉还可以利用的东西购买新的来体现的?越是文明的地方,越懂得珍惜物与人的情感。你要是去罗马,住在十九世纪的建筑里,罗马人也许都会告诉你,“这已经算我们这里比较新的啦,客官你就不要苛求太多啦。”


我们住的地方,在百德新街的香港旅馆。这是一个汇集了世界各地年轻人的经济实惠的旅馆。给人感觉像是住在奥运村。一堆情窦初开的美国少年组了个团出来周游世界,背包上挂着绣有:see the world的香囊。电梯上遇见的金发女孩,开心地给我们讲述她的惊奇发现:她可以在电梯里的摄像头给在大厅里的朋友打招呼。有一天我忘记带外门的钥匙,一个金发帅哥迷人地出来给我开门,真是恍若隔世。下楼遇到一个奥地利的小男孩,彼此一见对方,就有一种友好的亲切感,瞬间就玩开来……  


 大清早站在尖沙咀的街头,令人有种强烈的迷失感,好多吃饭的地方都还没有开门,而不远处的Prada专卖店已经排了二十多米长的队伍。身边小小的书报摊上,报纸用特大号标题写着:,旁边则整齐地堆着最新一期的《花花公子》,,是某宗教组织的大幅标语,寂静地伫在那里,想必大家都已经习惯懒得理会。有一瞬间,我不知道自己生在何处。我也不知道我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花花公子、还是十八大还是宗教组织还是Prada上。


短短几天,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旺角、铜锣湾、中环、尖沙咀、国际金融中心IFC…… 在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里,有时候你觉得你不是你,你就是人潮中的一员,沧海一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混迹在一起,坐着港人四通八达的地铁,吃着他们的平凡食物,与他们一道,穿过还没有田径场五条跑道宽的马路。

 

香港的街道狭窄,热闹,绿灯一亮,人潮异常壮观,就是您经常在电影里见到的那种。铜锣湾的高楼上,挂着“风靡全港,绝对不能错过”的各种学科精英教师课程广告。老旧的英式电车印着小提琴演奏会的海报驶过。百老汇的电子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各个世界名牌的专卖店四处散落,像四川的火锅店一样无处不在,但门脸都低调得简直令人想把那些哗众取宠的店烧掉。地铁的电子显示器滚动播报着梁振英率官员为南丫岛海难遇难者哀悼以及Lady Gaga亮相米兰时装周的消息。


人行道上,勤劳忙碌的搬运工裸着上身大汗淋漓,不小心撞到你会礼貌地说声excuse me。在路边遇到顺风快递的小伙子,能够流利地用英语回答你IFC怎么走。老旧的楼房玻璃上亮着霓虹灯泡的广告:包生男,治风湿,学提琴。在金旺角的天桥上看见四个衣衫不整的女性围在一张桌子上。我们匪夷所思这是干什么的广告。朋友说难道是裸体打麻将?总之我觉得不至于裸体打什么麻将吧,那注意力是该放在裸体上还是麻将上呢?总之令人匪夷所思。


香港的《大公报》上,头条消息是香港、官员以及港人和各界人士对南丫岛海难遇难着的深切追思哀悼,佛教协会正在准备为死者超度,政府承诺已经组织了专门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给民众交代严惩事故责任者。条消息反映大陆集中放假引发的各种交通及环境问题。表示建议大陆调整放假政策,改变人们的假期观念。还有更小、更小的边条消息表示一个学生交钱去上学发现环境很差在夜总会下面,


在驶向铜锣湾的巴士上,我看着这里不算宽阔的道路,经久耐用的路和桥,干净的路面,忙碌紧凑但纪律严肃的交通,感到心情异常舒畅。为什么在如此狭窄的地方,香港人能够开出如此文明有序的车来。要是在我们那,一定早就堵上骂上了,更不要说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听到鸣喇叭的声音。当车驶过湾仔码头,我看着那些颜色鲜艳的玩具积木一般整齐堆放的集装箱,再一次感慨,一切怎么可以这么有序?那可是成千上万个重达几十吨的东西啊?这背后仿佛有只无形的大手在操作,仿佛古希腊神话中的神。


香港是亚洲最繁华的港口和金融中心,它的摩天大楼也是世界之最,但是它的摩天大楼与老旧不堪的居民寄居之所毫不冲突,相互包容,互不侵犯,各距一格形成了香港独特的景观。这里绝对找不到一条没有任何旧建筑的示范街,也没有因为土地资源的紧张或者许多居民建筑已经垂垂老矣而嫌弃它们影响了市容立即拆除修建更高大漂亮的建筑。普通香港人的住所和私有财产,在港人严格执行的法律保障下,得到了钢铁一般的捍卫和保护。


紧临国际金融中心IFC,有香港的苹果零售店。去时正值iphone5发售,那里简直人满为患。苹果的店员告诉我们,今天人比较多,所以请我们耐心等待,还说九龙塘刚开了一家零售店,如果以后到这里来不方便,还可以去那里。世上哪有主动将客人介绍到别的地方去的人啊?可是这里的人丝毫不觉得这样做对他有什么损失,他只是为你着想,希望带给你方便。


在新世纪的一段天桥上,我们看见某个小学正在举办海报大赛展览,主题是:对性骚扰说不。看着整个天桥上都挂满小朋友们幼嫩的笔触和诚挚的言语,不得不感叹香港的教育和法治。常常,就像我一样第一次来香港的人,会立即被他繁华的外表瞬间摄去了目光,还来不及思考它冰山之下蕴藏着的巨大能量源泉——廉洁高效的政府,完善的法治,自由的经济体系,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容开阔的胸怀…… 

    

在香港的几天时间里,最令人难忘的是凌晨去逛诚品书店,一共三层楼,分为知性生活,人文艺术,风格创意三类。流连在其中,感觉到香港人的幸福。我跟朋友探讨: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基本上可以从它的出版自由度以及书籍的定价看出来。而往往一个地方的书卖得越贵,这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只有对知识文化足够重视,作家、艺术家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优越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文化才可能繁荣。


香港的诚品书店二十四小时营业,不仅大而且图书种类繁多,图书价格也比内地贵一两倍,大部分图书是在我们的新华书店看不见的。朋友被制作精美的以莫奈的画作为插图的日历,宫崎骏的全套漫画,各个国家的美食秘籍所吸引……而我因为看到一些书籍所描述的世界历史的另一面而感到兴奋不已。虽然已是凌晨三点多,但是在这里好似一切生活都没有昼夜之分地在照常进行,许多人都还在书店里流连,四处可见手捧一本书,娴静地呆在某个角落,沉浸在阅读世界里的不同肤色的人。


面对这样一个浩瀚的书的海洋,我不禁深深地感叹:在中国的某一段时期,读书曾是一种特权,想要读本书,还得托人找关系,偷偷摸摸,敏敏感感地进行。而现在,读一本书多么容易,范围多么广阔自由,只需要一颗静下来的心。


:“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智慧。” 一个地方知识的丰富,观点视觉的开阔,思维的开放,想象力的丰富,包容的力度,活跃的创造力,都跟它的思想文化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当人们接触到的观点意识形态越多,才有更多的选择,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才会多元化,而单一的价值观,是一种病态。书本,是表达,展示,传递各种价值观念的最好的载体,一个充斥着各种书籍的地方,注定是一个思想繁茂的地方。反之亦然。   


从书店走出来,十分依依不舍,我对朋友说,如果有一天我死去,我愿意埋在诚品书店里。


香港在文化思想上的开放胸怀令人向往;它的井然有序、法制民主令人喜爱;还有一点,很重要,香港人的气质令人尊敬。

在香港去过的每一地方,大商场也好,小店也好,我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无比敬业,不厌其烦。卖化妆品的会把整个产品的来龙去脉丝丝入扣地告诉你,甚至可以给你讲品牌创始人的爱情史。卖香水的,只要你有时间,他会把货架上的第一瓶香水给你试到最后一瓶,并且每一瓶的前世今生都给你交代一番,甚至详尽到某个香水的瓶子获得了哪一年的设计金奖之类的,并且建议你不要买美国香水,要买法国意大利的,留香比较久。卖面的会耐心等候举棋不定的你选到你要吃的东西为止。印象深刻的是在百德新街背后的一家茶餐厅吃饭,我们非要去吃这家的招牌墩奶,结果人家要十一点以后才开卖。没想到店员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特地去厨房确定了三遍,最后高高兴兴地回来告诉我们运气真好,可以提前卖给我们。

我们接触到的所有服务性人员,没有过分的热情,也没有虚伪的逢迎,并不为了要赚你的钱而殷勤倍现,无论你买或不买,他们都只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表现出的专业、礼貌、认真、勤勉、品质令人肃然起敬。卖给你饭的人和卖给你钻石的人提供给你的是同样的一种真诚服务。串鱼丸的大婶在认真地串鱼丸,洗碗的姑娘在认真地洗碗,算账的老伯在认真地算账,拖地的勤杂工不厌其烦地在拖地,收垃圾的人在认真地分类,凌晨两三点推着车子在给花浇水的环卫工人在认真地给花浇水……总之所有正在工作的人都是那么地沉默专注安静认真,尽心尽力。仿佛除了工作,其他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他们的脸上没有怨言,只有尊严。


在香港,我深刻感受到一个劳动者的尊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他们都异常尊重自己的工作,也异常尊重从事别的行业的人。职业不分贵贱,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人与人之间如何对待彼此,不以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作为参考,而是遵循最本质的平等与尊重。无论是国际经融中心的高级白领,还是水产店送鱿鱼的小工,都是一样的人格,享有一样的和自由,这才是一个正常社会的面貌。

短短几天,从多年来香港在我心中的投影,到真正地亲近它,我发现,它给我留下的最重要的感觉,不是洋气,不是新鲜,不是繁华,不是纸醉金迷,不是高速发展,不是井然有序,而是让我感觉到什么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这一切,让我不由得要在胸前画一个十字:

感谢上帝,赐给我们一个香港。






以下图片拍自香港的街头巷陌(胶片相机拍摄)






以上图片由同旅友人S拍摄

特别鸣谢



欢迎打赏鼓励原创

爱护原创 拯救国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