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石英
方石英,1980年生,浙江台州人。参加《诗刊》社第32届“青春诗会”,入选“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库”,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独自摇滚》(浙江文艺出版社)、《石头诗》(团结出版社)、《运河里的月亮》(中国青年出版社)等。现居杭州。
钟表匠
每一秒都适合沉默
在寂静里,在昏黄的灯下
空空的酒瓶,空空的心
折射往事绵延的旧时光
我相信每一个零件
都是宿命的必需
每一次调试
我都全神贯注
忘记疼痛
忘记故乡离我越来越远
每一秒都是倒计时
无名之树长在窗前
它的根被瓦砾与碎石挤压
但依然站得笔直
我已习惯颠倒的生物钟
白天做梦,夜晚失眠
即使有一天双目失明
还有一副墨镜替我注视
这爱恨交织的世界
我的心,我的钟,它还在走
运河里的月亮
多少次我是一张洁白的宣纸
在暮色中,依靠微弱的霞光
静静飘落水面
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倾听
流水,一场尚未命名的恋爱
等着月亮升起来
我宣布,我终于失败了
在充满鱼腥味的空气中
有从树木年轮里渗出的忧伤
哦,回忆需要一个起点,而终点
是运河里的月亮,长着一张多变的脸
一张让我痛哭之后依然想哭的脸
我宣布,我终于失败了
即使烂醉如泥
也无法挽回,各个朝代的瓷片
在水底一起尖叫
而我的月亮,运河里的月亮
是一场梦,开始流向我儿子
稻草人
起风的时候,我开始幻想
在麦浪上练习书法
或者叹息,在水做的夜晚
往事的鳞片以落叶的轨迹下沉
失眠的鱼拒绝长大
我看见天真无邪的脸上
有委屈的泪水
却无法上前安慰
我看见最美的风景里
生长着贫穷
但永远不能开口说出
我只能站着倾听
风的倾诉,是一张旧唱片
在季节的轮回里一遍遍播放
我的心啊,空空荡荡
像一座年久失修的教堂
姐姐,我又在想你了
但愿还有多余的纸张
可以用来涂鸦
或者折一只精致的纸飞机
飞进黄昏幻想的夜幕
我曾在台风不知疲惫的嘶喊中
想起台州,我海边的故乡
稻草人立在田头
倾听被露水打湿的虫鸣
姐姐,我又在想你了
当你还是一个小姑娘
你就开始向我示范忧伤的神情
等待燕子从书中的南方回来
在电线上站成一排省略号
那湛蓝的让人想哭的天空
有柔软的云朵
替我们准备好完整的白日梦
姐姐,现在天凉了
我又开始不可救药的回忆
十里长街,一条内心隐秘的河流
你和我一前一后
在雨季的廊檐下轻轻走过
一遍又一遍,所有的故事重叠在一起
只剩下光滑的青石板
这岁月的底片透露我们最初的足迹
姐姐,我又在想你了
在他乡歌声低沉的水边
喝酒,只需要一点点
我就醉了,耳边响起你的小提琴独奏
洞穿深秋月光弥漫的心脏
我看见你黑色的睫毛闪动
预感洁白的雪花就要飘下来了
姐姐,我想现在就回家
独自摇滚
大雁进入小学课本
天空一下子变得湛蓝
风吹动白云
风吹动菊花
同时被吹动的还有我疯长的头发
一切似乎都是预先设定
我带着自己的影子
游学四方
碰到一些好人
碰到一些坏人
我的名字
隐现在火焰边缘
我是如此热爱睡觉
石头把我的梦垫得很高很高
父亲的大兴安岭
三十多年前,二十出头的父亲
乘列车北上,故乡的海越来越远
远到还是少女的母亲
禁不住泪流满面
经过五天五夜,这个消瘦的南方知青
知道了什么是远方,也知道了
大兴安岭,命中注定的第二故乡
青春在手风琴上一次次回荡
东北再往北,一个叫塔河的地方
父亲怀抱斧头走向雪地
想起南方,想起度日如年的我的母亲
他劈下的每一斧都是如此深刻并且多情
十年哦,父亲在北方的土炕上
做了多少有关南方的梦
于是写信,源源不断地写
直到北方的雪全都成了南方的雨
纯真年代
——给方路杭
终于长到可以买半票的身高
小孩,你像一阵风穿过黄昏
说要和我谈论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十里长街①,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一头连着海边的故乡,一头绕颈两圈②
杭州怀孕,路桥出生
再从福星桥③启航,回到西湖以西
和一只蚂蚁谈心至天黑
原谅我漂泊中小小的私心
将两代人的双城记深深嵌入你的名字
在我尚未结婚时,我就开始准备
当你识字之后可能想读的书
它们躺在房间的各个角落
等待有一天被你无意中翻开
如果你不想读,那也是你的自由
我和你,茫茫人海中的两块石头
你喊我爸爸,我的心就软了
你生猛无邪的抒情是一面镜子
内心有多光明,“隐私”④之诗就有多美好
在你九岁的春天,纯真无敌
此刻,你已熟睡成一颗星星
我在他乡的他乡独自饮酒
在醉倒之前写一首并非可有可无的诗
若盐若梦,终有一天你会相信
即使重新投胎,你我依然相拥在纯真年代
注释:
①十里长街:位于台州路桥老城核心,起源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是浙江省重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②绕颈两圈:方路杭在母亲腹中时,B超彩照显示脐带在他脖子上缠绕了两圈,出生时已神奇解开。
③福星桥:位于路桥十里长街北头,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雍正十年重建,为单孔弧形石拱桥。
④隐私:方路杭2015年写的一首小诗,2016年参加“春风”儿童诗大赛,3月23日《钱江晚报》刊登此诗后,引发转载风潮。
在微山
可是我还在喝酒,尽管整座小城
都睡了,都在梦里做一个好人
那又如何?重要的是我还醒着
微山,微山,空空的城
荡荡的月光洒在微子墓前
也洒在张良墓前,万顷荷花已败
秋天早已深入骨髓
可是我还在喝酒,幻想一把古琴
断了弦,高手依然从容演奏
弦外之音,驴鸣悼亡也是一种幸福
微山,微山,微小的山
不就是寂寞石头一块
异乡的星把夜空下成谜一样的残局
趁还醒着,我喝光,命运随意
愿望
去天空打铁吧
用黄昏赤诚的寂寞
锻造一把镰刀,一个人
收割往事
翻七七四十九座山
只为盗取仙草
让远在天边的你
突然醒悟,其实
我是一个不坏的坏蛋
选择秋天回到海边
在星空下喝酒
在波涛中死去活来
我把石头与盐粒
统统还给你
只留一根乌黑的长发
裱在宣纸上,等你
白发苍苍的那一天
我要把这段细细的青春
亲手交还给你
娜杰日达
“我们活着,却感觉不到脚下的大地。”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
包裹被退回的那天
也带来海森崴迟到的噩耗
娜杰日达,十九年的婚姻
仿佛一本老相册缓缓合上
紧闭双眼,曼德尔施塔姆夫人
即使悼念也只能秘密进行
神经裸露在黑暗中
所有的俄语都在提心吊胆
到处都是特务
告密者扭曲的脸癌细胞般扩散
一切都变得不再可靠
白纸黑字写下也不例外
甚至带来更大的危险
噢,娜杰日达,诗人的遗孀
你在厨房斑驳的灯影下
有如圣徒祷告,默默背诵丈夫的诗篇
彻夜不眠,记忆收拢最后的星光
把能量一行一行注入你柔弱的躯体
即使颠沛流离依然不改初衷
死也要活下去,死也要等到天亮
钟摆敲响安魂曲,娜杰日达
在你的回忆录里,诗人正在大声朗诵
对饮
——致梁健
一
相遇,只是一段预告片花
大好时光留在醉后。十年前
杭州学院路二十九号对面的小酒馆
为你备着花生米
再炒几个抒情的小菜,你就可以
和朋友、徒弟,或者自己喝上
红星二锅头,一口干
也可以参照慢镜头的速度
一帧一帧拉出满天星辰
二
残酒如谜,晨光照进大床
姑娘从梦语中醒来
回味你的体温,真实的虚构
一个人可以无数次证明
时针指向之处必有鲜血渗出
即使姐姐也无法将你挽留
山中,古寺在冷清的香火中修炼
你看见菩萨微笑
再一次失踪在人山人海
三
有一种苦,长在善良的阴影里
比小说还要小说,无家可归者
在半醒半醉的临界点放映
我们尚未拍摄的独立电影
那个深秋阳光透明的午后
你和我说:“很累。”到了晚上
用疲惫抵抗疲惫,你喝下很多酒
并赶在后劲上来之前
宣布:“石头,可以出师了。”
四
无数个凌晨,你在天上
看我,在街头独自彳亍
理想是风,吹痛我的双眼
今夜酒窖洞开,我独爱陈年酱香
一半我喝,一半替你喝
液体粮仓倒影往事,我用沉默
“一寸一寸”收复你我共同的醉
在那幻想的阁楼上
十根颤抖的手指正缓缓伸向钢琴
辛卯年正月初五与辛酉对饮
太阳落山,你出现在十字路口
辛卯年正月初五,暮色中我们再一次握手
很多年,你和我在各自的他乡
倔强地漂着,像野草、像石头、像离群的鸟
在路上,密集的面具让明天成为虚构
我们没有麦田,也成不了守望者
那就干杯吧,即使有一肚子的苦水
也要装作若无其事
“见一面,少一面。”
让我们好好喝酒吧,把绝望消灭在醉意里
做梦都没有想到,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对饮
你把救命稻草高举过头顶,像孩子一样无辜
/ 方石英的诗 · 评论 /
我把石头与盐粒,统统还给你(节选)
——对方石英诗歌的阅读印象
作者:伤水
至少十五年以来,方石英诗歌坚持着一块独特的“石头”形象。这是一块孤独、坚硬、惯常而又悲悯、感伤、隽永的石头,在人群中沉默发呆,却硬中有软、柔中带刺,——对应着一个脆弱得坚韧、无助得顽强的灵魂。
而方石英作品对个我生存状态和背后心灵境况的揭示,正是写照一代人灵魂。方石英是80后,他的诗歌至少是为这一代人画像。当然,方石英诗歌的价值不仅仅在此。
我一直认为,方石英诗作是“正派”诗歌手法的延续者和集大成者,每读他作品,我经常感到诗歌正道传统得以延续的欣慰。和其他80年代出生的名气诗人喜好标新立异不同,方石英诗歌恰如一块不求显眼的石头,自有其品质;他诗歌不造作不颠狂,不放纵不断裂;真切,悲戚,内敛,凝蓄,硬朗,纯净,典雅。方石英的诗确有一种勃莱式的道德力量,一种精神性,一种关切命运的生存体验。对生存状态极端关注,从自身出发,又不限于自身,本质上是对生命体验诗学的积极提倡。方石英的诗歌中洋溢着人性的光芒,充斥着真切的当代人的呼吸——准确地说,我读到的是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典型象征形象。
方石英的诗歌作品属于人性的领域,形而上和形而下相揉,广辽坚实,自由澄净;按勃莱的话,那是“生命的二重性和二种意识的溶合”。由此,方石英的诗歌就掌握了诗歌生命核心的部分,诗心低沉,诗意辽远。
糅合不是“中庸”。在这消费文化和极端物质的社会,对一代人生存的概括和把握,是需要眼光和能力的。首先是选择问题,是对时俗万象的外部作时尚性选择,还是遵循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抑或是在两者的交汇中表现最具体验性和引发精神性的部分?其次是不落俗套的技巧问题,是张扬性的人为“断裂”,还是继承性的“拿来”,抑或选择一种自己喜好的诗歌语言方式进行“模仿”,还是努力发现自我天性的艰苦“创造”?方石英年轻的诗歌文本提供的答案令我们惊讶和愉悦。
方石英的诗歌文本,和极端的反叛形象本体不同,和因循守旧的背时者也相异。对内心生活具有“物质感”的发散,对低层生存个体的自在呈现,都是方石英生命的天然之处。方石英和下半身、垃圾派无关,不作高深的“学院”也不是泛滥的“口语”,没有超语义的“废话”,更无功利性的“主旋律”。他致力于对新诗各种优良传统的承继,对纯粹诗艺的锤炼,对各种手法的融会。方石英是“老实”的、“正派”的诗写者,同时是沉默的、弱势的,一如石头。方石英提供的恰恰是有丰富内涵的诗歌肌体,而不是表面的花哨的高嗓门。
《青春》有约
重磅推出中国“80后诗歌联展”
2015年3月2日起,由《青春》杂志社策划的“70后诗歌联展”在其微信公众平台重磅推出,并迅速在国内诗歌界和手机微信圈引起热烈关注。
近日,《青春》杂志微信继“70后”之后,再次推出中国“80后诗歌联展”,活动持续两个多月,每日推出一位代表或实力诗人,全面展示80后诗群的最佳阵容,并择优在《青春》杂志上发表。
80后诗人已经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是否已经成为汉语诗坛的中坚力量?请接受《青春》的检阅吧。
特约组稿:王西平
邮箱:494316618@qq.com
投稿要求:
1、提供5—8首诗,代表作。
2、近期力作5-8首。(不要长诗)
3、提供200字以内简介一份,个人清晰生活照片1——2张。
3、提供1000字以内(他人)的精简评论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