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香港买东西是不是真的便宜?关于香港的五大问题

2020-11-20 06:31:30

微信ID:foreignlinkOrg

『峰岭,传递外交正能量』

文|李晶

作者简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热爱外交却阴差阳错做了媒体,目前外派至香港做记者,冷眼旁观记录香港的故事。

正文

在香港工作、生活了一年,香港人最常问我“喜不喜欢香港?”、“在香港还习惯吗?”,而朋友的问题涉及香港的方方面面,这让我感觉到虽然很多人来香港旅游可能已经不止一次,但毕竟能在这里长期近距离接触和观察这个城市的人还是少数,这座地理上仅与我们一河相隔的城市依然披着神秘的面纱。所以这篇文章我就选择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希望有助于解答大家的疑惑。

香港人是不是挣得很多?

前几天,我和上海的朋友聊天,一个人不无艳羡地提到“在香港洗碗都能挣两万块”,我想这可能是很多人对于香港最大的误解。如果只看数字,两万港币的确有诱惑力,但首先,香港欢迎有高端技能的外来人才工作,像洗碗工、餐厅服务员这样不太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只提供给本地人;其次,由于香港租金贵,餐厅往往为了节省开支而少招工作人员,而香港没有法律上的标准工时,所以在餐厅一天工作12个小时十分常见,加班更不要奢望加班工资;再次,据我了解,在香港洗碗很难挣到两万块,比较常见的是一万左右,其它行业也远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比如香港本地大学生毕业一般也就最多挣一万五、六;保安挣八千,不少人还会再做其它兼职维持生计;曾经以为挣得很多的菲佣、印尼佣,一个月只有四千块,一周休息一天,还有被主人虐待的危险;反而像建筑工人等蓝领们的日薪能高达上千,但这样的工作因为辛苦,年轻人不愿意做。今年5月1日起,香港的法定最低工资水平由每小时30港元提高至每小时32.5元,有的大厦就开始启用摄像头而不用保安了,这样的事情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


如果再考虑到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狭小的居住环境,可能你就会觉得挣两万块钱性价比实在不高了。这里虽然税低,年收入12万港元以下的人免税,也就是有将近一半的工作人口不用交税,而对富人征税最高也只有17%,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很低的水平,所以香港云集了来自全球的有钱人。因为没有“劫富济贫”的税收政策,香港才会进入“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发展模式,政商精英歌舞升平,百姓叫苦不迭。对普通打工仔来说,动辄上万的租房成本被视为“第二税收”。在一二线城市近几年才兴起的“群租房”,在香港由来已久,许多公寓都被一分为三、一分为四分别租给不同的住户,有的住户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三口人,所以普通香港人会觉得生活“没有尊严”。


我记得很清楚,去年刚来香港的时候,每个月电费、水费账单都是“0”,当时我还暗自高兴,以为可以一直享受这样的福利,可好景不长,很快,政府的补贴就结束了。现在虽然感觉自己也没浪费,但每个月账单几乎都要上百。而今年政府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没有补贴水电,只豁免了两个季度的“差饷费”,类似于的物业费,之后每个公寓每个季度就要按照面积交钱了。


这样,你还愿意一个月拿两万块钱来香港工作吗?

香港买东西是不是很便宜?

人最熟悉香港的莫属“购物天堂”这个美誉了,由于免税和港币汇率等原因,香港的价格一向有吸引力,商家三天两头的打折力度也让人无法拒绝,但这个价格优势似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最近坚挺的港元汇率比起不断贬值的日元、欧元,迅速分散了曾经对香港趋之若鹜的游人;由于市场的发展,不少奢侈品店、电子产品在全球定价时都会参考的价格,所以香港不会定得太低;再加上现在网购发达,很多朋友让我比较过尿布、化妆品、甚至保健品的价格,最后发现其实差不了几十、两三百,甚至在可以买到更便宜的。


当然,奢侈品不是家常便饭,再便宜也不可能天天买,那来看看香港一般生活用品的价格。我发现,进口货比货贵,蔬菜水果比肉贵,市区比郊区贵,但靠近深圳、原本不太富裕的地区因为水货客横行,当地价格水涨船高惹来居民抱怨,这也是最近“反水客”的原因之一。


如果去街市或趁超市打折买菜也挺便宜,街上的“淘宝货”琳琅满目,下午茶时段40块钱可以吃饱,还能省一顿晚餐,但在香港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涨价”几乎是例行公事。比如现在电车、小巴都比2013年时贵了三毛钱,去年我还觉得5块钱1个柠檬贵,现在就卖到16.8元3个;而最近我发现,以前经常买的一盒糕点也从125港元悄无声息地涨到了138元;去年6月地铁涨价,按照机制今年也可能提价;出租车团体叫嚣年底提高起步价,由现在的22元涨到24元。在香港时间不长,却眼睁睁地看着花的钱越来越多,真心感叹“长安白居不易”啊!虽然有人会说,香港人不是每年都涨工资吗?但据我了解,也是看行业看公司效益因人而异,而且涨幅绝没有你想象得多。

你在香港经常看见明星吗?

对于从小对港剧、港产电影涉猎有限的我来说,除了那些超级巨星们可能我还能对号入座,绝大部分香港无线的演员们、尤其是新一代娱乐前人士我并不熟悉,翻开都市报里面的八卦新闻、外出采访时担任嘉宾的某某模特、演员也十有八九都是我之前没有听说过的。这一方面反映了香港娱乐业与几十年前如日中天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香港从事娱乐行业的人之多。香港有不少明星经常光顾的茶室、餐厅,虽然门面可能看起来很不起眼,但进去才发现墙上贴满明星照片、签名和海报,感觉很有来头。这样的餐厅在记者站旁边就有几家,但味道也没什么特别,反而服务态度还很差,所以想去“明星食堂”一探究竟的朋友们可要做好心理准备。

虽然我在香港一年多还没有偶遇什么大明星,但我可能和很多明星、富商们都曾经擦肩而过。香港运输署在2006年推出了自选车辆登记号码计划,市民可以自行选择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作为车辆登记号码,在经过审批后走拍卖竞投程序。所以,当你在香港街头看到各种挂着充满创意的单词、英文姓名、或者吉利数字的豪车,那车主应该非富即贵。比如我在无意中看报纸才知道”1 LOVE U”是富商刘銮雄当时以140万港元拍下的号牌送给当时的女友,车牌TE AMO(西班牙语的“我爱你”)属于阔太汪圆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对于我这种对明星脸盲的人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大概就是你在我对面,我却不知道你是谁。

香港人是不是歧视人?

这个话题几乎每次在人聚会时都会被提起,我在来香港前,大概听说过“在香港说英语能得到更好的服务”的论调,但在实际应用上,我发现英语还真不那么管用。无论是研究结果、还是直观感受都显示香港年轻人的英语水平与以前相比有很大退步,但普通话却说得很好,年轻人更是会拼音。


这一年里两地经历了不少是是非非,当网上掀起骂战、叫嚣撕通行证时,有朋友发信息让我注意安全时,除了感激,我也不得不感叹互联网以及传媒的力量。就拿“反水客”来说,每次聚集的不过几十人,最多不会超过一百人,但给外界的感觉就是香港社会很很不安全,香港人歧视人。有时,我也会遇到不太友善的香港人,但香港朋友告诉我,那些态度恶劣的人往往没受过什么教育,对本地人一样没礼貌、一样不耐烦,跟你是不是人、说不说广东话没有关系,属于你的权利就应该去争取、去追问、去投诉,完全不要有“因为我是人,他们看不起我,所以算了”这样的心态。


可能香港商铺里的工作人员见多了大嚷大叫的游客,没怎么见过有素质的人,所以如果你是有礼貌的非本地人,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你是台湾人、日本人、韩国人、新加坡人,但你就不是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忧伤,但我也遇到许多香港人对充满兴趣:他们喜欢看国内电视剧,觉得演员漂亮,风景又美,音乐还好听,说起《武媚娘传奇》、《步步惊心》、《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十二道锋味》等节目如数家珍,让我都自惭形秽。


所以下次你在香港餐厅如果遇到点了半天菜原来还没下单,原谅他们吧,他们不是有意冷落你,只是真的人手少忘了而已。更何况,香港有的餐厅,比如位于佐敦的一家甜品店——澳洲牛奶公司,就因为服务奇差而闻名,慕名而来的游客比比皆是。

香港好玩吗?

香港除了购物、迪斯尼、海洋公园、高楼大厦,对于人来说就乏善可陈了。但其实,香港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你能想象从上空看香港,这座城市完全被绿色覆盖吗?这里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土地其实都还没有开发、是香港人珍视的郊野公园,不少外国人专门来香港行山,但人对此却知之甚少。在香港生活了一年多,越发佩服当年英国人霸占这块土地的眼光,因为香港真是一块福地——2012年,一项全球宜居城市排名引入了绿色空间、城市扩张、自然和文化资产、污染、城市连接度等指标,香港从一贯的中游水平跃升至第一位。的确,香港虽然小却五脏俱全,半小时之内,你可以从城市到山间到海边无缝对接,远离喧嚣、享受一流的风景,虽然我没有去过东南亚的海岛度假胜地,但据说香港的海滩水平丝毫不逊色。这一点在全球大城市中都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因此会有那么多外国人选择居住在香港,但被生活压力所迫的普通香港人却不常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香港畅销英文作家努雷·维塔奇(Nury Vittachi)曾写道,“你可以离开香港,但它永远不会离开你。”(You can leave Hong Kong, but it will never leave you.) 虽然我还在这里工作,但时光飞逝,当我真正离开香港的时候,在这里的日日夜夜都将成为我美好宝贵的经历,珍藏在回忆中。我也会抓紧利用剩下的时间多体验、多感受这座城市的气息,努力成为一个“小香港通”,为大家讲述更多的故事。


本文为峰岭独家。欢迎读者踊跃分享至朋友圈,其他媒体转载请联系我们。

峰岭期待您的投稿。来稿请寄:tougao@foreignlink.org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