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年度盘点:2017年阅读量文章top2|临床指南|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2017年,北京)(第一部分)

2020-09-26 12:35:28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2017年,北京)

(本实施建议共分为两部分,此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请戳:临床指南|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2017年,北京)(第二部分))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当前,我国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新生儿死亡所占的比例仍较高。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早产、产时窒息及并发症、先天畸形、感染等[1]。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出,新生儿早期的保健措施,如生后即刻母婴皮肤接触、延迟脐带结扎、新生儿复苏、袋鼠式护理等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的健康水平。WHO预测,如果在分娩过程中和生后立即采取这些基本的、低成本的新生儿保健措施,可以降低约22%的新生儿死亡率,降低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等的发生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降低新生儿住院率[2]。

2013年WHO制定和发布了“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EENC)”指南,内容涵盖了新生儿从出生时刻开始的基本临床保健技术[3]。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在新生儿早期保健工作中的技能,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合作,于2016年引入EENC指南开展试点工作,并结合我国新生儿医疗保健现状,组织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共同讨论制定本建议。本建议重点关注分娩时和生后24 h内的新生儿保健,使用对象是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护士等参与新生儿早期医疗保健的医务人员。

1

分娩前准备

1.环境与物品:保持产房温度在26~28 ℃,确保分娩区无空气对流。助产人员接产时,能方便地看到钟表(接产时,对面墙上悬挂带有秒针的钟表或电子表),以便于记录时间。接产前,助产人员认真洗手,依次准备产包及助产相应的器械和物品,准备产后使用的缩宫素,并抽取备用。


2.准备新生儿复苏区:以右势手为例,新生儿复苏区应位于助产人员左侧。复苏区可以是辐射保暖台(设置温度34 ℃)或提前预热的处置台。复苏区应放置干净的毛巾。检查复苏气囊、面罩和吸引装置等复苏设备是否功能良好。复苏区与产床距离不应超过2 m。复苏区和复苏气囊等设备应与产床按1︰1配备,多胎分娩按多胎数目配备复苏区和复苏人员。


3.监测与沟通:准备物品的同时应对母胎进行密切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处理。与产妇多沟通,鼓励产妇选择自己喜欢和舒适的体位,鼓励家属陪伴分娩,向产妇介绍产后即刻需要进行的保健处理措施(包括对产妇和新生儿)。


4.准备产台:助产人员认真洗手,穿隔离衣,将产单铺于产妇臀下。在产妇腹部放置一条无菌干毛巾,为擦干新生儿做准备。在便于助产人员拿取的位置(如产妇肩上)放另外一条无菌干毛巾和1个软的新生儿小帽子,给新生儿保暖做准备。


为节省处理脐带前更换无菌手套的时间,建议助产人员在准备产台时戴2副无菌手套,并按照方便取用的顺序摆放接产器械,一般由近到远顺序摆放,以右势手为例,助产人员面对产床,接产器械台置于助产人员的右侧,由近到远依次摆放止血钳2把、脐带夹1个或脐带结扎绳1根、脐带剪(刀)1把。

分娩前准备项目、要求、措施及内容见表1。




2

新生儿出生至生后90 min的保健措施

1.生后1 min内的保健措施:新生儿娩出后,助产人员报告新生儿出生时间(时、分、秒)和性别。立即将新生儿置于母亲腹部已经铺好的干毛巾上,在5 s内开始彻底擦干新生儿,在20~30 s内完成擦干动作。擦干顺序为眼睛、面部、头、躯干、四肢及背部。擦干的过程中快速评估新生儿的呼吸状况。

彻底擦干、刺激后,若新生儿有呼吸或哭声,撤除湿毛巾,将新生儿置于俯卧位(腹部向下,头偏向一侧)与母亲开始皮肤接触。取另一清洁已预热的干毛巾遮盖新生儿身体,给新生儿戴上小帽子。

彻底擦干、刺激后,若新生儿出现喘息或不能呼吸,应立即寻求其他人员帮助。脱掉第一副手套,用无菌止血钳夹住并剪断脐带,迅速移至预热的复苏区开始复苏,务必在1 min内建立有效通气。新生儿复苏实施见《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4]。

生后1 min内不建议常规进行口鼻吸引,除非有胎粪污染且新生儿无活力时才进行气管内插管吸引胎粪[4]。

助产人员检查母亲腹部排除多胎妊娠后,由助手在1 min内给母亲注射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首选肌内注射,因为肌内注射能更迅速达到药效峰值[5]。


2.生后1~3 min的保健措施:(1)皮肤接触:若新生儿状况良好,不要将新生儿与母亲分开,保持新生儿与母亲皮肤接触,除非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严重胸廓凹陷、喘息或呼吸暂停、严重畸形、母亲出现医疗状况需紧急处理[6]。建议多胎及剖宫产手术时也进行生后立即母婴皮肤接触,但这时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师与助产人员更多的配合及手术设施的调整,并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进行。(2)脐带处理:可在母婴皮肤接触同时处理脐带。助产人员在接触或处理脐带之前脱掉被污染的第一副手套,务必确保接触或处理脐带的手套和器械是无菌的。如果有其他助手在场,助手需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处理脐带。

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约生后1~3 min),用2把无菌止血钳分别在距脐带根部2 cm和5 cm处夹住脐带,并用无菌剪刀在距脐带根部2 cm处一次断脐[3,7]。

WHO的指南建议,在医院内分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条件下,不必在脐带断端及周围使用任何消毒剂(除非有感染迹象),不包扎脐带,保持脐带断端暴露、清洁和干燥,这样更有利于脐带脱落[8-9]。


3.生后90 min内的保健措施:让新生儿与母亲保持不间断的持续皮肤接触至少90 min。在此期间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及觅乳征象,当出现流口水、张大嘴、舔舌/嘴唇、寻找/爬行动作、咬手指动作时,指导母亲开始母乳喂养,促进早吸吮和早开奶。

母乳喂养是母亲和新生儿都要学习的内容,新生儿将经过多次尝试才能成功母乳喂养。大部分新生儿出生20 min后会出现觅乳征象,少数新生儿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不应强迫新生儿和母亲进行母乳喂养[10]。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进行指导,确保母亲正确的哺乳体位和新生儿正确的含接姿势。

任何常规保健操作,如测量体重和身长、常规查体、注射疫苗等,应推迟到生后90 min进行,避免干扰母婴皮肤接触和第一次母乳喂养。

母亲和新生儿身边要有医务人员或家属照顾,每隔15 min监测1次新生儿的呼吸和体温。若新生儿出现疾病症状,则应对新生儿进行检查并及时处理[3]。



稿件编辑:高雪莲

微信编辑:张芙蓉

审核人:李晔


往期回顾

1、年度盘点:2017年阅读量文章top3|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防治专家共识(第一部分)

2、年度盘点:2017年阅读量文章top4|胎儿生长受限诊治进展

3、年度盘点:2017年阅读量文章top4|胎儿生长受限诊治进展


期刊订阅

1、微信商城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微信商城,订阅《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

订购邮箱:zhonghuaweichan@163.com

3、网上订阅

登录  “中华医学网” 在线订阅最新期刊

网址:http://medline.org.cn/mall/show.do?commodityId=29

4、邮局订阅

 您也可以到当地邮局订阅《中华围产医学杂志》,邮发代号:82-887。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