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想到一个反对性价比的逻辑证明

2020-09-28 16:21:25

首先,我们每一个人(当然,严格来讲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理论上做出购买决策的时候需要理性(当然,实际上消费者作为个体可以在特定场景下达到理性状态,但是消费者作为整体在普遍场景下是无法达到理性状态的)。


所谓的理性消费决策,在理论化的数字模型里,应当是追求所谓的性价比。

我这里为了达到相对合理,使用的是“商品综合制造成本”,而不是单纯的物料成本,毕竟商品制造出来,不仅需要物料成本,还需要生产设备的成本,为了生产出来所需要的人力成本,为了产品正常迭代所需要的研发成本,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查管理成本等。这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商品的出厂价格不包含生产厂商利润的部分吧。


理论上讲,这个比值越小越好,越接近于1越好,最好等于1。当比值等于1的时候,商品的零售价就是商品的综合制造成本,性价比最高。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后,不需要支付所谓的品牌溢价,渠道费用,其他巴拉巴拉的各项费用及生产厂商的利润。


这种情况下,厂商或者说投资建厂的资本家,可以说是给整个社会做慈善了,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行业发展,但是整个工厂或者说公司的运转是平进平出的。营收的钱都拿来进行采购生产所需的物料,采购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设备,给开展生产的员工发放工资,以及投入到产品研发及产品质量管理当中,资本家一分不取。


当然,这种情况下已经不能说是资本家了,。

PS:其中员工的工资部分,仅仅包括正常的维持生活的费用,不包括奖励性支出,如全勤奖,绩效奖励,年终奖等部分。


换算到手机上,支持(不包含色彩,仅仅为了后续的分析说明)的人,理论上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做出了理性的购买决策,那么他购买的手机的零售价和手机的综合制造成本之间的比值,应该是越小越好的。客观来说,四大国产品牌力,比值最小的应当就是小米了。


根据我个人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加以合理的经验判断:

小米的性价比值应当是1.3-1.4左右(存疑,仅供参考);

华为的性价比值应当是1.6-1.8左右(存疑,仅供参考);

OV的性价比值应当是1.8-2.0左右(存疑,仅供参考);


:理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应当根据性价比来,性价比的比值越小,商品本身的性价比越高,理想情况下性价比的比值应当等于1。


因此,针对四大国产品牌的情况,毫无疑问该选择购买小米。(不考其他复杂的项目计算)


这时,我要暂时介绍一个其他的概念:双标

双标的含义是:指赞成符合自己利益的价值判断或行动,反对或限制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价值判断或行动。

这里举一个典型双标的案例作为补充说明:

  • 我家孩子智商低,所以考60分就很不错了,你家孩子智商高,所以考90分都不合格。

这个案例的荒谬之处,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我就不多加说明了。我们再看一个稍微升级一点的案例。

  • 有一种情况,你被朋友很随意很直接的损骂,不能还嘴。如果你还嘴了,他们会说:“你这人怎么这么开不起玩笑,我就是这种耿直的人啊,计较什么啊。”但是某天,你要用他们的一贯做派开了他们的玩笑,他们会说:“说话能不能过过脑子,能不能不把天聊死,懂不懂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个案例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中他们说的话,单纯从字面上理解,都是有道理的。这就是常说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将两句话放在同一个维度下进行比对,就可以显现出来双标的荒谬性了。


我相信看到这里,我们都同意:。或者说,不双标,以统一标准去看待、评价事物,。


这里岔开话题介绍双标,是为了保证性价比理论的深入讨论。

既然不能双标,请大家记住刚才的公式,如果记不得了可以翻回去再看一看。


好了,我们继续话题。


下面,请大家设想,自己是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了,可能你是业务主管,可能你是人力资源经理,也有可能你就是公司的老板,不管怎么说,你是一个管理者了。

你现在负责招聘一名业务人员,通过面试,你已经知道了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力是非常符合的,但是他并不是不可替代的,相反,在市场上同样的业务人员,基本是一抓一大把的。

人力资源,也是一种商品。

面试的本质,也是一种购买决策行为。

公司支付的薪水及其他福利支持=公司支付该名员工的零售价;

员工本身的时间成本+技能成本+生活成本=该名员工的综合制造成本;

这种购买决策的实质,应当是公司去购买这名员工的时间+技能的使用权;


这种情况下,你作为面试官,你的理性购买决策,是不是应该建立在性价比之上?

即是说,你理性应当希望,该名员工的薪酬待遇和该名员工时间+技能成本的比值,应该越小越好,最好等于1。

等于1的含义就是说,你给员工的薪酬待遇刚好等于他成为现在的他所付出的成本,没有溢价。

那么在一定时间内,当员工从事同样的工作内容,本身的成本并没有增值的时候(基础工作,工作内容简单重复,市场上大量供应,几乎不存在稀缺性),公司付出的零售价应当是保持不变的。

即公司需要保持购买员工时候的性价比。


如果员工要求加工资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评估员工的性价比了。

不过根据我上面假设的场景,员工只能说是一名非常合格的业务人员,但是从事的是基础工作,工作内容简单重复,市场上大量供应,基本不存在稀缺性。同时因为员工的工作内容,员工本身的时间+技能价值+生活成本(成本)并没有变化。即是说,大多数时候是不能加薪的。


当然,为了保持人道主义的合理性,我们甚至可以去计算一个员工合理的成本应当是怎么样的。比如我们可以考虑:

每天吃的食物所提供的营养摄入是否符合维持身体健康所需?

可能需要计算每天吃多少蔬菜,多少鸡蛋,多少牛奶,多少肉,多少淀粉化合物等?

维持生活所需要的衣服鞋子牙膏牙刷等物品的正常购买和消耗?

维持生活所需要的基本居住面积的购买和维持成本?

维持工作所需要基本的交通及通讯成本?

为了拥有现在的技能所花费的教育成本?

为了抚养家庭所需要的生活成本?


这些从理论上都是可以计算的。

甚至为了保证计算的合理性,我们还可以把员工个人的年龄,体重,三围等指标纳入计算,甚至可以计算员工个人能量摄入和消耗的效率等。

(再次强调,是理论上)

保证相应成本的具体化和标准化,千人千面,而不是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营养摄入,而是每个人所需要的营养摄入的数量都不同,不过保证是同一个标准,即满足身体维持健康状态所需要的量,不能多也不能少。


是不是越来越有一种Creepy的感觉了,反正我写到这里,已经想到了诸如《1984》和《美丽新世界》这两本书了。不过上面的描述更加接近《美丽新世界》

ok,这是题外话了,我又跑题了。


回到这个问题。

因为公司根据性价比,选择的员工及相应支付的零售价,应当只够员工满足正常生活的维持和再生产,但是并不会支付溢价。

因为支付溢价和性价比本身是相抵触的。


这就意味着:

你想要学习一门外语,一门新技能,但是和你现在的工作没有关系,不好意思,公司提供的薪酬不包含这一部分,你没有这个预算;

你想要漂亮好看的衣服,真皮的鞋子,电动牙刷等,但是维持你的生活所需要的成本其实只是一件普通的工作装,胶皮鞋,普通的牙刷,所以很不好意思,公司提供的薪酬并不包含这一部分的成本,你没有这个预算;

你想要住在一个更大的房子里,拥有更好的环境,但是根据成本计算,一个成年人需要的居住面积在20平米就可以保证身心的正常(这个数字是我胡诌八扯的,不要当真),平均每个成年人只要享有0.2平米的绿化面积就可以保证身心的正常(这个数字同样是我胡诌八扯的,不要当真),所以公司付出的薪酬刚好只够你贷款买下这20平米及0.2平米的绿化面积。你想要买更大的房子,更好的环境?不好意思,公司提供的薪酬并不包含这一部分的成本,你没有这个预算;

你想要你的孩子上好一些的学校,但是根据计算,全国的平均教育成本为每个小孩子每年1000元(这个数字同样是我胡诌八扯的,不要当真),公司支付的薪酬刚好只够你的孩子享受到平均的教育水平,所以以后的成才与否,真的要看小孩子的天分和运气。你想去好的学校,不好意思,公司提供的薪酬并不包含超过平均教育成本的部分,你没有这个预算。


当然,如果是为了和工作相关的费用投入,作为合理的产品迭代及研发投入,公司也是愿意增加的。


好吧,这个美丽新世界,我编不下去了,写的感觉很不舒服。


停止幻想,回到我们的主题。


作为理性消费者,你的终极目的是停止厂商一切不合理利润的获取,从而达成性价比的比值无限接近于1。

同样的,作为理性的管理者,人力资源市场的理性消费者,你的终极目的是不是停止员工一切不合理薪酬需要的获取,从而达成性价比的比值无线接近于1呢?

到了这里,貌似还是合理的,我们可以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可以说屁股决定脑袋,作为管理者或者面试官,压低面试者的薪酬预期或者说薪酬要求,是正常的面试流程的一部分。


但是可怕的事情在于,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并不是人力资源市场的购买决策者,我们是人力资源市场上被购买的人力资源商品。


即是说,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的人,参与决策行为的时候,一切以性价比为准,一切以消费者的性价比需求为出发点,那么你在面试的时候,是不是要说:你好,我认为贵公司现在给我的薪酬待遇超过了我的成本价值,请贵公司酌情考虑降低我的薪酬待遇呢?

如果真的有人告诉我他的答案是:是的。那么这个人基本就是杠精了。


或者说,当你工作了一年,公司要涨薪了,你跑过去告诉你的领导:领导,我认为我过去一年虽然做事情熟练了,但是因为我的工作内容简单,重复性操作多,本身也不具备市场的稀缺性,所以我认为我不应该涨薪。

如果真的有人告诉我他的答案是:是的。那么这个人基本就是杠精了。


或者说,当你工作了一年,年底公司发了年终奖,通过计算你认为公司发放的年终奖,超过了你的个人成本(时间+技能+生活),你会主动联系公司的财务:你好,根据我的计算,年终奖给我发放3万就足够我完成本年度的20平米住宅的贷款月供及其他成本的维持了,多发给我的7万块钱,请退回去,公司应当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具备性价比的产品。

如果真的有人告诉我他的答案是:是的。那么这个人基本就是杠精了。


我知道我上面写的内容,有一些强词夺理,但是理论上来说,基本是按照性价比策略,去分析你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应当如何做决策。


放到一个国家的管理者也是一样的。

国家的管理者,是不是应当像是追求性价比的手机消费者,计算好产品的BOM成本+综合制造成本,然后决策购买呢?

如果是这样,国家的管理者,只要计算好每个人需要的居住面积,营养摄入,服装及日常用品的消耗,家庭抚养成本,教育成本等等,就可以根据计算结果去购买国民的时间+技能呢?


我们停止这种国家社会管理实验的时间是1978年。


我们要承认,如果人人都是理性决策者,没有一个人会感觉到happy的。


性价比的购物思维,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仅仅是一定的合理性。

就好比市场经济下的商品定价的模型,一般会有一个正推和倒推的计算,正推是根据你的生产成本去叠加相应的费用;反推则是根据市场竞争,参考同类型产品的零售价去设置你每一个支持项目所需要的花费。最终根据决策者对于自身内部情况及外部市场情况的把握,取一个相对合理的值。这个值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是商品的综合制造成本。


真正合理的消费观念,应当是量入为出。

当你的收入不足以撑着更高程度的消费的时候,那就不要盲目追求性价比低的消费方式。比如通过小额贷款去购买苹果手机或者电脑;

当你的收入逐步的提升,你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渐的增长,那就要根据自己内心的喜好去选择对应的消费方式;

当你的收入达到某种更高程度,你的消费能力已经可以无视商品的性价比了,那么八成你穷的只剩下钱了,恭喜你。


我们应当看到,消费是一种定义自我的方式。


如果你通过性价比去做购买决策,并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生活一定不是你想要的。

我想你可能不会去吃海底捞,你更多的是自己买菜做火锅;

我想你可能不会买宝马,只会买一个代步用的奥拓;

我想你可能不会买NEW BALANCE或者耐克阿迪,而是在批发市场买一双牌子一般的鞋子;

我想你可能不会买石英或者机械表,你只会买一个带显示功能的电子表,或者就是看手机上的时间。

我想你可能不会购买超市里包装清洗好的精选蔬菜和水果,而是去买回去自己清洗。


我们应当说,每一种存在着的消费观念都是合理的。

正如我上面说的,当你的收入不足以支撑更高程度的消费,那就不要盲目追求性价比低的消费方式。


我到现在都不习惯购买超市里包装清洗好的蔬菜和水果,但是我确实习惯购买更贵一些的牛羊肉或者排骨。


看,这种情况下我就不是一个理性消费者,我在购买蔬菜和水果的时候保持理性,但是在购买牛羊肉和排骨的时候非理性。


所以说,消费方式是一种综合的体现,极端的追求性价比每一次购物决策都按照性价比来,和极端的不看重性价比,每一次购物决策都是按照价格高那个来,这两种都是极端少数的情况。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其中,以一种含混不清的复杂的状态去处理自己的购物决策。


比如我就说不清,为什么我不购买超市里清洗包装好的蔬菜和水果,但是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购买牛羊肉和排骨。


下一次,当你拿着性价比高的手机,去嘲笑那些购买性价比低的手机的人缴纳智商税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一想,说不定他在其他方面的购物决策更加追求性价比,而购买手机刚好是他不看重性价比的购物决策呢?


吐槽一下,也是提醒一下自己。

最近确实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好好写帖子,目前脑袋里已经构思了几篇帖子了。

1、关于发明专利的概念及状态的介绍,以及通过数据和分析比对几家厂商目前所体现出来的研发能力和质量;

2、关于欧洲运营商的介绍,这是上;

3、关于欧洲运营商市场的操作探讨,分析运营商作为渠道商之一,本身对于手机产品的需求及如何满足,这是下;


其实想做一件事情,就是让大家投稿想法。

并不是让大家投稿,而是说让大家告诉我,看看有没有什么话题刚好是大家想知道,或者想去了解的,然后又刚好是我知道的或者可以去知道的。

算是投稿文章的题目?或者是写字的灵感?


反正是一屁股债,慢慢写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