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嘎讪胡】又一百货巨头败退中国!这次怪错阿里京东了!

2020-10-05 09:45:28

商场如战场。从“来势汹汹”到“暗淡收场”,刚刚,又一巨头败退中国!



近日,美国著名连锁百货公司梅西百货中国官网宣布:该平台将于6月9日停止运营,消费者日后可通过美国官网选购商品。


此举也意味着,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巨头,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一)


梅西百货的历史堪称悠久。


1858年,创始人R.H. Macy在位于纽约的一个廉租区,开了自己的干货专卖店——R.H. Macy & Co。没想到生意竟异常火爆,在随后一年中的毛利润高达85,000美元。


此后,R.H. Macy便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开始销售许多不同类别的商品,并最终形成了“百货商店”模式!



在梅西百货长达百年多的成长历史中,可谓荣耀满满:


它是第一家拥有纽约市酒类销售许可证的商店;


曾在1862年,率先在圣诞季推出圣诞老人;


1864年,开创了“橱窗购物”概念的先河;


1924年,又在第7大道开了一家曾被宣传为“世界最大商店”的实体店。


可惜,再多的荣耀代表的只有过去,就是这么一家享誉世界的百货公司,在互联网的变革中,慢慢迷失了方向,裁员、关店、业绩下滑成了梅西百货近几年来最多的新闻。


(二)


说到这里,相信有很多人会将梅西百货在中国的败退,自然而然归因于阿里巴巴、京东。


真相却恰恰相反!


在目睹了中国电商的快速崛起之势后,梅西百货反其道行之,将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一步棋,放在了电商平台。


2015年8月,梅西百货与阿里巴巴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关系,并于同年双11正式入驻天猫国际平台;


2017年,梅西百货又在中国上线了独立官网;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电商的节奏,梅西百货组建了一只本地化的电商团队,除了任命原美国官网男装部门负责人DustinJones为中国区行政总裁,还挖来拥有微软和亚马逊背景的李于辉执掌营销部门。


反倒是对运营实体店,梅西百货始终不敢在中国轻易尝试。为什么?


因为梅西百货关店关怕了。


受到购物中心的冲击,传统的百货业态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者随机、冲动消费的特性。


在过去,大家逛街往往就是奔着挑选一件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去的,这时候,百货商场可谓是最理想的场所。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休闲娱乐演变成了大家的聚焦点,购物反过来却成了顺带的行为。于是,将这些功能集于一身的购物中心,便受到了大家更多的追捧。


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梅西百货走上了关店之路:


2015年关停14家店面;


2016年关停30家;


2017年关停68家、裁员超1万人。


如此情况,梅西百货在中国始终坚持尝试“先经营线上,然后通过从线上学习到的经验、消费者习惯、大数据来指导线下开店”的策略也就不足为奇,钱总要花在“刀刃”上!


(三)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梅西百货的如意算盘终究败给了“新零售”!


一个好的零售模式,从本质上说,绕不开两个标准:一个是成本效率,一个是购物体验。


线上零售的确可以降低获客成本,但线下零售带给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却是线上零售无法匹敌的。


对于衣服、鞋子这样的品类来说,尺寸合不合身、大小合不合脚只有试了才知道,尤其针对那些价格不菲的商品,其潜在的消费群体更不会因为稍微一点折扣,就盲目的下手。


结果,定位高档的梅西百货,偏偏提供的又都是些大家不熟悉、或者较难碰到的洋品牌。


正如相关报道中说的,梅西百货中国官网上的服饰更新较慢,且颜色大多比较鲜艳,多为印花风格,不太适合平时着装。这才是其迟迟无法真正打不开中国市场是必然的结果。



马云曾说,“零售行业未来是线上线下的结合,看看楼下的无人超市,这说明实体行业没有死,而是会越来越多,只是方向变了。”


没错,开实体店很可能会面临失败的结局,但不开实体店,又何谈线上线下的融合以抢占到未来?!


这是一个“唯变不破”的时代,先知先觉者胜,后者后觉着平,不知不觉者败。


而作为世界百货界佼佼者的梅西百货,正是过于谨慎的态度,让自己错失了在中国溅起浪花的机会。



延伸阅读:


走好,不送!这些傲娇的洋品牌在中国惨遭淘汰

原创:  牛弹琴


日前,英国零售业巨头马莎百货(Marks&Spencer)关闭在京东、天猫店铺,这也标志着马莎百货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法国著名女装品牌艾格(Etam),也关闭中国成衣业务,卖身香港投资商。


为什么越来越多洋品牌在中国“活不下去”了?


这透露出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已是全球第2大消费市场。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达到202亿元,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这也是多年以来,北美以外地区第一次夺得全球电影市场冠军。


但背后,其实是中国40年高速发展,积累起来大量财富,国库更加充盈、家庭更加殷实。


比如,中国外汇储备在1978年时仅有1.67亿美元,而今年4月底是3.1万亿美元,足足增长1.8万倍!


中国外汇储备走势


40年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3.6元,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5974元。


而且,据预计在2020年前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万元),数据来源:《2018-2020年中国餐饮连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跨国巨头也纷纷抢滩,希望搭上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快车。


今年第一季度大众全球销量继续保持第1,宝马则继续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车企,都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大众今年前4个月共卖了200万台汽车,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100.3万台,占到全球销量的1/2。中国是宝马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再比如,肯德基、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2017年4季度,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3%,达到22亿美元。


苹果公司今年1季度,中国区营收达到130亿美元,增长达21%。


中国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


并非所有的外企都能在中国吃到肉喝到汤。


比如,东芝笔记本电脑。


东芝笔记本算的上是日系笔记本电脑精英,外观设计精良,实用性过硬。1995年,东芝电脑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拿下8%的市场份额,从1998年开始,连续4年坐在中国笔记本市场头把交椅之上。


而今,东芝在中国主流笔记本市场,几乎可以用“无影无踪”来形容。


各品牌在中国笔记本市场份额


再比如,韩国乐天。


乐天是韩国五大集团之一,世界500强。但去年以来,中国业务陷入瘫痪,两次紧急注资40亿元,仍然没能救活。最终,在华资产被中国企业收购。





如果说,前十几年,外企凭借着一副洋面孔,就能混得风生水起,但近些年来,想再从中国人口袋里掏钱,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1.要赚中国人的钱,必须入乡随俗。


肯德基是这方面的典范。在全球范围内,麦当劳门店数量高于肯德基,但是,在中国,肯德基却打了一个翻身仗:门店数量是麦当劳的2倍之多。


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麦当劳强调“全球可控”,但是肯德基却提出“立足中国,融入生活”,“打造新快餐,为中国而改变”,根据中国人饮食习惯,推出油条、豆浆、老北京鸡卷、蔬菜汤、饭类等浓浓中国味的产品。



2.要赚中国人的钱,必须平等对待中国人。


来到中国市场,就要一视同仁对待中国消费者。东芝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东芝笔记本最风光时,一度占据了29%的中国市场份额,其他对手基本无法望其项背。


但是,东芝却自毁长城。2000年5月,因为软件功能有瑕疵,东芝向美国消费者赔偿10.5亿美元。使用相同产品的中国用户提出赔偿要求后,东芝却傲慢无礼地拒绝了。


此举,激怒了中国消费者,3个月内中国市场份额下滑超过20%,从此东芝电脑在中国一蹶不振。



又比如,马莎百货品类单一、设计落伍不说,在中国市场的定价也高出其他品牌20%,但中国人钱多,可不傻啊。最后,只好关门大吉。


3.要赚中国人的钱,必须尊重中国。


这恐怕是乐天集团现在“最痛的领悟”了。


2008年,乐天百货第一次来到中国。从2009年到2016年,乐天在华营业额达到3.2万亿韩元,7年增长近7倍。


大好势头,却被它亲手断送。在2017年,乐天无视中国警告,经其持有的土地转让给韩国国防部,用于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在受到中国民众一致抵制后,乐天2017年在华业绩“腰斩”,直到现在退出中国。


乐天在首尔明洞的7-Eleven便利店贴出广告求中国理解





当然,还有更根本的原因。


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企业,为中国本土消费者提供着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前十大机型除了iphone7 plus,拿下2.8%份额外,其他9个机型都是来自OPPO、华为、小米、vivo等中国品牌。


再拿家电市场来说,美的、格力、海尔这中国家电三巨头,几乎把洋品牌家电彻底赶出中国市场,而且中国家电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


知名财经媒体CNBC就注意到,过去10来年,中国风险资本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从5%,猛增到24%,中国研发投入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大量颠覆性创新公司出现在中国。


甚至,CNBC惊呼:中国将碾压硅谷!



这并非危言耸听。


越来越多创新领域,中国企业在赶超国外企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