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评《六六:无赖京东》一文

2020-09-14 07:57:20

利益相关:我开过小卖部,在京东和阿里都进过货,哪家便宜进哪家。

印象相关:对六六本人毫无了解,第一次遇到,既无负面也无正面的原始印象。

想看以下内容的,可以看到这里就中止了:

  • 贬低/支持六六此人

  • 贬低/支持京东或刘强东


喜欢以人论事或以事论人的也不适合看本文:

  • 对刘强东/六六印象好/坏而带着先入为主的支持/反对意见者;

  • 从这个事情中得出刘强东/六六好/坏的结论者;


先来看一下整个文章中描述的事实:

  • 当事人叫程茉,并非六六,当事人的原标题:“京东”保驾护航,商家放心售假!

  • 当事人买到了以次充好(品牌不同)的商品,为了维护权益,当事人已经走过了几种常规申诉流程,但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最终商家定性为发错货;

  • 事情发生在京东全球购,京东全球购注册在香港;

  • 商品销售方为第三方入驻的店铺,并非京东自营;

  • 六六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京东全球购退换货流程)


首先这个文章标题(无赖京东)和原标题(“京东”保驾护航,商家放心售假!),我不敢苟同,不清楚当事人是怎么推出这个结论的,但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1:全球购属于京东,但不等于京东,按照当事人的逻辑,标题也可以改成“刘强东”保驾护航,商家放心售假!

2:规则不完善不等于保驾护航,在这个过程中,客服只起到了传话筒的作用,这是京东平台对第三方控制力底下的表现;

3:第三方不等于自营,不应将第三方的体验直接等于直营体验;

4:有一人或多人售假不等于所有人都在售假,可以钻空子售假也不等于放心售假;

5: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无赖气质的是涉事的第三方店家和客服流程;

一:名人的责任

这个文章第一个看点是:有两个作者,第一个暂且称为求助者,第二个暂且称为名人;

求助者是名人的友人,名人根据自己的经历认可了友人的说法,在六六披露出这个事情之后,据新浪科技向京东方求证,京东售后部门正在调查;

如果这个求助者自己四处求助申诉,最终被售后部门认真调查的可能性较低;

这是客服系统的悲哀,客服系统不是为了让问题从表面层次上消失,而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让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消失,在这次事件中,当事客服的目标是让一次事件得到解决,下次还会有同样的问题,这样问题永远不会减少;

你这次不为顾客着想,顾客下次就不会为你着想,很简单的道理。

在这次事件中,名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名人因其巨大的影响,,这需要名人更加谨言慎行,谨言慎行不是不言不行,也不是跟风迎合,最起码要做到尊重事实,不擅自将推测当做证据:

(原文)京东一直把淘宝当做假想敌。说实话,京东永远不可能有淘宝的高度。无论京东盖了多少仓库,做了多少直营,用了多少机器人管理,它始终没有把力气用在对的地方。

一直与永远,这种断言,下的太轻易了!

为什么一个第三方店铺出现的问题,可以推论出京东仓库与直营是错误的方向?

机器人我推测是指客服中的自动化客服,自动化客服是为了减少价值低而重复性高的客服工作而设计的,与人工客服配合,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部分,有什么问题吗?

(原文)商业的本质在哪里?商业是建立信用体系,维护消费秩序。京东最大的问题就是出了问题,不解决问题。无论你在京东消费多少次,你没有信用体系,你消费不受保护,你反馈无门。我想,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感受。

假如我对一种事物没有做到真正透彻,我就不会随意评论这种事物,更不敢妄谈“本质”,我不了解六六本人,但文中提到的信用,确实是交易的基础,但出了问题不解决问题是怎么得出的结论?假设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京东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一个从不解决问题的电商竟然可以存活很多年并越来越大;

“没有信用体系”又是如何得出的结论?京东有金融,白条等业务都建立在信用体系之下,难道非要命名如芝麻信用一样,才算有信用体系?

“消费不受保护”描述也不够准确,应该描述为消费受到的保护不够,“反馈无门”应该描述为反馈渠道需要更加有效,客服系统确实需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做出改进,也需要为一些激化矛盾的场景专门制定策略;

“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感受”这句话很重要,作者六六是明白这是一个影响较大的实际问题的,那么作为一个名人,应该怎么做呢?

是应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促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在以后惠及更多人,还是号召更多人抵制存在问题的产品?

我认为怎么选择应该看是产品是本质有问题,还是产品本质没问题,京东应属于后者,本质没问题但部分系统有问题;

(原文)而淘宝最厉害的地方是,它没有自己的物流,没有自己的店铺,试验了一个无人商店好像不久就关门了,但它一直在努力建立全新的信用体系,在建立商业文明,在打破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下五伦关系交往格局,让陌生人之间也可以互通生意,这就是区块链建设的底层模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厌恶的对象,我一直告诫自己,避免陷入“一贬一扬”的境地,强就是强,不需要存在弱的参照物它才是强的;

这段描述中提到了一些淘宝在做的事情以及一些特点,比如没有物流及店铺等,这确实是跟京东的区别,可以看做轻资产与重资产的区别,让陌生人之间可以互通生意与背后的信用体系,后面提到是区块链的底层模型,我推测这是在描述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确实是淘宝与京东自营的区别之一,但这跟整件事情有关吗?

万物皆有利有弊,没有绝对的好坏,就算中心化与去中心化、轻资产与重资产也一样。

二:信息的不对称

在这次事情中,有一个隐藏条件:当事人与店铺方对商品的了解程度不同,店铺方利用顾客不了解商品及不方便验证的情况,来获取不正当利润;

在自营中,我看到京东方在努力做到透明化,但整个系统的透明化程度应该如何全面强化呢?

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顾客会把所有在京东遇到的不快最终归入京东身上,所以不管是自营和入驻对用户来说是没有区别的;

人在一个产品遇到糟糕的体验后,会更加喜爱对手的产品,我深信京东和淘宝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同行的衬托;

这次事件中,出现了一种零售商常用的套路:杂牌卖正宗价;要根治这类损人利己的套路,单靠任何一方都不可能:

1:平台方:需要针对套路中用到的平台死角,教育顾客,在面对无良商家时,让自己与顾客站在同一阵营;

还需要平台方分清什么是原则问题,什么是可以改正的问题,以便从广域的源头增加整个业务的透明性,减少自身及入驻商家出问题的可能性;

从这次事件中,也可以看出京东缺乏一种有效的反馈修正体系,当事人反馈到京东,这本是京东一次修正错误并再次赢得用户的机会。

2:店铺方:店铺方需要以此为教训,建立一种更为长远的目标;平台方也应配合店铺方出台一些可以有助于店铺走正道的措施,比如为店铺建立信用系统,甚至还可以更为尖锐的直接建立正品认可指数这类公开指标,将原则问题从幕后拉向台面;

3:顾客方:顾客方应实际参与到平台方及店铺方之中,产品也应该提供这样的接口,方便顾客能够真正参与到平台方及店铺方的改进进程之中,是主动参与而不是等出了问题被动的参与;

平台方也应该寻找策略帮助顾客成长,京东需要的不是一群随意的顾客,而是一群拥有识别能力的顾客,并且平台方要从顾客眼光的成长中得到成长,这样就形成了顾客方成长+店铺方成长+平台成长的正反馈循环;

4:第三独立方:有一些问题,本质上不适合平台方或店铺方解决时(运动员不能做裁判),应该考虑引入外部独立体系,一起完善系统;在运动装备方面,虎扑鉴定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第三方,这从侧面证明了外部力量的多样化与专业性;

三:Web1.0与Web2.0

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原文)京东还是传统产业,而淘宝才是互联网经济。京东的重资产模式,只要投钱,阿里很快就能齐头并进,但用时间打造的信用模式,京东越晚建立,流量丢失越多。而且,虽然都有卖假货,淘宝一直在努力打假,打得我们最近已经找起来不方便了。

作者提到了两点:“京东的重资产模式,只要投钱,阿里很快就能齐头并进”和“时间打造的信用模式,京东越晚建立,流量丢失越多”,这两点分别对应两种发展模式:用空间换时间、用时间换空间;

首先,不是什么东西都能用钱买得到,钱(空间)的消耗确实可以加速时间进程,但不代表这个加速的结局一定是好的;其次,信用体系的有效性跟建立的早晚无关,信用体系更多的跟体系后面的背书者有关;我推测这里的信用模式并非特指芝麻信用等征信体系,所以上面我的言论可能有误;

“虽然都有卖假货,淘宝一直在努力打假”,这句话使用双重的标准,淘宝与京东都面临假货这个问题,都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都做了很多的努力,不应因为个人爱憎而对同一个事情做出不同的评价;

“京东还是传统产业,而淘宝才是互联网经济。”这句话提到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经济,由于我对这两个概念没有研究,不敢随意评论,但是商品即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京东与淘宝应该都没有脱离Web1.0的行列;

简单描述一下Web1.0与Web2.0的区别:

Web1.0注重专业生产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角色是分离的;我开了一个店铺,就会有人过来买东西,我卖的东西越好,来的人越多,这是Web1.0的思维; 
Web2.0注重用户参与,生产者与消费者角色逐渐开始融合;我开了一个店铺,在最初期就跟潜在的顾客一起设计,原本属于店家的权限(比如商品的筛选与审查)开放给顾客,原本单向的互动发展为双向,这是Web2.0的思维;

店铺精选商品顾客购买,这跟网站的编辑撰写新闻用户浏览没有本质区别,下面用淘宝手机版详情页内的“评论”与“问大家”的区别来看一看单向与双向互动:

四:总结

在这次事件中,当事人作为受害者,认真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后被人用了“发错货”这种充满了睿智的理由,我很佩服这种执着的人,正是这种相信一些可能的人,才真正造就了一些可能;

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我就不再继续评价当事者部分的内容了,而发文的六六,作为当事人的友人,为友人伸张也无可厚非,人的部分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甚至,整篇文章描述对与错,也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真正关注的是这篇文章是否促进了京东客服体系的改革,是否促进了让社会又前进了一点点;

又去看了一眼京东全球购,LOGO上写着“全球好物安心购”,我看京东应该认真反思一个问题:如何让顾客安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