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2014年,广东省出口金额为6462亿美元,而广东省(不含深圳)出口金额为3618亿美元,其中向中国香港地区的出口约占35%,位居广东省出口国别/地区首位。
广东的很多地市(如珠海)出口额最多的国别/地区同样为香港。2014年,珠海市出口金额为290亿美元,其中向中国香港地区出口63亿美元,约占22%,同样位居珠海市出口国别/地区首位。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企业选择出口到香港呢?这里面就牵涉到什么是转口贸易的问题。
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或再输出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或地区转手。这种贸易对第三国或地区来说即是转口贸易。贸易货物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或地区,在第三国或地区不通过加工再销往消费国。由于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所以转口贸易几乎变成躲避的特殊方式之一。
那么,为什么中国特别是广东企业转口贸易的首选国家或地区是香港呢?
(一)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除酒类、烟草、碳氢油类及甲醇四类商品需缴纳关税,其他进口货物毋须缴付关税。在香港清关手续也十分简便,除豁免报关的商品外,承运人须于货物输入或输出后14日内向海关详细呈报进口或出口商品的所有付运资料,包括递交舱单、装船单、空运提单或其他类似文件,以及发票、装箱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由于从香港中转出口的货物,还能避开反倾销等限制,因此通过香港中转出口可以避免诸多麻烦。
(二)香港交通便利,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货运枢纽,也是全球十大最繁忙的客运机场之一。对于少量货物通过空运出口的广东企业,由于香港密集的空运航班的优势,从香港中转出口,不但能够保证舱位,而且时效性特别强。此外,香港拥有发达的航运条件,在香港很容易找到直航船。比如广东佛山目前没有到阿尔及尔的直航船,出口企业就会选择通过香港中转出口。便利的交通,使得广东企业出口货物更容易满足海外客户的时间要求。
正是因为香港有上述优势,很多广东企业依靠毗邻香港、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选择通过香港进行转口贸易。据统计,2014年,香港总出口36728亿港元,其中香港本地产品出口货值553亿港元,同比增长1.7%,而香港转口货值高达36175亿港元,同比增长3.2%,占整体出口的比重高达98.5%。
2014年,香港出口前十大贸易伙伴为中国内地、美国、日本、印度、中国台湾、德国、越南、韩国、新加坡和英国,而广东省同年出口前12大目的国包括美国(第2位)、日本(第4位)、印度(第12位)、德国(第6位)、越南(第11位)、韩国(第5位)、新加坡(第9位)、英国(第7位)。二者出口的主要国家或地区高度吻合,香港主要转口贸易来自大陆和广东企业。
香港作为转口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时间和效率方面。然而一个硬币必然有两面,香港作为转口港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体现在费用方面。从广东将货物运输到香港需要支付运费,无疑会增加广东出口企业的成本,因此,需要出口企业综合考虑各项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
由于广东企业出口到香港主要是转口贸易,香港诸多买家以中间商为主。香港中间商由于信息灵通,对大陆市场了如指掌,加上外贸行业竞争激烈,压价能力非常强。广东出口企业对此是又爱又恨。
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香港中间商可以节省很多开拓市场的成本,但是过分依赖中间商,必然受制于人。特别是香港很多中间商由于注册便利,实力较差,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虽然出口企业对此类中间商保持足够的警惕,但对于交易产品为知名品牌或收货方为知名集团的业务,以及长期合作、历史交易良好的中间商,出口企业可能会给予较为宽松的交易条件。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下游消费市场低迷,最终客户产品销路受阻甚至陷入经营困难,中间商的盈利预期落空,持续经营的意愿见底,违约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另外,由于贸易关系的隔离,出口企业也无法向下游客户主张债权,对中间商的恶意违约行为束手无策。
中国人民保险(PICC)处理的涉及香港中间商的风险案例中,出口企业与中间商的合作往往具有如下特点,应引起广东出口企业的高度重视:
1、贸易通过中间商进行,按照行业惯例,出口企业与最终买家无任何直接联系。出口企业获得的关于最终买家的信息均由中间商提供。
2、出口企业与最终买家没有直接签署销售合同。即使有销售合同,也以中间商名义签署,或由中间商代买家签署。在中间商代买家签署合同情况下,中间商是否获得买家有效授权,出口商往往容易忽视;
3、通常提单中的收货人与合同中的买方不一致;
4、货到港后,最终买家常否认与出口企业有贸易关系,或否认其为付款责任人;
5、最终买家或中间商违约行为表现经常是拒收货物或拖欠货款。
2016年1月2日,金融研究网站(Webb-site.com)汇编的香港公司注册数据显示,2015年至少有121,963家企业倒闭,这一数字较2014年上涨了111%。在港新注册的公司数量较2014年下滑了17%,创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15年香港公司的净增加数量不超过17,246家,这是自2003年非典以来的最低增速。
(注:图中蓝色柱体为新成立企业数,红色柱体为倒闭企业数。)
据路透分析,倒闭公司数量增加表明,尽管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但香港商业前景与大陆经济形势息息相关。2015年年香港企业和银行业愁云惨淡,大陆经济可能会持续减速,以后会更糟糕。
在经济下行期,出口企业更加严格的筛选客户、收紧信用条件固然是避免损失的办法,然而会导致市场份额的丢失。建议我省出口企业借助中国人民保险(PICC)当地信用险团队提供的专业国别、行业、买方等风险信息,在中国人民保险的护航下,于逆境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丛大海等《从一则案例看欧债危机对于香港转口业务的影响》,原载于《中国经贸》2012年 第15期
【申明】:本微信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凡转载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订阅号对其真实性负责。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转自中国人保出口信用保险(PICC Export Credit Insurance)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分公司
电话:020-87355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