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留学·故事 | 那些香港人教会我的事

2020-09-28 16:05:47

从去香港中文大学读研到留下工作,我一共在香港待了3年,之后由于个人原因回到北京。3年弹指一挥,不短不长,与一批普通香港人同过学、共过事,学了一口广东话,交了几个香港朋友。


很多人都好奇,香港人究竟是怎样的?是把内地人当“蝗虫”的不友好派?是不会说普通话只讲粤语/英语的趾高气昂一族?还是怀着一颗中国心爱党爱人民的爱国分子?


上述的任何一个标签可能都不恰当。


普通香港人的生活本质上和内地人没什么区别,学生热血、激情、理想主义,年轻人关心工作、薪水、婚恋、房价,中年人承担家庭重担、照顾孩子,老人们颐养天年……


但奇怪的是,不管处在什么年龄段,在与内地人看似相同的生活轨迹下,香港人又散发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活得独立、冷静、精彩纷呈。



1

60后女同学:

独立是一辈子的事


Sybil是我读研遇到的第一个香港同学。第一节课便迟到的我俩灰头土脸地“跌”进教室的角落,算是一对“难姐难妹”。我没问过她实际年龄,但从她的容貌和“工作二十多年”的言辞来看,她应该和我妈妈差不多大,是一位60后阿姨级别的同学。


香港一年制的研究生课程,70%的学生是从内地各高校申请去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0%是香港本地生和国际生。和内地学生不同,,例如这位Sybil同学。读研于他们而言,或是职场gap year(间隔年),或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或是为自己充电,总之每个人都有十分明确的读研原因,不会盲目升学。


我也曾经问过Sybil:“你子女们都上大学了,为何你还想读个研究生?”


“我子女上大学和我读研究生没太大关系吧”,Sybil露出谦虚的笑容:“我的工作是社工,但最近几年对媒体特别感兴趣,现在正好有时间,便想再进学校学学传媒,或许会有一些新的启发。”


Sybil平时就职于一家社工机构,主要职责是帮助精神病、智障人士康复并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对社工概念没有充分的了解,很多人会把他们等同于内地的义工或居委会大妈,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解。在香港,社工是一个必须经过严格资历认证的职业,就像会计师或律师资格,在大学里也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经过长年积累,香港的社工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已经非常成熟,甚至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社工的待遇也算优渥。


Sybil做社工已经二十多年,接触了很多案例,在读研过程中,她多次将她丰富的案例经验与课堂上教授所讲的文化、传媒理论结合起来,让我们这些非社工专业的年轻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香港社会的亚文化与弱势群体。


Sybil身材瘦小,戴着眼镜,穿着十分朴素,这和她平时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倒是十分搭调。我与Sybil的缘分除了众人皆知的“迟到二人组”,我在香港做的第一个presentation(演示报告),也是和她合作完成,令我印象深刻。


那时,刚到香港的我,粤语很差,Sybil作为一个阿姨级别的香港人,普通话也很差,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俩的交流便十分费劲,得在英语、普通话、广东话、简体字、繁体字间不停切换……记得有一天我俩在图书馆讨论问题直到深夜12点,走出图书馆的刹那,我俩都长吁一口气:“天哪,我怎么会选择跟你一组?!”说罢便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寂静的校园。那一瞬间,我完全忘了身旁的Sybil已年过五十,那爽朗的笑声多像一个少年。


作为班里最年长、人生经验最丰富的学生,Sybil却一直保持谦虚的姿态。她虽然没开口,却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独立,是一辈子的事,一个成熟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并努力去做到。



2

70后女上司:

香港人的包容与开放


研究生毕业,我还算顺利地留在香港找到了工作,便遇到我在职场的第一位老板——Alice。


这位女老板是公司的COO(首席运营官),40岁左右,十分干练,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和许多香港人一样,她也喜欢往头发上喷啫喱水,即使走在大风天气中,发型还是临风不乱。与头发相比,她胖胖的身体就显得“可爱”很多,估计是怕穿职业装太紧绷,所以她平时爱穿宽松的休闲服饰,脚蹬潮牌运动鞋。别看她身材丰腴,走起路来却仍然腰板笔直、脚下带风,自信、淡定又从容。


记得我第一天到公司上班,她路过我身旁,看到是个生面孔,便停下来十分有礼貌又不失老板风范地,用香港独有的中英夹杂语跟我打招呼:“Hi,我係(是)Alice,Welcome!”说完微笑着递出右手。面对突如其来的老板问候,我在原地愣了一秒,才面露微笑,友好地与她握手。几句简单的对话后,她得知我是内地人,便迅速切换至流利的港式普通话,让我感到既惊讶又亲切,惊在于她愿意说普通话而且还说得那么好,亲在于她的体贴与关怀。


Alice其实并不是我的直属上司,而是上司的上司,按理说我跟她的接触应该很少,但当时我很幸运,在公司新拓展的项目中,由于我的部门经理要照顾小孩,便把我这个小兵派给Alice协同她出差,参与公司的各项会议、展览等商务活动。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Alice带着我还有其他同事到过新加坡、台湾以及国内各大城市,朝夕相处的日子多了很多。香港人的同事关系本来是非常淡漠的,下班之后便“老死不相往来”,但由于这经常一起出差的经历,让70后的Alice和90后的我变得亦师亦友。


跟Alice熟悉之后,她跟我聊了许多她自己的经历。她是在英国读的大学和研究生,毕业后在英国、香港、内地都工作过,老板有鬼佬(香港人称外国人为“鬼佬”),有香港人,客户更是遍布全球。


我们这一代人是真正看过世界的,”对Alice的这番话总是记忆尤深:“我在内地待了几年,现在已经习惯用拼音来输入简体字、习惯用微信,其实方便许多,但有些香港人看不惯,他们跟我抱怨,你为什么要用简体字、用微信。若倒回去20年,不该有这样的问题。作为香港人,你应该什么都会,英语可以中文也可以,繁体可以简体也可以,怎样都可以,这样才能跟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做生意。”


听她说完这些,我才恍然大悟:第一次照面时她与我的那番普通话对话,其实是根植于她内心的一种包容和开放精神。于那个年代的香港人而言,包容性和适应力是这座弹丸之地的国际化大都市对它子民们最严苛的要求和最丰盛的礼物,对我而言,这样一种“怎样都可以”的态度,也教会我在竞争力巨大的当下社会,必须要保持足够的韧性与广度。


离开香港的时候,Alice特意请我在维港的海边吃饭。望着窗外璀璨的夜景,她有点感慨地对我说:“香港永远欢迎你回来”,话语里就像透着某种使命感。我也顺着接了一句:“内地也永远欢迎你”。看似两句特别客套的话,却把最真诚的希望朴素地种在了对方心上。



3

80后男闺蜜:

人生的无限可能


Wilson是另一名香港男同学,比我大五岁,是我们专业的超级学霸,人称“Wil神”——所有学科全是A,GPA高达3.94(满分4.0),以专业第一名成绩毕业。


如果说他只是一名学生,拿到这样的成绩也就罢了,可他只是兼职来学校上课,选的课都是晚上或者周末,下班后再赶来学习。而且,他本职工作是在投行做金融分析,经常整夜不睡觉地看美国股市,早晨休息片刻又继续投入工作,他说他大多数paper(论文)都是在开会时写完……每每听到他这些“光荣事迹”,我们内地来的学生们都瞪直了双眼,一开始还十分担心地让他早点休息,后来大家都习惯了他的节奏。每当他又熬了个通宵,在社交网站晒出一张日出时,我们就例行公事般地为他点一个LIKE。


如果说他只是个双商极高的学霸和工作狂,也就罢了,可他还是个文艺到骨子里的好厨子。刚开学的时候,大家对彼此都不了解,Wilson也是个极其低调的家伙,穿着短袖T恤、帆布鞋,跨着帆布包就来上课了,非常不起眼。然而有天不小心作为同桌的我,却发现他的不寻常之处——他写的汉字非常漂亮!要知道在香港能把汉字写得好的人屈指可数,因为香港人平时交流几乎都用英文,嫌弃繁体字比划太多。许是兴趣相投,我渐渐便和这位Wilson同学熟起来,也渐渐发现除了写字,他还会画画、摄影、说法语、吹长笛、办杂志、做各类好吃的……


Wilson的经历很励志,他的父母是广东乡下人,70年代到香港打工并留在香港,生下他和妹妹。他从小很争气,学习很好,上的都是一流的公立学校,并且凭借优异成绩考取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经济系,大二时候却因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回到香港。然而香港没有大学收留他继续读经济,从小热爱文学的他便转而入读新闻系以完成本科学位。出于现实考虑,毕业后的他没有从事记者行业,还是选择了金融。可是要进入投行,哪是容易的事情?况且他还没有相应的文聘。于是,他便开始自学,白天工作,晚上温习到深夜,用1年的时间考取了难度极高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最终敲开投行的大门。


如果说他只是个事业成功的勤奋文艺男青年,也就罢了,可他现在竟辞掉年薪几百万的工作去了泰国清迈当城市规划师。他给我发消息告诉我这件事时,我先是十分吃惊,转而冷静一想,这不才是真正的Wilson吗?永远不按常理出牌,永远活得潇洒自在。


我曾经很严肃地问过他:“这个世界最令你着迷的东西是什么?”他思考片刻,告诉我说:“Possibility,可能性。”嘴角自信又含蓄的微笑被我捕捉到。


4

90后女神:

修养深处的善意


与Wendy接触不多,因为只有一门课和她一起上,但她却是我研究生同学里唯一认可的“女神”。


Wendy和我们大多数内地学生同龄,是为数不多的本科毕业直接选择读研的香港本地学生。由于年龄相近,所以和我们这帮内地来的女生们十分投缘。


说到“女神”必备的美貌、才华与好性格,Wendy一样都没落下。她是那种典型的广东美人长相,瘦高个、白皮肤、大眼睛、深眼窝,有点像香港女明星黎姿,但又多了分乖巧与文静。Wendy的英语特别好,从口语到写作都无可挑剔,记得有门课是美国教授上的,每次轮到Wendy发言,听她讲话都像是一种享受,条理清晰,富有节奏,而且英语发音非常地道。研究生毕业后,Wendy又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申请上了香港浸会大学的传播学博士,成为了一名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博士。


我之所以非常喜欢她,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她的性格,成熟、平和、落落大方。记得在那门美国教授的课上,很多内地同学一开始不适应全英语环境,教授提问都没人回答,Wendy总是把发言机会先留给大家,如果实在没人回答,她再来当“救场王”,避免课堂上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尴尬。还有一次是在毕业典礼上,有位个子矮的女生和她一起拍照,在按下快门的瞬间,Wendy轻轻弯了下腿,让自己矮了一些。这些细节虽然很小,在我看来却是非常好的修养,毕竟真正的善意是让人察觉不到的,只会让人感到舒服,这也让大家默默记住了这个美丽聪慧的香港90后女生。



从上面的文章里,你可能发现了,无论是年长的Sybil,还是作为老板的Alice,我与她们都是直接以英文名互称,这在香港十分普遍,这背后透出香港人基础价值观中的“平等观”其实非常强,而从平等延伸出的独立、坚持自我,激发了他们身上更多的可能性,也保留了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加之国际化都市赋予他们的广阔视野与兼容并包的心态,让他们心中仿佛天然有一种善良叫做尊重,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自由,这点恐怕是每一个热爱香港的人对它心怀感恩的地方。



北宋黄庭坚有那么一句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在香港度过的三年时光虽然短暂,却值得我永久想念。那些香港朋友们教会我的事,就像一片片精美的书签,永远地夹进我生命的书页里。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