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华裔法国画家。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
在《25.06.86 桃花源》中,他将中国传统书画中“墨分五色”的概念,以西方绚丽的油彩重新演绎;而在画幅的中心偏右,并刻意制造一个以白色为基调的空间,试图来诠释“空”的概念,对应左半的重彩,生成“虚”与“实”之间碰撞的戏剧感,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家的哲学——以谦和之心坐忘自然的美学和宇宙观。赵无极亦将“东方的意象”和“西方的抽象”合二为一,实现划时代的精神提升。
画境令人联想到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情思,以及张大千完成于1982年的泼彩巨制《桃源图》。赵无极与大千两人为忘年之交,在巴黎时曾多次互动。对照大千晚年的《桃源图》与赵无极的《25.06.86桃花源》,虽一以中式墨彩,一以西式油彩来表现,但在构图与设色上却展现了有趣的对话,别有况味地言说了自我对于顿离尘世之境的丰美想象及千帆过尽后的洒脱心绪、成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