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文友主页丨宋振东:在没有表的日子里

2021-08-05 13:40:42

点击上方蓝字"长河副刊"关注我们



【文友档案】

       宋振东,德州夏津县人,1983年10月参军入伍,先后在原沈阳军区和济南军区空军部队机关服役多年,历任班长、宣传干事、、团职参谋等职务,2004年10月转业到济南市政府部门工作。在《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井冈山旅游报》《童话王国》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多篇,并有作品被评为优质稿件或在征文中获奖。




在没有表的日子里


    现在提起表,是很稀松平常的东西,在城市车站里、大街上到处都有,什么机械表、石英表、电子表、挂钟、闹钟等等,就连几岁的孩子都有儿童手表。


    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尤其是在比较偏僻的农村,谁家要是有块表,那可真是稀罕物了。


    农民种地一般用不着表,天亮了起床下田,天黑了收工回家,不需要看时间。但是,如果学生上学家里没有表,不知道时间,那可就不太方便了。能有块表看时间,成了我们这些乡村学子最大的期盼。


    那时,我刚念初中,学校离我家2公里的路程,每天凌晨5点多钟,我就要步行去上学,学校每天早晨6点半至7点半上一小时的早自习。当时学校还没有通电,冬天天亮的又晚,同学们都自己带着小煤油灯和蜡烛上早自习,几十张课桌上次第亮起近百盏灯光,把教室照得通明,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是班长,拿着教室的钥匙,为了不让同学们在教室外面挨冻,每天我都得提前一会儿去开门。我家没有表,晚上睡觉提心吊胆,不敢睡实,半夜睡醒了先看看窗外的天气情况,生怕睡过头去晚了。每天早晨估摸着起床,不是早了,就是晚了。有时候起床一看,天还早着哪,再睡一会儿吧,这一睡不要紧,一觉睡到大天明。结果呢,上学去晚了,挨老师一顿批评。


    有一次,由于不知道时间,夜里2点多我就起床了,再加上头一天晚上刚刚刮过一场大北风,外面阴沉沉、冷飕飕,伸手不见五指,我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往学校走去,走到半路上,突然发现前面路中间,有一个细长的白色东西,在半空中不停地来回晃动,我赶紧停住了脚步,定睛一看,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是一根昨晚被大风刮断的高压线倒在了地上,再往前走一小步,就要撞上了。


    还有几次,凌晨4点多,我就赶到了2公里外的学校,自己一个人在教室里,守着一盏小煤油灯,又冷又困又害怕,由于起床太早睡眠严重不足,白天上课没有精神,上眼皮和下眼皮老打架……


    唉,没有表不知道时间的滋味可真难受,那时候家里要是有只表该多好啊!


    现在和30多年前相比可大不一样了,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家3口人有16块表,女儿上学或偶尔有一两次出差需要早起床,把闹钟定好就行,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真是方便多了。




回忆打麦子


    日前,回鲁西北夏津农村老家探望年迈的父母时,看到公路两边在微风中此起彼伏的大片麦田,使我不由得回想起小时候打麦子时的情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刚读初中时,由于家乡连年干旱,麦田又浇不上水,十年九不收,所以人们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不高,一般每家每户也就在自家的几分自留地里种植点小麦,好在过年过节时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馒头。


    有一年,春天雨水特别多,我家自留地里种植的小麦长势也特别好,籽粒饱满,麦秆整齐,等到成熟后,收获和脱粒就成了大问题。那时候,我的家乡生产力比较落后,都是用人工收麦子、打麦子。人们为了能够多得一点点麦秸秆,好留着烧火做饭或用来打草苫子,收麦子时,都是用人工把麦子连根拔起。拔麦子很是个力气活,没劲是不行的。那时我长的比较瘦弱,再加上岁数小,干活很不顶用,大人都拔两垄麦子到头了,我才刚拔过一个地边,就是这样还累得不行,等把整块地的麦子都拔完后,再用地排车或小推车运到家里,然后,用铡刀把小麦秸秆的根部切下来烧火和用来打草苫子,带麦穗的部分留下来脱粒。


    那时候,村里空闲场地少,各家各户都是在自家的院子里用人工打麦子。一年当中,麦收后打麦子算是每家每户的大事了。首先,把带部分秸秆的麦穗摊开在自家院子里暴晒几天,然后用木条和木棍在麦穗上反复抽打,为了把麦粒能够充分打下来,人们都是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才开始打麦子,天气越热越是打麦子的好时机,麦穗晒得越干,麦粒就越好打。这样用木条和木棍在麦穗上反复抽打后,再用小型石头碾子在麦穗上反复碾压。几百斤重的小型石头碾子,用人力拉着,在摊着的麦穗上反复转圈圈碾压。父亲力气大,一个人拉着石头碾子在麦穗上转圈碾压,我瘦弱力气小,就和小我2岁的妹妹两人一组,拉着石头碾子在麦穗上转圈碾压。头上顶着炎炎烈日,冒着三十八九度的高温,拉着石头碾子在麦穗上转不了几圈,就会热得汗流浃背,头晕眼花,然后和父亲换班,回到屋里歇歇脚,喝几碗放了糖精的甜味凉开水,一会儿再接着干。


    那时白糖冰糖很难买到,老百姓也没有钱,只能买点几分钱一小包的糖精,拿几粒放到白开水碗里去去土腥味,就算打发了。这样,人们经过几个中午拉着石头碾子对麦穗进行反复碾压,最后确认麦穗上几乎找不到麦粒了才算罢休。


    每年夏天,用木条、木棍打麦子和用人工拉石头碾子反复转圈圈碾压打麦子,是我小时候必干的活计,虽然很热、很累、很辛苦,但是,我还是很想念、很期盼的。因为,每年只有夏天打麦子和冬天过年时,家里才会蒸白面馒头、煮咸鸡蛋,甚至买上半斤猪肉,这些平时都是很难吃到的好东西。




母亲生病后


    周六中午,突然接到农村老家的小妹妹来电话说,76岁的母亲因突发脑梗塞等疾病昏迷,已被120急救车送县医院了。我接到电话后,急忙从济南往老家赶。等我来到时,母亲已经住进了县医院。


    此时的母亲,已经是半昏迷状态,大脑不受控制,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了,我在母亲的病床前忙前忙后,母亲却问大妹妹说:“这个人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一会儿,母亲又对小妹妹说:“这个护士(把儿子当成了护士)杠好咧,对俺这么好,还叫娘。”到了晚上,母亲还不是很清醒,问我:“你是谁呀,对俺这么好,俺不认识你……”哎,母亲的话,让人听了心酸,生病生得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认识了。


    母亲住院第三天,稍微有些清醒时,就念叨孙女、儿媳,说男男(女儿小名)这么瘦,要让孩子多吃东西;小美(妻子)的腰(做过手术)怎么样了,当听说经常疼痛时,说小美可受罪了,要好好照顾人家。母亲住院第四天,病情刚刚好转有点体力时,就非要让妹妹扶她下床,扶着练习走路,要早点自己照顾自己,生怕耽误我们过多的工作,好让我们各自早点回去上班。


    母亲和父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非常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花,舍不得用。这次母亲住院自己所带的被褥,还是30多年前,我当兵在家时盖过的红花洋布棉被子,其破旧程度让人难以置信,里里外外用花花绿绿各种颜色的小碎布,缝补了近20个补丁,就是这样,里面还露着棉絮。


    现在,我们兄妹三个都早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不在父母身边,都在外地有自己的工作,并且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的生活条件远比父母强得多。但是,母亲还是挂念着我们,我们每次回老家时,母亲都会把咸鸡蛋、鹅蛋、花生、大红枣等家乡的土特产准备好,让我们带回城里去。而我们带回老家的牛奶、糕点等东西,母亲却舍不得吃,经常是给这个留着给那个留着,时间久了,不是过期就是放坏、长毛变质。


    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已经多年没有种植需要经常喷药、田间管理比较复杂的棉花了,但是,为了孙女冬天不受冻,做被子、衣服等要用棉絮,去年他们还是坚持种植了一小块地的棉花,收获后,到现在还一直放在家里,给孙女留着,随时备用。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第一次生病住院。自从我参加工作后,离开家乡30多年以来,由于工作繁忙离不开,这也是第一次6天6夜照顾陪伴在生病母亲身边这么长时间,真是亏欠父母太多了。


    我今年已经50多岁了,最小的妹妹也40多岁,但是,母亲还是为子女着想,还是把子女当成孩子看待,从不考虑自己……这就是母亲,一生节俭,不言索取,只顾奉献,无论是健康,还是生病,总是时时刻刻挂念着自己的儿女,为儿女着想。



【栏目简介】


    由于报纸版面有限,小编总为不能为众多文友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和与其他文友交流的平台而苦恼。如今想出这么个办法:


    在副刊公众号开设一个新平台“文友主页”,将文友们的得意之作展示出来;该栏目只在公众号发表,报纸版面上仅刊登一下目录。投稿给该栏目,不必是原创首投,只要作者自己喜欢,已发表过的亦无妨,且投稿者所处地域对上稿无影响,该栏目无稿酬。欢迎上稿文友转发自己的主页!


    投稿邮箱:changhefukan@sina.com;


    投稿要求:

    文体不限,原则上不少于两篇,原则上不超过3000字。

    来稿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文友主页”。

    谢谢合作!



【往期回顾】

        文友主页丨赵艳红:风花雪月

        文友主页丨姜宝兵:只有梅花是知己

        文友主页丨朱桂金:绝句五首

        文友主页丨陈德军:渤海月色·汉槐冬韵

        文友主页丨周冰:又是一年燕归来

        文友主页丨戴连强:我陪娘走姥姥家

        文友主页丨苏艳:夜海棠

        文友主页丨王洪君:最美人生落日红

        文友主页丨张丽:落叶之殇

        文友主页丨陆永先:在平仄中寻找快乐

        文友主页丨冯长祥:小说二题·夜行记

        文友主页丨刘军荣:跟随岁月脚步流转的光阴

        文友主页丨滕振双:爷爷和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文友主页丨哑男:乡村回望(组诗)

        文友主页丨鲁连静:散文两篇·冬泳赋

        文友主页丨邹奎敏:剥离之痛·泪珠儿

        文友主页丨李云付诗词一组

        文友主页丨赵传昌:风吹故乡(组诗)

        文友主页丨杨丰仁:桑榆虽已晚,为霞尚满天

        文友主页丨时永琰:理解一句话要多少年(外三首)

        文友主页丨蔺永杰网络诗选

        文友主页丨雪梦:在岁月长河,拾捡遗失的亮贝

        文友主页丨安立红:褪去铅华仅剩真




END


■作者:宋振东   ■编辑:王晓松


投稿邮箱:changhefukan@sina.com (公众号)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