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全国100+报纸编校差错例析(字词)

2022-07-31 07:21:02

11月22日至24日,中文编辑校对网全体人员参加了上海期刊协会编校质量培训,课后在培训班同学处获得一份资料,为去年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对全国100多种报纸的编校质量进行检查后的分析报告,内容大致勾勒出了当前报纸编校差错的整体情况。作者为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王敏,原文已刊载于中文编辑校对网公众号本期先刊载字词部分。


检查发现,差错类型有用字差错、词语差错、表达差错、知识内容差错、标点差错、数字用法差错、计量单位差错、格式体例差错等。其中,用字差错、词语差错、表达差错、知识内容差错计分占总扣分的90%左右。


用字差错

用字差错主要有使用不规范字和错别字两类

1.不规范字。指误用繁体字、误用异体字和不用已恢复的规范字等。


繁体字如“鵮”。某报《春天是从乡村动起来的》中写道:“母鸡们慢慢悠悠地走动,这叼一嘴,那鵮一口,咯咯嗒嗒地哼叫。”“鹐”读qiān,指鸟禽啄东西,其右半边的“鸟”应类推简化,不能再用繁体字“鵮”。


异体字如“钜”。“钜”已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现在是规范汉字。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钜”的用法有特别说明——只用于姓氏人名、地名。这次检查中,多处发现“钜惠”的用法,这种用法是不规范的。在表示“大、很大”的意思时,“鉅”(类推简化为“钜”)是“巨”的异体字,“巨惠”指巨大的实惠、优惠,不能写成“钜惠”。


我们在上海。行摄栏目:一名上海校对的下班夜归路


已恢复的规范字如“蹚”。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确定“蹚”是“趟”(tāng,从有水、有草的地方走过)的异体字,并淘汰了“蹚”。但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恢复“蹚”为规范字。因此,现在“趟”读tàng,指来往的次数(如“走一趟”)、行进的行列(如“赶不上趟”)等,不再读tāng。而“蹚”读tāng,表示从浅水、草地、沙漠等没有路的地方走过去,如“蹚水过河”“蹚道”等。某报《跳动的美食——镇川干炉》中写道:“他们赶着驼队过山梁趟沙丘,旅途十分辛苦……”其中的“趟沙丘”应当写成“蹚沙丘”才是规范的。


2.错别字。错别字是用字差错中最主要的问题,出现错别字多数与字音、字形、字义有关。


(1)由读音相同或相近造成的。如把“脚趾”误为“角趾”,“今昔之间”误为“今夕之间”等。


(2)由字形相近造成的。如把“吟颂”误为“呤颂”,“放入小砂锅”误为“放人小砂锅”,“渭城朝雨浥轻尘”误为“渭城朝雨泡轻尘”等。


(3)由字义混淆造成的。比如,把“菜薹”误为“菜苔”是没有弄清楚“薹”指的是蒜、韭菜、油菜等的花茎,而“苔”指的是苔藓。再如,把“戴着礼帽”误为“带着礼帽”,是没有弄清楚“佩戴”与“携带”的区别。又如,把“老两口”误为“老俩口”,是没有弄清楚“俩”指“两个”,后面不能再用量词“口”。


倒字、漏字、多字,也归入用字差错。如把“商家的促销陷阱”误为“商的家促销陷阱”,“重大推进作用”误为“重大进作用”,“其他枪支”误为“其他支枪支”等。


词语差错

词语使用中出现的差错主要有词形误用、词义误解、易混词误用。


我们在上海。行摄栏目:一个成语,一片落叶????江南最后的秋天,美极了


1.词形误用。指的是使用了错误的词语形式。这次检查发现的词形误用主要有词形错乱、误用旧词形和异形词不统一。


(1)词形错乱。比如,某报《永兴坊小店生意火爆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中写道:“安康蒸面10来平方米的店里已经挤满了等候的人,店内空无虚席。”其中“空无虚席”的说法有误。“无虚席”的意思是没有空的座位,这明明是拥挤的意思,怎么能说“空无虚席”呢?显然,这是弄错了“座无虚席”的词语形式。


再如,某报的一则人民法院公告中说:“在公告催示期间,转让该票据的行为无效。”其中的“公告催示”有误,正确的说法是“公示催告”。公示催告是一种民事诉

讼的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法,告知并催促不明确的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申报权利,到期无人申报权利的,则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作出除权判决。把“公示催告”错成“公告催示”就难以理解了。


(2)误用旧词形。比如,“通讯”。用电波、光波等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现在的规范说法是“通信”,而“通讯”是旧称,应当淘汰。但检查发现,“通讯企业”“通讯网络”“无线通讯”“即时通讯”“通讯市场”“移动通讯”“通讯运营商”等用法相当普遍。在某报《“三高+两易”快速提升沟通效益 一套方案解决满足协同办公需求》一文中,一会儿用“降低企业的通信成本”,一会儿又用“降低了酒店的通讯成本”,很不统一。而某报《漫游费难题折射通信服务定位失准》一文,标题中用“通信服务”,正文中却用“通讯服务”,而且文中既有“通信设施”,又有“通讯基础设施”,既有“通讯运营垄断”,又有“通信运营商”。如此混乱,实属不该。这种情况,说明不少报业工作者对“通讯”和“通信”的使用是缺少辨析的。


比如,某报《莫悲落花白头翁》中写道:“参加部队不久,他转到内蒙古骑兵十一支队,担任女政委乌兰的通讯员。”其中的“通讯员”应改为“通信员”才对。“通信员”是部队、机关中担任递送公文等联络工作的人,而“通讯员”则是经常给报社、通讯社、电台等提供通讯报道的非专业人员。


(3)异形词不统一。这次检查发现,同一份报纸中异形词混用的情况比较多。


比如,某报《精华景点 魅力绽放》中用的是“闻名遐尔”,而《走遍天下 最美江夏》中用的却是“蜚声遐迩”。“遐迩”指远近,“闻名遐迩”“蜚声遐迩”是指远近都知道,形容名声很大。“遐迩”以前也写成“遐尔”,但现在应当统一写为“遐迩”。


再如,某报《樊嘉:医患齐心,肝癌不怕》中用的是“适应证”,而《高龄微创,突破开刀禁区》中用的却是“适应症”。其实,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学名词是“适应证”。因此,应将“适应症”统一写为“适应证”。


未经规范整理的异形词,在同一文本中应做到词形统一。比如“其他”与“其它”,在指人类之外的对象时,两者是异形词的关系,应注意统一。但这次检查发现,某报《天津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中既有“其它规划要求”,又有“其他要求”。“其它地方”与“其他城市”同用,“其它车次”与“其他企业”同用,,这种情况更为普遍。


我们在上海。行摄栏目:古典的气质还未褪去,现代的风情已然演绎


2.词义误解。指的是错误地理解了词语的意义。


比如,某报《农田水利不能“只管建,不管用”》中写道:“此时,我作为以‘三农’为参政议政工作重点的山东省、民革青岛市委机关干部,在青岛农委挂职,因而有机会分头‘下乡’查看旱情。”“分头”指的是相互联系的一些人分若干方面同时进行,如“分头准备”。句中的“我”只有一个人,怎么可能“分头‘下乡’”呢?这里作者想表达的应当是“多次‘下乡’”吧。


3.易混词误用。有一些词语,词形相近,含义相关,很容易混淆,反复出错。


比如,“期间”和“其间”。某报《呼市新城区“区长杯”足球联赛启动》中写道:“(“区长杯”足球联赛)设置了3处分赛场,期间将举办校园、社区、机关、农民足球赛……”句中“期间”有误。“期间”指某个时间以内,如果这个“某”不明确的话,“期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比如“放假期间、进修期间”如果去掉了“放假、进修”,“期间”就无法说明到底是什么时间了。从语法角度来说,“期间”和“时候”“阶段”一样,属于黏着词,必须黏附在其他词语之后使用,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充当状语的。上例中的“期间”可以改为“其间”。“其间”可以单独充当状语,而且既可以指时间,也可以指时间之外的事物。


再如,“结合”和“接合”。某报《北京大幅压减燃煤》中写道:“2013年起,北京在全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减少劣质燃煤使用。”句中的“城乡结合部”有误,应改为“城乡接合部”。“结合”是不同对象的融合,融合之后是个新的个体;而“接合”则是不同对象的连接,相接之后还是原来的个体。所谓“城乡接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在地理上邻接的区域,这纯粹是地理概念,该区域在体制上、机构上并未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是不能称为“城乡结合部”的。


此外,检查中还发现了“受权”与“授权”“权力”与“权利”“考查”与“考察”“尚且”与“姑且”“宣誓”与“宣示”“截止”与“截至”“情节”与“情结”“祭日”与“忌日”“启用”与“起用”“修整”与“休整”“本义”与“本意”“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易混词语的误用,限于篇幅,兹不详述。

中文编辑校对网
网站 ❤ 公众号❤ 客户端
给你有营养的信息
(☆_☆)


简介
上海编校工作室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帮您:编辑 校对 

润色 审稿 摄影 

微信或QQ:826540293
更多信息在“阅读原文”处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