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发布了一宗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这个案例震惊了行业人士,因为它影响了一代中国车企,有着类似于“判例效应”的作用。这个影响至深的案例,就是本田状告双环旗下来宝S-RV山寨本田C-RV,结果败诉,并被双环反告不当竞争,最终赔偿双环1600万的案例。
![]()
双环汽车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汽车制造业也在经济起飞的大环境下高速发展。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富裕,对汽车消费的需求也快速膨胀,进入了供不应求的卖家市场。在这股浪潮中,,各类自主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1988年4月,一个名叫赵志刚的退伍军人在河北石家庄开设了一家汽车修理厂,主要负责各种军队车辆的维修养护和改装,这便是双环汽车的前身。因为赵志刚退伍军人的身份,他对越野车非常痴迷,所以双环最初以制造模仿吉普212的越野车为主。即便他们的车子毛病极多,但在当时汽车极度匮乏的环境下,该车依然是当时的抢手货,并为双环带来了一定知名度。这种简单模仿带来的第一桶金,让双环找到了发展的捷径。
2004年,双环推出了一款城市SUV——来宝S-RV,这款和本田C-RV有九成相似的车,让双环一下子进入了大众视野。要知道,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25万左右的C-RV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望尘莫及,但双环来宝S-RV售价只有C-RV的一半,这让很多对C-RV有心无力的人如获至宝。有数据显示,2004年,双环来宝S-RV的销量竟达到1.2万辆。然而,本田自然不能放任这个抄袭自己的家伙赚得盆满钵满,于是一纸诉状将双环汽车告上法庭。与此同时,,但让本田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冲动的行为却成了被双环倒打一耙的借口。在法庭尚未判决之际,双环反客为主将本田告上法庭,起诉本田打压对手以牟取不正当竞争利益。
![]()
![]()
![]()
此案直到2015年才最终尘埃落定。,作出如下认定:涉案产品来宝S-RV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本田CR-V经过主要技术特征相比对,在整体观察及细部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两者不构成近似,涉案产品未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本田主张涉案产品与涉案专利构成近似的理由,,因而最终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而在双环反诉案中,关于本田株式会社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可以通过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第一阶段中,本田对双环提出侵权警告,。但在第二阶段中,本田并无进一步证据证明存在侵权事实,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公共媒体等渠道扩大发送内容不明确的警告信,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为了维护专利权,该行为的确存在打击竞争对手、争取交易对象和交易机会的效果。而权利人如果为了谋求市场竞争优势或者破坏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以不正当方式滥用侵权警告,损害竞争对手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此,。
虽然中国属于大陆法系,以往的判例并不能作为之后案件的准绳,但迟迟没有受到裁判的双环,却极大鼓舞了中国的自主品牌。双环在来宝S-RV之后,又推出了山寨宝马X5的SCEO,和山寨奔驰Smart的红星小贵族,这种明目张胆的行为甚至惊动了德国总理默克尔。
![]()
而在此之后,更有经典的路虎极光案例。,外观设计专利必须在向大众公布之前申报;而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但是路虎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懒得申请,在2010年12月的广州车展上正式发布一年之后,才去申请了外观专利,结果导致这个外观专利形同虚设,加上极光的外形设计极其成功,一时间大街上跑满了各种品牌的“路虎极光”。
![]()
除此之外,还有对大众家族痴恋不已的众泰。既然不知道路该怎么走,那就看看最成功的人是怎么做的。大众、奥迪、保时捷,哪一个牌子都是同等级数一数二的,跟着他们走,绝对不会错!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一面痛骂众泰没节操,另一面人家已经闷声发大财赚得盆满钵满。
![]()
如果你认为国产车只是抄抄外观,那真是 too young too simple了,知道有个词叫做“逆向研发”么?很多车企做车,会先找一个目标车型,然后把整车外观、内饰、底盘、车身结构全都扫描一遍,甚至把车大卸八块研究每一个零件,然后依葫芦画瓢。据说有车企逆向研发了日系某车型,结果做应力试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车强度不达标,怎么办呢?好说,加重加粗呗!完了还能黑一黑日系车车轻皮薄钢梁细,不耐撞,一举两得。
虽然双环在这场争端中看似占尽上风,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赢得官司不到一年的时间,双环汽车就要面临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局面。2016年2月29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目录,根据该目录,双环、庆铃和安驰等13家公司被撤销乘用车生产资质。可见,山寨虽然能让企业一时获利,却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寨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人民物质需求难以被满足的情况下,商品的基础功能才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如何用更少的钱获得差不多的基础功能,是大众的消费逻辑。于是乎大量山寨无比却价格便宜的产品会充斥市场,其中不乏什么哇哈哈纯净水、王老大爷凉茶、旺奶牛奶、脉劫运动饮料等等,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农村,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瓦解,这种靠低价渗透市场的山寨产品将越来越走进死胡同。这是因为,当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品牌意识就会开始觉醒。举个例子,一块上百万的名牌手表和一块几百块的手表,计时的功能能有多大的差别呢?可以说几乎没有差别。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原因花上百万买一块名牌手表呢?是因为他人傻钱多么?当然不是,大部分有钱人的智商都会比普通人高那么一点点,之所以他们愿意花那个“冤枉钱”,其实是充分权衡之后的结果。一块上百万的手表,和一块几百块的手表,虽然基础功能几乎没有差别,但是附加价值却是天差地别,因为买百万名表的人看中的绝不是手表的计时功能,而是手表的做工、质感、艺术感及它所带来的身份象征。也就是说这几十万花在减少决策带来的时间成本上,花在满足审美需求上,花在装点门面上。而不单单是花在看时间上,如果消费者仅仅为了看时间,他完全可以买一个几十块钱的电子表。
同样的道理,偏远农村的消费者可能会为了便宜去买王老大爷凉茶,但是在大城市里,当一群潮男潮女在别墅里开着大patty,主人拿出来招待客人的却是RID鸡尾酒、蛤尔滨纯生,你能想象这是一个什么场景吗?即使价格比正品便宜一半以上,相信也没有人会去冒着颜面扫地的风险去干这种事情。所以,随着大众消费从简单的物质需求,开始慢慢向精神需求转变,单纯依靠山寨生存的企业必将被时代淘汰。
![]()
写在最后:我们并不能因为双环的胜出而否定司法的公正,毕竟类似的侵权案件本身就难以断定,加上东风本田的国企背景,很难说这是地方保护导致的结果。也正是因为法律上的难以界定,才导致山寨行为无法杜绝。所以,将山寨企业逐出市场的,永远不是法律或是道德,而是消费者自身的品味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