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春节游之惑:与内地的不同,表面看区别已不大,但内里……

2020-10-23 12:05:12


据银联发布的2018春节出境游报告,地区是境内游客春节最爱去的五个境外目的地之一。其余为:澳门地区、日本、新加坡、泰国。图为中环街景 研习君摄


这个年,研习君赶了一拨春节的新民俗,外出旅游,并且选了热门目的地——。


如果从1997年回归,内地人开始不断前往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旅游算起,其间由于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不尽相同而与港人产生的诸多偏见与摩擦,到今天也已经历了20年的磨合。20年后,以内地人身份再来旅游,已难以感觉到多少文化和生活习惯方面的隔阂。研习君发现:坐地铁、等公交、过马路、吃饭、住店,都与内地城市的通行方式无异。除去密集的摩天高楼与林立的商业招牌带来的视觉冲击,那些大商场与店铺跟内地也是大同小异。


与内地的不同,从城市表面来看区别已不大。但内里来看,则交织着许多复杂的情绪。在一篇由土生土长的人写的,回应来自港漂的质疑文章里。研习君找到了待在三天想要寻找的答案。是的,随着内地生活品质提升,的相对优势的确越来越少,甚至在某些物质方面还比不上内地。的吸引力还有什么?


今天要研读的另一篇文章,则是关于的战略定位——做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两篇文章连着读,你会发现,东方之珠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研读之一


土生土长的人:

内地港漂说“这座城市看似开放却有偏见”

真的吗?



中环街景  研习君摄


网上曾经流传一篇文章,一位做了7年港漂的内地作者,讲述了自己对从最初的喜爱向往到怅惘失落,最终放弃成为永久居民的资格,决定离开返回内地。文中提及经济停滞不前、内地与矛盾严重、人才流失背后是社会氛围变坏。作者质疑:如果人民币开始国际化,深圳、上海金融业开始腾飞,的未来在哪里?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而又经常往返内地的人,看完这篇文章心中很不是滋味儿。确实,这位港漂道出了很多现实问题。而随着内地生活品质提升,的相对优势的确越来越少,甚至在某些物质方面还比不上内地。楼价高涨、城市空间急速“缙绅化(高收入者取代原居住本地的中低阶层)”、年轻人向上流动困难等,令一些人怨气变大、社会变得纷乱…… 


但,难道真的没有独特优势了吗? 


近几年,身边一些港漂经常抱怨:今天的已经不是昔日的了。我问他们,那为什么还选择留在?几乎所有的港漂都回答:“因为还是有不同。” 


中环街景  研习君摄


开放 


之所以独特,因为她不仅仅是“的”“中国的”,更是“国际的”。作为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已经连续20多年被传统基金会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无论在营商自由度、贸易自由度或金融自由度等方面都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资本、人才、货物、信息自由流通程度方面以及经济开放程度和外向型特色上傲视全球。 


有人也许会质疑,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发展难道不会削弱的优势吗?毋庸置疑,会。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现在有一个,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内地发展加速,面对的压力一定越来越大,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竞争才有进步。 


经过那么多年的建设,无论在市场运作、法律制度、会计制度等方面,都与全球国际金融市场无缝对接。无论是国际市场投资中国内地、内地企业想要“走出去”,甚至开通“沪港通”“深港通”等,无不看中作为国际化平台的优势。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规范化的业务运作,很难轻易被内地其他城市取代。 


再者,独特在于,,。自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后,多次被评为全球最廉洁的城市之一。2014年“全球观感指数”调查中,地区的排名比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更高。 


上环街景  研习君摄


多元化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除了考虑本地因素,还要看游客及外来者的影响。 


作为中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城市,每年都吸引很多中外游客前来。万事达卡公司曾经发布“全球最受欢迎旅游城市指数”调查,对全球132个城市进行评选,是中国唯一一座上榜的城市。专家表示,游客不仅仅可以带动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更能左右这个地方的国际口碑,并建议各地政府利用这个数据来预测对一个城市的投资。 


另一方面,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早在上世纪开始,周边地区的不稳定与本身的便利流动与多元包容性,把一拨一拨的新移民带进了。外来者与本地居民文化习惯不同,固然容易对一个社会造成冲击,甚至引发相互不了解与不认同,但这样的情况,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发生。 


的多元包容性还可以在人才引进计划中体现。过去10多年,特区政府推出了多项引进人才计划,包括“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等等,吸引了数十万人才来港发展,其中最为人熟悉的钢琴家郎朗和李云迪、演员章子怡及汤唯等,都是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获得在港居留资格。 


同样,来自内地的人才流入,亦为发展增添动力。 


上环街景  研习君摄


 


1997年回归祖国前,很多人因为对前景忧虑萌生移民念头。上世纪80年代末至1994年间,出现大规模移民潮。然而,随着回归后内地发展迅速,近年不少移居海外的人纷纷回流。 


我问过一些外国回流到的本地朋友,为什么出去了最终还是回来?很多人都说,尽管回归后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无论是1997年的金融风暴、2003年的SARS,还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还是所谓“占中”行动等,人总是能够一次又一次战胜挑战,是这种信念令人变得更强大。 


也有人说:“在不属于自己的地方生活,始终没有归属感。”这一点我绝对同意,同样的,这也是很多选择离开返回内地发展的港漂的真实心声。 


当然,在经济发展、跨境融合的同时,确实付出了沉重代价。一些选择返回内地的港漂告诉我,在生活举步维艰。撇除现实生活问题不谈,在他们眼中,这座城市看似开放,却有偏见。 


从2011年内地“双非”孕妇冲关产子到本土内地游客并称之为“蝗虫”,从反水货客针对内地游客的冲击行为,到近年与内地的矛盾上升,一股本土极端势力浮现,以外来族群为“敌人”,在政经及社会议题上发酵。 


然而,我认为这种矛盾加剧,最大的原因还是源于相互不了解。 


有内地朋友告诉我,没来之前以为人都不欢迎讲普通话的内地人。来了才知道,他们看到的只是新闻中少部分激进分子,绝大部份人都很宽容,只是人并不会热情奔放,而他们的“冷淡”不主动嘘寒问暖,不代表不喜欢你歧视你。 


也有不了解内地人的朋友说,以前对内地人的了解都是从报道中看到:“强行霸道”“在街上大小便”“侵占福利”等等彷佛成为内地人的标签。直到真正接触到内地人才发现,知书达礼温文儒雅、,而很多机构聘请的高层,都是来自内地的优秀人才。 


事实上,除了批评埋怨,或许大家更应该冷静反思,可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未来的路又该怎么走? (本文作者系凤凰卫视高级记者)



研读之二:


金融专家热议战略定位——

做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



太平山上俯瞰  研习君摄


多位金融界专家在2018年初举办的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定位,它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中国和世界的“超级联系人”。


“和内地有长期的金融合作,近3年来,两地建立起了更紧密的联系。”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表示。


她指,自2014年起,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和基金互认安排相继推出,更进一步提升了上海、深圳和之间资本市场的联系,而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联系人”。


史美伦说,这些“互联互通”措施的成功实施展示出作为国际金融枢纽港,其世界一流的金融人才储备和强健而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在未来提供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对于“超级联系人”这一角色,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每个人都想和中国做生意,但又不想改变自己的贸易习惯、法律结构和基础架构。而则可以成为这之间的连接者。


“沪港通、深港通的市场是动脉连接,而不是静脉连接”,李小加强调,其中的交易方式相当于在本地进行交易。这样的基础架构能提供一个让各方都信任的平台,帮助跨越系统差异,从而让取得成功。


“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与全球的联系人。”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也认为,从最开始的商品交易,到目前新增的金融服务,都是背靠内地、面向全球。


中环街景  研习君摄


数据显示,自内地改革开放以来,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每年占比50%至60%。近10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由260亿美元升至2016年的近2000亿美元,占环球投资比例达15%,成为主要资金出口国,当中经处理的比例达50%至60%。“这说明大家都意识到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平台。”陈德霖说。


他认为,的地理位置、,是长远存在的,不会轻易改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会继续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持续担任“超级联系人”。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非常赞同陈德霖提到的战略定位。


朱民认为,在金融、贸易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中国进入世界的门户,只有在和世界保持紧密联系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与内地进行联系。此外,也需要留意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并根据大趋势来调整自己的定位。


,明确了中国未来会更侧重质的增长,把重点放在效率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朱民说,需要捕捉到国家的这套全新经济发展战略。了解如何帮助国家实现更好“以质取胜”的长期发展,是的关健


展望未来,这些金融界专家认为,随着“”倡议的落实,可以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扮演“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将中国与世界各地连接在一起,实现共赢。


铜锣湾街景  研习君摄


▲以上内容综合解放网、中国新闻网


国际研习社  

让你看懂世界

微信号:

thinker_cri

出品 | 国际在线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