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礼拜,我和亲生闺蜜一起去香港待了3天。香港自然不是第一次去,但这次去却和之前的每一次都不一样,以往时候我们喜欢住在佐敦,因为那里有更多TVB的感觉,而这次则住在了港岛,贪的是进出方便又有美酒美食。
Stockton酒单上的鸡尾酒,表现相当出色。
英记的海鲜火锅还是一样好吃,人均300不到的价格实在良心,而隐藏在兰桂坊一间不起眼的小门洞里的Stockton则让人惊艳了第一轮,但在第二轮随机点酒的时候,败下来阵来。
千金一掷 只为绝世美酒
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重头戏,在香港的3天里,最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一杯价值人民币5000块、容量只有125ml的葡萄酒,如果要用一个精准的单位来计量的话,那么应该是一瓶30000人民币。
水晶杯里的深紫红色液体,是我们千里迢迢飞往香港的唯一目的。
说实话,这杯酒的确贵到让人心痛,可一旦你开始喝了之后,就会忘记价格,只感觉到整个人被投入到了一个巨型的黑色水果海洋球池子里,每一颗海洋球都可能带有黑莓、蓝莓、黑醋栗等的风味,但又不是简单而粗暴的扑面直击,海洋球的表面覆盖着单宁,柔软而顺滑,要是你用手摸一下那些球,就会有天鹅绒般的触感,而隐身在其中的那些香料、巧克力、淡淡的烘烤味道等,就像是一颗又一颗的小型球体,在不经营之间轻轻绽放,与明媚的果味形成交错之势,让口感变得平衡而又丰沛浓郁。
当酒液顺着杯子流淌到口中时,你的眼前仿佛闪过了一道光。
这支酒,就是Penfolds酒庄的全新力作Penfolds g3。之所以将这款酒命名为Penfolds g3,其实原因很简单——Penfolds现任首席酿酒师Peter Gago在创造这款酒的时候,选择了3个不同年份(分别是2008、2012、2014)的Penfolds旗舰酒款、有着“澳大利亚酒王”之称的葛兰许(Grange)来进行混酿,而g3就是“Grange 2008”、“Grange 2012”以及“Grange 2014”的首字母集合体。
也许有人会问,葛兰许凭什么被称为“澳大利亚酒王”?就因为它卖得贵?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葛兰许之所以能获得今日之成就,与其所具有的历史、承载的信念等都有着紧密联系。
每一瓶Penfolds葛兰许,讲述的都是Penfolds酒庄所在的南澳地区的地域与风土的故事。
葛兰许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Penfolds传奇酿酒大师马斯·舒伯特(Max Schubert)酿造了出第一批带有试验性质的Penfolds葛兰许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马斯·舒伯特采用了多产区、多品种混酿工艺,以使得酒体能够呈现出饱满而有力,但又不失新鲜果味的特质,其品质完全能够与波尔多顶级红葡萄酒相媲美。
有着能与波尔多顶级红葡萄酒相媲美的实力的Penfolds葛兰许,是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荣光。
遗憾的是,这种独特的风格与当时流行的饮酒风潮格格不入,葛兰许的市场评价不如预期,马斯的尝试也在1957年的时候被迫中止,但幸运的是,3年之后,葛兰许的实力终获认可,其酿造也逐渐顺利展开,并最终成为了一款既能体现南澳地域和风土特点,还能展现澳大利亚农业创新精髓的殿堂级作品。
在这间品鉴室内,葡萄酒将会展现出自己最纯粹的一面。
而今年刚刚亮相的Penfolds g3除了继承葛兰许多产区、多品种混酿工艺之外,还采用了跨年份葡萄酒进行混酿,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约也莫过如此吧。必须要提一句的是,2014年份Penfolds旗舰酒款葛兰许现在尚未上市,所以如果你喝到了Penfolds g3,就意味着,你提前尝到了未上市的作品。
光影之间,三位一体,借助舞蹈来表现Penfolds g3的精髓,实在是妙。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顶级酒款的混酿作品,那么是不是只要买到了这三款酒,知道了酒液配比,就能做出一样的好酒了?当然不是。Peter Gago说,瓶中陈酿的酒款与储存在酒庄橡木桶里的酒液虽然同样经历时光,但风味的演变却截然不同,这意味着你就算愿意砸钱买下3瓶酒,却也并不能得到同样的味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你准备好了30000块打算去买一瓶Penfolds g3,也并不一定能实现,因为这款酒总共只有1200瓶的量,还得供应全球市场,买不买得到,大概只能看运气吧。
Penfolds现任首席酿酒师Peter Gago现场揭开了Penfolds g3的神秘面纱。
数量不多的Penfolds g3,自带一种“且饮且珍惜”的情绪。
白玫瑰与红玫瑰 兼得只在酒里
TVB有句话说得好,“呐,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买不到Penfolds g3一定是不开心的,但我们也能想点别的办法让自己开心开心,比如参加Penfolds今年在香港举行的2017“珍藏系列”新年份葡萄酒发布会,感受一下刚刚获得世界顶级酒评家Robert Parker创办的《Wine Advocate》(《葡萄酒倡导者》杂志)给出了100分的2013年份Penfolds葛兰许到底是如何好喝,并听Peter Gago跟你细细分析不同酒款背后的故事与风味。
Peter Gago在Penfolds“珍藏系列”新年份葡萄酒发布会现场,讲述不同酒款的风味。
这场在香港地标文华东方酒店举行的新品发布会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打开了葡萄酒感官体验世界的大门,当季食材与Penfolds葡萄酒在味蕾上的相互碰撞被具象化,酒款与食物之间的联系成为了艺术家的灵感源泉,并最终化身为美食装置艺术,让人大开眼界。
当季食材搭配Penfolds不同类型的酒款,演绎的是季节、风土与味蕾之间的平衡艺术
Penfolds是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传奇,也是众多像我一样的中国消费者在提到澳大利亚葡萄酒时候的第一反应。它虽然是一间新世界酒庄,却有着能与旧世界名庄相比肩的实力,单一葡萄园、单一产区或亚产区,以及多产区或多葡萄品种混酿,这三种独特风格始终是Penfolds酿酒理念的基石——在所有的Penfolds产品中,你都能找到这些理念的现实演绎版本。
在2017Penfolds“珍藏系列”新年份葡萄酒发布会现场,你可以找到许多真实展现酒庄酿酒理念的酒款。
有人说Penfolds只酿造红葡萄酒,那可真是大错特错,白葡萄酒从来不是酒庄的配角。在2017Penfolds“珍藏系列”新年份葡萄酒中,就有两款表现出色的白葡萄酒存在。2016年份Bin311唐巴兰姆巴霞多丽白葡萄酒有着淡淡的燧石气息和馥郁的果香,营造出了一个骄傲而天真的小姑娘形象,而2015年份雅塔纳霞多丽白葡萄酒则更多了一份成熟雅致,塔斯马尼亚和阿德莱德的跨产区混酿使酒款的口味达到了极致平衡,在法国橡木桶中长达8个月的陈酿也使其散发出了怡人的淡淡橡木风味。
白葡萄酒从来不是Penfolds酒庄的配角。
但如果要问首席酿酒师Peter Gago最爱的酒款,那可难了,毕竟对一个酿酒师来说,每一款酒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总想着一碗水要端端平,“但人的情绪也会有变化,可能你今天会对这个孩子特别有耐心,而到了明天,另一个孩子的一些小举动会让你觉得特别温暖,葡萄酒也一样,我当然热爱Penfolds的每一款酒,但这次我会建议你试试看2014年份圣亨利设拉子,虽然之前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不像其他几款酒那么高,但从品质上来说,它真的很不错。”
Penfolds家族的每一款葡萄酒,都是酒庄现任首席酿酒师Peter Gago的“孩子”。
相比较Penfolds家族的其他热门酒款而言,圣亨利可真算是默默无闻的典型了,既没有许多人愿意拿着瓶子努力拍照显摆,也少有人想要挤破了头皮去买一瓶好好品鉴,但事实上呢?这款酒无论是从风味还是历史来说,都不落人后,更有意思的是,最早诞生于1890年代的圣亨利设拉子可以说是新世界设拉子葡萄酒款里面最接近旧世界风格的酒款,高成熟度的果实带来了饱满而浓郁的酒体,明显的黑色水果香气搭配上少许烟草、雪松及巧克力的味道,单宁柔和而紧实,活脱脱是一个武侠小说里不显山露水的绝世高人,看上去平凡甚至有些拙,但一张口,却叫人佩服之至。
为Penfolds打Call的还有熊黛林与任达华,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挚爱酒款,到底是哪一款。
如果你要问,在喝过了5000人民币一杯的Penfolds g3之后,哪款新发布的“珍藏系列”葡萄酒会让我念念不忘,那么答案一定是RWT巴罗莎谷设拉子。巴罗莎谷的设拉子品质卓越已经是人人皆知的秘密,这款葡萄酒有着标志性的丰满酒体,口感强劲而单宁柔顺,成熟的黑色水果已经带上了些许果酱的风味,再加上那迷人的香料气息,以及来自橡木桶的烘焙味道,“根本停不下来”或许是最为贴切的形容。
巴罗莎谷的独特风土让产自当地的设拉子葡萄酒有着独一无二的风味。
如果说这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么喝完这一轮,你也许会明白,要想兼得白玫瑰与红玫瑰,还是得在葡萄酒世界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你酒柜里可以摸得到的白月光和不尴尬的朱砂痣,并且永不会老去。
The End
本文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需转载原文请联系花小姐,转发朋友圈请随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