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翻译研究论文: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机器翻译的非技术文本翻译实践

2022-05-11 09:20:28

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机器翻译的
非技术文本翻译实践

徐彬,山东师范大学

郭红梅,山东建筑大学

《中国翻译》2015(01)


摘要: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TranslationCAT)应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译员以及翻译教学和研究者的认同。然而,在CAT技术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背景之下,我们仍会看到,很多翻译教学和研究人员,囿于旧有的认识,认为CAT只是对技术类文本的翻译有效,并不适合应用到文学翻译等非技术文本的翻译中。本文从分析CAT的性质入手,借助实际出版翻译案例,说明CAT可以也应该用于非技术文本翻译;结合高质量的机器翻译(MT),“MT+CAT+译后编辑”的模式对于一些非技术文本的翻译也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脑辅译;机器翻译;非技术文本

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Computer AidedTranslation technology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is recognized by more and moretranslators as well as translation researchers/educators. The education of CATrelat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emerged at the turn of the 21st andis becoming a focus in translation education. However, against the backgroundthat the acceptance of CAT technology is growing steadily, a great number oftranslation researchers/educators still hold that CAT is only suitable for thetranslation of technical texts, not for literary and other non-technical text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ature of CAT, and illustrates with three translationcases that CAT can be—and should be—appli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non-technicaltexts; and the translation mode of post-editing of machine translation in CAT isalso applicable.

Key Words: Computer AssistedTranslation; Machine Translation; Non-Technical Texts


1. 引言:电脑辅译能否用于文学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被误解为“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到现在大多数翻译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者能够基本厘清“CAT”和“MT”之间的区别,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然而,伴随着这一认识上的突破,相当多的翻译教学者和研究者却又形成了新的认识局限,认为CAT“仅”适用于技术文本的翻译,不能应用于文学翻译。

这一认识可能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众多CAT厂家在推广自己的软件的时候,往往会突出强调CAT软件对于翻译技术文本的作用,从不言及文学翻译;其次,是CAT研究领域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在相关著作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LynneBowker (2002:112)就曾指出,“并非所有文本都同样适合包含在翻译记忆(TM)中”,又指出,“技术、科学,以及法律文本往往包含重复内容,而文学和广告文本往往包含较少的重复,因而通常就不适合包含在TM中”。Quah (2008:193) 更进一步指出,大多数的翻译记忆软件都是针对半技术及高度技术性文本(semi-technical and highlytechnical texts)而开发的,对于半创造性和高度创造性的文本(semi-creative andhighly creative texts)就不那么适用了。Austermuehl (2006:139)也指出技术文本更适合使用翻译记忆等工具。

应当看到,CAT是一种专门为译者开发的生产力工具,既然是工具,它就有“器物之用”。即使完全不考虑文本中的“重复性”,单纯考虑多数CAT为译者构建了更方便、更专门化的工作界面,我们就有理由将其应用到几乎所有类型的文本的翻译中。徐彬在2005年就指出,翻译记忆系统能够给文学文本的翻译带来助益(2005:75),并在《翻译新视野——CAT》(2010a: 72)一书中进一步细化了这一分析,指出CAT可以:提供便捷的词汇查询以及更快的译文输入方式;提供更符合人体工学的翻译环境;提供更友好的译文校对环境。

本文拟通过作者亲历的三个CAT应用案例,说明CAT不仅可以应用到文学翻译,而且很有必要将其扩展到技术文本以外的半创造性乃至高度创造性文本的翻译工作中,为了更清晰简明的指称这类文本,本文将这其称作“非技术文本”。

2. CAT在非技术文本翻译中的可用性

为了验证CAT在非技术文本翻译中“可用”,首先要打破禁忌,破除几种“迷信”:

(1) CAT与创造性文本的翻译格格不入

相当一批认为CAT无法应用于文学翻译的人的理由是CAT“禁锢了翻译文本”。果真如此吗?其实用这一点质疑CAT在文学翻译中的用途的人,一般都很少有甚至没有使用CAT进行翻译的经验,以为复杂的操作会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这就像最初尝试使用电脑进行创作的一些作家,也抱怨过使用电脑直接打字来写作,会影响思路一样,是将自身操作上存在问题归罪于工具。实际上,熟悉之后就会发现,CAT为译者提供了更方便的界面(双语对照),更好的存储机制(大多数基于数据库的CAT无需特意存盘即可保存所有工作),以及多种其他便利,稍微适应一下,这些便捷的功能都能“解放”译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造性思维中。

(2) CAT分割文本,导致译文僵化

新一代CAT工具大多采用了独立界面,翻译工作区基本上都是由某种形式的表格组成,软件把原文按照规则,以句子为基本单位,拆分并置入源语单元格;翻译者使用的时候,要在对应的目标语单元格填入译文。

鉴于此,很多没有深入了解CAT工具的批评者会认为,在CAT中进行翻译,译者看不到原文档的结构和版面布局等,而且还要严格按照表格对应关系填入译文,进而想当然地认为这种情况会造成译文缺乏上下文连贯,比如批评CAT说:“翻译记忆基于句子层面的翻译方式不利于从语用和语篇角度对原文进行考察并翻译,容易使翻译学习者养成不良的翻译习惯,犯‘见木不见林’的错误。” (王正, 孙东云,2009a)

其实,虽然CAT是机械地按照规则拆分文本,但是几乎所有CAT工具也同时给用户保留了“合并”和“拆分”的功能,译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文本。即便是需要调整整个段落的句序,也完全可以做到,完全不受单元格的束缚。

此外,不论是采用哪种CAT,都应采取这样的校阅流程:(1)在CAT中翻译初稿并进行初校和二校(便于随时比对原文);(2)导出目标文件后通过电子版或打印版进一步校对.经过这样的流程,即使初稿中有少数的不连贯问题,绝大部分也会得到纠正。

了解了CAT及其应用的实质,我们就会看到,如果出现译文僵化的现象,那也不是CAT或电脑造成的,而只能是完全处于主动地位的人所造成的,是译者在使用CAT的时候,没有掌握必要的拆分合并技巧;或是态度不严谨,孤立地看待每个翻译的单位,不做上下文的通盘考虑;或是不执行严格的校对流程等。这些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而非工具的问题。

(3) CAT界面不利于语篇统筹

一些CAT软件中译文编辑界面是 “翻译表格”,不显示原文的格式和版面信息。这对于翻译的确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这一问题并不难解决。

要想在翻译的同时看到原文档版面结构,可以先阅读印刷的文稿再进行翻译;如果源语文档是电子的,也可以使用电子书、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阅读,或是更大的显示器乃至双显示器,一边显示原文档,一边在CAT软件中翻译。此外,许多CAT软件近年来都开始增加“实时预览”的功能,既可以看到原文,也可以预览译文,还可以双语对照全文预览。上述多样化的显示模式,其实比传统的翻译流程更好,为译者提供了查看文档的原始格式和版面信息的更多便利。而且,由于采用了电子化的显示方式,译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便利:阅读PDF等电子文档时可以方便地进行全文搜索,快速定位原文位置;而CAT提供的实时预览,则“如影随形”,自动定位标注目前编辑的位置。

应该注意的是,王正等虽然在前期的研究中曾指出CAT界面会束缚翻译,近年来却对其观点进行了修正,指出:

翻译记忆系统作为CAT的重要部分,[曾]因缺乏对语境的支持而屡遭诟病。随着近年来的技术进步,[……]翻译记忆的编辑界面得到了革新,使源文本的展示方式更有利于语境的整体考察。(王正, 2013)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CAT工具不适于非技术性文本翻译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3. 非文学文本翻译应用CAT的效果

本文作者之一徐彬近10年来为湖南科技出版社翻译了《宇宙为家》、《艺术宇宙》等多部严肃科普作品,也为其他出版社翻译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流程中充分应用了CAT。这些翻译实践,不仅验证了CAT工具在非技术性文本的翻译中“可用”,而且验证了它们可以大幅度提高翻译工作的效率。下面援引徐彬使用CAT所做的出版翻译的三个案例,说明对CAT翻译应用的新认识:CAT可以用于非技术文本翻译;CAT应该用于非技术文本翻译;“高质量MT+CAT+译后编辑”的模式也可以应用于非技术文本翻译。

3.1. 案例简介

案例1:《荒山怪声》(The Mountain ofAdventure)。英国儿童文学作家Enid Blyton所写的八本冒险系列中的一部,中译本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

案例2:《我为什么离开高盛》(Why I Left Goldman Sachs)。高盛银行的前高管格雷格·史密斯撰写的回忆录,将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在2014年出版。

案例3:《艺术宇宙》(The ArtfulUniverse—Extended)。英国科学家约翰·巴罗的科学哲学著作,中文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

3.2. 案例的文本类型

案例1是儿童小说,属于文学文体。案例2是传记性质的作品,在西方一般列为“非虚构”作品,但其语言,仍应认为是隶属于文学文体之一,至少是“半创造性”文本。案例3是科学哲学作品,也是“半创造性”文本。

3.3. 效率分析

(1) CAT与案例1

开始翻译儿童小说《荒山怪声》之前,译者发现这部小说的语言较为浅显,最初曾决定直接在MS Word中翻译,采用整句输入法,认为这样能够达到最佳的效率。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即便是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的重复性的元素,比如表1列出的这部小说中主要的重复性字符串。

1 《荒山怪声》中的重复字符统计

字符串

出现次数

字数

他说

59

118

她说

18

36

杰克

587

1174

露茜安

296

888

奇奇

258

516

菲利普

535

1605

黛娜

209

418

曼纳林夫人

66

330

比尔

268

536

埃文斯

132

396

威尔士

28

84

白雪

218

436

山中之王

11

44

合计


6581

对比最终完成稿,小说中译本的总字数是112654字,表1中所列的最基本的重复性元素,占总字数的5.84%。考虑到出版社计划让翻译该系列的全部8部作品(已完成4部),按照上面的不完全统计,8部书依靠CAT可以自动获得近5万汉字的固定译法,因此长远看来,在整个翻译项目中有效地利用CAT非常必要。

(2) CAT+MT与案例2/3

在翻译案例2和3的时候,译者不仅采用了CAT,还采用了一种更“激进”的做法:把MT引入到翻译项目中,采用“MT+CAT+译后编辑”的模式进行翻译。译者实际所采用的MT引擎是谷歌翻译,它采用了基于统计的算法,译文质量达到了MT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各种专有名词的翻译方面,准确度极高,可为人工翻译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徐彬, 2010a: 90-91)。国内外也已经有多位研究者证明,熟练的译者采用在谷歌MT的基础上进行后期编辑的形式,可以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参见(徐彬, 2010b)、(王正, 孙东云, 2009b))。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多款CAT软件为译者提供了多种MT引擎。如SDL Trados、memoQ以及国产的雪人CAT等,都允许在预翻译的时候,导入某一MT的查询结果。

为了统计案例2和3采用“谷歌翻译+人工后期编辑”模式的效率提升程度,我们需要引入“MT效率”这一新概念。具体说来,就是通过人工比对谷歌翻译和人工译文,找出其中重合的字词(即“可利用的语块”,统计时不计入孤立的“的”、“了”等),计算一下MT中可利用的语块字数占人工译文最终字数的比例,即可得出利用MT所获得的效能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MT效率
Machine Translation efficiency)

=

循环利用语块(Recycled Chunk)

人工译文字数
Human Translation
wordscount)

简写为:

MTe = RC / HTc

针对案例2和3,译者做了抽样分析:分别选取《艺术宇宙》和《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中的部分连续翻译单位(Segments)(抽样文本的译文字数在8000字左右),制作出翻译对照表,包含源语、谷歌翻译、人工译文、循环利用词语四列。统计出每一列抽样中的字数,然后代入公式,即可得出案例2和3的MT效能比(见表2,以《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为例)。

2 谷歌翻译和人工译文的对比

源语

谷歌翻译

人工译文

循环利用词语

656(词)

1040(字)

1178(字)

474(字)

It was June 12, 2000, and I was sitting in a conference room at 125 Broad Street, thirty stories above Lower Manhattan.

这是612日,2000年,我正坐在一间会议室在125 Broad街,曼哈顿下城30层以上。

时间是2000612日,我正坐在布洛德街125号曼哈顿下城一座大楼30层的一间会议室里。

612

2000

一间会议室

曼哈顿下城

30

……

……

……

经过计算,案例3采用在谷歌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后期编辑,可以利用大约26%的字,而案例2则可利用40%的字。这两个案例的效能比都高于在翻译项目中单纯使用高质量的术语库所得到的效率提升(一般是在20%左右),超出了单纯利用术语库的效能。

对于实际的项目来说,采用“MT+CAT+译后编辑”模式所获得的翻译效率提升,比上述分析更加明显,这是因为:

(1) 非技术文本在翻译之前,难以找到高度适用的术语库。译者可以依靠项目进展过程中“滚雪球”似的逐步积累,随时将验证后的术语加入术语库,循环使用,提高效率。

(2) 由于是半创造性文本,极少存在重复性句段,单纯靠翻译记忆技术难以带来明显效率提升(此时翻译记忆的价值更在于积累双语对齐语料用于翻译研究这一方面);此时,依赖MT提供的正确语块,就成了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

(3) 谷歌翻译除了能提供大量术语和一般性词汇及短语的准确翻译以外,还能够提供一些基本表达法的转换与翻译,比如表2中June 12, 2000转换为“6月12日,2000年(经实测,谷歌翻译目前已经能够将日期正确转换为中文的顺序年月日)。这些MT正确转换生成的表达法,为翻译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做出了贡献。

(4) CAT模式下支持多人合作,保障名词的统一性,提高整个项目的执行效率。不过由于上述3个案例只是单人翻译项目,这一点未表现出来。

因此,采用“MT+CAT+译后编辑”的模式翻译非技术文本,所获得的综合效率提升,远大于在项目的翻译过程中单纯依靠CAT积累并利用术语和翻译记忆所获得的效率提升。

3.3.1. 翻译中的质量控制

译文质量控制是翻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合理使用CAT系统工具,可以对译文提供多重质量控制:

(1) CAT可以进行术语一致性检查;

(2) CAT通过自动“非译元素”产生的文字(比如阿拉伯数字等)可以看作是免检内容;

(3) CAT为用户提供了自动质量检查功能,可以核对是否存在文本漏译等;

(4) CAT中可以方便地预览源语和目标语文本,方便审校人员查找问题;

(5) CAT便于采用团队协作的形式随时进行质量检查,合理分配任务,保证进度。

采用“MT+CAT +译后编辑”的模式翻译非技术文本,译者可以借助CAT工具的质量控制功能,更有效地监控翻译文本的质量,将出错率降到最低,且降低查找错误的难度。

3.4. 翻译质量评估

翻译质量的评估与认定主观性较强。好在《艺术宇宙》这本书比较特殊,因为此书出版后译者在网上书店偶然发现存在其他译本:其1995版曾经由舒运祥翻译,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书名是《艺术与宇宙》。两个版本所依据的原版只有很小的差异,所以汉译本近乎是同一本书的重译。为了方便比较,两个译本分别以译者的姓名拼音首字母代替,徐彬所译的《艺术宇宙》标注为“XB”,舒运祥所译的《艺术与宇宙》标注为“SYX”。

3.4.1. 读者反馈

豆瓣网的豆瓣读书频道是国内信息较全、用户数量大的读书网站。该网站通过读者打分的方式,对图书的质量做出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经检索,XB本在豆瓣网的得分是8.8(截至2013年5月28日),SYX本的得分是7.6。二者的详细评分信息如下(星数代表受读者欢迎的程度):

3 《艺术宇宙》的网站评分信息

评分

《艺术宇宙》

XB

《艺术与宇宙》(SYX)

*****

60.3%

30.8%

****

26.5%

38.5%

***

11.8%

30.8%

**

1.5%

0.0%

*

0.0%

0.0%

对比之下,读者对基本上基于同样源语文本的译本的反应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尤其是5星档的得分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翻译中借助CAT+MT技术的XB本更为读者接受。

3.4.2. 出错率

笔者对这两个中文文本和英语原文进行了逐句对齐,制作了平行语料库,对比两个译文。经过初步统计和分析,发现XB的译文出错率更低:在对全书标记的700余处译文有语义差异或是明显的行文色彩不同的地方,SYX中存在表达不合理或是误译的地方占了170处左右,其余明显差异也多是SYX的行文较为生硬造成与XB的明显差异。下面是SYX中误译的一些典型例子:

(1) Mark Twain, The Innocents Abroad

SYX: 马克•吐温:《国外的无辜者》

XB: 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

评: The Innocents Abroad通常译为《傻子出国记》,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

(2) One day, about five billion years from now, the Sun will begin to die.

SYX: 终有一天,即从现在起几万亿年后,太阳将开始消亡。

XB: 从现在算起50亿年后,太阳将会熄灭。

: SYX数字翻译错误。Billion采用美国英语的含义,表示十亿,而不是万亿。此外基于科学常识也可知道“万亿”的译法是错的。

(3) Nothing could be further from the truth.

SYX: 任何事都无法远离真理,

XB: 可事实却远非如此。

: SYX译文没有看懂英文表达中的特殊逻辑。需要指出的是,谷歌翻译给出的译文是“没有什么比这更远离真理”,可以看作是某种程度的“异化”处理,足堪采用。

(4) Danger lurks in theshadows; it pays to be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it.

SYX: ……,值得我们给予特别的注意。

XB: 危险经常藏在阴影之中,对阴影特别敏感会给生物带来回报。

: 本书这一部分就是讲人类为何对阴影中的物体具有很好的图形识别能力。相比之下,SYX翻译中没有照顾上下文,以至于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各种CAT软件所提供的界面,都能保证不论是在翻译还是校阅阶段,都能方便地同时看到翻译单元对应的原语与目标语文本,这一特性非常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翻译中的疏忽,降低出错率。

3.4.3. 语言质量

对比The Artful Universe的两个译本,XB本除了出错率低以外,文本的语言质量则较高一些。这里略去一些孤立语句的质量差异比较,而着重关注一处明显的语篇差异。

与许多对CAT应用于非技术文本翻译持怀疑甚至批评态度的人的预测不同,从语篇的角度看,使用了CAT+MT模式的XB本,呈现出一定的质量优势。比如下例:

(5) [A] We are inveterate spectators. [B]Large fractions of our lives are spent watching people acting, competing,working, performing, or just simply relaxing. [C]Nor is our interest confined to the human spectacle. [D]We are captivated by 'things' as well: pictures, sculptures, photographs ofpast experiences--all have the power to capture our attention. [E] And, if we can't watch reallife, then we are drawn into the virtual worlds of the cinema, televisionpictures, and videos. [F]You may even find yourself reading a book.

SYX: [AB]我们生来就是看客,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看别人怎么做事,瞧着别人竞争、工作、表演,甚至看别人休闲。[CD]我们不仅对人感兴趣,我们也对物感兴趣,如:绘画、雕塑以及能留住往昔的摄影一所有这些都吸引着我们的注意。[EF]对于那些无法观察到的现实生活,我们则热衷于转向由电影、电视和录象所营造的虚拟世界,甚至还会发觉自己沉湎于书本之中。

XB: [A]我们人类自古以来就是观察者。[B]我们把生命中的一大块时间,花在观察他人行动、竞争、劳作、表演,或仅仅是休闲上。[C]而且,我们的兴趣还不仅限于人的活动。[D]我们还特别关注周围的“事物”:图片、雕塑、老照片——所有这一切都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E]而且,要是我们无法观察真实生活,还会沉迷于电影、电视、录像等给我们创造的虚拟世界。[F]诸位有时甚至还会劳神去读读书。

仔细分析,原文的这段文字存在明显的节奏感。统计每句话的词数,可以得出这样的节奏关系:

4 《艺术宇宙》译本篇章节奏统计

句子编号

ST词数

SYX字数

XB字数

[A]

4

47

14

[B]

17

39

[C]

9

51

18

[D]

21

41

[E]

22

57

41

[F]

8

15

原文4-17-9-21-22-8的句子长度变化,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节奏,构成了篇章的节奏美。本例中,SYX合并处理了句子,调整了语篇结构,实际结果却偏离了原文节奏,阅读起来缺乏一张一弛的感觉,造成译文的文本质量明显低于原文。而XB严格依照原文译出,保留了原文的节奏美感(其中B-F的英汉字数比例基本保持在1:2,符合英汉对应文本英语词和汉字的总体比例关系)。特别还应指出, F句的处理,SYX完全脱离了语境,没有把握到原文的反讽色彩。

此外,“科普翻译的挑战” (徐彬,郭红梅,2012)一文还对比了这本书的两个中译本对于原书章节标题以及书中引的打油诗的处理,结果也显示XB的语言质量更高。

通过对《艺术宇宙》两个中译本的读者反馈、译文的出错率以及译文质量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采用了CAT乃至MT之后,非技术文本的翻译质量不仅不会受到负面影响,相反,熟悉CAT的译者,可以借助CAT提供的各种功能,更有效地做好翻译的质量控制。

4.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CAT翻译界面的应用规律以及近年来翻译界面的优化,辅以实际的翻译案例,说明了CAT软件完全可以应用于非技术文本翻译。虽然在此类翻译中,译者所获得的效率提升不如翻译高度技术性的文本高,但在熟练掌握CAT软件操作技巧的前提下,它对译员带来的同样只是“辅助”,而绝不会是“添乱”。CAT对于非技术文本翻译提供的主要帮助包括:

(1) 翻译界面。CAT提供便捷的双语对照界面,翻译过程中打开应用程序即可自动定位到翻译工作上次离开的位置,减少了传统手段中查找文本的时间和精力。多数CAT可以指定文本显示的最小字号,改善显示视觉效果,避免复杂版面和密集文字对翻译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近年来CAT演进迅速,很多优秀的CAT软件都提供了实时预览功能,使得翻译界面变得更加友好。

(2) 借助术语库提高效率。不断积累翻译术语库,为各种具有相对固定译法(可以一个短语多种译法)的短语提供记忆和迅速获取的服务,提高输入效率,减轻译员记忆负担。同时术语库还可以在多人协作的非文学文本翻译项目中起到保证术语统一的作用。

(3) 高质量的机器翻译可以融入CAT翻译流程。译者可以在项目进行之初,借助本文提出的MT应用效率评估公式,对循环利用的语块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是否使用MT进行与翻译。笔者的大规模翻译经验证明“MT+CAT+译后编辑”的模式可以应用于翻译实践。

(4) CAT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翻译质量控制手段(非译元素、术语批量检查等),保障翻译质量。

应该看到,扩大CAT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将其应用到半创造性和创造性文本的翻译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最主要的就是广大译者难以短期内熟练掌握CAT技术。然而此问题应该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即由CAT专家提供项目创建、软件安装维护以及项目导出等服务,译者专心文本翻译。只要是译者对CAT应用范围的认识发生了转变,随着翻译硕士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多掌握CAT技术的学员学成毕业,笔者预言这种“CAT技术支持专家+译者”的工作模式将成为一种趋势。

此外,在非技术文本的翻译中采用CAT,有利于译者为翻译教学和研究积累更有价值的平行语料,并进一步给翻译教学研究带来新的素材和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BOWKER L 2002.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apractical introduction [M].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Ottawa.

AUSTERMUEHL F 2006. 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M], 1ed.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

QUAH C K 2008. Translationand Technology [M], 1 ed.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海.

王正2013. 翻译记忆系统的语境观. 上海翻译 [J]: 69-72.

王正,孙东云 2009a. 翻译记忆在翻译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外语界 [J]: 16-22.

王正,孙东云 2009b. 统计机器翻译系统在网络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上海翻译 [J]: 73-77.

徐彬2005. 计算机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D]. 山东大学.

徐彬2006. 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 上海翻译 [J]: 59-63.

徐彬 2010a. 翻译新视野——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 [M], 1 ed. 山东教育出版社; 济南.

徐彬 2010b.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设计与实施. 上海翻译 [J]: 45-49.

徐彬, 郭红梅 2012. 科普翻译的挑战. 上海翻译 [J]: 42-46.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