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星光熠熠【香港影视娱乐博览2015-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 】

2020-10-14 09:23:25



星光熠熠

【香港影视娱乐博览2015-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 】



【香港影视娱乐博览】(Entertainment Expo Hong Kong)始于2005年,一般于每年3月20日到4月19日(“香港娱乐月”)举行,是香港影视娱乐界每年最盛大的活动,涵盖电影、电视、音乐和数码娱乐四个领域,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与多个影视娱乐组织合办,以「全城投入,全情支持」(Get into the Scene)为主题,将香港主要的影视娱乐活动集中在同一时段举行。主要活动包括三项始创项目香港国际影视展、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香港亚洲流行音乐节等六项核心项目及年度项目“电视世界国际论坛”。




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

作为香港影视娱乐博览的始创项目之一,FILMART已成为国际影视娱乐业界的首要影视市场,规模仅次于法国的康城电影市场。

今届FILMART汇聚来自30多个国家及地区超过780家公司参展,除了香港的各大电影公司,也有不少首度来港参展的海外单位,包括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拉脱维亚及澳门等地的影视公司;另外,广东(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和马来西亚(Malaysia Multimedi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MDeC) 的电影协会更首次在FILMART设立地区展馆。

海外的主要电影单位有法国的UNIFRANCE、lle de France;英国的UK Film;美国的独立电影及电视联会(IFTA);日本的UNIJAPAN (Jap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the Moving Image)、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sation, JETRO)、SEICF(Sapporo Electronics And Industries Cultivation Foundation)和Okinawa Film Office;韩国的KOFIC、KOCCA和BIPA;以及越南(Vietnam Cinema Association)。菲律宾、新加坡、台湾、加拿大、欧洲等地的业界,将继续组织具规模的参展团重临FILMART,推广当地影视娱乐作品。今届FILMART的动画及数码娱乐动世界吸引超过170家数码娱乐公司参展,当中30多家为香港公司。





今年是第11届香港影视娱乐博览及第19届FILMART,为了鼓励更多市民积极投入博览,大会今年继续推行「全城联动」计划,以「睇好戏享优惠」作口号,拉动全港戏院、零售及餐饮业界等力量,合作推出不同优惠,鼓励市民大力支持。


下面就以图文快捷介绍的方式,和大家一起“瞬间看FILMART”。

首先是,【展位篇】

做策划的朋友,可以在展位、设计、现场,都看出许多香港相关专业的方面。

在本文最后,我会转载2篇文章,讲述大批香港与广东电影产品的一些利好的关系,欢迎大家分享、思考和讨论。

会展外面,进场的观众主要是专业人士、买家、片方机构、相关行业认识、传媒等。


外围亦有最新电影的宣传,图为尔冬升导演讲述“横店漂”草根演员的电影


现场供市民查询系列活动的电子设备,可以资讯操作


张经纬导演的蓝天白云,邓丽欣主演,东莞的微电影导演阮建恒有参与跟片制作,亦是我们电影评论协会的成员



中国3D数码,一元制作,先生旗下,萧定一的电影公司,近年为人熟悉的是《3D》、《一路向西》,其实先生的戏剧理论深厚,但被很多人忽略了。几年主要宣传是高登热门小说,小姓奴写作的《壹狱壹世界》。


太阳娱乐的展位,视频上不断宣传郭子健的《全力扣杀》



天下一电影制作展位


历届都亦有不少小展商,只租赁2X2M的展位卖片和谈发行。


大手笔的展位,郑保瑞2016新春,猴年贺岁《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上一部甄子丹演的孙悟空的儿童剧,你觉得好看吗?

在展位内只是一段概念视频,显示主创名字,没任何实质内容。


英皇电影,都是本地重要的制作公司



星皇朝,在宣传《赌城风云3》了,(澳门风云2赚盆满钵满,让香港业界侧目,羡慕妒忌恨!)



台湾电影展位,没想到便利店全家的吉祥物OPEN小将都拍电影了!很喜欢这个卡通人物!


同期进行的颁奖活动,台上主持是ATV台柱刘锡贤和高登女神鲁芬BB(九品芝麻官的烈火奶奶)


加拿大影业的展位,一些世界各地的参展商,除了卖片发行外,亦有宣传邀请电影制作到本地拍摄制作,推动更多产业运作。


马拉西亚展商


几个展商合并参展,看到熟人,广州的龙珠达人“心之洛”在睇档卖片


IFVA独立短片展,早起几年曾经来东莞做过交流活动,展播电影和分享讲座。


日本展商,卖动画片的,主推是去年在得奖的《妖怪UOCHI》,BANDAI已经开发了很多玩具.



TVB展位,今年的位置和阵容都弱了些。但还是有大台风范,展台后面区域专门有高层和艺员接待展商联谊的洽谈室。



刚好见到TVBUDDY,它系要拉住我影张相 :P


广东(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的电影协会首次在FILMART设立地区展馆


获得2006美国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的杨紫烨导演(左三)在广东馆


擅长出品惊悚恐怖片的福建恒业电影,本次也在推广多套惊悚电影,包括环球老同学周耀武导演的《三更车库》,4月就上映了。


日本机构联合参展区,萌物卡通人偶少不了!


已经离开TVB的艺人李子奇和外界搞的虚拟动画,以微电影为主,大家比较记得是他在《天龙八部》演的云中鹤吧。



每届,香港贸发局亦给予众多动画、3D特效的香港本地机构设置摊位展示制作,但效果有所参差。需要时间和机会培养。


黄百鸣的天马电影展位,叶伟信《叶问3》要来了。



作为一站式商贸和交流平台,FILMART展场内亦会进行多场试映会、新片发布会、商贸配对会议、交流活动等,以及一系列专题研讨会。


【明星篇】

每届的娱乐博览,都是星光熠熠,一天内可以看到上百名人红星,大家都是专业人士,业界展览,求合照的极少,心思都是在宣传推广工作上。一连多日,出现的明星众多,下面就看看我刚好碰巧见到的部分明星。


钟汉良在做群访。


台湾电影,李康生、的关于女体盛的电影。看到真人真是惊喜!


王晶导演,介绍要拍儿童片,市场都是主攻大陆的了。


文隽先生,介绍一部亦是十年前开始跟拍多年,类似荷里活《少年时代》一样的电影。


中国3D数码《壹狱壹世界》的演员,大家熟悉的应该是《一路向西》张建声,先生要他增肥,要拿噱头,沿用是当年吕良伟拍《跛豪》的桥!


王珞丹、张震。张震应该会继续拍《绣春刀2》了。


余文乐、张家辉,

剃光头造型。

朱成丽、徐子珊,演了吴家丽做导演的恐怖片《有客到》,采访时,二人都讲拍鬼片的过程,讲完主持提醒,“鬼片”2字在大陆不能出街,要改口惊悚片…………%#¥%@#@*&##


美亚娱乐的发布会,介绍主要出品的电影,主创晒冷


任何时候都CHOCK的城城,近距离看,真是滴水不漏的巨星风范。


陈小春、林家栋、任贤齐群访。



FILMART唯一一张,和彭浩翔合照了。


回想FILMART,最早参与已是追溯到十年前的环球数码时代,当时的电影《魔比斯环》参与卖片。近几年的交流更方便频繁了,让更多来自各地的影视机构投入到娱乐博览当作。今年,随同广东电影行业协会参加展览,参与一些关于电影推广的工作,对于能在这个专业的影视展览上,吸收到许多有趣的资讯和学习到不同的创意,是十分受用的。


在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中,可以看到亚洲众多机构未来的推出影视作品。从制作机构、导演到明星的参与看电影产业的蓬勃,如今国内市场巨大,全世界都要垂青,但从策划铺排组织和媒体推广的专业化,香港娱乐工业还是华语世界最有活力的地方。


FIN



2013年FILMART上与郭子健合照


说到最深刻的FILMART,是2013年的展览中,约见到郭子健导演,当时他已经完成了《西游降魔篇》,转进了《救火英雄》中,当日因《西游降魔篇》与玩具爱好结缘,他的903节目《十沟场》在2013-2014,一度成为我的精神粮食。他是近年我最推崇的导演之一,除了电影,我最钟爱的是他对流行文化、动漫、玩具的专注,甚至感觉这就是另一个平行时空的“我”,关于郭子健的创作和关注,有机会和大家详细分享。

今年,郭子健导演的诚意制作《全力扣杀》,一部讲运动打羽毛球的纯港产片,即将面世,有当年金像奖最佳电影《打擂台》的意味,郭子健最擅长是这种CLUT风格的电影,值得关注。






附录2篇文章:


国际语言与本土情结

—香港电影人双线发展策略

有这样一种说法,伴随着CEPA十多年的推进,以及内地电影市场的井喷式扩张,香港电影人一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似乎要跟内地合拍,就要牺牲本土特色;而坚守所谓的香港情怀,就要舍弃内地的广阔市场。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期间,我们对话多位香港电影人,探讨了他们在当前环境下的未来之路。


大市场呼唤大格局 寻找国际语言有益无害

首先,外界提到香港导演北上淘金这一现象,常常会有些为五斗米折腰的伤感——因为要面向整个华人市场,就不能再局限于只有香港观众才能体会的本土风貌,甚至要努力适应内地观众的口味,毕竟他们才是最广泛最有力的消费群体。事实证明,香港导演们在经历了短暂的身份尴尬之后,已经能够在内地市场中找到风格权衡:光看今年鲸吞17亿的春节档,排在前面几名的电影,都是出自香港导演之手:王晶、李仁港、鲍德熹、叶伟信……往前看到贺岁档,票房冠军也被《智取威虎山3D》拿去,徐克都能拍红色经典了,香港导演还有什么不能做的?这对香港电影人来说究竟是不是好事?市场的胜利就一定意味着情怀的流逝吗?很多香港电影人不这么认为。


“其实《澳门风云》也是很港片的,他跟王晶以前的拍戏方法是一模一样的。”《消失的子弹》的导演罗志良说,看一个香港导演的风格,不是看电影中的小细节,而是他的整体手法,“不是说香港导演拍的电影在内地票房好了,就证明它没有香港导演的风格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八月底《消失的凶手》就要在内地上映了,是《消失的子弹》的续集。自从罗志良自己当导演以来,他就没拍过内地不能上的电影,这跟他热衷的侦探片类型有关:“我要表现的就是我的价值观。有人问我《消失的子弹》里谢霆锋死掉是不是为了送审,其实我要做的是一个梦幻,虽然公平和公义很难,但我有这样的愿望,这跟在哪里上映无关,这就是我的价值观。”

罗志良同时还是《暴疯语》的监制,而该片的导演李光耀也认同他这位监制的观点:“我觉得电影是一种国际语言,我们会看伊拉克的电影,看印度的、美国的电影,好的电影应该是到哪里都可以,你可以有一些接地气的东西,但整体结构、人性的描写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回归到前期制作的层面,市场的容量直接决定了制作的规模,无论何时何地,电影行业的前进都需要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奇观的视觉享受。在这次的香港电影节上,陈嘉上拿出了他和郑中基联合执导的《神秘宝藏》,号称要打造中国的《加勒比海盗》。像这样的大制作,博纳的投资给了他一座很好的靠山:“因为我们这次的战船都是用模型拍的,等于说要造一艘船出来,这样给演员的表演也很有帮助,因为你站在船上跟站在绿背景前是完全不同的感觉。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用电脑特效,但海战这种东西有很多细节不实拍是很难到位的,比如帆船的水波和动力船的水波就不一样,当然这样就需要更多的钱,好在于冬很相信我,他能够认同我的理念,所以老板的信任也很重要。”


陈嘉上说他很久之前就有一个愿望,拍一个张保仔的故事。用黄子华的话来说:“我相信所有的香港男演员,听到张保仔这个名字肯定都会去演。”原因很简单,张保仔是家喻户晓的香港历史人物,而对于陈嘉上来说,如果他蜗居在香港电影市场的小圈子里,他这一辈子或许都没有机会实现这个愿望了。


诚然,现在有很多香港导演都会选择在北京定居,比如对内地俏皮话门儿清的彭浩翔。《冲锋车》的导演刘浩良也已经在北京住了四年,是个“很会坐地铁的人”。他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但无论身在何处,他也都忘不了自己的港人身份:“有监制提点我,你在北京住那么久,可以拍一个北京的故事,但是我第一个戏还是想拍广东话,我也没有刻意卖弄什么港味,我就是在香港长大,是一堆香港导演带大的,可能就有那个味道吧。”


本土阵地出现人才尴尬 小情结需要小野心

事实上,说香港电影人进入内地资本后就不再香港了,这个理论并不成立。内地资本对于香港电影人的影响其实是在另一方面: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马逢国告诉我们,很多有能力的行业精英长期在内地工作,在香港拍摄、主要用香港的从业人员的电影相对数量小了,这对香港电影人的更新换代其实是很不利的。毕竟,不管是合拍片还是内地独资的电影,并不是所有的新人都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


针对本土人才流失的现象,香港政府也在2015年至2016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了“发展创意产业、再向电影发展基金注资2亿元”的新政策。这个数据乍一看还算可观,但仔细想想,如果要拍张艺谋的《长城》那样的电影,2亿算得了什么?博纳投资的那些警匪片也要动辄七八千万的投资,就像李光耀说的那样,香港才七百多万人,怎么跟内地的十几亿比?这就又回到了一个市场野心的问题,作为香港电影人,如果你有更大的野心,就不要舍不得自己的本土情结,陈嘉上说:“现在内地的电影市场形态决定了什么样的题材能够大卖,不是只有香港本土电影在内地不会卖,中国那么大,有那么多的省,好像几年前的《万箭穿心》,就是用武汉话拍的,这样的电影本身就不商业,这不是香港电影人自己的问题,全中国的导演都有的问题。其实香港算是幸运的,因为它至少拥有一个自己的阵地,可以让想拍本土电影的人去拍。”


所谓的香港本土电影,一部分说的是语言和生活背景专属于香港、单纯拍给本土市场看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审查的原因,根本就进不了内地院线的,例如鬼片、等。而这一部分阵营其实还是有一定数量的香港导演在坚守阵地。由邱礼涛执导,蔡卓妍、任达华主演的《雏妓》,就在本土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蔡卓妍在影片中的大尺度演出也广受赞誉,但可惜的是,就目前的审查制度来看,这样的电影在内地上映的机会小之又小。但这并不影响电影本身的价值。邱礼涛说:“我并不反对年轻人去追求大制作和大市场,但是一个电影工业里面,应该是什么样的电影都有,大制作、小制作,内容丰富才是好的。”


邱礼涛还认为,本土风格其实是一直在变化的,“现在一些年轻人拍的电影,跟老一辈人拍的也不一样了。”这几年,像黄修平的《狂舞派》、麦浚龙的《僵尸》等片,也都获得了广泛的肯定,今年的香港电影节上,他们也有新动作,《差一点我们会飞》和《风林火山》都受到了广泛关注。“我之前跟我剧组里的一些年轻人聊天,他们也是内地的小孩子,像《僵尸》啊、《红van》啊这些片子他们也都很喜欢。”这是罗志良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是我们不得不回避的一个问题——盗版。很多内地人对香港电影和香港电影人品头论足,说什么原来的香港电影如何如何辉煌,但那个辉煌也未必就是市场上的辉煌,至少不是眼下内地市场上的辉煌。“其实香港电影一直以来都有人看,香港电影最发达的时候,内地的影迷也未必是去电影院里看,而现在的电影院里可能没有那么多香港本土电影,但是他们在网络上还是会看,只不过这些人不足以构成大众娱乐片的消费群体罢了。”罗志良说。


结语

不管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香港电影人都在努力地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这也体现出香港电影文化熏陶出来的电影从业者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创作能力。一味地寻求风格上的地方保护,并不是香港电影人最好的出路,内地市场的扩大正在带领着华语电影走向一个大融合的趋势,连台湾的蔡岳勋都能拍《痞子英雄》系列了,香港导演为什么不可以?中国电影走进新的资本时代,华语电影人都在探索自己的未来,而摆在香港导演面前的有两条路,一个是学会拍让更多华人看得懂的电影,走向更大的受众格局;另一个就是从内部优化本土电影,珍惜自己的市场阵地。等到华语电影迎来彻底开放的流通环境,观众们也不会忘记香港电影所作出的贡献,更加不会忽视香港电影人的才华,一些悲观论者也可以适当第宽宽心了。

来源:电影网





香港电影发展局:

抓住广东市场是现时港产片的重点


“CEPA实施12年,香港电影北上、合拍12年,要做‘大片’,还是要坚持‘港片’?其实粤语区市场应成为香港电影新的突破点。”24日,多位华语电影业内人士齐聚香港国际影视展,探讨香港影视业的发展前路。


CEPA带来的“宝藏”:香港制作的“华语片”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两地合拍片、粤语片的引入机制等政策,把彼时处于低谷的香港电影业重新推向了“上坡路”。

十多年过去,CEPA几次增加了补充协议,合拍片票房与中国电影票房一样直线攀升。中国票房从2003年的9亿元(人民币,下同),到2004年合拍片首年,全国票房15亿元,连续升至2014年296.39亿元。而其中,几乎六成票房来自于合拍片。


“与港产片引进机制相比,合拍片在政策上有巨大优势。香港电影人要意识到,现在不再是拍‘港片’,而是拍‘华语片’。”香港电影制作发行协会理事长黄百鸣在当日的论坛上说。

黄百鸣说,回归18年,香港应该不再纠缠“港产”:“现在的电影是给所有华人看,不必再拘泥于内地还是香港。”

“都说合拍片给了香港电影业春天,但实际上合拍片更多的作用是给内地电影业助力。”黄百鸣说,当年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把成熟的经验传给内地,伴随内地经济发展,极大促进了内地电影业的飞速进步。


黄百鸣已拍摄了多部成绩极佳的合拍片,对合拍片机制“烂熟于心”。在他看来,香港回归已十几年,合拍片应该在政策上争取更开放一些。“比如放开对演员比例的限制。”按照合拍片规定,片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演员必须来自内地。黄百鸣以自己的知名作《开心鬼》为例,如果片中硬增加一个内地演员和角色,整部片子的感觉会遭到破坏。“如果放开这个限制,或许能保留香港电影精髓”,黄百鸣说,“东南亚一带的观众也习惯看香港演员。突然加入个内地角色,会觉得很突兀。”

香港电影制作发行协会副监事长张启平则希望在港产电影引入机制上能够缩短审查的时间。“香港电影也是中国电影的一部分,能否当成本地电影,直接在内地发行?”


,驳斥了“随着内地电影业崛起,香港合拍片落寞”的说法。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过亿票房华语片16部,其中合拍片9部,占14.6亿元;2013年过亿票房华语片34部,合拍片16部,占55.32亿元;2014年是36部,合拍片17部,占55.79亿元,而今年前三个月,已经有四部合拍片上映,收入22.7亿票房。其中,已获得9亿票房的《赌城风云》还在上映中。这是明显的‘一路上升’。”

郑大伟强调,内地电影业的发展离不开香港电影人的贡献,“迄今高票房华语电影都有香港电影人的一份力。”


一亿人的粤语市场:粤港澳的新机遇

2014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总收入296.39亿,其中广东票房占41.47亿,占全国总票房七分之一,也是唯一一个票房份额超过10%的省份。同时,广东连续13年位居中国票房收入总冠军。广东省全年观影人次达到1.11亿。截至2014年年底,广东省影院572家,银幕2947张,占全国总量七分之一。

“抓住广东市场,是现时港产片的重点。。


要抓合拍片,也要重视粤港澳合作。郑大伟把目光放在了“大粤语区”:“粤港澳观众在文化、语言上同根同源,连笑点都一致。这对香港电影保持原汁原味非常有利,而这一市场也足够保证电影发展。”

另外,郑大伟以曾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多项提名的《狂舞派》为例指出,许多港产电影上映前幷未为全国发行做好准备,导致有机会上映时失去竞争力。“少了宣传,导致票房‘低得离谱’。浪费了许多好作品。”郑大伟建议,无论是合拍片、港产片,都要有“大眼光”,明白自己面对的内地市场“潜力无限”。


FIN





梁晓智的创作公众号,籍此与各位分享漫游文艺趣味领域。


文字写作主要均由本人打字完成,偶然推送别样好文。

内容涉及:写作、动漫、玩具、栋笃笑、影视、戏剧、怀旧、阅读和思考分享等……


欢迎点击文章顶部关注,分享与评论是自媒体创作的动力。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