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南通大本钟”:藏在时光里的钟楼 江海撷趣

2020-07-16 15:34:40

走在伦敦街头,哥特式建筑的大本钟(伊丽莎白塔)矗立在时间的迷雾中,每隔一小时,沉重而铿锵的威斯敏丝特钟声在泰晤士河畔回荡。它像睿智的史官沉默地观察着历史的更迭,陷入时间的漩涡,你可以感受到维多利亚时期的神秘风情……




而你可知,在通城最繁华的街道里,在车水马龙的道路边,同样矗立着一座钟楼,它被市民称为“南通大本钟”。百年的光阴,钟楼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见证了南通的成长。






1915年初春,一位意气风发的老人踏着稳健的步伐第一次登上了这座钟楼,他俯瞰全城,目极处是清秀雄健的狼山。从那一天开始,南通的最高建筑——钟楼闯入了市民的脑海中。当机械轮轴开始转动,整点钟声定时响起时,张謇感慨万千,从这一刻,人们告别了谯楼传统滴水计时和人力敲更,他欣然提笔写下对联“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横批是“南通县”,直至今日这幅对联仍被悬于楼前,成为传颂多时的名作。




谈起钟楼,有一个人与它紧密相连,他已然成为钟楼的人文名片。他是钟楼修钟人——罗时镛。如今已78岁高龄的罗时镛老人从1963年受政府委派到钟楼工作至今已有50余年。每天早上九点,老人都会准时前来查看钟楼的运行情况,以保证时钟的不息运转。


在修钟表技艺的传承上,罗时镛老人正面临尴尬,出身于钟表世家的他已是第五代传人。如今,老人的兄弟姐妹相继离世,其子女也不愿再传承他的技艺。同时,受到现代电子表、手机等数码产品的冲击,修钟人的经济收入微乎其微,生存难以保证。因此,正如许多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一般,很少有人一心一意地去学习和传承它们。“现在,全国真正的钟表匠是不剩几个喽。”老人边调整着轮轴边感叹道。




进入钟楼内部。沿着楼梯攀爬到三楼,便可看到整个钟楼的核心部件。楼顶垂直悬挂的400多斤的铁块慢慢向下坠落,通过钢丝连接到齿轮,钟便运转起来了。





从六楼看,景色一览无余


很多人说,钟楼和谯楼是今世与前生的关系。这座与钟楼相连的谯楼,已经在它脚下的江海水土上屹立了800年之久。在宋淳熙年间,这座谯楼也曾是当时最高的建筑,在内的刻漏负责计时,更鼓负责报时。在明代还有人把“谯楼月晓”列为“通州八景”之一

几百年来,更夫每天都会爬上楼敲响楼宇的钟声,为辛勤劳作的百姓传达淳朴的谢意。从宋朝的清儒风雅到今日的繁盛喧嚣,四周的景色更迭变化,路过的行人络绎不绝,唯有这座谯楼不变亦不动。







走进谯楼,犹如进入时光的长廊,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南通城市的变迁。姚剑湘老人“城市记忆”摄影展正对外开放。




71岁的姚剑湘奶奶已经从事摄影30余年。由于80年代南通进行城市建设,需对老民居进行拆迁,从小对艺术感兴趣的姚奶奶便想着为旧时的南通留下一些纪念。在拍每一栋建筑物时,姚剑湘听说了许多关于南通城市建筑的故事,这些建筑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深深打动了她。


30年间,姚剑湘老人奔走于南通的大街小巷,拍下数万张照片,同时也出版了名为《崇川故居》的书。目前她仍笔耕不辍,继续书写更多关于通城的故事,她希望通过照片和文字为后代留下更多的记忆,也希望南通的文化能在下一代得到传承。





当公交车在钟楼广场停下时,你或许已经匆匆路过这座钟楼无数次,或许你曾为它偶尔驻足,也或许你会心血来潮地在钟楼前留下照片,但也是否真正去了解这座钟楼。




无意中走进谯楼的隧道里,曲径通幽的清新感油然而生,城市的喧哗突然被抽空,古城墙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独自诉说着渐渐为人淡忘的城市记忆。




一座楼宇,留下几多沧桑;一段钟声,流传亘古情怀。


钟楼的钟摆仍将日复一日地摆动,南通这座城也会不断向前发展,南通的文化也要永远延续……


— END —


文 | 龚佳群 张景
摄影|赵童
编辑|闵思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