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在那些你与香港的照片里,它也许不是主角却一直都在

2020-11-20 15:26:14

感悟人生,只需一刻钟


本片来自SR影域,导演吴珏林。这是他第二次去香港时的旅拍作品。
短片BGM来自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的《When Will You Return》



  我觉得,香港的街道是中国最容易辨认的。因为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一定不缺少它的身影。




  关于香港的照片,永远充斥着各色霓虹灯招牌,城市本身就建立在一片发光的广告牌与高楼上。


  M+博物馆设计兼建筑策展人陈伯康(Aric Chen)说:“想起香港的视觉文化,首先冒出来的东西就有霓虹灯招牌。”电影导演王家卫(Wong Kar-wai)在《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和《重庆森林》(Chungking Express)等电影中永远定格的香港都沐浴在霓虹灯之中。




  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无边无际闪闪发光、不停跳跃的高楼霓虹灯已经和维多利亚港以及天空密集的摩天大楼一样,成了香港风景的决定性因素。


  香港的霓虹灯在使用之初,就已经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Blur 乐队的最新专辑封面《魔鞭》就是在向它们致敬,而像杜可风、王家卫这样有着香港情节的导演,更是喜欢表现略带冷光的各色霓虹灯。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Guinness World Records),香港一块210英尺X55英尺(约为64米X16.7米)的万宝路香烟广告是1980年代全世界最大的一块招牌。




  霓虹灯是舶来品,但很快就在中国(最开始是在上海,然后是香港)形成了自己的语汇,结合了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和现代的广告技术。


  香港1920年代刚刚爱上霓虹灯的时候,它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


  但到了1960年代和70年代,香港一些社区已经像美国的时代广场一样塞满了霓虹灯,就算不令人头疼,人们也觉得它廉价。到了1980年代,。

  

  今天,随着它们变得越来越少,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复古的艺术品和怀旧的对象。收藏家和博物馆把有年头的招牌当成民间艺术品来购买,而现代艺术家则把霓虹糅合到了自己的作品里。




  像 Sammy Kitchen 这些店里挂的霓虹灯,都是师傅在他们的小工作室手工烧制而成的。最早他们通过给玻璃管注煤气,使它们在通电后焕发各色光彩。这些来自欧洲、美国的灯管制作方式在30年代进入香港,与国内的平面字体排印相结合,成为城市特有的身份标识。




        但是从2000年整治“非法、不安全建筑”起,政府就开始了成百上千的霓虹灯拆除工作。


    随着艺术家和当地民众的一片叹息,这一决定带来的无奈情绪也在不断增长。2014年,M+ 博物馆首席策展人郑道炼和执行人拉斯·奈特夫(Lars Nittve)举办宣传霓虹灯的互动线上展览,并且制作了一个关于煤气玻璃灯管的小纪录片。




  如今走在香港的夜里,走进大街小巷,抬头依然不缺五光十色的广告牌。但在这些广告牌里,还有多少是霓虹灯呢?


  有些文化,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被认为不符合社会步伐而被淘汰。但我觉得,在淘汰之前,是否应该做好一定的保护呢?因为,每一个存在,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关于香港的霓虹灯,如果你有一些什么故事或分享,欢迎留言。




---分界线---

获奖名单

↓↓


  恭喜红色框的这位粉丝“TST_雪如”,请尽快留言回复我们您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哦!

      感谢大家这次的参与。在某些留言中,小编读出了感情和感动。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互动,能让你们回忆起与香港那些日与夜的故事。


更多香港购物折扣优惠信息以及各种奢侈大牌报价,吃喝玩乐推荐尽在【赶集香港】(hk777222),比八达通还通香港的赶集菌,带你一起来玩转香港!


微信ID:hk777222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