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14种诀窍!地质人教你如何肉眼鉴定宝石!

2020-09-23 10:39:32


总会有人问,这个是宝石吗?对于一般人,掌握基本的肉眼鉴定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里,地质人将为大家介绍宝石肉眼鉴定的14种诀窍。



诀窍

颜色篇


颜色是物质对可见光(约380~740纳米)中不同波长的彩色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后,透射或反射出的剩余波长彩色光的混合色。


可见光谱


宝石形成各种颜色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的致色原因有:色素离子致色、色心致色和物理因素致色等三种。


1

色素离子致色


使宝石致色的化学元素,主要属于过渡族的金属元素,如钛(蓝)、钒(绿、蓝、黄)、铬(红、绿)、锰(粉红)、铁(蓝、黄、绿)、钴(蓝)、镍(绿、黄)、铜(绿、蓝)等8种金属元素,它们可以是成分中的主要元素或次要元素。根据这些元素在宝石中的赋存状态,可以将宝石分为自色宝石和它色宝石。


自色宝石:


由化学成分中的主要元素所致色的宝石。宝石的颜色由于宝石内在的原因所引起,颜色稳定且少有变化。如橄榄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Mg,Fe)2SiO4,由于铁的致色而呈现深浅略有差异的黄绿色。因此,自色宝石的颜色是准确可靠的鉴定特征。


橄榄石


它色宝石:


由化学成分中的微量元素所致色。这类宝石的成分纯净时,往往无色,而当含有微量的致色元素时,才能使宝石产生颜色。由于致色元素不同而导致一种宝石出现多种颜色,使其宝石的颜色丰富多彩。各类颜色的产生及颜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例如,纯刚玉化学成分为Al2O3,为无色晶体。当混入微量的铬,就呈现红色,称红宝石;混入微量的铁,就呈现蓝色、绿色等,称蓝宝石。


红宝石


蓝宝石


2

色心致色


就是指由于宝石结晶时质点的排列偏离严格的周期性重复规律,而形成的晶格缺陷;或者含有的微量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而对其晶体结构造成损害所引起的颜色。例如:天然环境中生长的紫水晶、烟水晶、锆石等。天然的色心致色,颜色多不均匀,但明亮耐久,与人工色心方法致色的宝石颜色均匀枯涩,形成鲜明的对比。


紫水晶


3

物理因素致色


宝石结晶时形成的裂隙、包裹体、双晶纹等缺陷,与可见光发生干涉、衍射、散射等光学现象而使宝石呈现颜色。


光的干涉致色


当多条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光波沿同一方向传播时,它们的波峰与波谷就可能相互干涉,这样某些特定波长的颜色就会因为光的相互干涉而增强或降低,而呈现多种颜色的变彩。例如:晕彩拉长石具有聚片双晶,不同双晶面反射出来的光相互干涉,就呈现黄色、绿色或蓝色的变彩。


晕彩拉长石


光的衍射致色


光的衍射,一般是指光照射到一个规则的平面上后,向某一方向振动传播的现象。例如:欧泊是由隐晶质(粒径约150~400纳米)的SiO2球粒,作规则的层状堆积而成。当光线照射到层面上时,便向某一方向衍射而呈现一种颜色。粒径大的球粒(层)呈红色,而粒径小的球粒(层)呈蓝色或紫色。因此,造成欧泊特有的绚丽变彩。


欧泊


光的散射致色


是指宝石内部结构不规则或者包裹体大小超出了衍射的条件时,入射光通过宝石内部的散射中心并相互作用,造成不同方向的漫反射而呈现的颜色。例如,月长石是钾长石和钠长石交替平行排列、具有格子状双晶的条纹长石。当入射光照射在双晶面上时,便造成光的漫反射而产生淡蓝的晕色。


月长石



诀窍

透明度


宝石透过可见光的能力称为透明度。宝石的透明度可以大致分为下列五级


1

透明


光线可以充分地透过,通过宝石可以明显地看到对面的物体。此类宝石如:钻石、黄玉、水晶、祖母绿等。



黄玉


2

半透明


光线可以透过,通过宝石可以看到对面的物体,但不太清晰。此类宝石如:月光石、磷灰石、顽火辉石等。


磷灰石


3

亚透明  


虽然光线可以透过,但通过宝石不能看到对面的物体。此类宝石如:硅孔雀石、蛇纹石玉、拉长石等


硅孔雀石


4

微透明  


透光能力较差,在靠近光源时宝石边部薄的地方可透过少量光线。此类宝石如:玛瑙、软玉、绿松石、玉髓等。


绿松石


5

不透明  


光线不能透过,即使在靠近光源时宝石边部薄的地方也不透光。此类宝石如:孔雀石、赤铁矿等。


赤铁矿



诀窍

光泽


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光泽度主要取决于矿物本身的折光率。按照反光能力的强弱和性质,矿物的光泽可分为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两大类。非金属光泽又可分为若干种。


根据折光率(N)的大小,可以将宝石的光泽分为如下8种(从金属光泽到树脂光泽,直觉就是从耀眼夺目到平淡柔和):


种类        折光率       代表性宝石

金属光泽     N>3          赤铁矿

金刚光泽     N=2.00~2.60   钻 石

半金刚光泽   N=1.90~2.00   锆 石

强玻璃光泽   N=1.70~1.90   红宝石、蓝宝石

玻璃光泽     N=1.54~1.70   电气石、水晶

亚玻璃光泽   N=1.21~1.54   欧泊、萤石

蜡状光泽     N<1.21        绿松石

树脂光泽     N<1.21        琥珀

 

金刚光泽(钻石)


半金刚光泽(锆石)


玻璃光泽(水晶)


亚玻璃光泽(萤石)


树脂光泽(琥珀)



诀窍

硬度


宝石的硬度是指宝石抵抗其他物质刻划、压入和磨蚀等机械作用的能力。测定宝石的硬度,一般采用刻划法,即采用摩氏硬度计(1822年由法国矿物学家Friedrich Mohs提出)作为参照标准。


摩氏硬度计选择自然界十种不同的矿物为标准,按照它们的软硬程度分为十级:


1、滑石   2、石膏   3、方解石   4、萤石  5、磷灰石

6、长石   7、石英   8、黄玉    9、刚玉  10、金刚石


宝石界所使用的硬度计,一般是用上述矿物制成的硬度板或硬度笔。用宝石的腰围刻划硬度板,或者用硬度笔来刻划宝石的腰围,根据能否被刻划来判断相对硬度。


没有硬度计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以下物品来代替:指甲硬度2.5,铜针硬度3,钢制小刀和普通玻璃的硬度为5.5,陶瓷片6~6.5。部分宝石的硬度见表。


部分宝石的硬度

宝石名称

硬度

宝石名称

硬度

钻石

10

橄榄石

6.5-7

绿柱石

7.5-8

托帕石

8

蓝晶

7.5-8

水晶

7

猫眼

8.5

翡翠

6-6.5

红宝石

9

软玉

5-6

蓝宝石

9

绿松石

5-6

欧泊

5-6

青金石

5-6

石榴石

7-7.5

玛瑙

7-7.5

月光石

6

孔雀石

3.5-4

金绿宝石

8.5

锆石

7-7.5

碧玺

7-7.5

岫玉

5-5.5



诀窍

解理、断口和裂理


宝石的解理、断口和裂理,都属于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的性质,但破裂的原因和破裂后表现出的形态不同。


1

解理


宝石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面网发生破裂的性质称为解理。解理是由宝石的晶体结构决定的,由于晶体具有异向性,在不同的结晶方位化学键力存在差异,解理往往沿着面网间化学键力最弱的方向产生。


根据解理产生的难以程度,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 极完全解理:易剥成薄片,形成非常平滑的解理面。

  • 完全解理:易裂成规则的小块,形成平滑的解理面。

  • 中等解理:不易形成平滑的解理面。

  • 不完全解理:很难形成解理面。

  • 极不完全解理:不形成解理面。


可以观察到解理的宝石主要有:黄玉、钻石、萤石、月光石、拉长石、翡翠等。

 

2

断口


宝石在外力作用下,呈不规则裂开的现象称为断口。断口的发育情况与解理发育的程度大致成反相关关系,即:解理发育的宝石断口不甚发育;反之,断口发育的宝石解理不甚发育。


常见的断口有:呈贝壳状裂开的称为贝壳状断口,可见于水晶、玛瑙、石榴石等宝石;呈不规则的参差状裂开的称为参差状断口,常见于多种玉石。

 

3

裂理


宝石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双晶面、以及层带状包裹体发育面等结构薄弱部位裂开的现象称为裂理,也称为裂开。这是宝石的一种非固有特性,通常可以观察到裂理的宝石主要有红宝石、蓝宝石等。

 


诀窍

密度


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宝石的一种重要的定性判别依据。


精确测定宝石的密度,需要比较专业的方法与仪器。在日常情况下,可以通过用手掂重,来大致估计宝石的密度。具体操作是将宝石放在中指的前端,由上向下掂,看有没有重感。一般密度在3.3g/cm³以上的宝石,有比较明显的重感;密度在2.7g/cm³~3.3g/cm³的宝石,可以感觉到宝石的存在;密度在2.7g/cm³以上下的宝石,重感比较微弱。


部分宝石的密度(g/cm³)

宝石名称

密度

宝石名称

密度

钻石

3.47-3.55

橄榄石

3.3-3.5

绿柱石

2.67-2.78

托帕石

3.53-3.56

蓝晶

2.65-2.85

水晶

2.65

猫眼

3.5-3.7

翡翠

3.3-3.4

红宝石

3.99-4.02

软玉

2.9-3.1

蓝宝石

3.97-4.08

绿松石

2.6-2.85

欧泊

1.98-2.20

青金石

2.4-2.5

石榴石

3.5-4.2

玛瑙

2.6-2.65

月光石

2.56-2.62

孔雀石

3.75-4.05

金绿宝石

3.73

锆石

3.9-4.8

碧玺

2.9-3.2

岫玉

2.4-2.8



诀窍

包裹体


包裹体是宝石生长过程中,生长环境留下的微观痕迹,是识别天然宝石和人造宝石的主要依据。


天然宝石在其生长过程中,捕获了生长介质中气体、液体和早期结晶的矿物微粒,以及由于结晶环境的动荡而造成的裂隙愈合等。而人造宝石是在稳定的环境中,在容器中把定量配比的化学组分熔解,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结晶,所以人造宝石中的包裹体较少(助熔剂法合成的宝石除外),常常只能见到孤零零展布的气泡、子晶片等,或者快速冷却而形成的旋涡状流动构造等。


因此,不同成因的宝石有不同的包裹体。包裹体就成为识别不同成因宝石的最原始、稳定可靠的、具有重要鉴定价值的识别依据。


宝石中的包裹体可以分为气-液包裹体、固态(矿物)包裹体,以及愈合裂隙、初始解理等。


1

 气-液包裹体


气-液包裹体是指以气泡或液体形式,赋存于宝石内部的包裹体。依据液相比率(VL)可进一步分为气态包裹体(VL<5%)、气-液态包裹体(VL=5%~95%)和液态包裹体(VL>95%)等三类。


天然宝石多数生长于地壳内部温度较高的成矿热液(一般情况下,主要成分为水)中,宝石在结晶过程中捕获了少量的成矿热液,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混溶于热液中的气相组分由于溶解度的降低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聚集在一起形成气泡,出现了气-液包裹体的微小空间里大圈套小圈的现象,中间圈里包裹的是气体,边缘为液体。


气-液包裹体的形态复杂多样,有泪滴状、椭(圆)球状、管状、不规则状等,并常常呈层带状展布在一个平面内。气-液包裹体是天然宝石中最常见的包裹体类型,但在大多数的人造宝石中却很少见到(水热法和助熔剂法合成的宝石除外)。



 气-液包裹体


2

固态包裹体


宝石中的固态包裹体,是指宝石在结晶过程中,捕获了比宝石结晶早的矿物晶体,或者是在宝石结晶过程中由于固熔体分离而形成的其他矿物。包裹于宝石中的矿物晶体或其他固态物质的微粒。例如,红宝石、蓝宝石除包裹有早结晶的矿物晶体外,还有在结晶过程中由于固熔体分离而形成的针状金红石包裹体;金刚石中常见到橄榄石、镁铝榴石等的小晶体。固态包裹体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自己固有的结晶形态、颜色和透明度等。

 

红宝石中的针状金红石包裹体



而人造宝石中的固态包裹体,主要是一些没有完全熔化的不规则状熔质或玻璃质熔剂,或者是容器壁掉下来的贵金属碎片,它们可显示一定的颜色,但大多没有特定的外形。

 

助熔剂合成红宝石中的助熔剂残余和铂金属片


3

 愈合裂隙


愈合裂隙是宝石在生长过程中,因结晶环境不稳定而导致宝石沿晶体生长面网局部发生裂开,其后随着晶体的继续生长,做为结晶缺陷封闭在宝石内部。这种愈合的裂隙多呈贝壳状或阶梯状,在光的照射下呈明亮的反光面,或由于光线的相互干涉而呈多色的彩光面。愈合裂隙是天然宝石的特有现象,不见于任何一种人造宝石,可以作为鉴别天然宝石与人工宝石的有利依据。


4

初始解理


初始解理是宝石结晶过程中,由于局部面网发生错动而出现的解理,这种解理仅见于解理发育的宝石内部。


宝石内部包裹体,可以使不强烈的光线平行宝石的腰围入射,使用10倍或20倍手持放大镜,眼睛与放大镜、放大镜与宝石之间的距离在1厘米左右,进行肉眼观察,通常一种宝石具备2~3种鉴别依据即可。



诀窍

色散


色散是白光通过透明物质中的倾斜平面时,分解为组成它的光谱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现象。


色散示意图


每种宝石都有各自的色散,但色散度的大小不同,分解出的彩光和清晰程度不同。宝石分解出的光谱色完整程度,与宝石色散度的高低成正比,即色散度高的宝石可以观察到较完整的光谱色,反之亦然。一般色散度>0.065的高色散宝石,可以见到色彩浓艳的七种彩色;中等色散的宝石(0.018~0.051),可以见到色彩柔和的2~3种彩光;而色散度低(<0.018)的宝石,用肉眼难以看到色散现象。


通常用肉眼能看到色散的天然宝石不多,主要有钻石(0.044)、榍石(0.051)、锆石(0.039)、蓝锥矿(0.046)等。而仿钻石的人造宝石大多能见到色散。

 

榍石


此外,色散度相同的宝石,本身的体色会影响色散的清晰程度,一般色淡或无色的宝石色散明显,而色深的宝石色散的彩光会因体色的掩盖而变得不明显。



诀窍

双折射现象


1

均质体宝石与非均质体宝石


均质体宝石包括等轴晶系宝石和非晶质宝石。这两种宝石的内部结构在不同方向上的排列方式相同,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和振动方式也相同,当一束光入射进入宝石后,除传播速度变慢之外,出来的仍是一束光线。所以这类宝石只有一个折光率,没有双折射现象,通常称为单折光宝石,如:钻石、尖晶石、石榴石、萤石等。

 

尖晶石


非均质体宝石是指宝石的晶体结构在不同方向上有所差异,当光线进入后会沿着不同方向分解成两条或三条传播速度不同、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线。


光在四方晶系、三方晶系和六方晶系,可以分解成两条光线,即有两个不同的折光率,称为双折光宝石,常见的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锆石、电气石、磷灰石、水晶等;而光在斜方晶系、单斜晶系和三斜晶系,可分解为三条光线,即有三个不同的折光率,称为三折光宝石,常见的宝石有金绿宝石、黄玉、橄榄石、月光石、黝帘石、透辉石等。

 

金绿宝石


2

 双折射及观察方法


只有非均质体宝石,才具有双折射现象。双折射现象明显与否,取决于双折射率的大小,即最大折射率值与最小折射率的差值。双折射率是鉴定宝石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光学性质。


双折射较大的宝石,一般可以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到底棱双影,并以此作为鉴定非均质体宝石的依据之一。

 

冰洲石的双折射现象



诀窍

多色性


多色性与双折射密切相关,是指一些具有双折射的有色宝石,从不同方向观察,会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如果从三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更精确的描述是沿晶体的三维光轴方向)观察,呈现出两种色相或同一色相有深浅不同,称为二色性;如果从三个方向观察,呈现出三种色相或深浅不同,称为三色性。


一般具有双折射的有色宝石都具有多色性,但明显程度差别较大。因此,对于多色性明显的宝石,多色性这一特性可以作为重要的鉴定依据之一。例如,蓝色蓝宝石与蓝色堇青石非常相似,但两者的多色性差异明显:蓝色蓝宝石具有蓝色和蓝绿色二色性,相对于宝石本身的体色变化不大;而蓝色堇青石具有紫蓝色、蓝色和淡黄色三色性,相对于宝石本身的体色变化较大。

 

蓝色堇青石


红柱石


多色性一般需要用正交偏光镜(珠宝业又称为“二色镜”)观察,但多色性明显的宝石用肉眼也清晰可见下表,如电气石、蓝宝石、堇青石、红柱石、黝帘石(坦桑石)、榍石等。


肉眼可见多色性的宝石

宝石名称

体色

多色性及颜色

红柱石

褐绿色

三色性,红-绿-黄

红宝石

红色

二色性,红-橙

蓝宝石

蓝色

二色性,蓝-蓝绿色

绿色蓝宝石

绿色

二色性,绿-黄绿色

堇青石

蓝色

三色性,紫蓝-淡蓝-淡黄(无色)

蓝锥矿

蓝色

二色性,淡绿(无色)-靛蓝色

黝帘石(坦桑石)

蓝色

三色性,蓝-紫红-灰绿

蓝色电气石

灰蓝色

二色性,深蓝-浅蓝

绿色电气石

墨绿色

二色性,深绿-浅绿

褐色电气石

褐色

二色性,黄褐-深褐

斧石

绿色

三色性,紫-褐-绿

绿锂辉石

绿色

三色性,蓝绿-草绿-黄绿

紫锂辉石

粉红色

三色性,无色-粉红-紫色

榍石

橙黄色

三色性,无色-黄-绿



诀窍

十一

特殊的光学效应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常见的有变色效应、红色闪光效应、猫眼效应、星光效应和砂金效应等。


1

变色效应


变色效应是指一些含铬或钒的宝石品种,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宝石呈现不同的颜色。例如,含铬的金绿宝石,在日光下照射呈现绿色,在白炽灯下则呈红色,因此又称其为变石。


具有变色效应的宝石(含人造宝石)主要有:变石、变色蓝宝石、变色尖晶石、人造变色蓝宝石、人造变色钇铝榴石、人造变色立方氧化锆等。

 

变石(含铬的金绿宝石)


2

红色闪光效应


红色闪光效应是指含铬、钒或钴的蓝色或绿色宝石,用聚光手电在暗处照射时,在蓝色或绿色的体色上,伴有红色闪光的现象。


红色闪光效应较为罕见,是鉴别某些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红色闪光效应的宝石不多,除以镁铝榴石为顶、红色玻璃为底的二组合石,在腰围处可见红圈之外;主要有蓝色合成尖晶石、人造绿色钇铝榴石和合成祖母绿。

 

3

猫眼效应


猫眼效应是指弧面型宝石,在光线照射下,表面呈现出一条可平行移动的光带,宛如猫眼的虹膜一样的光学现象,称为猫眼效应。


猫眼效应是由于宝石内部含有密集平行排列的纤维状或管状包裹体,当宝石平行纤维状或管状包裹体切割并琢磨成弧面宝石后,光线照射到平行排列的包裹体上,一个微小的包裹体就有一个反光点,这些反光点连起来,就呈现出一条光带,从而产生猫眼效应。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很多,在名称上只有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可以直接称为猫眼石;而其他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均需加上宝石的名称,如:电气石猫眼、绿柱石猫眼、磷灰石猫眼、石英猫眼、透辉石猫眼、月光石猫眼等。

 

猫眼石(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


4

星光效应


星光效应是弧面型宝石在光线照射下,在宝石的表面呈现出相互交会的四射、六射或十二射星状光带,这种特殊的光线反射现象称为星光效应。


星光效应是宝石内部含有平行晶面排列的纤维状固体包裹体或管状空隙,如果平行这些包裹体展布平面琢磨成弧面型宝石,宝石中纤维状或管状包裹体对光线的反射聚集,就形成了星光效应。


常见的四射星光宝石有:星光顽火辉石、星光铁铝榴石、星光尖晶石。六射星光宝石有:星光蓝宝石、星光芙蓉石。十二射星光宝石有:星光红宝石、星光蓝宝石。

 

星光芙蓉石(具有星光效应的粉红色水晶)


5

 砂金效应


砂金效应是透明宝石的内部有许多不透明的固体包裹体,如细小的黄铁矿、赤铁矿或小金属片等,当光线照射到这些包裹体时,造成光的反射而呈现许多星点状的反光点,如同水中的砂金一样,称为砂金效应。具有砂金效应的宝石不多,只有天然的日光石和人造的含微小铜片的玻璃(称为金星石)。

 

日光石(微斜长石)



诀窍

十二

电学性质


宝石的电学性质与晶体结构有关,具有电学性质的宝石不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半导体性


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在外加因素作用下而导电的性质。宝石中具有此性质的主要有天然蓝色钻石、人造金红石和赤铁矿。对于天然蓝色钻石有较重要的鉴定意义。天然蓝色钻石的半导体性源于晶格中4价碳被3价硼取代,导致在外加因素作用下导电,可应用于与人工致色蓝色钻石的鉴定:在宝石两端加上一个电压表,天然蓝色宝石有微弱的电流通过,而人工致色蓝色钻石则无此现象。


天然蓝色钻石


2

焦电性和压电性


焦电性和压电性主要见于晶体无对称中心或具有极轴的介电质宝石。这类宝石在加热或加压时,可以在晶体两端产生正、负电荷。加热产生电荷称为焦电性,加压产生电荷称为压电性。具有焦电性的宝石有电气石,具有压电性的宝石有水晶。无论是电气石或水晶,在布、呢子或绸缎上来回摩擦均能产生电荷,可以吸附细小的纸屑等轻物,是鉴定电气石和水晶的有效方法之一。


3

摩擦电性


摩擦电性是琥珀、塑料制品等绝缘物质,经过摩擦后产生电荷的一种性质。琥珀、塑料制品在布、呢子或绸缎上摩擦均能产生电荷,可以吸附细小的纸屑等轻物,是鉴定琥珀、塑料制品的有效方法之一。

 

琥珀



诀窍

十三

宝石的种类


宝石可以分为无机宝石和有机宝石两大类。


◇ 无机宝石


根据其形成机理,分为天然宝石和人造宝石两类:


1

天然宝石


是指除加工琢磨成型外,自然界中由非人为因素形成的美丽、稀少、耐久的单矿物晶体和岩石。如钻石、红宝石、翡翠、软玉等。


2

人造宝石


是指除加工琢磨成型外,全部或部分有人工制造的产品,包括合成宝石、仿制宝石、组合宝石和人工优化天然宝石等。


  • 合成宝石


是指按照某些天然宝石的化学组成,模拟在自然界中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用人工结晶或重结晶方法生成的人造宝石。这种合成宝石的晶体结构、物理化学属性与相应的天然宝石基本相同,例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等。


  • 仿制宝石


是指仅仅仿造某些天然宝石美丽的外观或特殊的光学效应,而不具备相应天然宝石的物理化学属性及晶体结构,在自然界中没有相应的宝石。例如:仿钻石的立方氧化锆,仿红宝石和水晶的玻璃,仿琥珀和象牙的塑料等。

 

  • 组合宝石


是指用人工方法将两种及以上的宝石材料粘合或用其他方法组合在一起的宝石。按其组合一般分为二层石和三层石,例如:冠部为欧泊,底部为黑色玛瑙的欧泊二层石;冠部为镁铝榴石、底部为红色玻璃,呈现红色闪光效应的镁铝榴石二层石等。


  • 人工优化宝石


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改变宝石的颜色、透明度、硬度等物理化学性质,以达到改善天然宝石品质并使其增值的效果。例如:热扩散改色蓝宝石、翡翠染色、琥珀重熔祛除裂隙等。


◇ 有机宝石


是指在由动物或植物生成的宝石。例如:琥珀、象牙、珍珠、珊瑚、龟甲等。



诀窍

十四

宝石的命名


1

天然宝石的命名


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on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Bijouterie, Joaillerie et Orfèvrerie,CIBJO)规定,宝石的名称应采用矿物名称或历史流传下来的商业名称;玉石采用矿物组合中主要的矿物名称或历史流传下来的商业名称;生物宝石采用传统的生物宝石名称。不允许在宝石名称加上产地、国家或其他宝石名称作为前后缀。


宝石的命名


宝石的名称,通常采用矿物名称。如果一种矿物只有一个宝石品种,这种宝石就采用其矿物名称;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宝石变种,就采用历史流传下来的商业名称;如果没有历史流传下来的商业名称,就在矿物名称加以宝石颜色的前缀。


例如,红宝石和蓝宝石,分别是红色、蓝色的宝石级刚玉,采用历史流传下来的商业名称;祖母绿和海蓝宝石,分别是艳绿色和海蓝色的宝石级绿柱石,也采用历史流传下来的商业名称。


玉石的命名


玉石的名称,通常也采用矿物组合中主要的矿物名称或历史流传下来的商业名称。但是市场上以地名命名的玉种比较多,一种玉料多种称谓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如宝石统一、规范。例如,硬玉有三种常用称谓,以硬玉矿物命名的硬玉,以商业名称命名的翡翠,以产地命名的缅甸玉等;蛇纹石质玉有以矿物命名的蛇纹石玉,也有产地名称、商业名称,如岫岩玉、昆仑玉、朝鲜玉、鲍文玉等。


生物宝石的命名


生物宝石的品种不多,命名也很统一,如珍珠、琥珀、象牙等。


2

人造宝石的命名


合成宝石的命名


市场上常见的合成宝石,主要是那些化学成分相对简单、价格比较昂贵的高档宝石品种,如:合成钻石、合成红宝石、合成蓝宝石等,均应在宝石前面注明“合成”两字,否则属于欺骗行为。


仿制宝石的命名


仿制宝石没有其相应的天然宝石,其命名应注明“仿制”两字或注明真实材料的名称,否则亦属于欺骗行为。


组合宝石的命名


组合宝石的命名,应注明其类别,如:欧泊二层石或仿钻箔衬石等。


3

人工优化天然宝石的命名


人工优化处理天然宝石的方法很多,如热处理法、热扩散法、染色法、涂色法、辐射法等等。除热处理法处理过的宝石,其稳定性、耐久性与天然宝石类同外,其他方法处理过的宝石均有所差异。因此,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规定,除经过热处理的宝石无需注明外,其他方法优化的宝石必须加上“优化”两字,否则视为欺骗行为。如:优化翡翠、优化蓝宝石、优化钻石等。 


来源于:刘玉平的博客

- End -


欢迎添加小桔

微信号:xiaoju982


< 长按二维码识别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